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奶牛及山羊性别控制关键技术
一、成果简介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优秀种公牛或山羊进行XY精子分离,形成富含X或Y精子的性控精液,将其冷冻保存,然后利用性控冷冻精液对发情母牛或母羊人工授精,使奶牛或山羊生产某一需要性别的后代,从而达到快速增加某一性别的家畜数量。或者利用性控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大量生产优质性控胚胎,通过胚胎移植,同样迅速增加优秀后代的数量。 技术指标:性控准确率90%,性控精液受胎率50% 二、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的研究
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的研究是上海市重点工业科技攻关项目。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是火力发电的发展方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决定开发国际上最先进的600MW―1000MW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大型直流锅炉,本项目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超临界锅炉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参数条件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试验的理论研究。它对提高我国大型锅炉的设计水平和保证锅炉性能的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高效耐磨渣浆泵设计开发关键技术
项目简介 渣浆泵可广泛用于矿山,电力、冶金、煤炭、环保等行业输送含有磨蚀性固体颗粒 的浆体。如冶金选矿厂矿浆输送,火电厂水力除灰、洗煤厂煤浆及重介输送,疏浚河道, 河流清淤等。在化工产业,也可输送一些含有结晶的腐蚀性浆体。目前国内渣浆泵产品 的效率和耐磨性能都有待提高。 已开发2个规格6个系列的产品。在申请3项;已授权1项,专利号:ZL201210074707.8 性能指标 项目产品指标均优于现有国家标准规定指标。 创新要点 (1)采用固液两相三维 CFD
江苏大学 2021-04-14
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
悬赏金额:10万元 发榜企业:广东瑞根电子有限公司 需求领域:电子关键元器件及模块、动力电池及电源、高效节能关键技术与装备 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LED照明应用 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 技术关键词:高压,温升、炸机、自动化作业
广东瑞根电子有限公司 2021-11-02
板坯高拉速控制关键技术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钢铁工业迅速发展,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生产的高效化、产品的高质量成为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连铸拉速的提高能够增加钢坯产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高效连铸的主要内容。 FC-Mold(Flow Control Mold)是由日本川崎钢铁公司和 ABB 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三代的电磁制动装置。一个磁场放置在弯月面处,另一个磁场施加在浸入式水口下方,可同时减小弯月面处的钢液流速和结晶器下部钢液的向下流速。因此,通过使用及优化 FC-Mold 和其他工艺的改进,开发了铸坯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在保证铸坯质量前提下为增大拉速、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1)FC-Mold 高拉速情况下精炼和连铸的匹配技术。为了确保高拉速连铸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精炼工序时间要与生产节奏匹配,同时也要保证钢水洁净度和钢水温降达到生产要求。本项目首先通过调研马口铁、耐候钢等不同拉速条件下对应的最佳精炼时间。找到拉速、精炼时间和钢水洁净度的最佳的匹配水平。进而通过相关试验将初期马口铁包晶钢系列拉坯速度从 1.3 m/min 依次提高到1.4 m/min 和 1.5 m/min。结晶器液面波动大于 3 mm 的波动比例均较小,低于0.4%,说明拉速提高后,结晶器坯壳生长的均匀性受到的影响较小,出结晶器坯壳的厚度未发生鼓肚。距内弧 2 mm 处大于 10 μm 夹杂物数密度和面积百分数均随着拉速的提高呈减小趋势;当拉速为 1.4 m/min 和 1.5 m/min,铸坯厚度四分之一处大于 3 μm 的夹杂物数密度和面积百分数均低于拉速为 1.3 m/min 时的测量值。 (2)连铸浇铸参数优化匹配模型。提高拉速会带来液面波动加剧、流股对凝固前沿冲刷加剧、坯壳生长减弱等不利影响。此外 FC-Mold 上下线圈电流大小,上下磁场位置,上下电流配比等如何影响高拉速下结晶器内流场、凝固坯壳和夹杂物的运动去除未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项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耦合的流场、温度场、凝固以及 MHD 模型研究不同连铸参数对流场、温度场及坯壳分布影响的规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优化后的连铸浇铸参数下水口两侧的流场流速和液面轮廓对称性显著提高,引起卷渣的低频波动能量降低约 25%,且液位波动大于3 mm 百分比从 7.78%降低到 3.45%,降低幅度约为 55.7%。 (3)FC-Mold 对连铸坯洁净度及轧板缺陷控制技术。不同电磁制动参数对流场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最终会影响到夹杂物在铸坯内的分布,若夹杂物过多的分布在铸坯表层,那么对后续轧板的表面质量不利。本项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现场实验研究不同参数下的 FC-Mold 对铸坯洁净度的影响,包括磁场施加与否和电磁制动电流变化对铸坯中夹杂物数量、分布、大小和成分的影响。以及通过现场跟踪调查和分析冷轧板缺陷类型、数量、分布特点等现状,统计分析夹杂类缺陷的分布规律,板卷中的夹杂物水平以及结晶器卷渣类夹杂物的数量等明确热轧板和冷轧板中的缺陷形成原因、来源以及与电磁制动的关系。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猪乙型脑炎防控关键技术
