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NMT活体生理检测仪
  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源于美国MBL实验室(5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由神经学家Lionel F. Jaffe(美国扬格公司创始人之一)于1974年发明,2001年,美国扬格公司正式推出现代NMT。NMT是一种研究活体材料的底层核心技术,研究人员基于NMT能够建立自己独有的Me-Only 研究平台,从而获得极具创新的研究成果。   NMT可在不接触、不损伤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分子/离子进出生物活体的流速(流动速率和方向),可测样品种类繁多,小到菌、单细胞、液泡,大到组织、器官、整体都可检测。基于NMT商业化的设备统称为非损伤微测系统。   扬格/旭月的非损伤微测系统包含BIO系列、CONFLUX系列(共聚焦/荧光NMT)、NMT100系列、NMT200系列、NMT100S系列、NMT200S系列、NMT150系列、NMT活体工作站系列、NMT Physiolyzer®系列等,已发展至第七代自动化智能产品。扬格/旭月的NMT系统全部采用从美国扬格(旭月北京)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imFluxes智能操作软件,将十余年的NMT应用大数据与设备实现完美结合,并且在产品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扩展升级等诸多方面都有大幅提升。   扬格/旭月已取得基于NMT的数十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拥有完善的专利保护体系,所有产品全部通过中关村NMT联盟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扬格/旭月所销售的NMT专用耗材,已通过中关村NMT联盟认证,所有耗材是扬格/旭月研发中心结合十余年的经验、摸索并自主研发生产的。NMT专用耗材较传统的通用型耗材保质期更长,性能更稳定、可靠,所有对外销售的耗材全部经过严格的生产、检验流程。   扬格/旭月的NMT研究平台已经帮助国内外科研单位取得近百项各类专利,以及包含Nature、Cell在内的500多篇论文。同时,已销往欧洲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拥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1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农业部下属的众多科研院所与高校,以及北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 名称:NMT Physiolyzer®(NMT活体生理检测仪) 版本:第七代 品牌:YOUNGER 产地:美国 已获得认证: 中关村NMT联盟认证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简介:NMT Physiolyzer®(NMT活体生理检测仪)是美国扬格公司的第七代自动化NMT设备,可自动灌充LIX、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流速及浓度、数据云绘图。该设备为开放式平台,同时配备个性化模块,科研人员可根据自身科研需求,自由选配检测指标(标配2种指标,其他指标可自由升级),可选配指标包括IAA、O2、H2O2、Ca2+、H+、K+、Na+、Pb2+、Cu2+、Cd2+、Cl-、NH4+、NO3-、Mg2+、膜电势,其他未来新研发功能及指标,可通过模块进行扩展升级。   NMT Physiolyzer®(NMT活体生理检测仪)美国原装进口系统由美国扬格公司在美国本土生产、组装、调试完成,整机进口到中国,该产品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提供1年免费保修,售后服务由美国扬格公司在中国的永久战略合作伙伴旭月公司统一提供。 个性化功能匹配 标配两种指标(可选指标:IAA、O2、H2O2、Ca2+、H+、K+、Na+、Cd2+、Cl-、NH4+、NO3-、Mg2+),其余指标可升级(包括新研发指标Pb2+、Cu2+和膜电势) 预留双指标检测升级端口,升级后可单独检测一种离子或分子,也可同时检测两种离子或一种离子与一种分子的浓度和流速,用于离子/分子相关性研究及更前沿的科研探索。 活体、原位、非损伤测量 对整体或分离后的样品不造成损伤,获取正常生理状态下信息。 无需标记 预先知道测定的指标,无需用放射性、化学或药理学等标记方法,安全且环保。 不用提取样品 可直接检测,不需要研磨等传统的提取方法。 实时、动态检测 动态实时地(最短在5秒左右)检测和获取数据。 长时间持续监测 可进行长达10个小时以上的实时和动态监测。 可测样品种类繁多 整体、器官、组织、细胞都可以检测(理论值:5μm-10cm均可)。 自动化操作 X、Y、Z方向自动/手动操控传感器移动。 数据采集方式 X、Y、Z三维数据分别采集。 预留三维矢量流速数据升级端口,可升级在样品外进行X、Y、Z三维数据同时采集,获得矢量流速数据,清晰阐明样品及流速的空间相互关系,用于更前沿的研究。 美国原装进口系统 型号 功能 可升级功能 NMT300-YG 1.标配指标:IAA、O2、H2O2、Ca2+、H+、K+、Cd2+、Cl-、NH4+、NO3-、Mg2+、Pb2+、Cu2+(标配任选2种指标,可任意升级)。 2.操作方式:三维自动。 3.检测样品尺寸:可检测5μm-10cm样品。 4.数据:1D/3D。可直接检测、输出流速和浓度数据。 5.检测方式:单传感器检测 6.异常报警:有 7.流速云数据处理与绘图:有 1.可升级指标:可升级除标配指标外其余指标,包括最新研发指标膜电势。 2.可扩展:未来新研发指标可扩展升级。 3.可升级检测方式:单/双传感器检测可选。 NMT400-YG 1.标配指标:IAA、O2、H2O2、Ca2+、H+、K+、Cd2+、Cl-、NH4+、NO3-、Mg2+、Pb2+、Cu2+(标配任选2种指标,可任意升级)。 2.操作方式:三维自动。 3.检测样品尺寸:可检测大于5cm样品。 4.数据:1D/3D。可直接检测、输出流速和浓度数据。 5.检测方式:单传感器检测 6.异常报警:有 7.流速云数据处理与绘图:有 1.可升级指标:可升级除标配指标外其余指标,包括最新研发指标膜电势。 2.可扩展:未来新研发指标可扩展升级。 3.可升级检测方式:单/双传感器检测可选。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Ai视觉检测机器人
Ai视觉检测机器人是一款搭载了六轴工业机械臂、视觉人工智能和工业大模型的高科技设备,充分利用机械臂的多轴灵活运动、重复定位精度高等优势,主要用于复杂外形工业产品的缺陷检测,特别是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核电领域等高端制造、品控要求高的产品外观检测。
