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洋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046308.4:采用无乳化剂、无有机交联剂的微流控法制备规整球形的海洋高分子微球,微球实心或空心、粒径(200纳米-50微米)、微观结构可控可调,可作为吸附材料、药物香精等载体材料的应用。
厦门大学 2025-02-07
网络化机器人群编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
研制了网络化移动机器人群编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系统地开展了关于多机器人编队寻迹控制方法、无线网络下多机器人通信环境的建模和协议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基于OPNET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仿真平台和具有非完整约束的多移动机器人实物演示系统。
东南大学 2025-02-08
面向大型燃煤机组全工况灵活智能运行的协调控制策略
高效利用大型燃煤火电机组的灵活深度调峰优越性促进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对构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积极影响。准确掌握燃煤机组频繁变化的调峰过程动态特性是设计高性能协调控制方案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成果推出面向燃煤机组实际发电过程的智能抗扰控制关键技术及其控制器参数在线优化机制。 创新点 随着频繁大范围调峰已成为大型火电机组的常态化运行趋势,本成果设计了一种兼顾机组发电成本及碳排放量的全工况智能抗扰控制策略。通过有机融合误差自抗扰控制器与快速鸽群优化器,机组实现了对电网负荷指令的迅速响应。
华北电力大学 2025-03-26
油气装备仿生织构设计理论与超快激光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仿生表面织构起源 传统摩擦学认为光滑表面具有较低摩擦力和磨损,反之,非光滑表面会带来较大的摩擦力和磨损。而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某些生物的表面微观结构具有优异的自润滑和抗磨减磨性能,如鲨鱼皮表面微沟槽表现的超低流体阻力,穿山甲表面微结构的优异耐磨抗磨性能。因此,如能掌握其机理,则可进行工业应用。 钻头轴承及压裂泵柱塞密封系统仿生织构润滑减磨设计及应用 织构化钻头轴承 钻头作为破碎岩石形成井眼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高温高压、冲击动载及贫脂润滑的恶劣环境下,其核心部件钻头滑动轴承易发生黏着磨损从而最终导致钻头整体失效破坏,亟需降耗增寿的新技术来为其安全、可靠使用和延寿经济运行保驾护航。 发明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超快激光精准高效制备的冰霜辅助超快激光刻蚀分束技术(US17026096,ZL202011229792.1),形成了钻头轴承轴径曲面仿生织构的纳秒/皮秒的激光加工与表征评价方法;目前正在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石化江钻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开展钻头轴承织构工业化的超快激光加工与质量检测流水线建设和现场应用研究测试,可满足织构化钻头2000支的年产量需求。 建立了织构钻头轴承润滑减磨性能优化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测试评价方法(ZL201310416270.6,ZL201710973537.X,.ZL201810946598.1)。以摩擦系数、磨损量、油膜厚度、温升和无量纲承载能力等为评价指标,基于理论研究、单元实验和全尺寸的台架实验,模拟测试工况下初步优选的圆形、椭圆形、人字形沟槽织构可使钻头轴承减磨性能和寿命提升50%以上。 织构化柱塞密封系统 柱塞动密封系统是油气增产压裂作业实施中压裂泵装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在超高压、冲击动载及交变往复运动工况下,压裂泵柱塞动密封系统易发生磨损失效而导致密封刺漏等失效,是制约压裂泵工作性能、可靠性和作业成本的关键因素, 亟需创新的设计方法来提升压裂泵柱塞动密封系统的寿命及可靠性。 发明了柱塞表面仿生织构大尺寸拼接刻蚀工艺规划及参数优化设计方法(ZL201910892024.5), 创新研发了柱塞织构批量化激光分束加工的软件控制系统和配套夹具系统。 发明了表面织构化压裂泵柱塞及其动密封系统性能抗磨减磨性能优化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试验测试评价方法(ZL201310423514.3),基于理论模拟、单元及全尺寸台架实验,初步优选的圆形和椭圆形织构布置于压裂泵柱塞表面可实现柱塞动密封系统的摩擦系数和温升降低45%以上,寿命延长30%以上,目前正在与中石油第四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和中油国家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开展现场应用试验测试。 未来应用前景及市场规模预测 该技术垂直应用领域为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油气集输装备、通用机械装备的润滑、密封、抗冲蚀与减阻等领域,摩擦消耗了一次能源的1/3以上,80%的装备失效是由磨损引起的。两者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2%-7%,2019年我国的GDP为99万亿元,按5%计算约为4.95万亿元。
西南石油大学 2021-05-10
遥感摄影测量边坡安全检测与应急决策系统
遥感摄影测量边坡安全检测与应急决策系统针对采场边坡安全问题,综合考虑存在的边坡管理需求,将基于遥感测量的边坡监测技术、边坡稳定性评价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整合起来并运用到边坡测量预警以及对应决策的选择上来,实现边坡安全态势、动态变化、预测以及破坏应急与应对策略、准确测控和全维度防范,为矿山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对边坡稳定性做出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全范围实时监测。系统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我国矿区边坡稳定性的现状,并通过汇聚已有各类地质、采矿设计以及边坡稳定性研究资料,系统主动性和动态地处理已有数据、信息和知识,以此对采场边坡稳定性进行预知性监控和评估。借助GPS数据分析和边坡稳性预测预警、基于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技术等技术,建立矿业边坡安全检测知识库和边坡稳定性预测系统,对矿区边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处理,达到防灾减灾的效果。同时提高矿山采场边坡稳定性管理水平和质量,为矿山采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之支撑。采场边坡稳定是影响矿山采矿安全生产的几个关键环节。现有技术没能很好地协调边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监测及其与边坡灾害及采矿生产之间的关系,没能充分整合多种数据、信息、知识等为边坡生产安全提供动态实时评价。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示踪与预警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潜伏期长,传染性高。随着确诊人数的激增,密切接触者作为最易感染的人群之一,其数量也在急剧攀升。如何精确识别患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是当前防控疫情的重要突破口。