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科研教育利器| 能打印“工业级功能件”的桌面级3D打印机 iLux Pro Engineering
│科研教育利器│LuxCreo 桌面级光固化3D打印机 iLux Pro Engineering 新一代能打印“工业级功能件”的桌面级3D打印机 如果你对以下产品有合作需求,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清锋科技稍后会和您取得联系 市场电话:18600573362         官方网站:www.LuxCreo.cn iLux Pro Engineering是一款性能非常稳定的桌面级3D打印机,在打印速度、尺寸精度、表面细节方面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适用于小尺寸产品的快速成型,让产品开发更加简单、快捷,是产品研发过程中进行功能性验证的更佳选择。    优势一:专利级LEAP极速打印技术 桌面级3D打印机iLux Pro Engineering采用了清锋自研的LEAP™极速打印技术,可显著提升打印速度。 LEAP™极速打印: ● 简化数字光处理和 DLP 技术,实现高速度打印 ● 满版打印可靠性强,产能灵活 ● 支持高粘度高性能材料打印(弹性、韧性、高温、快速原型)  优势二:兼容多种高性能树脂 iLux Pro Engineering可兼容工程级高性能树脂,也是目前鲜有能够打印工业级功能件的桌面级3D打印机。基于LEAP™ 的高速离型技术,清锋开发了弹性、坚韧、高温等材料,拥有高回弹、高减震、高韧性、高强度等力学效果,打印后表面质量更优满足工业、科研等各领域的打印需求。 清锋高性能材料体系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s://www.luxcreo.cn/material/1?SelectID=MQ%3D%3D&elasticNavId=MQ%3D%3D   工程级树脂其机械强度和耐热等级远高于普通合成树脂,更适合企业、科研端进行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但其熔体黏度较高、打印要求高,常见的桌面级打印机并不适配,清锋桌面级3D打印机iLux Pro Engineering所搭载的LEAP膜离型力小,支持高粘度材料的打印,打印出的工业级功能件,简单处理后就能使用,助力产品的快速开发、测试。 优势三:可接入晶格设计软件&切片软件 1.晶格设计软件LuxStudio “ “傻瓜式”的增材设计软件 一站式云端设计服务 16种精心筛选的晶格结构 自由调整晶格大小、杆径粗细、行业参数 具备力学仿真冲击验证功能 搭配iLux Pro Engineering为行业应用提供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 点击进入LuxStudio   2.切片软件LuxFlow 打印前模型处理、支撑优化、切片等功能 针对iLux Pro Engineering支持的多种材料及应用领域,进行深度开发 降低用户操作技术门槛与数据处理时间 提高打印成功率与产能效益 iLux Pro Engineering可适配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多个应用领域,帮助用户完成开发和创新,让“想法”真正落到实地,开花结果。 应用场景一:高校科研院所 清锋的高校科研解决方案,包含从增材设计-打印-后处理-终端功能件验证及生产的每个环节。可以快速将模型、数据形成实物,简化步骤,缩短论证时间;同时结合最新技术,加速新品研发,输出有价值易商业化的项目,工业级3D打印机Lux 3+系列已经得到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认可。 iLux Pro Engineering的推出,很好地填补了可打印功能树脂的桌面级3D打印机的市场空白。通过设备、材料、软件的结合,可打印出弹性缓冲应用部件、注塑模具、治具、夹具、生产零件等,或者进行复合材料、超材料、点阵结构材料等创新方面的科学研究,应用范围广。 iLux Pro Engineering也支持小尺寸产品的小批量生产,打印速度快,一方面缩短时间,一方面也能够满足高校研究所的生产需求,让使用者获得更快、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此外,其操作简单,不管是研究员、教师或者学生都能轻松上手。 作为一款桌面级3D打印机,iLux Pro Engineering占地面积小,搭配大型工业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开发需求。 同时,清锋来自全球顶尖 3D 打印工作团队也能够为科研创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及行业人才培养提供鼎力支持。 应用场景二:企业创新中心 3D打印在快速产品开发、特殊形状设计、结构轻量化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也让它成为企业创新中心必不可缺的一份子。 iLux Pro Engineering搭配清锋针对不同行业深度定制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从设计、开发、测试、制造的全流程搭建。 通过3D打印技术及材料,企业可以突破产品的外观、性能等方面的多重限制,同时晶格结构让产品在外观、重量、性能等多方面带来‘飞跃式’的改变,孵化出不同的科技产品与IP,将个性化蜕变为规模化制造,拓宽企业边界。 如果说3D打印是未来,那么iLux Pro Engineering就是代表未来的3D打印机之一。通过它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真正可触摸的“未知或已知”的未来,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具有突破性的3D打印设备,iLux Pro Engineering在海外市场已经获得了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青睐。 