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RCT/RET 磁力加热搅拌器
产品详细介绍RCT/RET磁力加热搅拌器(安全型) 新一代最为畅销的实验室仪器。 New: 强力马达,转速范围广 New: 双重温度控制模式用于快速加热介质 - 内置温度控制系统 - 随机附送 PT 1000 温度传感器 (PT 1000.60) - 通过数显屏可对加热温度和搅拌转速进行精确控制 - 数字显示安全温度设置 - 高温警示>> ,提示用户盘面高温,小心烫伤 - 错误代码数字显示 - 加热盘安全回路可调 (5-360°C ) - 安全控制型加热磁力搅拌器,适于无人操作 - DIN 12878 标准接口,可连接外部温度及精确控温,如: ETS-D5 - 先进的热控技术,安全水平高 - 仪器密闭性好,保护等级高(IP 42),使用寿命长 - 磁性强 - 随机附送 H 100 保护膜 搅拌点位数目 1 每个搅拌点位最大搅拌量 (H2O) 20 l 单个搅拌点位的转速偏差 5 % 最大搅拌量 (H2O) 20 l 电机输入功率 16 W 电机输出功率 9 W 转速显示 LED 速度范围 50 - 1500 1/min 搅拌子最大长度 80 mm 加热输出功率 600 W 加热速度 1升H2O in H 15) 6.5 K/min 加热温度范围 50 - 310 °C 加热温度控制 LED 加热温度控制精确度 1 ±K 转速控制 无级 可调安全温度回路最小值 50 °C 可调安全温度回路最大值 360 °C 外接温度传感器接口 德国工业标准DIN 12 878 带传感器控温精确度 1 ±K 工作盘材质 铝合金   搅拌点位数目 1 每个搅拌点位最大搅拌量 (H2O) 20 l 单个搅拌点位的转速偏差 5 % 最大搅拌量 (H2O) 20 l 电机输入功率 16 W 电机输出功率 9 W 转速显示 LED 速度范围 50 - 1700 1/min 搅拌子最大长度 80 mm 加热输出功率 600 W 加热速度 1升H2O in H 15) 7 K/min 加热温度范围 50 - 340 °C 加热温度控制 LED 加热温度控制精确度 1 ±K 转速控制 无级 可调安全温度回路最小值 50 °C 可调安全温度回路最大值 360 °C 外接温度传感器接口 德国工业标准DIN 12 878 带传感器控温精确度 1 ±K 介质温度稳定性 1 ±K 搅拌点位数目 1 每个搅拌点位最大搅拌量 (H2O) 20 l 最大搅拌量 (H2O) 20 l 电机输入功率 12 W 电机输出功率 5 W 转速显示 LCD 速度范围 0 - 1200 1/min 搅拌子最大长度 80 mm 加热输出功率 600 W 加热速度 1升H2O in H 15) 7 K/min 加热温度范围 室温 - 340 °C 加热温度控制 无级 加热温度控制精确度 0.5 ±K 转速控制 无级 可调安全温度回路最小值 50 °C 可调安全温度回路最大值 350 °C 外接温度传感器接口 PT 100 带传感器控温精确度 0.2 ±K 工作盘材质 不锈钢 1.4301 工作盘外形尺寸 Ø 135 mm
广州市博勒泰贸易有限公司 2021-08-23
数显无极电动搅拌器
产品详细介绍该产品适用于较高黏度的液-液混合搅拌,也可以是液-固-液状态下的混匀搅拌,DW系列恒速电动搅拌器适用于生物、理化、化妆品、保健品、食品、试剂等多种实验及领域。 本机是在现有同类产品的基础上经研制改进而成,设计新颖合理,是凡需搅拌的各种液体作化学反应试验的必不可缺的搅拌设备。本机采用直流输出,可连续运转100小时,电机良好、调控自如,转速恒定可调,具有工作电压低、功率大、噪音小、运转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另外可订做特大功率搅拌器、多联搅拌器,变频控制系列搅拌器) 技术参数(Technical Data):   型号 转速(R/min) 电机电压V      搅拌容量L   DW-1-30W 0-2000 -24              3   DW-1-60W              4   DW-2-90W              8     本机是克服普通搅拌器的弱点而研制成功的,工作可靠、低转速工作时仍保证转速稳定转动有力,对油类、化学树脂粘胶,石油等粘稠溶液也能表现良好的搅拌性能,得到广大用户好评。 DW-3型多功能数显无极电动搅拌器     该机可用数字显示控制转速,是作精确搅拌的电动搅拌器,变频系列搅拌器,是在数显搅拌器的基础上更精确的更稳定的搅拌器。 型号 显示转速R/min 电机电压V 搅拌容量L DW-2-50W 0-3000 -24 8 DW-2-120W 0-2800 -24 10 DW-2-160W 0-3000 -110 25 DW-3-60W 0-2000              -24 4 DW-3-90W 0-2800              -24 8 DW-3-50W   0-3000              -24               8 DW-3-120W 0-2800             -24             10 DW-3-160W 0-3000            -110             25 
巩义市科华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摩擦副工作表面设计及制备技术
