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金属管状旋流换热器的研制和开发
对于燃料炉而言,炉子热量的来源是燃料燃烧的化学热。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热量,除一部分用于被加热的工件上,其余很大一部分以高温废气的形式排出,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大气污染,另外也浪费了大量热量。因此,国内外都在积极地研究如何将这一部分能量回收的装置换热器。 用换热器回收部分高温废气的热量来预热助燃用的空气或预热燃料本身,从而节约燃料,改善燃烧条件。一般来说,空气的预热温度每提高100℃,可节约燃料5%,产量相应增加2%。因此,研究和开发实用新型的高效换热器对余热回收、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属管状换热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第一代光滑表面、第二代粗糙表面、第三代插入件扰动、第四代喷流扰动和第五代贴壁流扰动阶段。新研制成功的旋流换热器属于第五代新型管状换热器,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旋流技术,热工性能优越,其综合传热系数可以达到50w/m2℃以上,而在条件相同情况下,光管换热器仅为20w/m2℃左右,带插件换热器为35w/m2℃左右,喷流换热器为45w/m2℃左右。而压力损失却比它们小得多。在实现换热器既要高效,又要低阻方面有重大突破。 该项目可以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和化工等行业的燃料加热炉的余热回收。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封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封装方法,用于对具有微通道 结构的微米级基片和与基片相固定连接的盖片进行封装得到微流控芯 片,包括下述步骤,S1 根据微流控芯片上的图案制备基片与盖片;S2 根据微流控芯片上的图案制备与其图案相同的自蔓延多层膜;S3 分别 将进行表面处理后的所述基片和所述盖片层叠在所述自蔓延多层膜两 侧面以形成封装结构;S4 对所述封装结构施加压力并引燃所述自蔓延 多层膜,燃烧引起材料融化实现所述基片和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燃料电池的复合石墨流场板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流场板(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重要部件。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广泛采用的流场板(双极板)主要有机加工硬质石墨板、机加工金属板和注塑碳-塑复合材料双极板三种类型。这三类流场板各有显著的优点,但是各自的缺点也较突出。为实现燃料电池商品化,需要更低成本和更适应批量化生产的流场板。为此,我们开发了基于天然鳞片石墨材料和模压成型工艺的复合石墨流场板技术。经过努力研究,现在形成的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流场板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实现高生产率,同时使导电率(>10S/cm)、氢气透过系数(<1×10-4 cm3 /s.cm2)、热传导系数(>20W/m.K)以及抗压强度(>10MPa)等指标均满足双极板材料性能的要求。复合石墨流场板的主要用途是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双极板。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技术原理: 复合石墨流场板主要由天然鳞片石墨和聚合物组成。天然鳞片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且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从而保证复合流场板具有良好的导电及导热性能。聚合物的添加可以提高复合流场板的强度,并且使复合板阻气性能得到改善,以实现双极板分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功能和满足燃料电池堆对双极板机械性能的要求。 工艺流程:配料→装料→升温→模压→降温→脱模→成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目前已开发和制备出工作面积为 100mm×100mm 的流场板。并可根据需要加工具有不同尺寸和流场形式的流场板。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随着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燃料电池的发展必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广且发展最快的一类燃料电池。随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复合石墨流场板因价格低和适应批量生产的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竞争力。 应用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及其它电化学反应器。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尺度:效率抑或收入
效率和收入是确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两个尺度,效率尺度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最大规模收益为目标衡量和确定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而收入尺度则以规模经营农户获取与城镇居民(或打工农户)同等的收入为目标衡量和确定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就中国国情而论,收入尺度才是可行的选择,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建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从中国国情出发,在规模经营政策制定中,必须对坚持家庭经营制度,规模经营速度及区域差异性,土地经营权公平分配等问题进行综合考量.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面向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绿色高效制造的微流控技术
1. 痛点问题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集中于生产基础和大宗化工原料,而面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其比重不足10%。化工产业正受到国外技术壁垒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的多重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和绿色化。 针对传统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革新的研究方向,微反应器和微流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微反应器和微流控技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就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微反应连续化生产技术是一项在新世纪中具有革命性的技术,是生物、化学、化工等交叉前沿的方向;2009年,25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将微化工技术列入化工产业发展新方向,联合启动了构建所谓灵活、快速、未来化工厂的“F3计划”。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由于产量小,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反应釜等设备,单批次生产,存在原料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生产过程安全性较差,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解决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生产的环保、安全、效率等问题,是目前广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 解决方案 微反应器/微流控技术:以微结构元件为核心,在微米或亚毫米受限空间内进行的流动、传递和反应过程,它通过减小体系的分散尺度强化混合、分散与传递,提高过程可控性和效率,以“数量放大”为基本准则,将实验室成果可靠地运用于工业过程,实现大规模生产。 目前,微反应器/微流控技术已经从研究阶段向工业化生产阶段发展,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在生物医药、化妆品、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采用微反应器成套技术,在实现化学品生产的连续化同时,具有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放,高安全性等一系列优势。 1) 本项成果基于微化工技术,结合先进的生产装备自动化技术,提供面向生物医药制造领域的绿色高效的微流控技术生产方案。 2) 同时,结合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构建全自动的集成化工艺平台,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整体应用。
清华大学 2021-09-08
