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小学和学前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建国初期江苏省较早设立的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文革”期间学校一度停办,1978年复办并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1996年起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2003年起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师范生。201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6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江苏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秉承“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内涵、特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学校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3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另有占地面积1201亩的溧水校区在建。溧水校区建设项目连续两年作为教育类唯一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预计2018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26个本科专业、2个教育硕士联合培养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31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占比48.64%;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36. 5%。 学校具有长期举办本科师范教育的教学科研积累。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各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9门,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创新团队1个、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2012—2016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503篇,其中SCI/EI期刊收录123篇、权威及CSSCI期刊收录147篇、其他核心期刊收录论文317篇;出版论著(教材)104部。 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和全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学校组织建设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培育智库,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均为学校挂设机构,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功能完备的教师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先后与美、欧、亚、非、大洋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外高校联合建立孔子学院和“汉语暨中国研究中心”“俄语暨俄罗斯文化中心”各1个。 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学校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设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等8个教学科研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10多年来,省教科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对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研究成果。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表彰,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行政干部,被社会各界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021-02-01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前身为“铁道部职工学校”,始建于1949年7月,历经“铁道部石家庄中级技工学校”“石家庄铁路学院”“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等转隶演变。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原石家庄铁路司机学校、原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学校分别于2000年、2007年并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2012年2月,学院依托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雄厚办学实力和中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身为石家庄拖拉机厂)资源孕育而生。 学院总占地面积514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办学配套设施齐全。现有教职工近600名,设有轨道运输系、轨道机车系、铁道车辆系、城市轨道交通系、客运服务系、机电系、管理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成人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开设了轨道运输主干专业为主的26个专业。其中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铁道机车专业被列为河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三年创新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 学院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铁路特有工种鉴定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机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教学中心;是河北省信息产业厅“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也是“北京铁路局客运培训基地”。 学院成功承办第一届、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车站值班员竞赛、《中国大能手》华北赛区海选启动仪式、中国铁路总公司2017年调度职业技能竞赛等多项大型活动,利用学院的品牌效应,在制定比赛规程、评判标准、场地设备提供、赛事指导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学院学子先后在全国铁道职业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中国大能手》全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众多知名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院实习实训中心占地4.09万平米,集校内教学演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功能于一身,具有鲜明的铁路行业特色。与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轨道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建4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承建全国第一家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并投资支持、全国唯一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主要特色的省级公共实训示范基地——河北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占地110亩,规划轨道交通类等六个行业领域实训中心,配备创客空间、网络培训中心、创业就业市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铁路12306客户服务中心等五个功能区,全力打造成集教学演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河北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的龙头。 近年来,毕业生签约单位覆盖14个国家铁路局,12家轨道公司,10多家铁路工程局和中车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招生录取范围扩大到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办学规模接近9000人。学院高、中职学生近几年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保持了办学入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势头。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国唯一一所以戏曲剧种命名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艺术院校。成立于2011年4月,其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安徽黄梅戏学校。学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京剧梅派人才传承基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点支持单位”、“中国戏曲学院生源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黄梅戏进校园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地处风光迤逦的大龙山麓,毗邻安庆大学、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占地总面积201亩,总建筑面积为47400㎡,拥有4幢现代化的教学大楼、2幢高标准的学生公寓、1幢设备先进的实训大楼、1幢综合大楼。