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财务信息收集展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财务信息收集展示装置,包括支撑腔,支撑腔上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部设置有展示腔,展示腔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展示架,第一展示架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展示板,展示腔上部右侧连接有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下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下部连接有伺服电机轴,伺服电机轴下部连接有第二展示架,第二展示架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展示板,展示腔右侧设置有第三展示架,第三展示架侧面设置有第三展示板,第三展示架下部设置有意见箱,意见箱上部设置有意见箱入口。该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地用于财务信息资料的收集储存,改善了储存效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报名数据管理、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团籍管理、成长轨迹、应用整合和数据对接等功能,为学校提供学生数据的统一管理方式。通过本系统,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为学生升学提供决策数据。1.档案管理个人信息、学籍管理、获奖经历、团籍管理、成长轨迹2.数据管理批量导入录取学生信息、实时查看报名进度3、统计管理统一管理学生数据,实现数据互通互联、与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系统价值满足教育局/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统一管理学生的信息数据。系统跟踪学生的成长过程,形成学生的成长轨迹。为全面评价学生、学生的升学提供数据支持。多应用整合,数据对接,实现学生数据的互联互。自定义超级表单与视图,全流程后台智能化配置
广州光大教育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教师管理系统为学校提供自动化、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师人事信息管理方式。通过本系统,学校可以及时掌握下属教师的各种基本信息、业务信息、人事信息等,进行荣誉管理、合同管理等操作。系统价值:满足单位日常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跟踪教师的业务发展过程,形成教师成长曲线系统记录教师培训学习情况,全面跟踪教师的成长发展为管理层提供更加详细的教师数据,包括全体教师的年龄、学历、特长等情况,以供分析自定义超级表单与视图,全流程后台智能化配置
广州光大教育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迪进信息发布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耘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网络信息净化器
产品详细介绍    网址和内容同时过滤功能       系统内置了多个黄色站点;当浏览器试图连接这些网站时,系统可以按照家长设定的程序采取措施。又由于不少包含黄色信息的网站经常更换域名,而且有一些黄色信息是通过光盘等介质进行传播,为了更有效地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网络信息净化器"可以根据屏幕上的文字信息自动判断当前的内容是否为有害信息。 高准确度的识别功能       采用先进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结合网关过滤,大大提高对有害信息的识别率,降低误判率。在访问的数十万多个网站中,判断的准确率高达94%;误判率极低。 全面的监控功能       对反动、封建迷信等各种有害信息,具备同样强大的打击力。 自动警告功能       实时监测主机所浏览的内容。当主机浏览、下载黄色等有害信息时,系统提供可选择的警告功能,使有害信息无处藏身。 自动日志记录功能       系统自动记录上网、下网时间、访问固定的、非固定的IP地址和域名等,并在系统日志库中保留90天,以便日后查询。 "监测力度"自控功能       家长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调整系统的监控力度。 产品自动升级功能       系统具备联网自动升级功能,这将保证系统对新出现的黄色及其它有害信息进行过滤。 反破解功能       "网络信息净化器"系统具备先进的反编译功能,将非管理者打开、修改、关闭、删除本程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安徽省友谊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基于小波差分算法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
