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茶树全生长季叶片矿质营养诊断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叶片矿质元素营养诊断技术。制定了“茶树叶片营养指数”和“茶树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诊断参考指标”;在茶树的全年生育期内,按照不同的诊断单元,采用“S”形或“W”形五点采样路线;确定了“茶树叶片三段营养诊断模式”:即第一段为秋季全营养诊断阶段,采用ICP-OES和半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茶树成熟叶片全部营养元素,即N、P、K、S、Ca、Mg、Fe、Zn、Mn、Cu等元素含量,作为配制基肥及春季催芽肥的依据;第二阶段为春茶末夏茶初,仅测定N、P、K含量,确定夏茶肥料配方;第三阶段为秋茶初,采用半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叶片中N的含量,从而确定夏秋季施肥种类和标准。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高效低噪风机设计与诊断技术
机泵产品每年耗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左右,是耗能大户。风机/泵在运行时,实际工况多变,如果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会导致效率、可靠性、寿命降低。此外,噪声严重影响泵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场景。 效率与振动是泵与风机等流体输送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与此同时振动也直接影响着阀门作为流动控制部件的调节精度。现有通流部件设计更多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的,对其振动指标缺乏足够的关注,尚未形成系统的低振动通过流部件设计方法。本技术在过流部件设计上突破现有模型库和设计理念,通过研究流体机械内部流动机理、液力过程及能量转换机理,利用CFD分析和三元流设计工具来开发高效、低振动过流部件模型。 轨道交通风机主要应用于隧道通风排烟系统、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和车辆段通风空调系统。本项目成果基于对地铁站点的典型关键风机组群进行健康状态预测性维护。能够实时、远程监测和诊断典型故障类型,适用于关键风机组群,例如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和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风机设备,包括区间隧道风机、车站排热风机、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大系统和小系统风机。本项目通过对上述轨道交通通风关键风机设备运行安全的监测和节能优化的研究,积累大量数据,并经过在试点车站的实践基础上,总结风机设备的安全导则,开发风机安全监测平台,建立风机设备的安全评价体系,最终进一步提升风机设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轨道交通安全、绿色运营。
浙江大学 2023-05-10
磁微粒系列分离诊断试剂产品及技术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磁性生物分离技术,在蛋白纯化、核酸提取与分离、病毒及特定细胞检测、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磁性生物分离技术制备的用于蛋白质、细胞、核酸、病毒等分离检测的试剂盒,能够实现快速、特异性和高效的生物检测。因此,磁性生物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一个热点,对于细胞/基因治疗、生物制品研发、疾病预防与早期快速诊断治疗、检验检疫等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项目在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纳米粒子(SPIO)的绿色环保低成本的先进制备技术基础上,建立对SPIO表面进行不同类型功能化的构建技术和方法,一步实现不同聚合物对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的可控包裹,并可获得粒径均一、形状和尺寸可控的磁性复合微球,利用具有优异抗蛋白质吸附能力的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等对磁性复合微球表面可控功能化,以及多种抗体或特异性识别基团联用机制,降低对生物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特异性吸附与分离,以获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环保的磁性纳米生物分离材料及系统。
四川大学 2016-04-19
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作物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快速无损地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肥水管理方案进行定量调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环节。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团队将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与作物生理生态原理相结合,通过实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措施下多年的田间试验,构建了作物冠层和叶片水平的反射光谱库,着重解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作物高光谱响应模式和时空变化规律,提取了作物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敏感光谱参数,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等多尺度的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同时,定量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模式,构建了基于产量目标的生长指标适宜时序动态模型,进一步耦合实时苗情信息,综合利用养分平衡原理、氮营养指数法、指标差异度法等,集成建立了多路径的作物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将上述监测诊断技术与软硬件工程相结合,研制开发了面向多平台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装置和基于遥感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系统等简便适用的软硬件产品,进而形成了基于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指标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测、精确诊断和智慧管理。