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世界500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性质为国有公办。学院伴随中国钢铁强国使命成长,经过64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以高等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为主,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级技校)、成人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产教融合的典范、大国工匠的摇篮、赋能成长的工场"为愿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院主校区坐落于九省通衢的省会城市武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80亩,总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3万余册,校园网覆盖四个校区,具备良好的生活服务、学习成长的校园环境,规范的奖助贷、专升本、技能鉴定、心理咨询、创新创业的服务配套。学院依托中国宝武的丰富资源,坚持职前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办学特色,拥有一支勤勉致学、用心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745人。学院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汽车与材料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以及经营管理培训、工程技术培训、技能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等多个教学实体,建有配套专业实践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07个,对接学生实习就业的校外实训基地161个。学院全面加强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群建设,共有招生备案专业39个,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建设,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注重教学、科研、实践各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整合,实现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对应衔接,强化职业性定位,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于全省前列,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由西安财经大学和陕西文信教育投资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特色鲜明,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开展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坐落于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2018年12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通识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七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物流管理、广播电视学、审计学、物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已逐渐发展成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经、管、文、理、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学校拥有会计学和金融学两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建成1个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金融学、保险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财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建设《基础会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中级财务会计》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1门。开展了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建设改革工作。学校积极构建教学与科研的互助平台,通过制度建设、科研培训、专业带头人传帮带、院级科研育苗工程,纵横向项目申报以及校内教学专项项目研究与开发等科研建设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优秀骨干教师,高等级课题立项率逐年提升。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创造、手脑相长、行知合一”的行知精神,坚持“行知合一、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进展。学校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建立了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综合实践教学中心、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4个,其中应用经济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9个,用于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号召,学校早在2016年便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我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现已形成了专创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四个一工程”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以校友创业基金为亮点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通过三大体系的协同运作,共同构筑起我校“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轴联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校地、校企”同步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两年,作为新华网“2019年度双创示范高校”、“2018年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西安市灞桥区“众创空间”,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赛事获奖10余项。2019向在校生及创业校友发放创业基金10余万元,为创业学子免费提供创业场地500多平米,培育计划训练项目18个(国家级2个),孵化创业项目8个,其中“马军兔业养殖基地”等创业项目先后被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企、校会、校政交流与合作。分别与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设置了CPA实验班,培养同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与长安银行、开源证券、西安市统计局等单位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目前,与我校合作的国外大学有美国艾柏林基督大学,美国普利茅斯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泰国博仁大学,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2018年9月,会计学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国际班开班,为培育优秀国际化会计人才提供育人平台。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为契机,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内涵建设为主线,结构优化为重点,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财经类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2021-02-0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优秀等级单位 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50强高校 全国高职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 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于1960年,隶属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学院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长三角地区最适宜人居的花园城市,著名的“体育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江苏省南通市,位于苏通长江大桥北翼。 学院坚持“立足交通、依托行业、发展特色、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服务于“海洋强国”、“长三角”地区大港口、大物流等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围绕水上运输产业链设置专业,形成了以造船、用船、管船、航道、港口、物流等于一体的水上运输专业链,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水上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积极打造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学院紧密结合行业、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又开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物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新能源汽车等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专业,形成了“以水上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陆上交通类专业和航空类专业为两翼,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专业特色鲜明,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4万多平方米。建有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南通市重点实验室;建有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市级科技服务机构13个;建有4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有“海澜之舟”、“长阳门”、“长春门”3条生产性教学实习船。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生近万人,成人学历教育学员2000多人,年短期职业培训规模达2万人次以上,设有航海、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工程、管理信息、机电、人文艺术等7个系49个专业;建有一大批国家重点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按照ISO9001:2015质量标准建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挪威船级社的认证审核。 