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拓扑自旋电子学研究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低温量子输运实验揭示了狄拉克半金属表面态费米弧(Fermiarc)的自旋动量锁定特性,并通过控制栅压进一步调控费米弧自旋信号的有无,研制出了新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原型。该成果不仅对拓扑半金属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未来拓扑自旋电子学的实际应用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研究团队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动量拓扑诱导的光学牵引力
物理学院丁卫强教授团队在光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提出运用背景结构动量辅助实现高效光学牵引力新方法,相关成果以《连续域中束缚态实现模式对称性辅助的光牵引》(Mode-Symmetry-Assisted Optical Pulling by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该研究成果为光力研究提供新思路,对发展先进光操控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运用光力可精准操控微纳物体,但传统光学操控仅能实现对物体的定点捕获,而对物体的平动自由度操控效率很低,如何实现“逆光而上”的光学牵引是面临的难题。针对该难题,丁卫强教授团队突破现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制约,提出运用背景结构动量辅助实现高效光学牵引力的新方法,将传统方案中物体和光场二者之间的动量传递,推广到了物体、光场和背景结构三者之间。通过周期背景结构中连续域中束缚态这一特殊光学模式,将周期背景晶格的动量通过光场模式对称性调控传递给物体,实现了极高效率的光学牵引力,即使在光场被全反射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光学牵引,该机制实现的光力比已有结果增强了近一个数量级,且对物体参数变化不敏感。 哈工大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哈工大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航为论文第一作者,物理学院丁卫强教授、曹永印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哈工大物理学院冯睿老师、博士研究生史博建、孙芳魁副教授,同济大学施宇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杨教授,苏州大学高东梁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朱彤彤老师,东北林业大学汤冬华老师对论文发表作出重要贡献。 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2.253802 连续域中束缚态实现模式对称性辅助的光牵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1
防爆型氧气浓度激光传感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罗正钱教授团队在可见光时空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罗正钱教授团队采用少模Pr/Yb共掺双包层ZBLAN光纤作为可见光增益介质,构建基于非线性偏转旋转(NPR)技术的锁模激光腔,利用腔内空间滤波效应和NPR可饱和吸收效应补偿阶跃折射率光纤中超大的模间色散,从而平衡了各横模之间的走离效应,首次实现了可见光波段的时空锁模光纤激光。
厦门大学 2022-06-15
关于一维对称保护拓扑物态的研究
拓扑量子物相在过去十年里已发展成为凝聚态物理及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的主流研究方向。 相关研究大大加深了对量子物质的基本理解。依据拓扑物态的存在是否依赖于系统的对称 特性,可将拓扑相分类成内秉拓扑物态和对称保护拓扑物相。前者不依赖于对称保护,而 后者需有对称保护才可稳定存在。其中,在一维量子系统中,已有理论表明拓扑相的存在 总是需要相关对称性的保护。对于自由费米子体系,基于熟知的 Artland-Zirnbauer 十重分 类的拓扑理论告诉我们,得到一维拓扑物相需要有类似于粒子-空穴对称的对称保护。在 合作小组完成的该篇文章中,他们发现一种新的并非由传统熟知的粒子-空穴或子晶格对 称保护的一维拓扑物相。该拓扑态被证明由一种隐藏的滑移镜像对称和非局域手征对称保 护。这超出传统的基于 Artland-Zirnbauer 十重类的拓扑分类理论的范畴。另外,这项工作 部分基于刘雄军等人较早期基于拉曼光晶格体系提出的 AIII 类拓扑物态(2013 年 PRL 工 作)。进一步,基于所实现的拓扑体系,他们理论预测、且实验观测到与量子体系拓扑特 征相关的两类基本量子动力学行为。这对研究拓扑体系的非平庸量子动力学带来启发。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的电容预充电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1混合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属于电力电子及分布式发电领域。其拓扑结构通过在传统n个半桥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基础上,在每相上下桥臂加入一个全桥型子模块构成,使全桥子模块的电容电压是半桥子模块的一半,实现输出电压电平数由原先的n+1增长至2n+3。 本发明以提高子模块输出电平数、改善MMC换流器的输出电压质量为目的,根据其拓扑结构提出其控制策略:一种混合式调制方式和一种电容预充电方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李朝晖、张斌团队在大带宽可调谐片上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李朝晖教授、张斌副教授团队自主开发了GeSbS硫系玻璃的片上集成光子平台,该平台具有低损耗、高光学非线性和高拉曼增益、可实现灵活的色散调控、硅基片上集成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实现可调谐的片上拉曼激光器。
中山大学 2022-05-30
一种阵列式激光扫描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式激光扫描器,它包括成底座、控制驱 动系统和阵列布置的若干个子镜;所述若干个子镜按照相同的朝向排 列,均固定在底座上;各相邻子镜之间留有间距,使相邻子镜在倾斜 时不相互碰到;所述控制驱动系统与所述 N 个子镜中的压电驱动器连 接,用于实现对反射镜偏转角度的开环控制。本发明能够通过多光束 扫描的方式将多个小扫描场拼接为大扫描场同时保证扫描角度和扫描 频率,每个子镜也能独立扫描,实现多目标探测。本发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功率1.5μm连续和脉冲激光发生器及激光加工装备
主要应用领域: (1)工业加工    激光对材料的加工效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激光的光束质量、功率和波长。光纤激光器由于优异的光束质量,同等激光功率水平下,其加工效率要远高于灯泵或者半导体激光器(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大部分有机材料对1.5μm激光的吸收要强于传统的1μm激光,使用1.5μm激光加工材料可以显著降低能耗,提高加工效率。1.5μm连续和脉冲激光器适用于大部分有机材料的切割、焊接、钻孔、打标、刻槽等单点加工方式。 (2)遥感技术领域 1.5μm激光波长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侦察,探测火山、地热、地下水、土壤温度,查明地质构造和污染监测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军工方面,激光雷达的作用是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距离和角度)、运动状态(速度、振动和姿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 (3)自由空间通讯领域    在自由空间通讯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领域的应用也迅速增长,1.5x μm激光波长具有高带宽、部署迅速、费用合理等优势。FSO技术以激光为载体,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方式实现连接;不需要光纤而是以空气为介质,因此又有“无线光纤”之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Terabeam公司成功地使用FSO设备向客户提供100Mbit/s的数据连接。1.5μm波长尤为适用于海面目标、地面与卫星之间、公司或军队临时驻扎时使用。 (4)军工领域1.5x μm激光源也是产生3~5μm中红外激光的重要光源基础。3~5μm波长的中红外波段同样也是重要的大气窗口,是军用红外探测器的主要工作区域。红外制导导弹探测器(如InSb ,HgCdTe 等) 的响应范围在3~5μm波段,因而针对红外导引头的光电对抗迫切需要该波段的激光器件。在军事上,中红外激光器主要用于光电对抗以及生化战剂的探测,用中红外波段的多束激光,可以干扰红外热寻的导弹,摧毁在不同距离和高度的目标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新型拓扑材料外尔半导体的实验研究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与王征飞教授研究组实验与理论合作,首次在单元素半导体碲中发现了由外尔费米子主导的手性反常现象以及以磁场对数为周期的量子振荡,成功将外尔物理拓展到半导体体系。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359 36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