一种基于微流场技术实现硫代磺酸酯烷基化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微流场技术实现硫代磺酸酯烷基化的方法。将硫代苯磺酸酯类化合物1与化合物2、铁催化剂、配体、第一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泵入至微流场反应装置的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光反应,即得硫代产物3。本发明以廉价易得的铁催化剂在紫光照射下激发产生自由基的方式激活反应活性较低的烷烃,与硫代磺酸酯交叉偶联实现室温下硫代烷基化修饰反应。该方法条件温和,无需添加外源性的氧化剂及昂贵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同时通过微流场技术强化了反应过程,提高了反应效率,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为相关产物的规模化放大制备奠定了强力的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间位油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氨解制备硝基苯胺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涉及一种间位油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氨解制备硝基苯胺的方法。将间位油与氨水、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泵入微流场反应装置的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氨解反应,即得硝基苯胺。本发明采用微流场反应装置单项进料合成硝基苯胺,硝基苯胺的选择性高,总产率达到99.2%,产品的总纯度不低于99.0%。本发明采用微流场反应装置合成硝基苯胺,可以极大的降低反应的时间,最快可达12s,并提高反应产率,节能环保。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通过微流场反应技术可以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生产,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优良,且成本降低。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烧结机尾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系统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1990年开展该研究工作,已形成专利产品——红外热成像装置。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学于1999年6月签定了本项目的技术开发合同书,共同开发这一具有明显技术经济效益的新型烧结工况信息获取与智能化处理系统。该项目已于2000年12月通过验收。 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红外热成像、红外测温、图象抓取与处理、图象分割、特征变量的提取和选择,适应于烧结矿红外图像的滤波方法、以及烧结矿FeO含量和转鼓指数在线推断的数学建模,其中红外热成像技术及测温技术为国家专利技术。 系统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采集高温工业窑炉的工况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采集转换成数字图像,在获得模拟和数字图像的同时,可通过视频缆和网络进行图像的传输,并可根据应用厂家的需求,任意或同时测取点、线、面的温度。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烧结矿的在线质量推断。 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红外热成像装置:提供清晰的工况图像。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检测及信息处理系统:红外热成像装置与计算机连接后,通过图像采集获得生产工况的数字图像,经处理构成红外热成像计算机视觉检测和信息处理系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聚四氟乙烯改性亲水膜工艺及处理应用
随着城市规模迅速膨胀,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工业废水处理率低,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 立方米,不及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的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这其中,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冷却水用量占工业用水的60~65%。因而,解决好冷却水循环回用的问题,可以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在冷却水处理中,需要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性离子。这些离子通常是通过水处理剂使之沉淀,再利用固液分离技术来实现的。传统的固液分离技术(如澄清池等)中存在占地体积大、分离效率低、适用面窄、操作弹性小、对微细颗粒无法去除等缺点。由于传统固液分离技术缺点较多,人们一直关注新型分离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利用膜实现的微滤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微滤技术是利用微孔膜本身极小的微孔(孔径一般为0.1~10 微米)对颗粒的吸附、截留、筛分等作用进行分离。微滤技术的核心为膜材料的选择,在众多的膜材料中,由于聚四氟乙烯(PTFE)不吸水、熔点高(327℃)、使用温度范围广(-200~260℃),具有不燃性及热稳定性、摩擦系数小,尤其具有耐化学性(能耐许多高腐蚀性介质)、耐气候性及抗电性等,因此成为国内外表面过滤首选材料。PTFE 膜极低的表面张力可以降低膜污染,并使膜的清洗操作更为简便。但PTFE 膜的强疏水性却限制了其在水溶液体系处理中的应用。本技术基于配位键合理论对常规的聚四氟乙烯疏水膜进行改性,得到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膜,用于水处理领域中的微滤技术,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指标:1、过滤后溶液SS<1mg/L;2、可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强溶剂性条件下应用;3、操作压力0.05~0.15Mpa;4、处理温度5~150℃;5、处理通量1~1.1m3/m2·hr;6、使用寿命≥1 年。应用范围:可以适用于工厂循环水处理、污水处理及其它涉及固液分离过滤技术的领域。市场分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项环保制度规定的日益严格、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对工业及生活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迫在眉睫。而本工艺具有过程简单易行、能耗低、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因此,本项目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景。效益分析:利用本技术改性的亲水聚四氟乙烯膜,成本较低,整个处理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成本低,与传统技术相比能耗大大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在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中,用于城镇、住宅区、宾馆及一些公共设施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归纳起来有三种:第一种是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污水需要经过投资较大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输送,并且设备和基建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虽然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但总体处理成本偏高,在中小城市推广普及困难。第二种是无动力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该装置的结构是采用增大厌氧池的容积和增加后续池内污水与空气的自然接触面积,以获得较大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溶解氧来满足不同微生物的繁殖需要,该运转费用较低,但工程量和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无法进行人为的调节,很难实现达标排放。第三种是对上述第二种装置的改进,在厌氧池后面增设好氧化曝气池,虽然处理后污水能达到排放标准,但该装置厌氧处理效率较低,给后续的好氧段的污染物负荷较大,运转和维护费用较高。 我校自行设计的一体化装置克服上述不足,在装置中设立高效厌氧生化反应池,使住宅区的生活污水经过初步格栅处理的粪便污水在该池多个分隔室中充分地厌氧处理,去除60~70%的污染物,然后从装置的底部均匀自流至好氧生物滤池,经沉淀池处理后达标排放。在沉淀池中部的小型回流泵将部分泥水回流至厌氧池后部的兼氧隔室进行反消化反应脱氮,使排放的出水总氮降低。整个装置集成为一体化。可以实现整体地埋。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9 90 9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