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教师端显微成像工作站与学生端显微成像工作站,通过互动系统软件及配套的网络环境,组成一套具有数码成像、广播教学、学生监控、分组学习、语音对讲及远程控制等功能的教学实验系统。
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1
基于排阵型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供电的电芬顿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排阵型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供电的电芬顿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系统包括:用于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纳米铁碳微电解反应区;用于对纳米铁碳微电解反应区出水进行处理的电芬顿系统反应区;用于对电芬顿系统反应区出水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供电的排阵型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其中,所述的排阵型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为多个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相连形成的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组;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组的阴极、阳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电芬顿系统反应区的对应的阳极、阴极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整个系统的联合作用强化降解效果,无需外加能源,也无需投加药剂,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东南大学医学院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东南大学医学院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东南大学采购中心网(https://dnzb.seu.edu.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6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东南大学 2022-06-14
微曝气循环一体化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
一种微曝气循环一体化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生活污水先由调节池均质均量,后送至表面布水式生物滤池,进行酸化水解降低部分有机物,然后自流进入循环生物强化接触池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去除绝大部分有机物,硝化反硝化脱氮,污泥好氧吸磷等生化作用,出水自流至斜板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后,上清液自流至竖向流湿地,废水中磷污染物进一步被滤池中富铁矿材料吸附去除,出水流至清水池排放或回用.本系统将表面布水式生物滤池,循环生物强化接触池,人工湿地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各反应单元空间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工艺使用的设备少,废水主要靠重力流和推流,自动化强,运行管理简便;污泥回流量小,脱氮除磷处理效果好,尤其是磷去除率高.
重庆大学 2021-04-13
涤纶织物双面渗透喷墨印花技术
随着服装款式的发展,如两面穿的服装、真丝绸类服装、无里子或双面夹克290 和衬衣、方巾、广告宣传用的条幅、旗帜布等都要求印花织物正反两面的花型、 清晰度、颜色深度和鲜艳度基本一致。这就要求涤纶织物渗透印花的预处理液有 一定的渗透作用,使印在织物正面的墨水渗透到反面,以达到正反面得色量基本 接近的效果。但这种渗透作用会使墨水向边缘渗化,从而导致印花精晰度差的问 题。同时加入的助剂涤纶织物的静电现象,进一步加剧印制图案不清晰的问题。 本项目解决了涤纶织物双面印花渗化的问题,提高印花清晰度。 2 关键技术 本项目针对涤纶织物(180g/m2 和 110g/m2)数码喷墨双面渗透印花中存在 清晰度较差的问题展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预处理剂:利用纳米多孔材料具有 导墨的性能,同时加入抗静电剂,来提高涤纶织物数码喷墨双面渗透印花的清晰 度。该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对环境有好,符合现代工业环保的要求,适合 于涤纶织物的批量化加工处理。常规喷墨印花仅能实现单面清晰度印花,本项目 通过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实现了涤纶织物的双面清晰度印花。完成了以下技术指 标:墨水渗透率>80%,印花线条扩散率<20%,半衰期<1s。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一种提高双面渗透喷墨印花效果的涤纶织物的预处理方法 CN201611166147.3 [2]一种提高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清晰度的预处理方法 CN201611166114.9. [3]一种超细涤纶分散染料增深印花色浆的制备及工艺 CN201010575637.5. 4 项目成熟度 属于批量生产阶段。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已推广企业:海宁天福经编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体式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研究