南方科技大学未来网络研究院牵头联合鹏城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于2月1日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示踪与预警系统(TWS)”项目。南科大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带领团队集合物联网、AI、大数据、病毒传播模型等前沿交叉技术,在多所高校和机构大力支持下,研发该项目。南科大未来网络研究院副院长汪漪、研究助理教授李伟超等多名骨干成员,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该系统可以通过感知环境信息,自动记录接触对象,建立人与人、人与物接触的时序记录库,准确定位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人群,示踪病毒传播路径,阻断病毒二次传播,有效防控疫情。 感知环境信息,自动记录接触对象手机安装app后,TWS通过感知环境信息,实时、自动记录14天内个人与他人、宠物、设施(电梯、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的20米范围内的近距离接触情况。个人可通过TWS查看个人行动轨迹和历史接触记录,查询是否接触高危对象,自我评估健康状况。 及时准确定位紧密接触对象,提高隔离效率在病毒感染者A确诊后,TWS会及时标记所有14天内与A有接触的高危对象B1-Bn,并通知B1-Bn。如果B是个人或动物,则应采取隔离措施;如果B是电梯、公交车等设施,则应采取消毒措施。 与此同时,TWS会根据病毒的生物学传播模型,通知所有与B接触的C1-Cn对象、以及与C接触的其他对象,提示做好防疫工作。  实时预警,阻断病毒二次传播当在50米范围内遇到一个人、动物或设施时,TWS会自动实时查询高危对象列表。如果对方是高危对象,则会发出警报,提示个人远离危险源。 示踪病毒传播路径,实现精确防疫TWS结合感染确诊信息、轨迹信息、接触记录等信息,利用AI、图计算、病毒传播模型等技术,示踪病毒传播路径,准确定位病毒传播的关键点,实现精确打击,提高防疫效率。 全民参与,共同防疫TWS终端可以安装在现有的移动设备上,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环、智能手表、宠物智能项链等。TWS专用硬件的成本低于100元人民币,可以大规模部署在电梯、出租车等设施中。 制定高效防疫措施,降低疫情防控的社会成本TWS精确判断人员状态,高效识别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高风险人员,可为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准确的信息,协助政府制定防疫措施,使得无接触史的健康者正常生活、企业可以正常复工,降低防疫的整体社会成本。  TWS重要性对比图TWS安卓系统公测版“全民防疫App”已开放下载。当前,“全民防疫App”在下载注册后,无需任何操作,可自动感知环境信息;记录当前环境下的接触数据,包括使用者所在位置、接触对象健康状况、接触时间、接触对象的距离范围等;使用者可以查询14天内历史接触记录,和所有接触对象的健康状况,自我评估感染风险。功能仍在更新中,新版本发布后,app会提醒用户自行更新。若想了解更多信息,可关注项目网站了解TWS项目最新动态。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恶劣成像环境下图像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系统
一、项目简介 项目旨在解决现有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系统易受雨天、雾天、沙尘、低光照、水下等恶劣成像环境的影响问题,使得相关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系统可以全天候工作,最大程度克服相关视觉应用系统受天气和工作场景的影响的局限。 二、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组通过多年攻关,在相关核心技术方面有多项突破,提出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恶劣成像环境下退化图像的质量提升方法。相关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在包括IEEE Trans.Image Processing, CVPR,ICCV等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7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 三、应用技术成果 1)    雾天图像增强2)      水下图像增强 3)    雾天图像增强
厦门大学 2021-04-11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全向传输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提出大规模MIMO系统中全向预编码传输方法,可用于同步和控制信息传输,降低控制信息传输的导频开销与系统复杂度。该传输方法采用低维空时编码来产生K维矢量信号,并基于该K维矢量信号,采用一个全向预编码矩阵W来产生用于经大量天线发射的M维矢量信号,其中矩阵W包括M行K列,且K小于M。
东南大学 2021-04-11
炼化企业氢气的梯级利用分析与系统集成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油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原油质量的下降,国内炼化企业对加氢工艺逐步重视。对油品的深加工已从原有的脱碳型逐步转向加氢型,加氢工艺逐渐已经成为主流的深加工工艺。企业内氢气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氢气资源的紧张和价格的攀升,采用先进的优化技术对炼化企业的氢气系统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氢气资源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效益,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项目目的在于为炼化企业氢气系统提供系统分析和优化集成的方案。根据用氢装置实际需求的氢气压力和氢气纯度确定和设置氢气梯级分配网络的中间等级,提高氢气分配网络的可拓展性和操作柔性,使氢气分配网络中局部用氢装置的增减和操作变动不改变氢气分配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操作特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高速列车设备状态及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高速列车设备状态及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与方法,该系统包括无线采集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和数据中心,其中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包括ARM主控模块、频率跟踪模块、无线通信及定位模块。该方法是通过无线网络传感器分布式采集高速列车设备状态信号并分析,同时采用频率跟踪法同步采集供电系统电压、电流数据并分析获得电能质量数据,其中电能质量数据包含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得到的精确的时间、空间信息。基于工作状态多参数模型,并结合专家知识及神经网络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行设备故障预测和供电安全预警。本发明可实现具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8 119 120
  • ...
  • 923 9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