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先后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2011年的成果鉴定认为(罗锡文院士主鉴),该研究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稻麦精确管理关键技术,入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团队起草的《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诊断技术规程》入选2014年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河南、江西、安徽、河北、浙江等水稻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表现为明显的节氮和增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进精确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基于人工智能的睡眠医学诊断技术
失眠障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疾病,我国成年人中的患病比例高达30%,其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不佳,导致出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负面影响,并且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庞大的患者群体增加了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和社会负担,对个人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失眠障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早期诊断是减少其对个人和社会危害性的有效方法。 目前临床睡眠诊断主要依靠睡眠专家人工判读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PSG技术同时记录多个生理参数,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眼电图等,从而准确评估睡眠的各个阶段和睡眠中的生理变化。然而,现代临床睡眠诊断方法存在一些弊端。首先,依靠睡眠专家人工进行诊断成本很高。例如,临床诊断中标记一位患者的PSG数据并完成诊断,往往需要一位训练有素的睡眠专家数个小时的集中工作才能完成,无法应对大规模睡眠障碍群体需求。此外,睡眠诊断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种睡眠障碍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可能不同,诊断结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这些方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费用昂贵,操作复杂,很难普及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情况下,对失眠障碍进行自动化分析和诊断,具有高效性、低成本和易普及的优点。此外,还可以在大数据层面上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失眠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睡眠诊断是最为适合采用云平台技术进行自动化诊断的领域,患者潜在群体数量庞大。本项目涉及基于人工智能睡眠医学诊断技术的全系统的各个环节,系统的诊断准确率目前为世界范围内第一。前期已经服务于制药企业睡眠类药物评价、可穿戴消费级电子设备睡眠监测等领域。目前市场上的类似产品均不具备临床医疗级的诊断能力,本技术填补了市场空白。 图1.本项目研发的原理样机部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6-05
隧道风机振动
产品详细介绍      隧道风机振动 安全第一   世界上不断发展的基础设施给工程和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技术挑战. 人们经常提到英吉力海底隧道, 波士顿隧道, 香港南湾隧道等这些壮举,因为它们为今天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运输系统提供了地下,水下或者是横穿山脉的 可能性.   市郊火车驶离地下隧道   尽管地下隧道是基础设施的一种很特殊的形式, 但它们也带来了一系列特有的环境问题. 在现今世界, 隧道会被使用汽油的引擎排放的 COx 和使用柴油的引擎排放的 NOx 所污染.   这些被释放的有毒气体必须从隧道中排掉, 然后换入新鲜空气. 通过换气可以让使用隧道的人们保持身体健康, 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安全.     通风   用新鲜空气排掉有毒气体需要使用隧道喷气式排风扇. 这些排风扇为隧道提供纵向通风, 也是新鲜空气的主要来源. 隧道喷气式排风扇提供高冲击力的新鲜气流进入并且通过隧道. 它们通常是成列间隔地被安装在隧道顶端或侧墙上. 风扇的数量是由隧道的长度和设计而定.    一对隧道喷气式排风扇在隧道有火警的情况下, 隧道内的轴向排气扇能垂直地排掉烟雾. 这些非常大的轴向排气扇安装在垂直轴上面, 在紧急状况下被用来强迫通风. 通常在隧道的顶端还装有一系列的节气闸, 纵向的喷气式排气扇能帮助空气流通到轴向的通风风扇.这个组合能迅速地   连接技术中心  监视隧道排气扇的振动  消除隧道的烟雾, 使紧急救援人员能够采取 必要的救援行动.   