发明专利 “ 一种基于小波差分算法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应用于电力电缆在线故障定位 ” ,证书证号 955827 ,专利号 ZL 2010 1 0235507.7 。该方法用于电力电缆的在线故障测距。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类相似性测量的实时目标跟踪算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类相似性测量的实时目标跟踪算法,目标跟踪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在目前 主流的基于检测跟踪的框架下,根据测试样本与目标类和背景类的相似度比较来确定目标在新帧中的目 标位置。本方法首先在当前帧采集目标类和背景类集合,计算出它们的统计特征,并在下一帧采集测试 样本集合。本方法定义了一种计算测试样本与类之间相似度的量化标准,通过找出与目标类相似以及和 背景类不相似的测试样本来确定目标位置。本方法明显提高了跟踪的实时性以及跟踪精度。
武汉大学 2021-04-13
生成连续动态优化问题的测试集 推动动态优化算法应用
物流调度、航班规划等复杂应用场景中,设计方案的评价随着时间动态改变。这类优化问题在现实中广泛存在并且求解困难。为了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亟待提出能反映动态优化问题复杂特性并且可控的测试集,从而推动动态优化算法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课题组在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面向大规模图像视觉特征的多维倒排索引与快速检索算法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大规模图像视觉特征的多维倒排索引与快速检索算法,包括:利用图像的视觉特征训练增强型残差量化所需的多层码书,并利用所训练的码书构建多维倒排索引;根据已训练完成的码书,对图像视觉特征进行量化和编码,同时根据计算得到的编码将其插入到倒排索引中对应的倒排列表;利用查询图像视觉特征对所构建的多维倒排索引进行查询,获得查询候选集;利用自适应超球体过滤对查询候选集进行优化,对过滤后的查询结果排序,从而完成图像视觉特征的检索。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对图像特征进行量化和编码,提高图像特征的量化效率;利用所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交互接口与人机互补操作算法
1.痛点问题 协作机器人与人类共享工作空间,通过直接(即物理上)或间接地与人类交互共同开展操作任务。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易于编程的特点,能够通过人类示教部署于各种不同的任务并灵活地与人类配合。随着传统工业机器人带来的效率提升趋于饱和,能够安全配合人类的协作机器人能够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现有的协作机器人存在以下两大痛点问题。 问题一:安全和效率之间的权衡一直是人机交互中未系统解决的开放性问题。当存在人机直接接触时,为了保证人的安全,现有的协作机器人是通过中止正在进行的任务、顺从人的干预以保证安全;然而,不论人是有意地干预(即工人直接抓取机械臂来引导其任务)还是无意地接触机器人,都将造成机器人暂停手头工作;直到人类停止干预,机器人才能继续执行它的任务。虽然这种人机协作方式能够保证机器人与工人合作的安全,但因为机器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其工作效率将会受到影响。 问题二:如何提高人的示教效率为协作机器人的另一大痛点问题。协同机器人多用于能够灵活拆装的生产线,以适应新的任务,因此新任务的编程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效率。基于人类示教的编程方式具有自然、本能的优势,能够直接传递人类的操作技巧与经验。其中,将示教轨迹参数化为可以编辑修改、适应不同任务的形式是提高效率的核心问题。该示教轨迹不光应该包含机器人末端的运动数据,而且应该包含同时调整的冗余关节运动数据,从而同时完成末端主任务与关节避障任务,以适应工作环境。现有的示教方式未能结合离线示教与在线介入,因此无法适用于需要同时记录机器人末端和关节的示教任务。 2.解决方案 本项成果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技术,开发了混合交互接口与人机互补操作算法,以解决上述痛点问题。 ①对于问题一,本项成果提出了自适应视觉控制与零空间阻尼控制的协作框架:在有限视场、未校正相机、关节奇异的情况下,保证了机器人在整个工作空间内的全局稳定性;在不影响机器人末端任务的前提下,允许人类专家随时、安全地介入以改变机器人关节姿态,以应对环境动态变化或突发事件,从而实现了安全与效率并重的人机协作方式。 ②对于问题二,本项成果构建了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接口,让人类专家可以在任务和冗余联合空间进行双手演示,同时记录机器人末端与机器人关节的数据。示教轨迹基于DMP方法进行参数化,能够根据不同任务所需的末端位置、关节角度、运动速度进行自适应调整,在保证末端任务精度的同时完成关节的避障任务。 技术核心: ①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交互接口; ②用于双手示教的机器人轨迹学习方法; ③自适应全局稳定控制算法。 预期产品:用于人机互补协同操作的设备与软件 3.合作需求 1)资金需求:本项成果开发的人机互补协作平台,在硬件与软件研发阶段需要资金投入,需约250-500万元人民币; 2)孵化资源:公司研发所需办公及研发场地、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实验室等; 3)团队:协作平台开发团队、商务开发与合作团队、财务、法务等支持团队; 4)生产制造企业合作:提供人机协同操作的场景与需求,开展工厂真实环境的测试与部署; 5)基础研究合作:与协作机器人、增强现实、触觉感知方向的国内外基础研究团队合作,开发新的交互设备与算法。
清华大学 2022-11-0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