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PCT-SR-2S倾角传感器与PCTS600数显仪
产品详细介绍PCT-SR-2S数字倾角传感器与PCTS600数显仪组合该款数显仪,是专业用于显示倾角传感器所测量的角度,每台产品出厂时都经过水平度的校正和分度的校正。另外也提供一个按键用来作相对角度测量功能,可设置当前角度为零度,以此为基准进行相对倾角变化测量。该款数显仪,属于双轴小量程数显仪。该产品外形小巧,工作方式多元化,与外接倾角传感器远程控制,便于一些特殊的行业领域远程采集现场角度数据。该款数显仪,显示部分采用工业级数码管,这样就能保证在宽温度的工业环境中能正常工作。超高的性价比是该产品的绝对优势,多种安装与组合方式可满足多种工业应用需求。主要特性:尺寸60*90*32mm           双排数字显示              量程±5°~±90°高分辨率0.01°           高抗振性能>2000g          宽工作温度-10°~ +70℃多样组合方式             IP65防护等级              零点设定功能产品应用:倾角平台的测量         桥梁与大垻监测        无线基站姿态监测地质设备倾斜监测       仪器标定与校准        高精度水平面测量PCT-SR-S数字倾角传感器产品特点:1)单、双轴倾角测量2)量程±1~±180°可选3)宽电压输入DC9~36V4)输出方式RS232/RS485/RS422/PWM/TTL/CAN可选5)分辨率0.01°6)高抗振>2000g7)IP67防护等级 8)宽温工作-40~+85℃9)体积90×40×26mm单位:长沙平川公司联系方式:15387560104网址:www.pchuangroup.com  邮箱:pchuangroup@163.com
长沙平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二氧化碳激光器CO2激光器
产品详细介绍PLASMA CO2激光器是PLASM气体放电产品中的佼佼者。此激光器可以最大程度地把电能转化为激光发射能量,并能够提供连续20KW的功率输出并可以产生单次100kJ的脉冲能量。CO2激光器是利用CO2分子在红外光谱区域(9~10微米)受激发越迁而发射激光的激光器。所有的CO2激光器都是把CO2:N2:He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少量的Xe气体,它可以提供连续和不连续的输出可用于光化学、环境检测系统以及红外探测系统。它具有空间的高指向性及同一性,其高质量的光束同样可以低功率输出(50~100W)用于机器的钻孔、焊接、雕刻材料等用途。PLASMA CO2激光器质量高,寿命长,价格公道合理。产品系列LCD系列LG系列产品名称: PLASMA LG系列CO2激光器产品类别: 激光系列产品 → CO2激光器产品编号: 4258492116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 PLASMA LCD系列CO2激光器产品类别: 激光系列产品 → CO2激光器产品编号: 4258465016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 PLASMACO2激光器产品类别: 激光系列产品 → CO2激光器产品编号: 42414192516产品信息:【激光系列产品】 光纤激光器  多模泵浦激光器  激光二极管未封装bar  激光二极管冷却装置  激光器电源  氦氖激光器  CO2激光器  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氩离子激光器  氦镉激光器  氮分子激光器  皮秒激光器  激光二极管电源  激光光谱测量  激光能量计/功率计  激光雕刻、打标、切割机  激光二极管模块  深紫外、紫外固体激光器  超快飞秒激光器  热电制冷产品  激光光束定位系统  激光光束分析仪  视频显微镜测量系统  激光准直器  多通道激光功率计  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测距仪  红外激光显示卡  调Q激光器  激光护目镜  光学平台  光学调整架  光学微调架  可调嵌入式光学调整架  倾斜位移台  通用调整台  光学延迟线  手动位移台  XY位移台  光学旋转台  角位移调整台  激光器附件  可变光阑  扩束镜  拉曼激光器  大功率光纤耦合激光器  单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紧凑型氩离子激光器  新型氩离子激光器 
长春博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匹配理论的D2D异构网络高能效资源分配技术研究
D2D 异构网络技术(即终端直通技术),不需要通过基站或核心网进行数据中转和处理,只需在移动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即可直接传输数据,为突破上述技术瓶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目前,D2D 技术已被IMT-2020(5G)推进组确定为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D2D 通信无线资源分配方面的研究,必须考虑能量效率和能量使用的优化。由于移动终端的电池容量有限,一旦忽视数据传输中对能量效率的优化,将使得数据传输由于能量枯竭而中断,重要信息无法及时传达,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针对4G 智能手机的用户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25%的用户对手机续航时间表示满意,手机续航时间已经成为影响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课题组深入研究了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之间的内在关联,其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实际电路功率损耗的情况下,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不再是简单的单调递减关系,而是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加,能量效率呈现先单调递增后单调递减的特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一味追求高频谱效率和高吞吐量,将会带来移动终端能量效率的大幅度下降。因此,课题组针对D2D异构网络频谱资源复用的复杂场景,将针对能效最优的NP难联合资源分配问题转换为用户偏好下的随信道状态和干扰水平而动态变化的一对一匹配问题,并通过采用稳定匹配理论、非合作博弈理论、非线性优化理论来解决能效优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保障QoS情况下,相比传统的高谱效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案可以将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降低200%以上。,本项目的核心研究方向正是将节能减排战略方针落实到移动通信的基础研究领域中,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方向和国际通信产业长期发展趋势相一致,将在技术、环境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课题组负责人周振宇自参加工作起即投入到异构网络资源分配、干扰协调、移动性管理、自组织组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等,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以 第 一 作 者 和 通 信 作 者 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等通信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30 余篇,在IEEE ICC、IEEE Globecom 等通信领域旗舰会议发表文章30 余篇,其中2 篇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   其研究工作已被 Prof. Zhu Han(IEEE Fellow)、Prof. Weihua Zhuang(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Prof. Sherman Shen(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Prof. Vincent Poor(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Prof. Andreas Molisch(奥地利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易芝玲教授(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以及JSAC、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等通信领域顶级期刊引用和正面评价。