学院以“双师素质”建设为重点,以“校企互动,双向交流”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员30人,高级职务人员比例达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60%,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超过90%。学院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名,全国交通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7名,全国交通高职教育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教学名师9名,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4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5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名,江苏省交通系统“100人才工程”人选等其他各级各类优秀人才30多名。拥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南通培训基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南通培训基地”、“江苏省航道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江苏省海员培训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南通远程学习中心”、 “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基地)。 学院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江苏省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新丝路”航海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承担学会及集团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创新之路,引进了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全球航海教育与培训联合会会员单位,目前已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且就业质量高、就业对口率高,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江苏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属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50多项全国、省市荣誉称号。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隶属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山西省土木工程学校。1954年,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教育部、建设部命名的建设行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命名的建筑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设备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西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 学院占地614亩,其中太原学府校区109亩,晋中榆次新校区505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56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万册(套),电子图书2645GB。建有融专业教学、生产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展示与实训中心,建筑面积26900㎡。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机电工程系、设备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和计算机工程系等7个系29个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培训部等5个教学部,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880人。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远程学习中心和长安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西函授站及学院直属函授站。同时,设有山西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站、山西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和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点。 现有专任教师348人,双师素质教师23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10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人、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学名师6人、“双师型”优秀教师20人、山西省学术带头人2人以及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0多名教师入选山西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系列技术职务评审等专家库。180多名教师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师等相关执业资格。 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1个、山西省级教改专业3个、品牌专业2个、特色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4个和实训基地规划项目4个。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主编、主审、参编的37本教材被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院先后荣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生源以本省为主,并面向全国15个省(区、市)招生。省内高考招生录取最低分数控制线连续数年高于三本。学院实行“工学交替,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持“双证书”达100%。办学60年余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山西省建设行业项目经理以上技术管理骨干大部分是我院校友。一大批毕业生担任了城乡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房地产开发等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和主要负责人。由我院毕业生主持的工程项目获得鲁班奖、汾水杯等50余项。 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学生男子足球队多次荣获全省大学生足球赛专科组第一名。学生舞蹈《中国妈妈》和《亲疙瘩乐开花》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此外,在全国和山西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近年来,学院秉承“建德筑能,自强不息”的校训,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办学思路、“一二三四”的教学工作目标,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1名教师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50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十三五”时期,学院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新的“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为途径(即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强化两个支撑:教学质量、改革创新;打造三个平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教研科研;实施四化战略:信息化、精细化、网络化、国际化;狠抓五项工程:党的建设、队伍建设、招生就业、校园文化、安全稳定),实现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开创学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 1958 年,隶属于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 业务上受山西 省教育厅指导,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公 办交通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拥有武宿、文华两个校区,总占地 808 亩,建筑面积 37.6 万平米,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总值 1.11 亿,在校 生 8258 人。学院设有公路工程系、工程管理系、车辆 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工程机械系等 6 个教学系 32 个专业,涵盖了公路、 汽车、工程机械、交通网络、计算机、交通经济、物流、轨道交通等交通运输领域,拥 有 165 个校内实训室, 173 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中铁、中铁建、中交、山西路桥、 太原地铁、宝马、丰田、大众、沃尔沃、三一重工等中外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基地。 学院 2012 年跨入山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 2013 年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 经验高校 50 强; 2014 年成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16 年成为全 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 2017 年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 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获得全省交通运输系统 “ 五一劳动奖状 ” ;学院连续 15 年 获得省交通运输厅 “ 文明和谐单位标兵 ” 称号; 2018 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认定为山西省 职业教育优质高职院校。 学院密切关注行业和社会需求,在办学上突出交通行业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因爱交通、好品行、 高技能、有品位、高素质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建校 60 年来,学院为交通运输行业培 养了 3 万多名毕业生 , 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保持在 92% 以上,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国有天津市港容城市环境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高教生态园内。 