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DGC-2010A多脉冲电缆故障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仪器功能与特点】 ·适用于测量各种不同截面、不同介质的各种电力电缆、高频同轴电缆,市话电缆及两根以上均匀铺设的地埋电线电缆的高低阻、短路、开路、断路以及高阻泄漏和高阻闪络性故障。 ·在低压脉冲状态下,可自动完成故障距离的计算。 ·可测35KV以下等级所有电缆的高、低阻故障,适应面很广。 ·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多脉冲法”测试技术,同时还具有传统的冲击高压闪络法和低压脉冲法。 ·多次脉冲模式时,任何高阻故障均呈现最简单的类似于低压脉冲短路故障特征的波形,极易判读。 ·具有方便的全中文菜单以及清晰屏幕触摸键操作。 ·检测故障成功率、测试精度及测试方便程度优于国内其他检测设备。 ·超大液晶屏作为显示终端,仪器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友好的显示界面。 ·具有极安全的采样高压保护措施。测试仪器在冲击高压环境中不会死机和损坏。 ·具有屏幕拷贝功能,用于波形打印。 ·按键定义简单明了,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测量方法简单快速。 ·内置电源,可在无电源环境测试电缆的开路及低阻短路故障。 ·具有USB接口,可用移动硬盘进行数据拷贝。 ·具有通用的网络接口,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远程传输。 【主要性能指标】 ·测试方法:多脉冲法;冲击高压电流取样法;低压脉冲法. ·冲击高压:低于35KV ·数据采样速率: 120MHz、90MHz、60MHz、30MHz ·测试距离:>15Km ·读数分辨率:<0.5m ·系统测试精度小于50cm ·测试脉冲幅度:约380VP-P ·多脉冲发送及故障反射信号的自动显示,使得故障特征波形的表示极为简单。所有的高阻故障波形仅有一种,即类似低压脉冲法的短路故障波形。 ·具有测试波形储存功能:能将现场测试到的波形按规定顺序方便地储存于仪器内,供随时调用观察。可以储存大量的现场测试波形。 ·能将仪器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测得的故障电缆波形同时显示在屏幕 上进行同屏对比和叠加对比。使得故障距离的判断更加准确。 ·内置电源:充满电后可连续工作6小时,亦可外接交流电源工作。 ·工作条件: 温度-10℃~+45℃,相对湿度 90%,大气压力750±30mmHg。
西安广昕丰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基于提高合金表面耐磨耐蚀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改型技术。该技术于1985年获得美国专利,而后技术发明人徐重教授又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等离子表面冶金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低真空条件下的气体辉光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使普通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合金层,合金层中合金元素含量可以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范围内变化,合金层厚度可以达到数百微米,如在普通钢表面形成高速钢、不锈钢和镍基超合金等。由于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低温等离子技术与传统渗金属技术的有机结合,渗层是依靠扩散方法形成的,合金元素在表面与基体之间成梯度分布,渗层与基体之间是靠形成合金结合起来的,因此结合非常牢固,渗层不易脱落,这是金属涂镀技术所不及的突出优点。由此,该项技术开创了表面冶金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研究和研制开发工作是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完成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源极设计,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按用途不同分别获得提高材料表面耐磨、耐蚀、以及耐磨耐蚀的材料。如采用该技术在普通碳钢锯条上沿齿廓形成性能接近高速钢的合金表面层,其综合性能可以与当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锯切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双金属锯条相媲美。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提高非调质钢锻件韧性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件的制造工艺,是一种高韧性微合金化非调质钢锻件的制造工艺,包括下料→感应加热→预锻→终锻→切边→第一控制冷却→入炉保温→第二控制冷却→喷丸→磁力探伤→机加工;第一控制冷却工序中,工件在切边后分散置于以一定速度移动的传输带上,在强制吹风冷却的条件下,以2.0℃/s~6.0℃/s的冷却速度冷至520℃~630℃之间的某一温度入炉保温;入炉保温工序和第二控制冷却工序中,工件在上述温度下入炉保温10~40分钟后出炉自然冷却到室温,或以小于5℃/min的冷却速度缓慢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可以消除先共析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界以网状形式的析出,获得更多的针棒状晶内铁素体,改善零部件韧塑性。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提高制冷空调换热器性能的流路布置设计技术