过程监测   隧道排气扇的重要功能是提供环境安全的空气,这就要求它们必须能够每天24小时100% 正常工作.监测排气扇的振动值可以确保它们工作顺畅,不会发生意外的故障. 隧道控制中心对振动值采取画趋势图,安装警告等措施, 所用的信号是来自振动传感器和发射器的4- 20毫安回路电流. 典型的 4-20毫安回路电源电路运用工业电路常用的电路设计表示排气扇可以用隧道所带的PLC或DCS控制系统进行监测.这使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例如画趋势图检测排气扇振动值变得简单.  排气扇的振动监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1. 通用型振动传感器. 例如 AC102 系列, 可以安装在排气扇上然后连接到发射器. 还有 VX系列, 过滤并将振动信号转换成4-20毫安.这种组合可以提供过程控制, 允许动态振动值的分析.   2. 双输出回路电源的振动传感器.例如AC400系列, 可以安装在排气扇上. 这种双输出的传感器会过滤振动值, 并转换成4-20毫安信号以便过程控制和动 态振动值的分析.         AC102系列带发射器的振动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的安装   每个排气扇所需的振动传感器的数量取决于排气扇的设计和所要求的监测等级。安全的安装方式是必须的,而且要花时间确保安装正确。 永久型安装有好几种方式.   1. 孔口平面螺栓安装 2. 粘着剂垫安装 3. Zerk 连接头 4. 侧翼安装振动传感器发射器或  两者集合 4-20  毫安 ^v^v^v  PLC 或 DCSLP400 系列双输出的振动 传感器  A 针 = 4 - 2 0 毫 安 B 针 = 零 线 C 针 = 动 态 振 动 值     安装在隧道排气扇电机上的 水平方向振动传感器   电缆   电缆管理也是隧道排气扇关注的问题之一。 从传感器到发射器,或者双输出型的振动传感器直接到控制室,在这过程中牵涉到大量的气流量和很长的距离。这就要求对电缆的保护给与精心的考虑。有时还需要进行转孔或使用传导管以保护电缆。转孔让电缆通过良好的电缆管理可以保证电缆的可靠性,了解电缆的布局。所有的电缆都应该贴上标签,表明所连接的传感器。       连接完成    接线箱   振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接线箱采集后传给 PLC 或 DCS 进行处理。如果你使用的是 LP400 系列的振动传感器,SB142 或 SB242 系列的接线箱可以帮助你管理双输出信号。                 如果有报警产生,振动分析师可以测量动态振动值,分析其频率并且确定问题根源。   总结  监测隧道排气扇的振动值是非常关键的, 它可 以保证提供可靠的新鲜空气来源, 维护健康和 安全, 双输出的 接线箱   SB142  ( 光缆 )  SB242 ( 不锈钢 )                             AC102 或 AC104 振动传感器 VX100 或 VT100  信号发射器 和 VE100 壳体 PLC /DCS 过程控制振动分析仪 动态振动值振动分析仪动态振动值 过程控制 SB142 或  SB242 系列的双输出 开关箱LP400 系列 双输出 回路电源 振动传感器PLC / DCS。 公司名称:上海维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大统路988号A座1509 公司网址:http://www.novachn.com/ 联系电话:021-61434131 联系人:  朱小姐
上海维逸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振动筛
临沂恒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6
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早期故障智能预示技术与系统
针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及其构件中常见多发故障,深入研究了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归纳为数据获取、模型定义、数据分析、状态评估、混合智能决策等五项主要部分,涉及监测传感器的合理配置、信号采集与处理、数据管理、特征提取、信息融合、模式分类、状态评估、智能判别与决策预示的全过程。重点突破了解决早期微弱潜在故障的诊断和混合智能预示技术等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正确有效地揭示早期、潜在故障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的理论与技术。从而为应急控制和维修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单分子晶体管和分子诊断技术
项目采用光致异构化合物通过酰胺共价键链接于具有纳米间隙阵列的二维单层石墨烯的间隙形成光致异构化合物-石墨烯单分子器件;采用生物分子链接构建了单分子生物传感器;利用有机半导体小分子构建了性能可靠的2-3纳米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当单个光致异构化合物被桥接于具有纳米间隙阵列的二维单层石墨烯之间的纳米间隙时,它们具有可逆的光控开关功能和电控开关功能;当生物分子桥连石墨烯电极时,它们具有单分子DNA精准测序的功能;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目前是国际上最小的晶体管,有望为器件微小化产生芯片集成核心技术。
北京大学 2021-02-01
白内障病变智能检测与分级辅助诊断技术
本研究为信息技术与医学的有效交叉与深度融合,将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无缝介入白内障诊疗过程的各个阶段:从健康筛查、识别病变、分级判断并推荐治疗方案,到最后判断治疗完成后的病患改善程度等,可完美解决白内障诊断及相关医疗服务所面临的高强度、低准确度和供给失衡的问题,实现多种类型白内障图像的智能检测与分级辅助诊断系统,具有高性能、高鲁棒性等优势,并可推广至其他多种AI医疗图像领域。本课题组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有多年合作关系,可将该系统全面覆盖西部地区从省、地、市到县等多级不同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时不断丰富病症表观多样性和扩大图像数据规模,为研究的深入开展及性能的提高完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700 7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