学院为股份制合作办学实体,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独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学院拥有近千亩校园和万人规模,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滨海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分别授予“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和“2015中国综合实力十强独立学院”称号。学院党委分别被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南开大学党委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称号。2007年5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来学院视察,对学院校园规划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 滨海学院秉承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传统,传承南开大学优良学风、校风,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为前提,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促进学生“公能”兼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和国际化为支撑,以培育塑造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的具有滨海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独立学院。 滨海学院紧密依托南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涵盖7个学科门类的经济管理、金融学、外语、法政学、艺术、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9个系、4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教师队伍以南开大学雄厚的教师资源为依托,以自有专任教师为骨干,以优质外聘教师为补充,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为构建支撑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证。 滨海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把跨文化观念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体现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学院从美国、英国、日本聘请多名外籍教师任教,并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汀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巴尼分校,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提赛德大学、BPP大学、诺森比亚大学、埃塞克斯大学、朴茨茅斯大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函馆大学、平安女学院大学、山梨学院大学、色彩研究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伊迪斯科文大学,台湾明道大学、南开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等33所国际(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在金融学、软件工程、环境管理、心理学、会计、市场营销等领域不断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建有一流的教学楼和拥有百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针对各学科和专业特点建设有近百个专业实验室和公共教学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室、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及电子阅览室等20个公共实验室,并配备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同时建设有室内外体育场馆、公能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学院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学院距市区27公里,交通便捷。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2021-02-01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新郑市,地处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民办本科高校,由集教育、医疗、医药、房地产、酒店等为一体的中原华信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办。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97年的郑州华信专修学院,2001年更名为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郑州华信学院。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更名为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秉承“厚德敬业、求是致用”的校训精神,落实“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工学为主、开放办学”的发展道路,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万余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升本以后,学校依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培养模式改革,规范教学工作管理,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并于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开办有63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7个。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7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坚持条件建设的持续投入,完善优化教学设施。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总占地1979亩,校舍建筑面积69.86万平方米,室内外运动场地面积12.26万平方米,总投资 18.37 亿元;建有游泳馆、体育馆、综合运动场、学术交流中心、学生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设施;拥有实验实训中心(综合实验室)35个,实验室18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9万册;环境优美的新型校园、设施完善的教学条件已经形成。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8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8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11%。自有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教师112人,副高职称教师36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7.49%;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87人,占7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10人。近三年,学校教师承担市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1632项,发表学术论文1933篇。 学校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依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了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康复养老、城乡建设等4个专业集群;依托企业集团办学优势,搭建了学研产一体化发展平台;强化了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企业实战训练三层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现有河南省重点专业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郑州市重点(示范)专业6个。 学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促进了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近三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我省平均水平,年底就业率位居我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平安校园”、“全省先进社会组织”、“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郑州市民办教育十佳单位”、“郑州地方高校信息化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学校2014年被新华网评为“2014中国影响力民办高校”,2015年被《河南日报》评为“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2016年3月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2017年被河南日报社评为“河南十大领军民办高校”、被腾讯·大豫网评为“2017年度品牌实力民办高校”。2018年学校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成绩丰硕,先后 荣获河南省第三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第八届“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成果组一等奖、河南省第十届“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建筑类团体特等奖、第五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周-留学中国梦”征文大赛三等奖、“诗琳通公主杯”演讲大赛三等奖、河南省首届国际留学生武术锦标赛太极长器械项目冠军。 目前,学校正按照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和“弯道超车、错位发展、培育特色、重点突破”的发展策略,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2021-02-01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是由原乌盟财贸粮食学校、乌盟农牧学校、乌盟工业学校资源整合,2004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882亩,总建筑面积170869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87489平方米,实习实训及辅助用房23950平方米,学生宿舍66388平方米,体育场馆8031平方米。