浙江航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4-08-17
降低柴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及制备方法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0
工业烟尘超净排放用节能型水刺滤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本项目提出并突破了超净(低)排放用节能型水刺滤料产业化生产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工艺技术,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项目产品与传统针刺滤料相比,由于可有效降低滤料的克重 18%左右,产品综合成本与传统针刺滤料产品接近,但项目产品的整体性能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仅解决 PM2.5 微细粉尘的排放问题,而且属于节能型产品,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 基于水刺开纤技术构建滤料表面超细纤维致密层;高密度低损伤复合加固工艺技术;滤料表面精细化工艺技术;针孔自动封闭技术。产品:节能型超净水刺滤料。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授权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获中国纺织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7);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本项目自 2012 年开始研究,期间进行了中试和试生产,2014 年底开始全面推广应用。2014 年-2016 年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 31198.24 万元、新增利润3971.77 万元、新增税收 1789.66 万元。本项目产品已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南京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大连市热电集团东海热电厂等一大批国内大型热电厂和水泥厂的推广应用,粉尘排放浓度一直保持在 10mg/Nm3 以内,实现了超净(低)排放。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速线材控冷段在线性能预报系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轧钢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外型和尺寸精度的控制,而是追求对产品内部微观组织和最终性能的更为精确的把握,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最近,急切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降低成本、实现组织性能在线预测及控制。计算机技术与塑性加工理论的结合使塑性加工从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试错”为基本方法技艺阶段向以模型化、最优化和柔性化为特征的科学阶段过渡。 目前,棒线材在我国的热轧产品中占50%以上。国内对棒线材生产工艺的研究以实际生产摸索为主, 这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结果很难得到推广。北京科技大学与重庆钢铁公司的科研项目《品种钢组织相变索氏体化》[2005-2007]在吸收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已开发成功在线性能预报模型,在重钢高线厂得到实际应用,该厂的一些钢种通过模型的优化,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北京科技大学与江苏沙钢集团的科研项目《高速线材性能预报系统研发》[2006-2008]也引进了该模型,针对沙钢的沙景和润忠两条高线生产线进行开发,目前控冷段在线模型已进入生产调试阶段,正在进一步优化及完善。我国高线生产的一个问题是产品性能不稳定,在线模型投入到实际生产将会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及成材率,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进度。开发的高线控冷段在线性能预报系统是国内外首创,将对钢铁生产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富镁及富镁铝复合涂料
1)在国内外首次研究开发了对镁合金具有阴极保护作用的富镁涂层,通过优化的微弧氧化技术获得高度孔隙率表面,并通过硅烷处理使涂层与镁合金的结合力从6MPa提高到12MPa。利用纯镁颗粒的牺牲阳极作用及氧化铈颗粒的控制活化作用,得到对AZ91D镁合金具有高度屏蔽作用、阴极保护作用和高结合力的耐蚀富镁涂层,耐蚀显著提高,耐盐雾2200小时以上。 2)在富镁涂料的基础上,通过以部分铝粉代替镁粉,研制开发了适用于铝合金基体的新型高性能镁铝复合涂料,该复合涂层对铝合金具有高结合力、兼备屏蔽、阴极保护和缓蚀等多种功能,极大提高了铝合金的耐蚀性,其耐盐雾性能达到4000小时以上。 主要技术指标:涂层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耐蚀性。特别适合于苛刻的腐蚀环境中。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军机、卫星、导弹等航空航天器中具有极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汽车、民航机、电器产品等有很广泛应用。但由于镁合金在自然环境和各种腐蚀性介质中腐蚀速率皆很高,腐蚀已成为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开发的适用于镁合金的富镁涂层,大大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其成本与目前使用的高分子类涂层相当,但耐蚀性显著提高。在各种军、民用镁合金的应用场合都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前景。铝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有色金属材料之一,但在苛刻的腐蚀性环境中(如海水及海洋气候等),铝合金皆需要采用涂层保护技术,我们开发的适用于铝合金的镁铝复合涂层,其成本与目前使用的高分子类涂层相当。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成形技术
