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在
植物
自噬发生调控机理
研究
发现自噬蛋白激酶复合体成员ATG1和ATG13蛋白在营养缺陷及恢复条件下,其稳定性受26S蛋白酶体动态调控。在正常生长条件下,E3泛素连接酶SINAT1和SINAT2与自噬起始复合体中的ATG13蛋白相互作用,通过K48连接的泛素化修饰,促进ATG13蛋白的降解,从而抑制自噬过程的发生。在营养缺陷条件下,SINAT6则通过竞争性结合ATG13,抑制ATG13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促进自噬发生。深入研究表明,ATG13a蛋白中K607和K609两个关键的赖氨酸残基对于其泛素化及抑制自噬发生至关重要。进一步,研究发现TRAF1a和TRAF1b作为接头分子,参与了SINAT1/SINAT2及SINAT6对ATG13蛋白的稳定性调控。同时,该研究揭示了ATG1蛋白通过磷酸化修饰,在营养缺陷条件下反馈调节TRAF1接头分子蛋白的稳定性,进一步维持植物自噬发生水平的稳态(如上图所示)。与其生理功能一致,拟南芥atg1a atg1b atg1c三突变体表现出提前衰老、对营养缺陷异常敏感、及TRAF1a蛋白稳定性下降的表型。该论文揭示了拟南芥SINAT家族蛋白通过介导ATG13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和稳定性,影响植物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葡萄糖响应型
的
伴刀豆球
蛋白
‑淀粉纳米颗粒
的
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葡萄糖响应型的伴刀豆球蛋白‑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纳米颗粒制备和食品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伴刀豆球蛋白和支链淀粉通过组装得到葡萄糖响应性的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为配制含氯化钠的伴刀豆球蛋白(ConA)浓度为0.5‑1.5mg/mL的乙酸缓冲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浓度为1‑10mg/mL的糊化淀粉乳,制得氯化钠浓度为0.013‑0.120g/mL的悬浮液,在15‑35℃下不断搅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SARS-CoV-
2
的
分型和传播
研究
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合作,在medRxiv上上传了题为Genomic variations of SARS-CoV-2 suggest multiple outbreak sources of transmission 的研究成果成果,共分析了169个SARS-CoV-2基因组,发现根据突变位点(以MN938384.1为基准点的8750,、28112和 29063三个位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I型和II型。在29063位点的基础上,I型可以进一步分为IA 型和 IB 型。遗传学分析表明,IA型最可能是祖先型,II型可能由I型进化而来,在感染中占主导地位。结果表明,II型可能是SARS-CoV-2在武汉华南市场疫情的源头,而I型引起的疫情应该发生在其他地方,因为患者与市场没有直接联系。此外,通过分析三个基因组位点,区分I型和II型毒株,作者发现三个位点中的两个位点的同义变化比I型毒株具有更高的蛋白质转化效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II型占主导地位,这意味着II型比I型更具传染性(可传播)。这些发现对目前的流行病预防和控制可能很有价值。点击查看原文
浙江大学
2021-04-10
家蚕中肠特异高
表达
启动子p
2
及其应用
该发明为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P2 ,其在家中肠特异性表达外源蛋白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家蚕中肠特异 启动子P2的重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启动子可以特异性地启动下游基因在家蚕中肠高量表达,为硏究和利 用家蚕中肠特异基因,特别是中肠特异高量表达的免疫抗性相关基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同时也能在家蚕中 肠特异高量表达外源基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西南大学
2021-04-13
《德国应用化学》报道华东理工大学靶向降解膜结合
细胞
器内
蛋白
质新策略
近日,药学院钱旭红院士、杨泱泱副教授课题组在蛋白靶向降解策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Targeting DNA Nanodevice for Autophagy-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Proteins in Membrane-Bound Organelles”为题发表于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205509),并入选VIP (Very Important Paper)。
华东理工大学
2022-09-28
拟南芥
基因SPOC1在调控植株开花期中
的
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拟南芥基因SPOC1在调控植株开花期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获得拟南芥基因SPOC1的T‑DNA插入突变体纯合体植株,并将其与相同条件下生长的野生型植株开花时间及莲座叶数目进行比较,发现敲除SPOC1基因引起拟南芥植株中开花相关基因CO、RGL2、FUL、LFY和AP1的表达变化,比野生型植株的开花期延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植物花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珍稀资源
