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支持异质智能无线传感器在线开放规划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异质智能无线传感器在线开放规划的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互联网在线注册 智能无线传感器元数据到 SOS 服务、构建并在线安装智能无线传感器规划插件、在线注册智能无线传 感器元数据到 SPS 服务、在线获取智能无线传感器任务规划参数描述、设置智能无线传感器任务规划参 数并在线验证智能无线传感器任务规划参数有效性、在线提交智能无线传感器任务规划请求、基于时空 位置在线获取智能无线传感器观测数据七步骤;本发明实现了异质智能无线传感器在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评价方法,首先确定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 评价指标;然后根据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包括评价指标及其对应权重的评 价模型;接着对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可用性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实行百分制打分,结合各指标对 应的权重,计算模型各评价指标得分以及模型总得分;最后分析模型各评价指标得分以及模型总得分, 分级确定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程度。本发明能有效评价开放式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状况。
武汉大学 2021-04-13
开放式多端口能量路由器平台
以电能为核心,可汇集和管理电、冷、热、燃气以及其他形式的能源,具备能量灵活转化、变换、传递和路由功能,并实现能源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是支持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装置。 1、独立统一的控制器、DSP(C6000)控制和快速原型控制器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2、交流端口、直流端口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端口数量和电压等级均可灵活变化。 3、直流端口电压等级可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端口复用。 4、具备策略调度系统功能,统一控制器下所有变流器之间不需要通讯,通讯调度不需要考虑延时,是真正意义的实时控制,离并网实时切换,外接设备即插即用。 5、能量路由器具备二次开发特点,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完整硬件原理图和软件全部源代码。
南京研旭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2022-07-22
关于召开新时代高校秘书学专业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22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工作会议要求,交流秘书学本科专业一流学科教育的经验,研讨落实《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秘书学学科建设和秘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决定举办新时代秘书学专业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22年学术年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7-12
关于召开新时代高校秘书学专业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22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工作会议要求,交流秘书学本科专业一流学科教育的经验,研讨落实《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秘书学学科建设和秘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决定举办新时代秘书学专业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22年学术年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7-13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和司法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经省科技厅、省法院共同研究,提出如下措施。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3-04-18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
(null)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时尚艺术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是浙江省高职优质校建设单位。 学校前身之一为1979年建立的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和1980年建立的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以此为基础,2000年筹建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成立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前身之二为1999年筹建、2002年正式成立的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坐落于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占地面积618.51亩,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9人,双师素质教师310人。学校下设纺织学院、时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商学院/雅戈尔商学院、信息媒体学院、机电与轨道交通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国际学院、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 学校遵循"立足行业,服务全省,校企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时尚产业为核心,架构与创意制造业、时尚服务业、信息传媒业产业集群相匹配的“一体多元”专业格局,重点建设时尚纺织、时尚服饰、时尚商贸、时尚媒体、时尚智造等5个专业群,为浙江时尚产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时尚人才培养高地、时尚经济研究的前沿、时尚产业服务的平台、时尚文化传播的基地,最终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高职院校。 学校现有专业3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及特色专业10个;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精品课程3门,宁波市慕课6门;有校内实训基地26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31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7项。 学校以“修德、长技、求真、尚美”为校训,采用“三引领、三结合、三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引领”即服务引领、技艺引领、就业引领;“三结合”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三同步”即实训与生产同步开展、课程与证书同步考核、技能与素质同步形成),全面推进创新示范课程、“评展鉴赛”课程考核、卓越技师培养及创新创业教育等四项教学特色行动计划,运用“项目化、实战化、订单式、学创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校以弘扬“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为己任,积极开展“诚信文化、技艺文化、尚美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建设“阳光校园、创意校园、美丽校园、文化校园”,学校形成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体艺育人、特色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大力实施“两合作三服务”战略(深化国际合作与校地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服务力。 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举办的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入选宁波市首批特色二级学院;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日本杉野服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其中中日合作办学项目成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十余所高校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中英纺织服装设计中心,定期开展中英高校学生协同创新设计作品发布秀活动。以宁波国际服装节为平台,邀请合作单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师生互派、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 与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携手,通过科技产品孵化、人才交流、时尚指数研究等渠道共同推进江北区时尚产业升级。与镇海区政府共建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太平鸟集团、雅戈尔集团、申洲集团等省内大型集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二级学院、订单人才培养、合作研发项目等多种途径,共同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成立了宁波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新型面料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学校建有各类校企合作研发平台32个,研究成果“柔性监护电极及其可穿戴系统”获首届“奇思甬动”中国创客大赛金奖,并已实现成果转化。学校深入开展了纺织服装产业和时尚产业研究,连续7年向社会发布《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连续2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城市时尚指数报告》。近几年,学校每年选派近百名优秀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近百项,每年为企业培训鉴定15000余人次。 学校国际化办学指标、毕业生创业率、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一批教师受聘担任行业企业指导专家。近三年共获得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奖1000余项,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及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上升。学校办学三十多年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五万余名,其中一大批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有力支撑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荣获“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纺织行业金牌示范鉴定单位”、“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浙江省首批教育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4A级平安校园、“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宁波市“教育推动奖”等荣誉称号。