管翅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能源、机械、化工、空气调节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在其产品设计中,制冷剂的流程布置是影响其换热和功耗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路合理布置,一方面可以改善换热器整体换热温差和热负荷的均匀性,提高换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制冷剂管内流动阻力,降低运行功耗,从而在整体实现换热器的高效节能。由于流路结构自身的复杂性,以往的换热器设计中,通常采用样机的试验方式考察流路性能影响,设计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 本项目软件基于自主研发的流路计算技术,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程度的换热器流程设计和计算,同时提供包括各种制冷剂、翅片类型、管型的选择和定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各类管翅式换热器的流路设计与性能校核,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效率,降低成本。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提高节目收视率统计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节目收视率统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并运行片上盒节目统计平台,所述片上盒节目统计平台包括片上盒装置和支撑架构,所述片上盒装置包括上方开口的方型容器、封装面板、SDRAM、互联网通信设备、串并转换设备、智能解密卡和HDMI接口,SDRAM、互联网通信设备、串并转换设备、智能解密卡和HDMI接口都位于方型容器内,封装面板用于封装方型容器的上方开口;所述支撑架构位于封装面板上,包括主连接件和金属支撑结构,第一连接扣件、第二连接扣件和第三连接扣件都被扣接到主连接件上且使得第一长筒架构和第三长筒架构水平连接,以及使得第一长筒架构和第二长筒架构呈90度连接,第三长筒架构和第二长筒架构呈90度连接。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提高聚合物材料用抗氧剂抗氧化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材料热氧稳定性能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聚合物材料用抗氧剂抗氧化效率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聚合物材料用抗氧剂抗氧化效率的方法,即在聚合物材料中添加抗氧剂和第三组分,按重量比计,聚合物材料︰抗氧剂︰第三组分=100︰0.1~5︰0.1~5,其中,第三组分为石墨烯或纳米粘土。本发明利用石墨烯和纳米粘土的氧气阻隔效应及吸附自由基能力,结合抗氧剂这种有机小分子能够促进纳米填料的分散特性,通过同时加入石墨烯或纳米粘土和抗氧剂这一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聚合物用抗氧剂的抗氧化效率,还提高了聚合物材料的热氧稳定性能。
四川大学 2016-10-27
提高胚胎耐热性的培养液及其使用方
根据现有技术在解决胚胎耐热性方面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胚胎耐热性的培养液。培养液以常规培养液为基质,所述常规培养液为用于胚胎培养的培养液。所述培养液中还包括黄芩苷和谷氨酰胺;所述黄芩苷的浓度为2.0-10.0μg/mL,所述谷氨酰胺的浓度为1.17-1.75mg/ml。通过在胚胎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的黄芩苷和谷氨酰胺制备得到耐热培养液,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配制方法简单,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胚胎在热应激时的发育率和囊胚孵出率。此外,黄芩苷和谷氨酰胺之间存在协同作用,都可以调节HSP70的表达。因此,与单独的黄芩苷或者谷氨酰胺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耐热培养液的效果突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冲击脉冲体制的UWB精确定位系统技术与应用
在国内率先研发出UWB高精度定位系统,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厘米量级精度、产品级解决方案的主动定位系统技术。该技术的理论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技术成果已获得发明专利20项。系统性能达到了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cm,垂直定位精度优于20cm的国际同类技术性能指标。成果已在多个行业开展应用示范,并取得成功验证。在近两年的推广应用中实现了一千多万的销售收入。该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可满足广泛行业和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服务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冲击脉冲体制的UWB精确定位系统技术与应用
在国内率先研发出UWB高精度定位系统,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厘米量级精度、产品级解决方案的主动定位系统技术。该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可满足广泛行业和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服务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光学环镜的超宽带脉冲编码调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学环镜的超宽带脉冲编码调制装置, 包括高非线性光纤、延时干涉仪和两个光纤耦合器,延时干涉仪包括 探测光输入口、探测光输出口、两个输出端口、第一耦合器、第二耦 合器、以及从第一耦合器延伸到第二耦合器的上臂和下臂,上臂和下 臂均置于一个温度控制装置中;高非线性光纤连接在两个输出端口之 间,两个光纤耦合器均设置在高非线性光纤上,用于分别引入外部的 信号泵浦光脉冲和辅助泵浦光脉冲。本发明采用光学非线性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7 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