该项目属于粉末冶金学科。高性能特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在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然而,这类材料往往硬度高、脆性大,难以采用传统技术加工制备,成为许多国防和民用高技术装备发展的瓶颈。为此,项目基于粉体流变成形原理,研发了难加工材料的近终形制造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高性能稀土镁合金薄板带生产技术
“高性能稀土镁合金薄板带生产技术”项目是以北京市科委经费支持为起源、以国家“十二• 五”科技支撑计划为发展,以北京科技大学与美国波音公司国际合作开发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等为基础,逐步形成的一项特色科技成果。通过系统地研究铸轧、挤压板坯热轧、铸锭热轧和热处理过程中镁合金组织演变机理与性能控制技术等,研发出具有高成形性能的稀土镁合金;实现了高精度镁合金板成卷轧制过程自动化控制及精整、表面处理技术的开发,并完成了高精度镁合金专用轧机机组及控制装置的研发设计及应用,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高性能稀土镁合金薄板带生产工艺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高性能聚丙烯成核剂的开发和应用
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聚丙烯成核剂以及相关的生产工艺,并应用所开发的高效成核剂开发了高性能聚丙烯专用料。具体成果如下: (1)开发了具有非对称结构的山梨醇类聚丙烯透明成核剂,应用此类成核剂可以开发高透明聚丙烯专用料,可以应用在食品包装、日用品以及医用注射器等领域。目前此类成核剂已经小批量生产。 (2)开发了制备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NA-40的一步法新工艺,将传统工艺中的三步反应集于一釜完成,工艺简单,产品的总收率达到8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备了纳米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纳米成核剂与市场未纳米化的同类产品相比,在达到相同改性效果时,成核剂的应用量可减少一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应用这类成核剂可以开发高透明、高刚性、高耐热的聚丙烯材料。目前,此类成核剂已经批量生产(上海科塑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3)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羧酸金属盐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结构属国内外首创,已经申请国家专利。这种成核剂具有较高的成核效率和选择性,能够诱导聚丙烯产生高含量的β晶型,聚丙烯的抗冲击强度提高3-4倍,热变形温度提高10-15℃,解决了聚丙烯一直存在的抗冲击强度和热变形温度不能同时提高的矛盾,应用这种成核剂能够开发高抗冲高耐热的聚丙烯材料。目前,此类成核剂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电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架空输电导线作为电力输送的“血管”是电网中用量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导线的导电率每提升1%IACS,全国每年节约线损超70亿千瓦时。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发展,对架空导线的导电率、强度、耐热性能和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提升导电率与同时提高强度和耐热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我国电网建设急需的特种导线难以满足工程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教授团队与江苏中天科技集团合作,经十余年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发明了耐热高导Al-Zr-Y合金材料及微结构调控工艺,解决了耐热相粗大和溶质锆(Zr)原子析出不充分的难题,使导电率从60% IACS提高到60.8%IACS,耐热温度从150℃提高到210℃。研制的耐热铝合金导线电网改造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占国内耐热导线40%市场份额; 2. 发明了高强抗疲劳Al-Mg-Si导线,解决了强化相调控和超细夹杂去除的难题,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在运行张力增大的条件下,振动疲劳寿命超过3000万次。研制的特种大跨越导线和全铝合金节能导线,占国内30%市场份额,特别是大跨越导线,几乎包揽了国家电网大跨越工程; 3. 发明了高效除氢、活性涂层陶瓷过滤和新型细化剂制备等导线冶金质量控制技术,解决了微量杂质元素与气体去除的难题,实现了电工铝导线的导电率从61%IACS提高到62.5%IACS以上,研制的新型节能导线在特高压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 上述成果依托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等项目,共获得19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专利和25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49篇。成果在特高压电网建设、电网增容改造、新能源并网发电、电网领域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出口到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累计架线超2万公里,打破国际垄断,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电力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导线性能测试实验室 超细夹杂物去除-现场试验 加拿大奥尔兹湾跨海大跨越——世界拉力最大的输电跨越工程 晋东南-南阳-荆门 1000kV 黄河大跨越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199 2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