目前,iLux Pro Engineering在国内正式开售,欢迎电话垂询 联系电话:18600573362 同时,晶格设计软件LuxStudio开放扫码试用(名额有限) ▼   咨询详情可联系商务经理:电话 18614034268    关于清锋科技(LuxCreo) 清锋科技(18614034268)是一家专注于3D打印设备、软件、材料研发,致力于改变产品开发和生产方式的数字化3D智造商。团队成员汇聚了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大学等学府的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管人才。团队研发出适配于不同行业的高性能材料体系,依托自主研发的Lux系列DLP光固化3D打印机、iLux系列LCD桌面级光固化3D打印机和配套软件, 为鞋类、齿科、医疗、消费、汽车等行业创新升级提供解决方案,打造兼具定制化和批量化的新型数字化制造模式及生态闭环,让制造更简单!www.LuxCreo.cn  
清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2-09-23
关于召开第四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在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召开第四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该论坛是2021年5月21-23日在青岛举办的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4-16
关于召开第四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在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召开第四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该论坛是2021年5月21-23日在青岛举办的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4-16
我国科学家揭示压力应激导致焦虑与代谢异常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压力应激下的小鼠,出现了焦虑行为,这些小鼠同时出现了摄食减少、能量消耗降低的现象。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4-08
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MtXET)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xyloglucanendotransglycosylase,xet)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mtxet)及其编码基因可以用于调节植物的根系发生发展,由此调节提高植物的抗旱和抗寒能力。本发明的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在培育根系更加发达的植物品种中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萜类木本植物资源的筛选、培育与高效值加工利用
针对萜类木本植物资源原料林基地建设和化学利用方面的不足,开展了资源筛选与原料林基地建设研究,建立芳樟原料林基地2.5万亩、山苍子优良种质资源圃400亩、示范林基地5000亩,为工业化生产与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集成和创新了天然精油提取分离与加工技术,建立了芳樟油、山苍子油和松脂原料预处理、蒸馏提取工艺,生产芳樟油、山苍子油、松香和松节油等10000余吨,实现产值30000多万元,其中芳樟醇和山苍子油掌握着国际市场定价权。研发了系列萜类香料产品,以芳樟醇和山苍子油为原料,创新了相关香料的合成方法与工艺,并建立了相应的生产线,实现产值20000多万元;以松节油为原料,进行了相关产品的合成工艺研究,并建立了年生产400吨的乙酸诺卜酯生产线。研发了系列萜类功能性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展了萜类成分的抗菌、驱避和引诱活性以及机理研究,筛选得到高抗菌和高驱避活性化合物;开展了松香树脂及其改性树脂、萜烯树脂及其改性树脂的制备研究,建立了相应生产工艺线。本项目实现了资源筛选、基地建设、初步加工、新型产品研发与生产线建立及其加工生产的整合,提升了萜类木本植物资源的筛选、培育和加工利用的水平,促进了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大型高精度数控拉削装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针对国内拉削装备在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关键性能指标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带来的未来巨大市场需求空间,在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对拉削方式与机床结构、挤光拉削集成工艺与设备、工作台及刀座安装结构设计与工艺适应性、数控拉削装备CPS 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优化设计、拉床专用数控系统软硬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发了伺服驱动工件移动拉削工艺和"一挤光两拉削"的三工位加工工艺,研制了共底座双立柱多工位机床、双工位工件移动式立式外拉床和自动挤光拉削专用机床,提高了拉削效率和精度;设计了可承载侧向重切削力的转位工作台、双工位液控翻转工作台以及子母刀座液压锁紧装置,减少了上下料和换刀的辅助时间;研制了多工位协调优化的控制系统和工件在线检测装置,提高了拉削过程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开发了CPS 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优化设计技术,支持数控拉削装备的综合分析和优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5-06