荣获IET Communications 最佳期刊论文奖(the IET Premium Award in 2017,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仅选拔1 篇)、IEEE 通信协会绿色通信与计算专委会最佳论文奖(IEEE ComSoc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Technical Committee 2017 Best Paper Award,在IEEE Globecom 2017 会议上颁奖)   目前担任 IEEE Access、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及客座编辑,担任IEEE ISADS’15 智能电网通信与网络技术专题研讨会联合主席,担任IEEE Globecom、IEEE ICC、IEEE WCNC、IEEE VTC、IEEE PIRMC、IEEE CCNC、IEEE APCC 等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在国际标准化方面,担任IEEE 异构网络授权/非授权频谱融合标委会工作组骨干成员(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P1932.1 Working Group, “Licensed/Unlicensed Spectrum Interoperability in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应邀在IEEE 车辆技术协会旗舰会议IEEE VTC’18 上作Tutorial 报告(报告题目:Internet of Vehicles: When SDN, Edge Computing and Big Data Me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2016 年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2017 年入选IEEE 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   该研究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61601180和61601181,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MS08和2016MS17,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KAKENHI 26730056, JP15K15976和JP16K00117以及JSPS A3 Foresight等项目资助。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4HQL-2 型挖拔组合式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
该机能一次完成挖掘、去土、输送、摘果、分离、清选、集箱 等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该机在挖掘、夹持、输送、去土、摘果等 关键技术均采用课题组研制的最新科技成果,样机性能已通过农业部农业机械 试验鉴定总站检验,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本机适 用于我国所有花生垄作地区的收获。经各花生主产区田间试验表明每机平均作 业效率 1.8 亩/小时左右,比人工作业效率提高 25 倍以上;摘果率≥97%、总损 失率<3.5%。该机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仅 7.5 万元左右,应用技术要求不 高,因此该机有着极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 Al2O3-TiN 多孔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传统的Al2O3-TiN复合材料制备设备及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不利于 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本发明将两种粒径不同的Al2O3粗细颗粒作为骨料,α-Al2O3、 TiO2、Al粉作为细粉按比例混合模压,采用流动氮气气氛下常压原位反应烧结。在合理 的升温速率、合理的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下制备Al2O3-TiN多孔陶瓷材料。用金属作 结合剂取代传统烧结结合,可以降低制品的烧结温度,烧结后制品中的金属与原料中的 物质原位反应形成难熔化合物。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Bi2Te3薄片/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2Te3薄片/石墨烯复合材料,由微米级Bi2Te3薄片和石墨烯组成。由于石墨烯的分散、承载及隔离作用,可有效阻止微米Bi2Te3薄片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烧结,以保持晶界对声子的有效散射,对提高Bi2Te3材料的热电性能具有重大意义。该复合材料可作为热电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一步水热法或一步溶剂热法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能耗低等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 Al2O3-TiN 多孔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传统的Al2O3-TiN复合材料制备设备及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不利于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本发明将两种粒径不同的Al2O3粗细颗粒作为骨料,α-Al2O3、TiO2、Al粉作为细粉按比例混合模压,采用流动氮气气氛下常压原位反应烧结。在合理的升温速率、合理的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下制备Al2O3-TiN多孔陶瓷材料。用金属作结合剂取代传统烧结结合,可以降低制品的烧结温度,烧结后制品中的金属与原料中的物质原位反应形成难熔化合物。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5-07
基于仿生复眼微透镜技术的3-3-2 维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仿生复眼微透镜技术的3-2-3维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采用基于仿生复眼结构微透镜系统的低分辨率数据获取模式对目标区域进行捕捉成像,根据两个微透镜器件拍摄的微透镜阵列影像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法构建低分辨率影像采用前方交会测量方法重构目标的三维轮廓若低分辨率影像中有效捕获目标后,则以微透镜阵列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正则化的方法重构目标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获取目标区域的高分辨率二维影像后,采用基于纹理梯度的GAC模型对目标进行精确识别。
北京大学 2021-02-01
蜂窝网络下的联合功率控制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 D2D 和上行 NOMA 的两用户通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D2D 和上行 NOMA 的两用户通信方法, 包括:获取当前网络信息和用户信息;两个用户需要在通信时长 T 内 完成各自的数据传输,当距离上满足 di>dj>d0 且 dj+d0>di,i≠j,i,j∈ {1,2}时,用户 i 在通信时长 T 内使用全部频谱资源将数据量 Di 通过 D2D 方式传输给用户 j;用户 j 工作在 FD 模式,在通信时长 T 内使用 全部频谱资源通过 NOMA 方式将数据量 Di 和 Dj 上传给基站,其中用 户 i 的数据作为强用户数据,基站首先对其进行解码,然后再解码用 户 j 的数据;本发明提供的结合 D2D 技术的上行 NOMA 高能效通信 方法,与采用上行 OFDMA 的通信方法相比,在保证系统频谱效率不 变的情况下,较好地提升了系统能效。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8 69 70
  • ...
  • 87 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