织构化表面在不改变材料本身的情况下,可获得特殊的表面性能。近年来,随着摩擦学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深入,织构表面作为改变机械摩擦性能的可控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摩擦副表面上规则表面形貌几何造型的设计、加工、试验以及数值分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摩擦学材料表面织构化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项目运用平均流量雷诺方程建立圆坑织构表面微流体动压模型。分析了无限大摩擦接触面织构参数对流体动压润滑影响,并提供了新的优化方法。 本项目可运用电化学法、掩膜压印法和激光加工等方法高效的制备大面积织构表面。图1为电化学法制备的圆坑表面。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抗拉拔滑动摩擦隔震支座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金属表面合金化摩擦改进剂
该成果是由含钼、钛,硼、氮等共渗元素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以润滑剂为载体,利用摩擦产生的热处理,在金属摩擦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改变金属表层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形成耐磨、 耐腐蚀、自润滑合金材料,具有节能、 节材、减排的功效。节省燃油 3%以上,减少排放 20%以上;动力提高 20%以上,噪音降低 40%以上。
扬州大学 2021-04-14
斜楔增力合锁模装置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本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注射机合锁模装置,结构简化,成本降低30%。一般注射机为了达到较大的锁模力,合模和锁模装置一般都需要使用各种液压和机械增力方法,一般注射机有3个单独的动力,一个产生封口压力,一个注射,一个合锁模。其中,锁模力比较大。封口力比较小,这些动作要求使合模和锁模装置成为一套独立的、庞大的、成本高的、结构复杂的机构。本装置利用一个动力的动作产生两个动力的作用,同时实现喷嘴对模具浇口的封口压力和增力锁模作用。利用丝杆动力或注射座前移动作力,使注射喷嘴与模具左半块、模具右半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智能减淤增排滤水井盖
该成果获全国大学生水利大赛二等奖。 针对目前排水井盖的状况,我们根据水力学原理,通过进水口优化设计形成旋流,进而使水沙分离,同时据排水量自动形成进气涡道,让淹没出流转换为自由出流,增大排水量,这样让混有泥沙等的水流流经新型滤水井盖时实现水沙分离,在收集水中沙的同时并可自动增加排水量。
扬州大学 2021-04-14
SLC-009A数字反馈增音器
产品详细介绍★2.0声道全频音箱放大器、麦克风音量与音乐音量独立调节、一路音频输入、一路录音输出、安装调试简单、扩音清晰、性能稳定。
广州市比丽普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节能节材深井离心泵
项目简介 深井离心泵是一种量大面广的水泵品种,本项目采用深井离心泵极大扬程设计法大 大提高了井泵的单级扬程,其产品的轴向长度大大缩短,性价比大幅提高,比原有 QJ 型 产品生产成本降低 1/3 同时提高水泵效率,综合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还特别适用于工程塑料井泵的工程塑料导叶的设计和制造,其性能可以与空 间导叶比美,但制造工艺性大大优于空间导叶。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片材下料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材下料装置,包括支撑底板组件,支撑底板组件的导轨上设有移动底板组件,移动底板组件的底部连接横向驱动组件,移动底板组件的上部设有料盒组件,料盒组件的上方设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固装于纵向支撑组件,纵向支撑组件上还设有纵向驱动组件;横向驱动组件驱使移动底板组件带动料盒组件横向移动以补偿因薄膜变形和输送进给误差所导致的横向下料位置偏差,下料组件向下冲压薄膜使其落入纵向支撑组件的下料托板上,纵向驱动组件带动下料托板下移从而使得薄膜平稳进入料盒组件。本发明能够自适应纵向调整下料位置,并补偿因薄膜变形和输送进给误差所导致的横向下料位置偏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67 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