学校风景秀丽,教学实力雄厚,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是求知学艺的理想场所。目前,学院设置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综艺五大系,开设有戏曲表演、杂技、音乐表演、艺术设计、舞蹈表演、影视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航空服务等15个专业。学院现有140多名专业精湛、爱岗敬业的各类专职教师,副高以上职称者占20%,其中不乏一些著名艺术家和一级演员担纲一线教学。此外,还聘请了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黄新德、王长安、侯露等名家为名誉院长或兼职教师。 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培养各类艺术人才六千多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各条文艺战线上的骨干。如田海蓉、谢雨欣、斓曦、王水林、王滢、潘启才、丁同、刘广慧、周莉、郭宵珍、周源源、王琴、孙娟、徐立、陈精耕、陈儒天、朱飞跃、程钧、朱春林、许梅花、章功力、吴美莲、张权、赵丽等。近几年,在国家及省市举行的各项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中,我院历届毕业生获奖者均占七成以上;在校生新秀每年在全国戏曲小梅花奖大赛中争金夺银,崭露头角,被誉为“黄梅沃土、明星摇篮”。 学院坚持“立志,有恒,求实,守勤”八字校训,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加强管理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校园平安为责任,以评估条件为标准,以开门办学为途径,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明显优势、核心学科、著名品牌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彰显特色,发挥优势,适应市场,服务需求。学院的办学目标为: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应该是这样一个模样——“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这也是全院师生员工的“学院梦”。 学院实行就业和升学两条线的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人才推介活动,多渠道建立和扩大就业实习基地。在办好黄梅戏表演这一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泗州戏、淮北花鼓戏、庐剧,探索常态化开办多剧种班,拓展就业空间。与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战士杂技团、南京“舞之源”歌舞团、昆山市“四季周庄”文化演出有限公司、雨润集团、北京通航控股公司、北京中航天使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横店影视城公司、安徽省演艺集团、安徽省杂技团、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剧团等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双赢”。与中国戏曲学院、波兰经贸投资商会、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等知名院校和教育基地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人才推介活动,提升招生就业双项服务成效。向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奖学金。据统计,我院毕业生年均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继续发挥学院在黄梅戏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弘扬黄梅戏这一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努力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是2011年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受自治区教育厅和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双重管理,是当地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59年成立阿拉善盟卫生学校,1978年成立阿拉善盟师范学校,1979年成立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阿拉善盟分校,1981年成立阿拉善盟技工学校。2000年,上述四校合并,成立阿拉善广播电视大学(挂阿拉善教师培训中心牌子)。2013年3月,阿拉善广播电视大学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中等职业学校、阿左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校合并,正式组建成立了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阿拉善盟业余体校并入学院,至此完成历史性的八校合并。 学院目前在巴彦浩特、乌斯太两地四个校区办学,总占地面积594亩,教学楼、综合实验实训楼、体育馆、图书馆、学生公寓楼等基本设施齐全,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多家。正在建设的巴彦浩特新校区占地167亩、规划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3月投入使用。学院设有医疗护理系、经济艺术系、机电工程系、化工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部、体育教学部、培训部、网络信息中心等教学及辅助部门和10个管理部门。开设高职专业17个,稳定招生的有7个专业;开设中职专业28个,稳定招生的有12个专业;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设专本科专业22个。现有在校生5364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278人(其中高职生1056人,中职生1222人),电大及成人教育在籍本专科学生3086人;在职教职工420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高职称101人,硕士学位教师25人、在读硕士19人,“双师型”教师106人。 学院秉承“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遵循“宏德励志、崇尚技能”的校训,确立以中高职全日制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三驾马车”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办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拓空间、以特色谋发展,着力培养服务地区发展的急需、实用、特色人才,努力把学院建成具有鲜明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走出了一条拼搏奋斗中成长、改革创新中前进、抢抓机遇中发展的办学之路。突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工作主体责任,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突出招生就业生命线,改革创新招生机制,坚持全员招生、全院招生、全年招生,生源涵盖西部五省区及区内12个盟市,年招生人数保持千人以上,就业率保持90%以上,对口升学率和本、专科上线率均保持100%,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分层次建成院级合格课、优质课和精品课,进而向自治区级优质课、精品课迈进。目前已建成院级合格课程85门,院级优质课程4门。突出师资队伍建设,评选认定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个,院级教学名师11人,骨干教师24人,教学能手33人,双师素质教师81人;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蓝青工程”;累计选派教师参加中高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国家和自治区级培训108人次,院级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训139人次。突出开放合作办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积极融入呼包银榆经济区职业院校联盟,与中国庆华集团合作设立“庆华学院”,与中盐吉盐化、太西煤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区内外多家职业院校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保障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突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坚持面向社会、开门办学,针对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大众,紧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城乡建设、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农牧民实用技术等多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年培训鉴定人数在万人以上。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措并举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研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纪律严的辅导员队伍。突出民族地区办学特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注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雕刻艺术等专业教学中,加强蒙医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学院软硬件建设中凸显民族文化元素,设立蒙古语标准音培训测试站并开展培训2000余人次。