学院把节能减排、低碳高效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抓手,校区建设突出“节能、环保、生态、人文” 理念,在自治区高职院校中率先全面使用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水源热泵技术建成新的供热系统,运行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基本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建筑节能率50%, 2010年顺利通过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能效测评、能效标识、系统监控等工作的验收。新校区总体设计方案注重实效,适度超前,获国家第三届百年建筑优秀作品奖。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5967人。图书馆藏书 31.2万余册,电子图书6000GB,纸质专业期刊480余种,电子专业期刊2000余种,阅览室座位数1818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4600个,语音室座位数108个,校园网宽带接入1000Mbps。建有各类实践场所81个,教学设备总值7700万元,生均设备总值1.29万余元。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实训设备功能先进,堪称一流。从丹麦DPP公司引进的国内第一条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马铃薯研发线,居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设有六系二部一分校,分别是机电技术系、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技术系、商务信息技术系、畜牧兽医系、综合素质教学部、体育教学部、附属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马铃薯生产加工、畜牧兽医、会计电算化等41个专业。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首开先河。现有自治区重点专业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7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5门。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专兼职教师35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4人,副教授133人。具有博士生学位的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64人,双师型教师114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教坛新秀3人,院级教学名师9人和教坛新秀10人。 学院遵循“立德树人,崇能重技”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子,大力开展“订单”教育,先后与乌兰察布市诚信建筑设计院、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火箭研究院内蒙古航天万源风机制造有限公司、瑞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项目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为学院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和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公司共同引进德国汽车职教模式,在学院创办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基地,采用“两校三方”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全套引进德国原版教材、优质教学资源,贯彻“双元制教育模式”精髓,运用德国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深入推行“教中学,学中做”的原则,培养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熟练技能的复合型汽车人才。学员学习期满将由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HWK)组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考核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HWK证书被视为全球顶尖汽车维修的“通行证”该证书在欧洲及全世界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学院在自治区教育厅立项科研课题29项,其中15项获自治区资助并顺利结题;我院教师共同完成的--“《手工电弧焊工艺》学习领域任务驱动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践”荣获2013年自治区级高职类教学成果二等奖;“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14(1)1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2013年自治区级高职类教学成果三等奖。院内立项课题32项。学院自编《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程》,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市场营销专业的师生团队,以作品“小土豆做大产业”参加了2009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取得三等奖。物流管理专业师生团队,获得“2010年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学生高级组团体三等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12年,学院成功举办“社团文化艺术节”,并在教育部校园文化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2级工程造价班杨建国同学在2013年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学院捷报频传。5月在全国第六届“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高职院校132代表队,学院建筑技术系首次由4名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决赛,获得结构设计与结构分析专项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专项比 赛获得全国二等奖;项目管理与投标工具箱专项比赛获得全国二等奖;设备设计与暖通负荷挑战赛三等奖;建筑设计专项三等奖;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 全能比赛三等奖。 5月在全区高职院校财经类技能大赛,学院经济管理系派出了旅游管理专业2位指导教师和3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中文导游服务,通过综合知识理论考核、景点讲解(现场)、才艺展示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5月,学院机电技术系派出了焊接和汽车修理两支参赛队八名选手。参加了2015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能大赛。2人获三等奖、6人获优秀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院连续三年被教育厅评为高校综合治理工作维稳达标先进单位。就业率连续稳定在92%以上,就业工作在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评选中,被评为“就业工作进步奖”,201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就业先进工作单位”。2013年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全区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获准部分专业实行单独招生。学院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署了五年制应用本科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 十多年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长远发展,为打造高职教育强势品牌谋篇布局,围绕“创全国特色、建全区一流学院”的战略目标,发扬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大胆开展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创出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跨越和发展。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是200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公益性本科院校。新联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现有郑州、新乡两个校区。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倾力打造具有“专业职称”和“行业技能证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遴选德高、学高、艺高的专业带头人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教师队伍拥有众多博士硕士学位与高级职称教师,多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师德教育专家库”“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专家”“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等荣誉称号。先进齐全的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拥有同声传译实验室、微格录播室、MIDI工作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舞蹈室、琴房、画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是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设有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4个网络出口,是河南省教育科研网郑州龙子湖大学城节点单位。市场化的专业设置。学校紧密结合人才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紧贴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现有学科涵盖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八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突出应用、多学科协调、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前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8个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突出打造教师教育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双特色”引领发展的格局。