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港口流动机械(叉车等)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本系统为离线巡检测试系统,主要实现对港口流动机械的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为适应非平稳信号的分析要求,本产品采用了一种新的信号分析方法。实现了叉车柴油机部分的燃油系统、缸套及活塞组件、曲轴磨损及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和性能分析。从而完成叉车振动检测、故障诊断与劣化报警的统一体系。可实现港口流动机械的预知维修。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汽车电控与车载CAN网络故障诊断实验系统
该系统提供CAN总线系统内的多种ECU、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硬件模拟功能,能进行CAN总线正常状态电阻、电压、波形测试与CAN通信数据收发;能进行CAN总线网络的各种断路、短路电路物理层故障设置与排查实训;电控故障排查等
成都盘沣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MD-711TS高智能电缆故障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 MD-711TS高智能电缆故障测试仪是迎合工业级电力行业方案和IT时代的快速发展,将原来电缆故障测试仪的局限性,用工控嵌入式计算机平台系统、网络服务业务、USB通信技术系统化,极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功能和利用价值以及便捷的现场环境操作。特别对于日益增多的地埋电缆资料提供了一套独有的管理软件。整套系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849.1~ DL/T849.3-2004》电力设备专用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该系统测试由系统主机和故障定位仪以及电缆路径仪三部分组成,用于电力电缆各类故障的测试,电缆路径、电缆埋设深度的寻测和电缆档案资料的日常维护管理,以及铁路、机场信号控制电缆、和路灯电缆故障的精确测试。◆ 国内首家采用工控嵌入式计算机平台系统,工业级使用环境,实现极强稳定性。锂电供电、方便现场测试。◆ 国内首家采用12.1英寸大屏幕系统,全电脑XP操作平台集成化软件,彻底告别电缆仪单片机时代,并配有电缆故障测试软件和电缆资料管理软件。◆ 采用最新的USB通信接口,采集信号稳定,配一款笔记本电脑可实现双控双显,主机可自动选择最低6.25MHz、最高达100MHz五种采样频率,能满足不同长度电缆的测试要求,减少了粗测误差。◆ 软件实现故障自动搜索,距离自动显示,双游标移动可精确到0.15米,波形可任意压缩、扩展,同屏随机显示两个更接近标准的波形供你准确比较分析,提高测试精度,减少误差。◆ 支持最新开通的3G通信终端或无线上网卡,专用3G软件可实现专家远程现场实时测试技术服务,专家远程操控用户主机,给用户现场测试提供及时、准确波形分析和交流指导,使您无忧工作。◆ 4G内存多类现场波形和现场实物接线图,轻轻一点即可使用,电缆资料管理软件可做完善的电缆档案管理,为电缆的维护工作和精确定位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的精确定点仪部分,直接数字显示测试者离故障点距离,是国内同类定点技术的又一次创新,为快速准确查找电缆故障,减少停电损失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新研制智能组合式采样器,取代了烦琐的现场接线,具有波形直观,容易分析,与高压完全隔离,对主机、操作人员绝对安全的特点。一、测试仪技术指标:1、可测试各种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截面、不同介质及各种材质的电力电缆的各类故障,包括:开路、短路、低阻、高阻泄漏、高阻闪络性故障。2、可测试铁路通信控制电缆、路灯电缆、机场信号电缆的各类故障。3、可测量长度已知的任何电缆中电波传播的速度。4、可测试电缆走向及埋设深度。测试距离:不小于40km 最短测试距离(盲区):5-10米精确定点误差:±0.2m 测试误差:系统误差小于±1%分辨率:V/50m;V为传波速度m/μs;软件游标0.15米。  仪器采样频率:6.25MHz、10MHz、25MHz、50MHz、100MHz、(自适应脉宽)电源与功耗: AC 220V±10%  15W  DC 12V(7AH) 不大于20W待机时间:可连续使用4小时左右。管 理:电缆埋设路径分布示意图。用户管理区域内所有电缆的资料的详细档案:包括电缆分布图、编号、起始位置、埋设深度及时间、电缆介质、接头位置、维修记录、故障产生原因、试验报告、电缆测试记录等信息。二、路径仪技术指标1﹑输出信号频率:15 KHz 2﹑输出最大出功率:<1W3﹑体积48×76×170mm34﹑重量0.5Kg选配设备:DSG-Ⅱ(Ⅲ)一体化交直流高压发生器,高压组件(包括3KVA 交直流高压发生器、控制箱和2UF/30KV脉冲电容各一台)
西安广昕丰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穿越低电压故障装置
大型并网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属轻型大容量塔上结构,采用高速齿轮箱传递动力,发电机转子侧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其结果是风电机组相比传统同步发电机组更脆弱;同时,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规模化并网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例如:当电网故障或大负荷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落时,一方面,出于自身的安全性考虑,风电机组应该及时从电网解列,但另一方面,从电网的角度考虑,在电网故障(脆弱)或承受大的负荷扰动的时刻,大量的并网的电源也从电网解列,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扰动从而让事故进入恶性循环。