植物
高效体
细胞
胚工厂化繁育技术
针对珍稀的植物材料,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高效繁育,获得优良性状并固定,提高珍稀资源植物生长效率、成活率和活性成分含量,为实现规范化、大规模种植和深度开发珍稀资源植物提供种源保障,是现代农业和高新医药企业GAP基地建设所需的高品质种源解决方案之一。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通常是种植散户自己留种繁殖,没有优选更新,种质易退化,影响资源植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存在着繁殖周期长,效率低,耗种量大等问题,很难满足高效率的大规模种植的需要。有性繁殖过程中,一是种子能繁育的,可以育苗后移栽,但没有经过优选的品种种苗的质量会存在着不稳定,品质差异较大的问题。另一种是种子无胚乳,在自然状况下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因此,种子繁育存在着十分困难的技术障碍。 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无菌环境下,用少量的珍稀植物活体材料在优化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繁殖,快速生产出优质、稳定、大量的种苗,可以实现珍稀资源植物的规模化生产,解决现代农业和高新医药企业GAP基地建设中种源问题,为珍稀资源植物的深度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珍稀资源
植物
高效体
细胞
胚工厂化繁育技术
针对珍稀的植物材料,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高效繁育,获得优良性状并固定,提高珍稀资源植物生长效率、成活率和活性成分含量,为实现规范化、大规模种植和深度开发珍稀资源植物提供种源保障,是现代农业和高新医药企业GAP基地建设所需的高品质种源解决方案之一。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通常是种植散户自己留种繁殖,没有优选更新,种质易退化,影响资源植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存在着繁殖周期长,效率低,耗种量大等问题,很难满足高效率的大规模种植的需要。有性繁殖过程中,一是种子能繁育的,可以育苗后移栽,但没有经过优选的品种种苗的质量会存在着不稳定,品质差异较大的问题。另一种是种子无胚乳,在自然状况下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因此,种子繁育存在着十分困难的技术障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珍稀资源
植物
高效体
细胞
胚工厂化繁育技术
成果简介: 针对珍稀的植物材料,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高效繁育,获得优良性状并固定,提高珍稀资源植物生长效率、成活率和活性成分含量,为实现规范化、大规模种植和深度开发珍稀资源植物提供种源保障,是现代农业和高新医药企业GAP基地建设所需的高品质种源解决方案之一。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通常是种植散户自己留种繁殖,没有优选更新,种质易退化,影响资源植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存在着繁殖周期长,效率低,耗种量大等问题,很难满足高效率的大规模种植的需要。有性繁殖过程中,一是种子能繁育的,可以育苗后移栽,但没有经过优选的品种种苗的质量会存在着不稳定,品质差异较大的问题。另一种是种子无胚乳,在自然状况下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因此,种子繁育存在着十分困难的技术障碍。 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无菌环境下,用少量的珍稀植物活体材料在优化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繁殖,快速生产出优质、稳定、大量的种苗,可以实现珍稀资源植物的规模化生产,解决现代农业和高新医药企业GAP基地建设中种源问题,为珍稀资源植物的深度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有机气敏薄膜
生长
调控与敏感机理
研究
本项目属复合材料与传感器研究领域。主要针对气体传感器特异性响应与识别机理、气体信息与电信号转换机制以及薄膜表面/界面效应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并发展了有机纳米复合气敏材料新领域,为有机/无机纳米薄膜组装与结构调控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建立了传感器微观响应模型,对发展新型复合薄膜气体传感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发表SCI论文71篇,SCI他引905次,均为正面引用,研究成果受到敏感材料与传感器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本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9项,授权29项,研制出了灵敏度高、响应快(<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30
31
32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