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数字
历史立体地形
数字历史立体地形是羿飞根据历史学科的数字化教学需求而自主研发的一款现代化教学设备。它实现了双屏幕教学,两块屏幕可以同时演示PPT课件以及Flash教学动画,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教学内容。也可以任意制作、更新、增加教学内容;同时也拥有电子白板功能,教师可以自由进行板书,极大地满足了常规教学需求。 数字历史立体地形可以使学生们直观、形象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使得学生们从历史的兴衰演变中感悟历史的智慧。
无锡羿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数字
天象仪
数字天象仪,是羿飞教育根据天文学、中小学科学及地理课程要求而自主研发的一款将声、光、电等科技为技术手段应用到天文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数字化天文展示平台。 数字天象仪通过精确的光学成像技术及专业的天文星空演示系统将地平线以上的星空投射在天文圆顶上,从而完美的模拟演示自然夜空及天体的运动,人们通过它可以看到宇宙中真实的恒星、星座、彗星、星云等天体及其位置,还可以通过数字影片课件放映帮助学生理解比较难懂的天球坐标系,演示流星雨、日食等一系列天文现象,甚至可以演示过去未来任何时间的星象和模拟宇宙航行的情景。 在天象表演时,可匹配立体声音响达到逼真的视听效果,使你仿佛置身于无限幽远的夜幕下,或遨游于茫茫无际的太空中。随着数字天象仪演示内容的变化,时空变换,斗转星移,让你陶醉与惊奇中尽情领略星空的灿烂和美丽,感受宇宙的博大与神奇。在轻松的欣赏和娱乐中,揭示宇宙的无穷奥秘。
无锡羿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数字
地理立体地形
数字立体地形,是羿飞教育根据地理教学及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应用需求而自主研发的一款革命性现代化示教产品,它将三维地形模型和虚拟数字影像进行完美的融合,与传统的立体模型相比,可以任意制作增加内容,表现形式更丰富,且能够互动,具有动态视觉效果;与传统的电子白板相比,由于画面是投影在立体模型上,更贴近实际,更具立体感,完全打破单一传统的呆板模型教学效果。 数字立体地形由立体模型(中国/世界)、推拉白板、投影机、互动模块、应用软件及演示内容构成。教师通过手中的控制笔点击模型或电子白板上的功能按钮,即可演示地形、河流、降水量、植被、温度带、气候等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地理信息,数字立体地形全方位地将模型的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最大的赋予了模型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好地诠释数字化多媒体地理教学理念,在地理教学应用上更加生动,形象。 数字立体地形完全颠覆了传统模型的教学效果,一改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地理模型概念,数字化立体地形不但实现传统模型的效果,而且可根据地理教学大纲在模型上进行内容不断的编写与更新,可以扩充无限的地理教学内容。
无锡羿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数字
天象仪
产品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贺经理:15810130516,QQ:66548115单镜头数字天象仪组成:由A型数字天象仪主体和便携充气球幕组成可在4m-12m天象厅使用,完全取代光学天象仪★演示全天任意地点、任意时间天空中太阳、月球、行星、恒星、星云、星系等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并将其显示出来。还可观看到其真实的图片。★实时演示当时、当地星空并可显示包括行星、恒星、星云、星系的中国及国际名称、星座连线、星座界线、星座艺术图像、行星指示及明亮的月球旁边的月晕效果,并且这些效果是教师可控制可随意开关的。★可锁定任意天体并显示具体的名称及相关数据。★可选择显示方位/高度坐标网格、赤经/赤纬坐标网格,并可在地平坐标与赤道坐标两个体系间切换。★可开关地平线上方位基点(东西南北),帮助确认天体位置。★可开关大气效果,关闭大气后可在白天看到星体。★可快速天体搜索,即时显示任意天体。★可演示流星雨、日食、月食、掩星等天文现象。★可演示全天9等星43万个天体目标。★可播放天象节目:《认星星(四季星空)》《与麦哲伦同行》等。演示效果给观看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效果非常震撼。
北京天极星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数字
语音室
产品详细介绍盛兴利合语音教室是一套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软件控制与硬件处理相结合数字语音学习系统。适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 主要功能 语言教学:广播教学、分组教学、学生示范、个别辅导,对录音机、DVD等教学媒体任选一路进行音视频播放。 分组讨论:二人对讲、四人讨论、任意分组讨论。 自主学习:学生终端可以同时点播资源库的声音文件、声文同步点播、老师对点播内容进行控制。 标准化考试:口语考试、课题测验、抢答。 网络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完美结合,实现一室多用、VOD点播、远程教学、上网浏览等功能。 资源库内容浏览、增加、删除、导入、导出等。 产品特点 字符叠加技术:创新建立语音教室视频广播和声文同步点播的CRT显示终端一体化应用模式,完全替代了终端小液晶屏,使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系统采取成熟的语音交换技术,确保实时通话的无延迟、无断裂。 系统主控设备采取结构化设计,使系统运行稳定、安装方便、维护和升级简单。 专门的网络交互平台,使老师和教学专家的交流变的简单。 有版权的中小学多媒体资源,使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更丰富多彩。 完善的服务体系使用户使用更加放心。
北京盛兴利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体日晷
数字
款
奥利都斯科技(菏泽)有限公司
2021-08-23
转型时期
农业
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王建英副教授撰写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2018年12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粮食储备行为变化的机理和应对措施:基于农户储备和国家储备的研究”(批准号:7160322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转型时期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变化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研究”(批准号:2018T110607)和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时期创新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决策机制与绩效研究”(批准号:2018C35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发生的变化出发,该书抓住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农业劳动力持续非农流转、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的显化特点,基于稻谷作为口粮消费的重要性,该书主要依据中国南方籼稻主产区江西省稻农的微观调查数据、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户微观调查纵向数据(RCRE数据)、以及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主要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和老挝)多个地区稻米价值链参与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在农户模型理论的指导下,从不同视角对转型时期稻农的水稻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实证考察,勾勒出一幅综合的图景。
浙江财经大学
2021-04-30
多元化
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本书以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农民行为改变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系统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及农业技术需求主体的分析,提出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优化的措施.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农业
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项目通过研制和深化集成各类农业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网节点、应用系统平台,构建一体化的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项目部分成果已在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进行推广应用示范。 项目来源:中国教育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技术推广意向:可具体推广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多种农业生产领域。 现状特点:已将多项科研成果产品化,包括12种农业传感器、10种采集器、8种无线网关、6种控制器、4类应用平台。并在江苏、山东、天津、新疆、河北、上海、北京、湖北、江西、浙江、海南等省市建立了水产养殖、农田灌溉、设施温室、畜禽养殖和土壤墒情监测等应用示范基地。 技术创新:将各种农业生产环境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设施化农业生产智能控制技术及装备、以及农业环境信息无线传输网络、种植养殖信息智能处理模型及方法、农业生态净化技术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准确检测,数据的可靠传输,信息的智能处理以及控制机构的智能控制,实现了农业环境信息智能在线监测控制、种植养殖管理科学决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效提高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成果所处研究阶段:产品总体处于深化研发、继续完善功能、提高性能阶段,部分产品已达到中试或推广应用阶段。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生物医学
农业
检测技术
通过对QCM(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和检测标的物的化学特性的研究,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一种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生物医学农业等多领域快速低成本检测技术新型自动检测系统。课题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所研制的系统已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配合下完成了测试和实验,拿到了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完成了系统效能评估。经过实验得到数据说明了课题组研制的测试系统具有实时性好、分辨率高、成本低、体积小、操作方便等优点。该测试系统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纳克级别。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13
14
15
...
90
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