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经纱泡沫上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本项目创新性地对经纱泡沫上浆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在保证浆纱质量和织造效率的前提下,经纱泡沫上浆技术可显著降低浆纱过程中浆料用量和蒸汽能耗,使得织物后加工容易退浆而减少退浆用水量和污水排放,实现浆纱工序的资源节约和低耗减排。 关键技术 (1)经纱泡沫上浆系统的研发:包括浆液发泡装置、浆泡供给装置、泡沫施布装置和泡沫浆纱装置,率先实现了经纱泡沫上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2)泡沫上浆发泡原液的制备:包括发泡助剂优选、发泡参数优化、高性能淀粉浆料研发和浆料配方优化,所制备的发泡原液及其发泡泡沫满足了经纱上浆的要求; (3)经纱泡沫上浆工艺的研究:包括浆纱工艺参数优化、经纱上浆前的预处理以及预处理与泡沫上浆工艺的协同,确保经纱上浆质量,满足后道加工要求。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已授权发明专利 6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 2015 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项目成熟度 采用泡沫上浆协同经纱预湿性能调控上浆,可在保证浆纱质量以及织机效率的前提下,降低纱线上浆率2个百分点,可节约浆料26.93%,节约标准煤21.62%,退浆工序退浆助剂用量减少 34.4%,用水量减少 25.38%,退浆废水处理费用减少10.6%,每台浆纱机每年可累计节约资金 393.13 万元。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本项目自 2011 年开始在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应用,上浆品种为 100/2 及以下的合股品种和 50 支以下单纱品种,实现泡沫浆纱的常态化,每月在改造的祖克双浆槽浆纱机上采用泡沫上浆技术生产订单数量在 120 多万米,织机效率与非泡沫上浆相当,成品织疵率也保持在正常水平,质量稳定,实现了泡沫浆纱由试验阶段到产业化推广的突破。七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与传统浆纱方式相比,该技术具有室温上浆、低上浆率、易退浆等特点,显著降低了浆纱工艺的原料消耗、能量损耗以及污水排放量,在色织行业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个性化人群营养米制品定制及加工技术
针对我国稻米加工产品结构单一,行业效益微利,产品目标人群细分不明晰,产业链延伸不足等突出问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健康中国 2030”战略为目标,聚焦不同阶段、不同人群需求的功能性米制品精准研发。基于米制品基础数据库,结合智能化 AI 等技术,突破不同人群营养复配、食味提升、淀粉缓慢消化及葡萄糖缓释多维控糖、精准回生调控等关键技术,定制开发儿童营养米、孕妇妈妈米、低 GI 米及制品、不同类别米制品(炒饭类、粥米类)专用产品。实现稻米的营养高效利用,推进我国传统米制品行业转型升级。
江南大学 2021-04-13
低成本无污染纺织品物理功能化技术
项目采用现代物理加工技术(磁控沉积)和连续卷绕加工方法生产具有抗静电、防辐射、抑菌、自清洁等复合功能的纺织材料,项目致力于解决传统功能化整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问题,项目提出使用卷绕式溅射技术,实现功能纳米粒子在纺织材料表面动态沉积,从而实现纺织材料的功能化。 关键技术 项目围绕物理沉积技术的产业化加工技术展开研究并形成科研成果,以卷绕式溅射设备的设计和功能纺织品的结构构建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攻克了卷绕式纺织材料溅射设备的张力控制、在线监测、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提高功能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消耗。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授权专利:一种以无纺织布为基底制备柔性电路的方法(专利号 :200710023298.8)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200 万元) 应用情况: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宿迁神龙家纺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针织提花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针织提花装备是针织提花生产的基础和核心。本项目开展之前,我国针织提花装备以机械式和功能简单、精度较低的电磁式为主,高速提花、高密提花、复合提花、立体提花和成形提花等高档提花装备均依赖进口。项目组针对高档针织提花装备的关键和瓶颈问题,联合高校、针织装备和生产企业,形成汇聚工艺、机械、控制、设计和生产为一体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团队,逐一攻克针织提花装备的技术难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针织提花装备和配套设计系统。项目成果为针织提花装备和高端提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了我国针织提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针织提花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使我国针织提花产业跃居世界第一。 1.主要科技内容: ①针织经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②针织纬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③针织横编提花装备关键技术。 2、授权专利情况:围绕高档针织提花装备、针织提花系统和针织提花生产,共申请发明专利 61 件,其中 2 件为国际 PCT,24 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获授权,申获软件著作权 4 件,发表 SCI 等学术论文 60 余篇。 3、技术经济指标:应用针织提花技术研制的五个系列经编提花装备、四个系列纬编提花装备、三个系列横编提花装备,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工艺技术先进、控制系统精确、设备运行平稳,整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4、应用推广及效益:项目成果已在针织装备和生产企业全面推广。应用提花装备生产关键技术,与江苏润源联合研制五大系列高档经编提花装备,累计推广 300 余台;与江苏润山联合研制四大系列高档纬编装备,累计推广 700 余台;与江苏金龙联合研制三大系列高档横编提花装备,累计推广 4000 余台;项目研发的高档针织提花装备市场占有率第一。配套的设计系统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外150 余家企业推广应用。仅以应用本项目成果的 3 家提花装备生产、6 家提花产品生产做统计,其在 15-16 年,共新增产值 16.32 亿元,新增利润 4.1 亿元。