技术成熟度:理论突破 反应器采用一体式生物流化床,好氧区,投加了悬浮载体果核活性炭,形成活性污泥及生物膜的有机结合体;缺氧区,安装三相分离器及搅拌片,使泥水混合均匀,能够及时排出反硝化所产生的氮气,进而提高脱氮效率。 设备所有结构均在同一壳体内,工艺运行方式灵活,由于其运行过程中不需额外投加碳源和絮凝剂,其运行费用较低。针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不易聚集处理的问题,这种单体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有着较大的实用潜力。 运用一体式生物流化床处理村镇小区生活污水,为该工艺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的运行控制参数。 针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不易聚集处理的问题,这种单体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对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有着较大的实用潜力。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2025-05-19
纺织印花滚筒制版方法及其制版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印花滚筒的制版方法及其制版装置;本发明先将滚花轮或滚花辊滚压表面包覆形状记忆材料的印花滚筒,从而在印花滚筒表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凹点;经激光加热装置或者热敏打印装置加热后,受热的凹点恢复其原始平整形状,剩余未受热的凹点在印花滚筒上形成分色图案。多个这样的形状记忆印花滚筒安装在现有的纺织滚筒印花机上即可实施滚筒印花过程,从而获得纺织印花产品;由本发明的形状记忆印花滚筒实施的纺织滚筒印花过程工艺合理、工序简短、生产成本低、节能环保、兼容了传统印花和数码喷墨印花两大主流印花方法的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涂料印花高效粘合剂制备技术
提出助剂锚式固定机理,开发协同自去污助剂的特效辅助整理技术。研制了 以锚式固定机理固定自去污整理剂的嵌段共聚物粘合剂(JNBA-03)。首次提出锚 式固定理论,即所开发的双亲共聚物粘合剂分别在助剂和织物表面分别进行锚式 吸附,可在不成膜或少成膜的条件下加强自去污助剂与面料的结合,减少粘合剂325 用量,改善面料手感。 2 关键技术 (1)新型粘合剂整理织物手感得到改善。 (2)新型粘合剂甲醛释放量为零。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授权专利 一种核壳型涂料印染粘合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ZL200810196677.1 具有抗紫外及自清洁双重效果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ZL201310468667.X (2)项目获奖 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 4 项目成熟度 工艺已中试
江南大学 2021-04-13
数码相册智能浏览和管理系统
成果简介:随着数码相机和存储设备的普及,用户数码相册中的照片极速增加,如何便捷地浏览和管理照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系统提出了一套 简便易用的相册浏览和管理技术,按照情节对不同主题的照片进行层次组织与呈现,生成多细节的照片拼图,能够极大地方便用户浏览和管理相册中的 大量照片。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应用范围:国内外从事数码图像制作、网络相册平台管理的相关企业、研究 机构等。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UVR-III全光谱数码照相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UVR-III全光谱数码照相系统价格:150000.00佳能70D改制,运用近贴光锥耦合紫红外增强技术,使相机可以感应200nm-1100nm波长光线。对各种光滑客体表面的指纹,实时观察,直接拍照。相机像素:1800万取景模式:光学取景∕实时取景影像感应器:22.3×14.9mmLED显示屏:3.0英寸TFT液晶屏影像处理系统:DIGIC 4相机感光度: ISO 100-12800曝光模式:P、AV、TV、M紫外镜头:78毫米,有微距功能滤光片:254、365、850、950nm环形短波紫外光源:功率8W远程搜索光源:功率8W红外便携光源: 600nm-1100nm产品名称 规格及技术参数全光谱数码照相机主机 应用于现成勘查中指纹、血液、精斑等物质的发现固定提取,可以直接拍照提取指纹,对客体无损害,保证指纹的完整性。技术参数:相机类型 佳能60D数码单反相机(改装)波长响应范围 200nm~~1100nm相机像素 1800万像素紫外石英镜头 高通量8W紫外环型光源 交直流供电式紫外灯远程紫外搜索灯 交直流供电式紫外灯红外光源 35W便携式红外灯254nm、365nm紫外滤光片 高品质窄带紫外滤光片850nm、950nm红外滤光片 高品质窄带红外滤光片高性能交直流电池充电器 8.4V专用充电器取景模式 实时取景传感器尺寸 22.3×14.9 mm存储介质 SD卡感光度 相当于ISO100~12800图像传输 USB2.0(高速)曝光模式 M档、TV档、AV挡、P档影像处理器 DIGIC 4配置清单1 紫红外数码相机主机 1台2 照相机电池、充电器、数据传输线 1套3 高通量紫外石英镜头 1个4 254nm、365nm、850nm、950nm滤光片 各1片5 4G SD卡 1个6 紫外光源(配8.4V充电器) 1套7 小型红外光源 1个8 紫外防护镜 2付9 三防箱子 1个10 三角架 1架11 比例尺 1包12 手套 2付13 说明书、光盘 1套
北京华兴瑞安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606 6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