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与SARA-CoV的差异性
研究
该研究揭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与SARS-CoV的差异很大,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人类感染性乙型冠状病毒。不过该病毒的原始宿主与SARS-CoV相同,都是蝙蝠。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所使用的分子“通道”,即人类的受体,可能也与SARS病毒相同,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山东大学该研究在取自患者的全部10份基因样本中均发现了2019-nCoV,包括8个完整基因组和2个部分基因组。各样本的基因序列几乎完全相同(超过99.98%的基因序列相同),这表明该病毒是最近才侵染人类。
山东大学
2021-04-10
一种
研究
活细胞内蛋白质互作的新方法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尽管已有不少体内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但由于许多蛋白互作是高度动态的,因此用传统的方法难以捕获。本研究基于“招募”和“聚集”的原理,即将“诱饵”蛋白A锚定在线粒体的外膜上,如B蛋白能与A蛋白互作,则将被“捕获”到线粒体外膜,发生富集;如C蛋白不与A蛋互作,则不会发生定位变化(图1)。文章首先用线粒体锚定(Mito-docking)的方法有效验证了G蛋白亚基γ2和β1间的互作,并进一步运用该方法研究了核转运受体(importinαisoforms)与货物蛋白(经典的核定位信号cNLS)之间的互作,揭示了核转运受体-货物蛋白的识别特异性
武汉大学
2021-04-10
空间相贯曲线自动焊接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
研究
与开发
目前管-管正交相贯形成的相贯曲线的直接轨迹插补算法、插补速度稳定性控制等基础理论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国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5篇。针对相贯曲线自动焊接数控装备技术,建立了焊接机器人与工件的模型。根据相交管道的几何模型及相贯处负责模态,开发了电焊枪姿态及轨迹的控制策略。用齐次变换矩阵分析了焊缝特征和焊枪姿态,得出了主管旋转角的变化规律及焊枪与世界坐标系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MATLAB 和DirectX对相贯管道的几何模型和焊接过程的运动模型进行了仿真。通过实验验证,该自动焊接可以用于主管旋转式相贯曲线自动焊接的实时插补或离线编程。这些研究成果包括相贯曲线二、三、四坐标联动直接插补算法及插补速度稳定性控制,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山东大学
2021-04-10
单畴超导块材Gd-Ba-Cu-O 的制备与其超导性能的
研究
直径为25 mm的YBa2Cu3O7-δ(Y123)单畴超导块材在温度为77K时,捕捉磁场高达4 T;而在29 K时,捕捉磁场甚至达17 T,优越的性能促进了该类超导材料在电机、发电机、工业污水处理、医学核磁共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本课题以通过熔融织构方法生长高性能的单畴超导块材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单相氧化物作为第二相生长GdBa2Cu3O7-δ超导块材。在制备的高质量系列样品的基础上,通过低温磁性测量分析临界电流密度随温度及掺杂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微观结构,揭示第二相、缺陷等对超导性能影响的原因。以期找出提高超导块材性能的合理生长方法,对其微观机制给出尽量圆满的解释。这也为澄清与当前超导材料前沿课题紧密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该项目已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支持。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燃气天然气的热气机能源岛关键技术
研究
与示范
项目成果/简介: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该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一般均可达到70﹪以上.本文阐述了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热气机的天然气能源岛系统.并指出充分推动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技术的应用,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以及资本有效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安徽大学葛炳辉教授团队在Nanoscale杂志封面发表最新
研究
成果
项目成果/简介:我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葛炳辉教授团队在Nanoscale杂志封面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ly correlated displacive short-range ordering in Nb0.8CoSb” 的研究论文。结构决定性能。原子的短程有序(SRO)能够为材料提供丰富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对SRO进行精确测定,判断SRO属于位移型还是组分型,以及定量确定SRO的空间原子构型和组成,主要取决于实空间中的成像技术和倒易空间中的测量方法。目前,主流的方法是根据衍射数据并借助团簇模型搭建组分的短程有序,但由于SRO原子构型的多解性,材料科学工程中的合成-结构-性能的经典相关性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基于球差矫正电镜原子分辨率的高角环形暗场(HAADF)像和CalAtom等图像处理软件,课题组搭建了两种极端情况的二维模型来分别研究原子位移和空位分布对短程有序的影响,即纯组分变化模型和纯位移变化模型,(注:实际过程可能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比对模型的FFT图和实验的电子衍射花样,确定两种模型对短程有序的贡献。研究表明:Nb0.8CoSb中空位主要以长程有序形式存在,而位移则以短程有序形式存在,故首次在原子尺度观察到一种以原子位移为主导的短程有序结构。华南农业大学林芳教授,美国Clemson大学贺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朱铁军教授研究组参与并提供试样给本研究。
安徽大学
2021-04-10
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研究
中的突破性成果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分为正式(n-i-p)和反式(p-i-n)两种器件结构。相比于正式器件,反式结构器件因制备工艺更加简单、可低温成膜、无明显回滞效应、适合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硅基电池、铜铟镓硒等)结合制备叠层器件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反式结构器件也存在一些显著不足,例如,开路电压与理论值差距较大、光电转换效率相对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器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所导致。这些缺陷主要存在于钙钛矿活性层中、钙钛矿活性层与电荷收集层界面处,造成了光生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进而致使能量损失严重,最终限制了开路电压的提升和光电转换效率的改善,制约了该类结构器件的发展。针对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上存在的瓶颈,朱瑞研究员、龚旗煌院士与合作者展开研究,首次提出了“胍盐辅助二次生长”方法,开创性地实现了钙钛矿薄膜半导体特性的调控,显著降低了器件中非辐射复合的能量损失,在提升器件开路电压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在反式结构器件中获得了超过1.21 V的高开路电压(材料带隙宽度~1.6 eV)。同时,在不损失光电流和填充因子等性能参数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反式结构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实验室最高效率达到21.51%。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也高达20.90%,这是目前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的最高记录。该结果为提升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推进该类新型光伏器件的应用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制备技术也有望进一步拓展到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以及钙钛矿发光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北京大学
2021-04-11
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战略
研究
专项的通知
为进一步发挥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项目战略咨询和决策支撑作用,现将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山西省科技厅综合办公室
2023-08-15
Nature刊发华理朱为宏教授团队最新
研究
成果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Reconstructedcovalentorganicframeworks”为题,在线报道了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田禾院士和英国利物浦大学AndrewCooper教授基于动态化学构筑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
2022-04-08
南开科研团队在原子尺度实现中红外光散射领域取得
研究
进展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蔡卫教授、许京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纳米尺度光操控方向经过长期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如能带和费米能级独立调控下双层石墨烯光学性质的纳米尺度探测(NanoLetters21,5151(2021))、人工诱导电子型边界对石墨烯等离激元波反射的可控调节(AdvancedMaterials,29,1701083(2017))等。
南开大学
2022-02-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304
305
306
...
384
3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