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获批河南省教育改革综合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学前教育专业获批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英语语言学教研室和文学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就业率不断攀升,考研上线逐年增加,考取研究生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学生在国内竞赛中屡创佳绩,连续4次在全国“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丰富的实习实践平台。学校为学生全方位搭建走向社会的桥梁,与全球五百强中建第五工程局、日本京瓷集团;与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河南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象融媒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建立了多家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了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新联双创科技园”“众创空间”更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社团组织42个,涉及学术、科技、环保、体育、文艺、公益等诸多方面,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连续多年获得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优秀志愿者团体”称号、2018年获第十六届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一等奖、2019年获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新联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影响中原十大教育品牌”“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河南省诚信文明办学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十大名校”“最具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值得推荐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河南发展成长最快高校”“优质特色学校”“品牌实力民办高校”等荣誉称号。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2021-02-01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由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黄金集团联合举办,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单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协会(USCPA China Society)理事单位,被誉为“优秀应用型财经人才的摇篮”。 学校秉持“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培育了“胸怀天下、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东方精神,明确了“一体两翼、扎根地方、服务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既充分发挥高水平母体学校的支撑优势,又真正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之路。 修身治学理想园地 学校地处“五岳独尊”、“中华国山”的泰山脚下,南眺孔子故里圣城曲阜,北倚华夏母亲河黄河,山水圣人荟萃于此,文化底蕴丰厚。学校占地530余亩,一期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凤凰河畔树茂风清,园林景观错落有致,校园环境安静优雅。学校教学设施齐备,生活配套完善便利,图书馆纸质藏书近50万册,电子图书百余万册,期刊24万余种,“掌上学习通” 移动图书馆全面上线,为学生潜心求学和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 优势专业雄厚师资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学校设有会计学院、财税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二级学院,和正保会计学院、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东方世博数字创意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4个特色学院,开设会计学、金融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9个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学校依托母体学校山东财经大学的雄厚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山财大教师、自有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学术型、应用型相得益彰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学校实施“双百计划”,即“百名教师下企业计划”和“百名企业家进校园计划”,最大程度集聚行业领军人才、管理精英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聘请了百余名各领域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指导老师;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学骨干,活跃在学校教学科研一线。 特色培养多元成才 学校全面实施本科学分制教学管理,实现自主选课程、选学习进度、选任课教师,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建立新的选课系统,从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匹配上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要求。积极践行 “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 “一人一方案”全面实施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学分制教学,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以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为契机,不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施“专业+产业”的培养模式,面向山东省“一圈一带”区域现代服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一线,培养具备创新精神、职业素养、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管理、服务能力和一定技术应用能力的优秀经管人才。 ★创新成果丰硕 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省部级、国家级奖励上百项。 ★ 社团活动多彩 学校全面推行第二课堂“五个一”工程(科技学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和身心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助力红色老区精准扶贫,带动红色老区经济发展,2018年有一个项目获山东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欣欣向荣,有学生社团近百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88个,义务支教基地17个,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100%,广大学子有充分施展才华、飞扬个性的广阔舞台;学校有近百人次荣获省级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广西“追锋”支教团队5次荣获省级重点团队,贵州习水支教团队2次荣获省级重点团队荣誉;学校连续5年被团省委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东方讲坛”、“创业沙龙”、“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嘉年华社团活动月”等成为校园文化品牌,让东方学子度过四年最美好的时光。 ★ 就业创业平台宽广 学校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始终把学生就业作为“大民生工程”,毕业生平均就业稳定在93%以上。毕业生因创新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校获“新浪网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奖项。在全国率先与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和资源实现对接,双创教育走向国际化,与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培育中心,与泰安市双创大厦共建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政策和平台支持,让每一个立志创业的学生都拥有自主创业的广阔空间。 ★深造渠道畅通 根据学生学习,实施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升学深造,专升本录取率达28%以上;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录取率稳步攀升,数百名学生高分考取“985”、“211”名校及地方高水平大学。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通过专升本、本升硕、专升硕、寒暑假游学等多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交流深造机会。 科研服务成效显现 学校积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应用科研水平,“政、校、行、企”联合共建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成立“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泰山文化研究院”、“东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中国创业智库山东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承担教育部“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市社科规划项目、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百余项,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责任与价值。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赞誉鹊起社会满意 近年来,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尤其是步入“二次创业、二次提升”新阶段以来,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充分信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示范单位”、“中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东最具社会口碑高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等称号。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5 176 177
  • ...
  • 254 2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