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电网公司先后颁布了技术标准和规程,要求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内,风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地并网运行,直到电压恢复如常,从而维持电网稳定,即并网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新提出的低电压穿越规程要求给并网发电的风力发电机组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成果深入研究了电网在对称和不对称运行状态下并网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暂态计算方法;建立考虑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侧及网侧变换器的正、负序分量等效dq 轴分量的完整风电机组动态模型;揭示了对称和不对称故障引起的低电压对风力发电机组及交流励磁变流器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鲁棒控制特性的定子侧开关无源阻抗缓冲器的低电压穿越方法及其参数计算方法;并全方位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验证了定子侧开关阻抗缓冲器在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时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从而,形成一种既能保障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在电网故障状态下自身不间断安全运行,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的抵御和穿越电网低电压故障的方法及其保护装置方案。技术创新: 本成果深入研究了电网在对称和不对称运行状态下并网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暂态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侧及网侧变换器的正、负序分量等效dq 轴分量的完整风电机组动态模型;揭示了对称和不对称故障引起的低电压对风力发电机组及交流励磁变流器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鲁棒控制特性的定子侧开关无源阻抗缓冲器的低电压穿越方法及其参数计算方法;并全方位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验证了定子侧开关阻抗缓冲器在对称或不对称故障时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从而,形成一种既能保障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在电网故障状态下自身不间断安全运行,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的抵御和穿越电网低电压故障的方法及其保护装置方案。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基于Bayes信息更新的涡轮盘概率故障物理寿命预测方法
该发明充分考虑了航空发动机轮盘全寿命周期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试验次数和成本,避免了航空发动机轮盘的“小样本”而导致故障信息少的问题; 揭示了航空发动机轮盘全寿命周期内不确定性的分散性和随机性对其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综合考虑故障物理建模中的不同目标或不同程度的不确定因素 影响的预测寿命分布以及不确定性范围,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度,因此能显著地提高航空发动机轮盘的寿命可靠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Bayes信息更新的涡轮盘概率故障物理寿命预测方法
该发明充分考虑了航空发动机轮盘全寿命周期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试验次数和成本,避免了航空发动机轮盘的“小样本”而导致故障信息少的问题; 揭示了航空发动机轮盘全寿命周期内不确定性的分散性和随机性对其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综合考虑故障物理建模中的不同目标或不同程度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预测寿命分布以及不确定性范围,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度,因此能显著地提高航空发动机轮盘的寿命可靠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新型旋转机械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
用编码器信号触发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振动信号,依次分时对复杂传动链的每个轴都进行了2"整数倍采样,从而各个轴数据频谱分析可以得到相应轴的尖锐故障峰,忽略模糊峰值信号,所有轴尖锐频谱峰合成系统故障预测与诊断去混叠频谱,可以实现复杂传动链的精确故障预测与诊断。本发明中的频谱分析,包括但不限于FFT快速FT、阶比谱、倒频谱等常用频谱分析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故障多元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立项背景 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自上世纪80年代微机保护应用以来,历经多次更新换代,我国继电保护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电网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超/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大通道的建设、区域电网的广泛互联和波动性新能源的规模化接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电网。电网的快速发展给继电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1、后备保护方面,由于电网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多变,造成后备保护定值更难整定,保护选择性和灵敏性的矛盾更加突出,保护拒动误动风险并存。国内已发生多起类似“6.18”西安南郊站,因后备保护灵敏性不足拒动,造成变压器烧毁的重大事故;国际上屡屡发生的因潮流转移过负荷,后备保护误动引发的如美加“8.14”、印度“7.30”等大停电事故,也不断地对我国电网敲响警钟。 2、主保护方面,超/特高压电气设备结构复杂、线路距离长,短路电流变化大,造成主保护对变压器匝间短路、线路高阻接地等轻微故障的反应灵敏性下降。“11.22”济南特高压泉城站变压器爆炸正是由于保护对起始发生的轻微故障未能灵敏切除,引起事故扩大,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保护仅利用设备自身的电气量信息,在复杂电网环境下,保护反应的电气量在故障和非故障间差异变小甚至混叠,依靠定值配合无法保证保护可靠正确动作。