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国际在线】以融合创新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启幕
5月23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国际在线 2025-05-23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教育部 2025-08-29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精彩回顾
云上高博会 2024-11-22
火热报名 |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09
欢迎报名 |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论坛”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09
精彩活动预告② | 第63届高博会“营火新话局—AI+教育X”,与校企大咖共话教育未来
延续前两届高博会品牌活动“营火新话局”,本届“营火新话局”全新升级,除了有各行各业专家、大咖们的精彩分享,还将有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为大家带来独到观点,现场观众可以随时加入,与演讲嘉宾进行互动交流,开启一场跨界交融的思想盛宴。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9
【长春日报】科技可感 人文可触——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打造教育创新成果体验区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1.2万平方米的室外体验区成为创新成果的互动展示舞台,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与创新的活力。在这里,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智能制造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游客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教育成果体验之旅。
长春日报 2025-05-24
用于水质监测的手持仪器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水质监测仪主要用于水的电导率、温度、PH值以及溶解氧等多种参数的监测,目前通用的方法是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不仅加大了成本,也保证不了监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本项目涉及一种采用可伸缩式SDI-12接口总线、ARM微处理器、GPRS无线模块以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等开发的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属环境监测领域。本项目利用SDI-12传感器对水的多个参数进行监测,并将数字信号传送给ARM处理芯片,ARM芯片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将结果显示出来。此外,将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打包通过GPRS传输到终端处理器上,终端处理器将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本体论对该区域的污水处理进行分析。同时该系统还具有报警功能,当污水的某一指标值超出报警值时,直接产生报警,并借助GPRS模块讲发送报警信息到监测者的手机或Email上,方便监测者处理一些污水突发事件。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有:基于SDI-12通信协议的传感器与主芯片之间的通讯、基于Linux的嵌入式污水监测系统的开发以及嵌入式系统与GPRS模块的通信、建立数据分析处理的本体模型。该手持式仪器的硬件结构简洁、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受到操作系统的支持,在多任务并行处理和进程实时处理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单点系泊监测系统现场应用
"浮式海洋油气结构是海洋油气生产、储存、运输的关键结构。为了满足我国当前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迫切需求,天津大学余建星教授课题组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等8个科研项目,开展了浮式海洋油气结构时变可靠性优化及智能监测预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首次提出了深海浮式结构时变可靠性(腐蚀、疲劳)分析方法,揭示了深海工程结构腐蚀损伤机理,建立了复杂模式下深海浮式结构及系泊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计算关键节点的可靠指标,预测其剩余安全寿命,提出了基于可靠指标的深海浮式结构动态维修方法,为浮式结构系统安全保障和控制提供指导。 2.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新型浮式结构及锚泊系统,通过优化锚链长度配比,将锚链缩短255m(约原有36%),并计算其在南海复杂荷载(包括海浪拍击、船体撞击、爆炸和南海畸形波等)下的动力响应,发现新型结构不仅减少了建造成本,还有效降低可变载荷的影响,提高了结构强度。 3.实现了海况、结构运动和系泊受力在线实时监测,建立集成智能监测预警数据库,提出了系泊系统运动受力的快速预报算法,预报结果准确度达到95%以上(行业平均水平90%)”
天津大学 2021-04-10
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
“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杨健院长团队,利用团队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实验室的现有设备研制而成。与市场上的多数测温仪相比,该系统的突出优点在于其准确的人脸检测能力。该系统首先能从红外图像中,准确找到人脸的位置。然后测量并语音报出人脸面部的温度。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只关注人脸的温度,大幅度降低红外相机视野内其他高温物体导致的误警率。比如,点燃的香烟、汽车的排气筒、照明灯等,不会导致测温系统报警。“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使用的人脸检测算法是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该成果曾发表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CVPR 2019上,该算法在多个国际人脸库上取得了当时国际上最好的检测性能。该算法能同时在单张图片上同时检测出多张人脸,并且对遮挡、光照变化等表现非常鲁棒。在智能体温检测系统的实际测试中,对行人戴口罩、眼镜等情况下,依然能准确找到人脸的位置。而且算法检测速度快,整幅图像的人脸检测耗时仅0.2-0.3秒。 项目组将加紧推进可见光与红外相结合的“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升级版的研制,期待着升级后的系统能够对车内的人脸检测与人体测温更加鲁棒可行。点击查看原文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198 1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