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龙头,船舶工程、港贸物流、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群)为主体,涉海特色鲜明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于2004年2月筹建,2006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努力建设具有国家示范水平的涉海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拥有舟山新城、岱山两个校区,占地约598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近5000名,成人教育学生1700余名。设有航海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港口管理学院、海洋旅游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东海教育学院、社科体艺部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港口与航运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等23个高职专业,构建了全日制高职教育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并举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国际邮轮乘务(国际邮轮领队方向)专业已列入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其中航海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交通示范专业。学校拥有多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200多个,其中四个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近亿元,教学、图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船舶操纵模拟器等实训设备和海上训练基地等实训场所,是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目前开设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各类船员培训项目22项,培训船员总数超过14.6万人次。2014年学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称号。 学校确立“国际化、技能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方向,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是中国政府履行《STCW公约》的履约院校。学校是香港船东会与中国大陆航海院校联络及合作网络院校之一,已成为国际航海教师协会等国际组织成员。 学校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扬帆集团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迄今已有2500余名毕业生在香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世界著名航运企业工作。与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办在职本科、硕士教学点,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等海事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升学及出国深造创造平台。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劳模、十大改革风云人物滕增寿于2000年倡导,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2002年正式去筹,并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浙江省及部分省外地区招生。2012年学院改制,直属温州市人民政府,归口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前身可以追溯至浙江东方集团1994年创办的温州东方职业学校及浙江东方集团公司技工学校,以及1999年在此基础上创办的浙江东方专修学院。学院于2003年和2013年先后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人才培养工作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 2011年,学院入选温州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被评为温州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窗口学校,2016年在市直单位年度考绩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温州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检查优秀学校和温州市高校示范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学院位于我国最具活力的东南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温州市。学院是浙江省“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和温州市“花园式单位”。学院承温州历史文化之翰香,沐浙南陆海山水之灵秀,是莘莘学子求学、精技、立德、修身的理想殿堂。学院目前占地494亩,其中甬江路校区164亩,金海新校区已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约330亩,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占地面积700亩。 学院秉承“崇德笃学,精技修远”的办学传统,弘扬“和合尚善、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坚持“紧靠行业,服务企业;产教协同,研创合一;开放包容,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重点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三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和现代学徒制改革,着力培养“爱劳动、有涵养、懂技术、强技能、会创业、乐奉献”的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地方行业产业特色的优质美丽现代化高职院校。 学院现设有6个二级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即人文学院(温州民政管理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温州供应链学院)、信息传媒与自动化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瓯窑学院)和社科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与温州市民政局共建“温州民政管理学院”,培养民政事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华东地区最早设有民政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学院还与温州市商务局、温州市供应链学会等共建“温州供应链学院”和“温州供应链研究院”,为供应链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是国内最早成立供应链学院的高校。此外,学院还与温州市瓯窑学会合作成立瓯窑学院,目前是全国唯一一所打造集瓯窑收藏保护、学术研究、传承发展、创业创新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创类学院。我院自2014年成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以来,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20所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现已经开展学生交流、师资培养、学术讲座、短期游学、赴美带薪实习、证书培训等项目,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发展搭架“立交桥”。 学院办学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布局结构与产业群、产业链精准对接。以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类专业为支撑,形成了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旅游、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八大类专业群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综合性办学格局。 学院目前共开设26个专业,其中9个专业是省级和市级优势、重点、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省级优势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是省级重点专业, “会计”和“物流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是省级特色专业。学院还建有各级各类实训基地(中心)14个,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示范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民政管理综合实训基地”是省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427人,教职工349人,同时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5%以上,其中包括了省“151”人才、省教学名师、省教坛新秀、省高校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市“551”人才和市技能大师等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8项,省级奖项60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省级奖项86项,国家级奖项113项。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7项、厅局级课题112项。《五融合、五柔性、五优化的现代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反邪教暑期实践队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特等奖,同时荣获全国2016年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最具影响力项目。 近几年来,学院新生报到率、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月收入等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和同类院校,接近全国骨干及省示范院校水平。例如:“12月31日毕业生的就业率”维持在97%左右;用人单位满意度(含满意与基本满意)达到97%以上,好于全国骨干及省示范院校。根据我院对2015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93.79%,雇主满意度为98.99%。 建院以来,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德江、李岚清、陈至立等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院视察指导,宋平同志为学院题写了院名,浙江省和温州市的多位领导曾来学院进行调研指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人民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等众多媒体都对学院进行过专题报道。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