为解决猪乙型脑炎(猪乙脑)“流行情况不明、致病机制不清、防控产品缺乏、防控形势严峻”等4大问题,项目组从“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药物筛选、诊断试剂与新型疫苗研发”等4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解析了不同生产阶段生猪中乙脑抗体的分布特点,证实了猪乙脑在我国猪群中高感染率的现状;揭示乙脑病毒其弱毒疫苗免疫激活、强毒株免疫逃逸的机制,解析了该病毒复制的新机制,阐明了乙脑病毒激活胶质细胞、诱导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与分子机制;建立了7种猪乙脑新型诊断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乳胶凝集、电化学等2种诊断新技术,新建了胶体金试纸条等5种快速检测新方法,研制了2种检测试剂盒,制定了1项检测地方标准;研制了猪乙脑活疫苗,研发了猪乙脑与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饲疫苗、重组杆状病毒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等4种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累计推广应用猪乙脑疫苗8000万头份、诊断试剂15万头份,创造直接产值1.04亿元,实现利润3600万元。有效遏制了猪乙脑的流行与传播,显著提高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有力保障了人民健康。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植物染料制备及染色关键技术
合成染料的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及部分合成染料对环境、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植物色素以安全、环境友好、资源可再生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世界年需求量以 20-30%的速度增加。美国、意大利、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纷纷开展了植物染料制备及其染色技术研究。但是,总人口的增加、从事农业劳动人口以及土地资源的减少均使得专门种植植物染料作物以发展植物染料是不可行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纤维研究室长期致力于以资源广泛、不需专门种植的农作物副产物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研究,开发出高粱壳、石榴皮、橘皮、葡萄籽、香蕉皮、石榴皮等植物染料的制备及其在毛织品、棉织品等领域的染色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 项目突破的关键技术:膜分离纯化技术在植物染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HPLC-MS 植物染料有效成分分析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吸附理论,研究了高粱壳、石榴皮、橘皮、葡萄籽、香蕉皮、石榴皮等十多种植物染料(色素)对纺织纤维的吸附理论及其相互作用,突破染色关键技术;基于天然色素的抗菌、抗紫外等保健功能的生态纺织品制备技术。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授权发明专利 4 项,申请 2 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成熟度 现处于试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成果在行业的引领作用,成果在哪些地方推广应用) 已在工厂进行了小批量生产,欲寻求合作,进行产业化开发。 
江南大学 2021-04-13
即食调味藕带加工关键技术
技术原理:结合高效安全保鲜剂、防腐剂和保水剂,实现水生蔬菜传统制品加工的规模化快速分批处理技术、克服传统制品在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褐变、软化等品质劣化难题。解决产品保质中可能出现的风味变异以及色泽、质构等劣变问题。结合固化调味技术生产泡藕带、泡藕片和泡藕丁,常温保质期达到12个月。采用稳固化调理技术实现水生蔬菜传统制品质量的提升和标准化,改善传统的加工工艺、结合现代包装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制定产品生产和产品标准。 性能指标:产品保持其原有色泽,保持应有脆度和质地口感,保质期常温达12个月,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已经在多家企业生产,产品上市。该项目立足于湖北特色水生蔬菜藕带,对影响藕带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完成了藕带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分析;筛选出高效抗褐变剂、专用保水保脆剂;解决了即食调味藕带保鲜、藕带脆度及藕带风味保持等技术难题。将工业化、现代化的蔬菜加工流水线改进与即食调味藕带加工工艺相结合,突破传统加工的弊病,首次开发了藕带包装保鲜加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藕带加工的规模化、现代化。技术成熟稳定,适用于莲藕藕带产区具有藕带资源和资金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安全性高,风险小。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复合三坐标机及关键技术
复合三坐标测量机是融光、机、电为一体的新型检测设备,在该测量系统中重点解决了 优化运用接触、影像与激光三种传感器同时对复杂对象的空间几何参数进行复合测量的三坐 标机应用技术难题。实现了综合利用经典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激光与图像测量技术各自的优势, 对外形结构及表面材质特性复杂的被测物体进行复合式全自动测量,在制造业中具有非常好 的的应用价值。所形成的三坐标控制器技术与复合测量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在三坐标机及位 移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的升级改造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技术成果已通过国家相关 部门的验收并已投入生产使用,为国家重要产品的质量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形成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20篇,已被SCL EI检索的学术论文12篇。
重庆大学 2021-04-11
电解镒渣胶结固化关键技术
针对电解猛渣的安全堆存、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问题,课 题组研发了一种电解镒渣胶结固化技术,实现电解镒渣中镒和氨氮进行胶结固化,有效降低镒渣中镒和氨氮迁移性,有利于镒渣的安全堆存。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针对电解猛渣的无害化处理,国内外主要采用生物浸取、清洗等方式,但 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成本高等问题。基于以上情况,电解镒渣胶结固化关键技 术的研发将有利于镒渣中有害物质赋存形态的转化以及电解镒渣的无害化处 理。
重庆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851 8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