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系统
完成人简介:耿国华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且杰出会员。长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等领域创新性研究,近年主持完成973前期预研、中奥合作项目、国科金面上项目5项等多个项目,合作完成国科金重点及863目标导向项目,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6项。 成果内容: 针对文物形状的特殊性,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技术,进行破碎文物的计算机辅助复原。本系统采用形状匹配技术,通过三维输入设备实现文物碎片的数字化,研究其空间曲面轮廓线的提取,并根据轮廓线的匹配结果实现破碎文物的拼接复原。实现了曲面模型的匹配拼接、三维曲面模型的融合和复原后曲面的三维编辑,构造了自动拼接与手工调整相结合的文物复原过程模型,为文物研究及文物保护提供了准确的科学的数据。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文物的三维数字化;破碎物体的自动拼接;友好的人机交互环境;破碎物体拼接方案的输出;修复后三维模型的三维展示。 成果用途:本项目研究为考古文物及古生物学遗物的复原、修复、仿制提供依据,填补国内空白,开辟计算机辅助复原的新领域,另外还可应用于工业检测过程中的工业件识别及医学领域的外科手术导航。 成果成熟度:市场化产品阶段(技术完全成熟,缺乏资金进行产业化) 投资方式:企业出资采购,学校为主体和企业共同实施转化;学校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与其他单位共同实施转化。 预期成果收益: 平台进一步优化推广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状态 知识产权权属 ZL201510072633.8 一种压缩感知矢量几何模型的压缩及恢复方法 授权 自有 2013SR090796 兵马俑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 获批 自有
西北大学 2021-05-11
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完成人简介:耿国华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且杰出会员。长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等领域创新性研究,近年主持完成973前期预研、中奥合作项目、国科金面上项目5项等多个项目,合作完成国科金重点及863目标导向项目,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智能信息
西北大学 2021-01-12
文物/档案/古籍智能恒湿机
产品详细介绍文物库恒湿机是文物库、档案室、古籍书库与机房恒湿的最佳方式,YDBW AIR牌专用湿控机,运用单片微电脑控制技术,软、硬件冗余和容错设计,LCD中文显示控制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具备远程监控系统,标配传感精确的漏水报警控制,全新的设计使设备结构更为合理,实现了多功能设备的小型化。超大容量的内置水箱令使用更方便。产品性能及优点:◆ 进口湿帘加湿,普通水质,无“白粉”产生 ◆ 应用制冷除湿技术,压缩机为复往式,高效静音省电◆ 自动除霜,满足低温环境运行◆ 湿度任意设定、当前环境温度、湿度实时显示◆ 风机运行模式设置,可设定高档/中档/低档速风控制◆ LCD液晶控制面板,设备实现操作及运行的可见性◆ 标配声光漏水报警控制,精确感应的漏水并即时报警◆ 水箱及湿膜介质自动清洗功能◆ 水箱水位传感器控制水泵的运行,缺水自动保护功能适用范围:博物馆文物库房、图书馆古籍书库、档案馆档案室、资料室、
北京远大博文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古籍/文物/档案/恒温恒湿收藏柜
产品详细介绍主要性能指标:◆ 产品规格:长×宽×高=910×480×1950mm ◆ 有效空间:长×宽×高=740×410×1330mm ◆ 恒温范围:16℃-22℃(亦可按客户要求设定)◆ 恒湿范围:40%-60%(亦可按客户要求设定)◆ 供电电压:200+20V ◆ 输入功率:≤450W 产品◆ 净重:165kg ◆ 防磁功能:在柜外施加170mT磁场下,距柜内表面6-12mm处测得剩余磁场平均为0.48mT ◆ YD-420恒温恒湿柜:柜体为双层钢板内填保温材料,主要部件为优质不锈钢。◆ 温度湿度控制部件位于柜子底部。产品采用日本数控设备制作。隐形拉手,表面电脑调色静电喷塑,电子密码琐。◆ 外观豪华高雅。是集恒温,恒湿,防磁,保险为一体的高档收藏柜。 ◆ 柜内配置可调节的抽屉式隔板七个,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间距,使用时隔板可平行拉出。◆ 座底安装有隐形移动式脚轮。◆ 有效容积420L。◆ 根据存贮种类不同分别约能存贮:1)、录音带3500张;2)、3/4录象带350盒;3)、16mm缩微胶片1950片;4)、3.5'计算机软盘4800盘;5)、光盘2000张;6)、纸质档案350卷。◆ 智能型:配备485接口可在计算机上运行设置程序。◆ 普通型:无通讯接口
北京远大博文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平面式文物光谱图像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式文物光谱图像获取方法,包括搭建六通道宽带光谱成像系统并进行特性化 标定;选定平面式文物需要进行光谱图像采集的区域 A,利用均匀灰卡对区域 A 进行光照均匀性标定, 并选定 M 个颜色测量点;利用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区域 A 的数字响应值 D(A),对 D(A)进行暗电流去噪、 线性化校正和光照不均匀性校正,提取 M 个测量点的六通道数字响应均值 D(M);利用非接触式测量设 备测量获得 M 个测量点的光谱数据 P(M),利用光
武汉大学 2021-04-14
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