不改变传统保护工作模式,仅对保护判据进行修正或调整定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单方面地解决保护拒动或误动的问题。 二、发明思路 突破保护仅利用设备自身信息的限制,综合利用站间保护关联逻辑量、站域故障全过程电气量等信息,对后备保护、主保护、系统构成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构建“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   图1 技术发明总体思路 三、发明方案 技术发明点1: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 传统后备保护既存在对相邻元件故障反应能力不足,保护拒动的问题,又存在受过负荷和系统振荡影响,保护误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创造性地将故障的空间分布特征映射为站间的保护关联逻辑量信息,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攻克了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 发明点1.1: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为保护可靠利用站间信息奠定了基础。 快速跟踪和可靠识别电网拓扑的变化,确定保护的关联关系,是保护利用站间信息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关键技术包括:1)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矩阵的保护关联关系分析方法,创造性地将开关状态虚拟为支路阻抗并构建节点虚拟阻抗矩阵,在线微调矩阵元素即可实现开关状态的快速跟踪,跟踪时间由秒级缩短至毫秒级,为后备保护快速动作提供了可靠保障;2)发明了电气量和开关量信息双重约束的关联关系可靠性校核方法,首次将电气量信息引入保护关联关系识别,通过开关量信息和电气量信息实时匹配校验,实现了保护关联关系的可靠在线校核。 发明点1.2: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攻克了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 电流元件、方向元件、阻抗元件等保护逻辑量信息,蕴涵着故障方向、故障范围等故障直接特征,并且信息交互简单、可靠。根据不同位置保护逻辑量反应故障的差异化特征,发明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关键技术包括:1)首次将电网故障的空间分布特征映射为保护逻辑量信息,按近后备和远后备灵敏性要求设定保护范围,实现了逻辑量信息与故障分布特征的关联和匹配,解决了保护强依赖定值的问题;2)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如图2所示)。利用逻辑量对故障反应的交叉重叠特征,根据动作一致性原则,既实现了故障设备的快速准确识别,又从根本上攻克了系统振荡及过负荷造成保护误动的难题。 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的后备保护技术可实现近后备保护全范围速动,远后备保护延时由1.5s以上缩短至0.5s以内;在原理上保证了对相邻元件故障反应的灵敏性,避免了后备保护拒动导致的重大事故发生;不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影响,避免了保护误动引发的连锁跳闸和系统性事故发生。   图2 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 技术发明点2: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 现有电气设备主保护仅反应故障外在表现特征,在变压器匝间短路及线路高阻接地等轻微故障情况下,外部故障与内部故障特征差异不明显,易造成保护拒动。为解决上述问题,该项目基于故障的物理本质特征,揭示了故障导致电气设备模型参数变化的机理,利用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构建了可灵敏反应设备参数变化的故障模型,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显著提升了对轻微故障的反应能力。 发明点2.1:首创了可反应变电站电气设备参数变化的故障模型,从物理本质上消除了非故障因素对主保护灵敏性的影响。 突破主保护仅反应故障外在表现特征的局限,利用设备故障全过程全相电气量信息,建立了对故障高灵敏而对非故障不敏感的模型。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基于线路压降-阻抗联合分布的故障网络模型,建立了线路阻抗、过渡电阻及分布电容压降之间的幅值、相位关联关系,创建了仅保留线路阻抗压降分布情况的故障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2)发明了基于电压磁链方程的变压器故障模型,建立了变压器高、中、低压各侧绕组电压与主磁链、漏磁链的等值平衡关系,消除主磁链的非线性成分,建立了仅反应漏磁链变化的变压器故障模型(如图4所示),从原理上摆脱了分布电容电流、负荷电流、励磁涌流等非故障因素的影响。 发明点2.2: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实现了保护对轻微故障反应能力的大幅提升。 利用站域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反应故障前后模型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三相不一致程度,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关键技术包括:1) 发明了基于阻抗压降变化特征的线路主保护技术,构建了线路压降-阻抗参数关联矩阵,通过实时追踪矩阵中各元素的变化量以及元素间的差异,准确识别故障线路及故障位置(如图5所示);2) 计及CT误差、变压器有载调压对保护的影响,实时计算各相等效漏感参数的突变量及不一致程度,发明了基于等效漏感参数变化特征的变压器主保护技术(如图6所示),显著提升了保护对变压器轻微匝间短路识别的灵敏性。 基于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的主保护技术可以做到变压器匝间短路识别死区由5%降至2%,500kV线路接地故障过渡电阻反应能力由300Ω提升至1000Ω,故障定位误差由5%下降至1.3%。