江南大学 2021-04-13
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
从电器文明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人类在科学探索的步伐上已经从工业进入了智能化的技术环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时代到来,各行各业也在争相抓住契机,利用新时代科技智能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惊喜。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信号经过转化后以数据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监测工业机械运行一般使用振动传感、温振一体化传感器等,存在成本高、易误报、不能对早前故障进行监测等问题;而故障早期诊断对于维护设备安全、保障工业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现有故障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团队开发了基于声纹、振动、温度一体的声振温一体传感器,该传感可综合感知监测对象声音、振动、冲击脉冲、温度以及倾角数据,全面覆盖旋转设备早中晚期故障信息。同时,开发了旋转设备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其由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采集网关、电脑 WEB 端构成,同时适配云平台、手机端小程序。通过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时的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噪声、温度数据采集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依托独有的异音分析、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 核心优势: (1)全面集成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声音、温度多维度深度感知专利技术; (2)快捷部署(磁吸胶粘/纹可选),无线方式,快速联网; (3)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准:独有异音、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 (4)高性价比,大容量电池,长维护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系列化主被式上下肢关节运动康复器
针对脑卒中与关节损伤高发趋势,本产品基于康复医学理论研发多关节智能康复产品,覆盖肘、膝、踝、腕等上下肢关键关节,通过对关节的反复训练,增强关节本体感觉,打开活动度,推动神经系统重组代偿,助力关节功能恢复。 本产品实现多项突破,运用高精度传感器,精准捕捉关节运动微小变化,实现人机互动与实时康复数据反馈;结合自适应算法实现动态重力补偿,精准调控角度/速度/力矩三维参数,通过循迹坐标点样线拟合生理运动轨迹;创新集成多训练模式切换系统,满足全康复周期需求;产品兼具硬/软件双重安全防护,提高产品安全性。 腕关节康复器 前臂康复器 肘关节康复器 膝关节康复器 踝关节康复器
吉林大学 2025-05-19
空间相贯曲线自动焊接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
目前管-管正交相贯形成的相贯曲线的直接轨迹插补算法、插补速度稳定性控制等基础理论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国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5篇。针对相贯曲线自动焊接数控装备技术,建立了焊接机器人与工件的模型。根据相交管道的几何模型及相贯处负责模态,开发了电焊枪姿态及轨迹的控制策略。用齐次变换矩阵分析了焊缝特征和焊枪姿态,得出了主管旋转角的变化规律及焊枪与世界坐标系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MATLAB 和DirectX对相贯管道的几何模型和焊接过程的运动模型进行了仿真。通过实验验证,该自动焊接可以用于主管旋转式相贯曲线自动焊接的实时插补或离线编程。这些研究成果包括相贯曲线二、三、四坐标联动直接插补算法及插补速度稳定性控制,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山东大学 2021-04-10
关于印发《辽宁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现将《辽宁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12-29
基于 3D 的电气设备试验仿真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大型空分设备全工况模拟及操作仿真系统
大型空分设备是利用氧、氮、氩组分沸点的不同在精馏塔中使气、液接触,进行质热交换,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氮、氩和稀有气体等产品。如何降低空分生产电耗、提高空分装置运行经济性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一直是钢铁和化工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所开发大型空分设备全工况模拟及操作仿真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主导产品地位的空分产品能耗分摊比例计算方法,解决了国内外长期以来由于氧、氮、氩互为副产品而带来的单个产品能耗无法确定的问题;可进行空分全工况的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实现了大型空分装置的操作仿真,为空分设备的变工况运行分析与预测、操作人员培训、事故与故障的再现分析、掌握设备运行的极限操作参数提供平台。该系统已在国内众多大中型企业得到推广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6 77 78
  • ...
  • 869 8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