该项目获得 2010 年江苏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经费支持。 1、项目简介 三维交互展示系统在文博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物的价值在于使更多的参观者了解其深厚内涵。三维交互展示系统 能够很好的依托数字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参观者对文物的观赏空间拓展到博 物馆以外的生活空间之中。 其次,欣赏文物的同时,保护好文物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利用数字虚拟技 术手段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就避免了文物真品长时间的暴露在展台内,即 达到了欣赏文物的目的,又保护了文物本身。 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更自主的欣赏与了 解文物本身及内涵,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 2、创新要点 该系统创新要点涵盖三方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和永久保存; 文物的 非接触式虚拟修复;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360 3、效益分析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及开发。以文化遗产大遗址为 例,我国已公布的六批 235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 500 余处是大遗 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大遗址保护项目所需资金,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筹 集的方式解决。其中,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问投入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 20 亿 元。 通过数字化展示文化遗产,采用光盘、网络等数字传播方式,可以为我们中 华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广泛的可能。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 文化遗产和教育、旅游等行业嫁接,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推广情况 现已推广单位:无锡博物院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
本发明属于考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 修复前处理;2、建立修复模型;3、制作封装模具;4、配置焊粉;5、模具装配;6、装粉;7、修复; 8、后处理。本发明通过自蔓延焊粉的放热反应,获得与青铜器文物基体成分一致的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修复用焊粉
本发明属于考古领域,涉及一种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修复用焊粉。按照质量百分比计:Na2SO4 粉10~14wt.%,Cu2O 粉 31~40wt.%,PbO 粉 1~18wt.%,Al 粉 9~11wt.%,CaF2 粉 1~3wt.%,硼砂 1~2wt.%Cu 粉 15~30wt.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中央宣传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的通知
到2025年,面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远景目标,依托研究型文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地区性文物科研机构。
国家文物局网站 2024-01-09
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物联网智能无损检测技术
作为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保 护,定期勘查和分析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健康状况成为文物保护必不可少的重 要环节。对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进行无损检测可直接为养护管理服务,也可为 建立其健康档案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林木应力波无损检测仪,开发了 相应的断层成像软件;提出了结合物联网、应力波、微钻阻力、探地雷达等多种 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无损检测方案。项目组拥有美国产的 TRU 树木雷达探测仪、德 国产的 PICUS 三维断层成像检测仪和 Resistgraph 微钻阻力仪、美国产的 SOC710VP® 便携式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等先进林木检测仪器。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古 树名木、进口原木、城市行道树、文物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或质量分级。 该项目成果获得了 2015 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年 3 月 17 日,中央 电视台科教频道为本项目成果制作了 1 小时的专题节目。 技术指标: (1)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养护等信息的远程智能监 控与管理; (2)利用基于连续波阵面展开及曲线路径跟踪的图像反演算法,提高林木 应力波断层成像精度; (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性能退化分析评估方法,准确分析木材的纤维 素、木质素含量以及结晶度和聚合度; (4)建立雷达电磁波介电常数与木材含水量、纤维方向角之间的关系模型, 准确分析古树名木内部结构及根系分布情况。效益分析: 我国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古典建筑及古树名木众多,极具保护价值。本项目 的研究成果将为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保护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降 低人力成本,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北京天安门管委会、浙江省林业厅、杭州天目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无锡市园林局、扬州市园林局、杭州市园文局、杭州灵隐寺、丽水 市林业局、湖州市林业局、余杭区林业局、上海建工集团、浙江德升木业有限公 司等单位实际应用,成效显著。典型应用案例包括北京天安门朝房检测、北京宋 庆龄故居检测、杭州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健康检测、扬州瘦西湖公园古树 检测、扬州个园及何园景区古树检测、无锡梅园古树检测、杭州城市行道树检测 等文物保护项目。 授权专利: 基于单层线性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验证方法 CN201010290813.0 基于应力波技术的木材无损检测系统 CN201120310446.6
江南大学 2021-04-13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