智能化隔离系统与高通量非接触式病患筛查系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王兴军教授团队研发出一套穿戴式智能化隔离监测系统和一套高通量非接触式大规模疑似病患筛查系统。 “自动隔离监测系统”采用可贴身佩戴的体温传感器,轻巧方便,可以佩戴于额头或腋下等部位,可实时对体温进行采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关或手机传至云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和数据可视化,当出现数据不正常或出现被隔离者离开监测区域时,系统都会进行报警。对于在隔离期内生理数据正常的人员,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不用重复测量,避免重复检查。 “高通量非接触式大规模筛查设备”可以放置于火车站、地铁站、海关等人流密度较高的区域,利用红外热成像设备和可见光采集设备,搭配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在高人流密度区域同时对多人非接触式地、即时地采集体温和血氧数据,及时筛查出疑似患者,预防输入性病例。采集的数据将上传至云平台,用于进行公共卫生数据统计和数据交互。相关数据还能直接对接到卫生部门,方便进行后续的跟踪观测、诊断治疗。上述两套系统可以为疫情隔离监测和大规模排查筛查提供全覆盖的服务,犹如“防疫天眼”,产品正在加紧研发。
清华大学 2021-04-10
流域(区域)水环境污染物空间分布评估与决策支持服务
项目成果/简介:本服务体系主要依托 SPARROW 模型,它是一款由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非线性流域污染物评估模型,其介于传统统计学模型与机理模型之间,用于估计流域地表水体中污染物负荷与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是美国 TMDL 计划推荐流域模型方法之一。 原始 SPARROW 模型基于 SAS(统计分析系统)平台运行,使用 IML 语言编写,其嵌套的统计模块可以轻松调用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NWLS)进行方程的求解,完成所需参数的估计,虽然SPARROW 本身可以免费使用,但是 SAS 平台购买费用不菲,为此我们基于 SPARROW 模型的原理,使用 FORTRAN 语言开发了面向我国特点的具有空间响应特性的水环境管理模型,简化了原SPARROW 模型中不适用于中国的模块,并增加 jackknife 不确定性分析模块,按照中国水环境管理需求补充可能实现的模块,优化模型功能,改善人机交互形式,使数据输入及模型运行更加方便易学并符合中国的数据特点。利用 ArcGIS 生成河网、划分子流域等,提取与整合必要的与流域河流属性相关的输入数据,并利用该平台将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应用范围:模型已应用于东北松花江流域、黄山新安江流域,成功完成对这些地区 N、P、COD 等污染负荷的空间解析,并设置敏感断面(松花江流域的同江断面,新安江流域的跨省断面--街口断面)进行溯源分析,能够为流域(区域)水环境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效益分析:(1)污染源空间解析:进行各子流域污染源组成比例分布预测以及各子流域的污染来源追溯等,由于监测站点只能评价静态的理化指标,SPARROW 模型则综合考虑流域内的地质地貌、气象要素等,通过监测数据追溯污染来源,分析来自不同污染源的污染量和比例,有针对性地对水质进行控制和管理,找出污染贡献最大的区域加以治理,实现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 (2)面向水质达标的监测站点空间布局优化与设计:利用有限水质监测站点过去一段时间的监测数据外推流域内其他未监测河段 的水质情况,有效解决布设监测站点成本高、监测网络点位数量少、代表性差的问题,通过对流域整体水质状况的预测分析,找出水质较差河段,进而有效优化监测站点的空间设置,为水环境质量达标提供支持。 (3)面向敏感区(达标断面)的削减措施优化:例如海岸带、湖库、饮用水取水区、达标考核断面等,作为考核或评估断面进行污染物传输分析,分析上游各子流域对其污染贡献大小,甄别污染贡献最大的区域,优化管理措施的设置。
南开大学 2021-04-11
网络化服务与工程支持系统集成平台开发及其应用
网络化服务集成平台是设计、实施网络化服务系统的基础。本成果建立了通用的网 络化服务与工程支持信息集成平台,集成企业相关的服务资源,为企业实现网络化服务 系统提供技术的支持。本项目涉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多个科学研究领域,成 果来自于多个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实施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沈阳机床集团、无锡机床集团等企业,相关成果正在机床、电气等行业推广。 同时,本项目通过中德合作,探索了一条高校、企业和外国高校以及外国企业之间 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新模式,打开了中德交流合作模式的另一扇窗口。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8 329 330
  • ...
  • 452 4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