实现了对电气设备轻微故障的灵敏切除,可有效避免事故扩大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发明点3: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 构建基于故障全过程逻辑量、电气量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是对百年历史继电保护模式的重大变革,除满足复杂电网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应用场景的适用性和运行维护的便利性等重大工程应用问题。该项目首创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实现了与传统保护的有机衔接,可灵活组态适用各种电网应用场景;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为新型保护系统信息交互提供了可靠保障。 发明点3.1:首创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奠定了新型保护系统在不同电压等级电网推广应用的基础。 该项目创建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如图7所示),实现了发明点1和2技术的工程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以间隔为基本单元的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保护构成模式。间隔单元做到“即插即用”,扩展性强,可灵活组态适用各种电网应用场景;站域主机实现对站内信息的融合与优化利用;相邻站域主机虚拟为变电站间隔单元,实现站间分布对等交互信息。该模式通信链路清晰简捷,易于工程实现;2)发明了新型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的集成与自适应转化技术。新型保护系统在传统保护基础上集成故障全过程信息进化形成,在故障信息缺失的极端情况下仍具备传统保护功能。新型保护系统可充分传承传统保护成熟的运维经验,实现了与传统保护之间的有机衔接。   发明点3.2: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保证了新型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发明了站域、站间信息交互可靠性保障技术,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实时校核与缺失数据的自适应替代。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在线修正异常采样数据,解决了电气量在采样或传输中出现畸变而影响保护动作性能的难题;2)发明了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在间隔单元CT断线、PT断线等信息源丢失情况下,通过数据互补重构实现缺失数据的自适应替代,保证了保护功能的完整性,有效提升了保护的可靠 四、创新性成果 该项目攻克了传统保护不误动、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取得了以下关键技术突破: 1、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保护最长动作时间缩短至500ms以内,彻底解决了远后备保护拒动,以及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影响误动的问题; 2、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显著提升了保护对轻微故障的反应能力; 3、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实现了保护技术在不同电网场景下的广泛应用。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大型能源化工设备工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成果大型能源化工设备工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Net-EASY,针对流程工业中的大型旋转机组如汽轮机组、压缩机组、发电机组等,进行状态监测、信号分析、故障诊断、信息积累和远程维护,捕捉机组的运行隐患,做到机组故障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预防,以消除灾难故障,避免严重故障,减少一般故障,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系统以数据库和网络为核心,将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以及专家知识等有机结合起来,既解决了设备状态信息在企业中共享的问题,又促进了专家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之间的紧密结合,为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分布式远程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甚至提早期发现故障,找出故障的成因,并预报故障发展趋势。以往依赖人工经验,靠五感或简易仪表进行的常规检测已不适用。现代设备的状态监测。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形成分布式的监测体系。 该系统重点解决关键设备远程在线监测、设备状态评价、设备故障诊断等问题。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体系,实现远程异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自动跟踪、记录设备的相关指标,诊断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科学地评价设备状态,为设备维修和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系统由多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通讯手段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网络,每台计算机分布在不同的场所,可以分别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特定功能,同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监测与诊断整体,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大大提高。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常规在线监测、数据保存(支持三种存储模式:定期存储、报警存储、人工触发存储),历史数据追溯、趋势分析、监测报表、实时数据采集、故障诊断等功能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