突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学院师生近年来共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自治区级一等奖36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50项。突出体育教学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职能职责,承担区内外大型赛事备战训练工作,2017年7月在全区第九届民运会上取得十二盟市排名总分第六(3金6银4铜)的较好成绩,为学院乃至阿拉善盟赢得了荣誉。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昭乌达盟农牧机械化学校。1988年,改建为“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 2004—2005年,将赤峰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赤峰财经学校、赤峰民族技工学校、赤峰黄金技工学校并入学校,2010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晋升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6月,挂牌成立内蒙古民族工业技师学院。 学院位于赤峰市新城区,占地503亩,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510名。学院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为辅,同时开展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赤峰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2015年,学院以中科院院士闻邦椿教授为专家建立院士工作站。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赤峰市特殊工种培训鉴定机构,是赤峰市科技局推进赤峰地区产学研用结合合作校,是赤峰市12个旗县区工业园区人才培训基地、赤峰市农村劳动力输出培训基地。 目前,学院设有机械与自动化系等八个教学系部,共开设25个高职专业,40多个中职专业。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以机械、电力、冶金、矿山、能源、化工、建筑、财经为主体的专业体系。拥有大型实习实训车间13个、实验室59个、校外实习基地40多个,实训教学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斥资600多万元购置的4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是自治区高校中最先进的数控实训设备。学院建有标准草坪运动场和综合体育馆,拥有藏书和电子图书近40万册,职业教育视频资源近千集。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属云南省36所高职高专院校之一。现已具有独立颁发高等院校专科、普通中专学历文凭资格,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院实行“专家治校、教授治学”,2011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设有:国际护理、会计、酒店管理(国际邮轮海乘)、旅游管理(高铁乘务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运用技术(IT高薪定向班)7个热门专业,投资建设了多个实训基地。登高望远、鹰击长空,经过风雨磨砺的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今非昔比,凭现代之实力,撷彩云之精华,学院正在向全国2585所大学靠近、办出影响、办出品牌。我们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办“互联网+高科技”电子通讯、智能安装、 电子商务、机器人等专业。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家长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目标。学院(代码:14373)具备高职专科(招生代码:5361)、五年一贯制高职高专(招生代码:530747)以及普通中专(招生代码:530427)三个层次的办学资质。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是由国有资产创办的,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务实、勤学、求真”为校训,以“成长、成才、成功”为目标,努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具有爱岗敬业品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院开设有以出版与发行为龙头,以服装、数控、建筑为重点,涵盖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的6个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已培养出17万名合格的大中专毕业生,输送到了出版发行、国防、科研、教育、行政、建筑、工商等行业,其中不少已成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2021-02-01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长安大道西段,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在其发展历程中,经过2003年、2009年先后整合平顶山市师范学校、平顶山市文化艺术学校、平顶山市旅游学校教育资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定位更加清晰,成为了一所集普通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及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成人高校。2018年3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在平顶山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正式改制为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地550余亩,分为新校区、园丁校区两个校区,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964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400余人),有中文系、外语系等16个教学系(部),开设专业36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9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8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7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人。被省教育厅命名的河南省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单位1个。近五年来,在校学生共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241个、二等奖235个、三等奖167个,其中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11个。教师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版专著89部,发表论文967篇,其中核心期刊155篇,省级科研课题44项、省级科研成果34项,厅级科研课题429项、厅级科研成果11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教师获得各级教学技能大赛奖励145人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227个。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先后与70余家企业、学校、幼儿园等用人单位签订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大力推进技能成才、技能创业,全面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校累计培养大专毕业生3.1万余人、中师中专毕业生2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创新能力水平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艺术类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高校安全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 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师资2.8万余人,是鹰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被认定为平顶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平顶山市初中校长培训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领衔成立平顶山市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加大与幼儿教学、研究机构的联系,共同提升平顶山市学前教育水平。依托艺术专业优势,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积极承办 “文明鹰城·欢乐中原” 广场文化活动,连续十余年参与市春节联欢晚会,为全市大型文艺活动提供演出支持。领衔成立“平顶山大香山文化研究会”“平顶山市尧文化与尧山旅游研究中心”,凝心聚智,为平顶山市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也因其广泛影响而获“影响鹰城市民生活100品牌”荣誉称号。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改制为契机,坚定不移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的办学发展之路,围绕地方产业着力打造契合需要的特色专业群,突出办学的“服务性”;按照“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思路,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涵,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按照“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一流师资队伍;按照“以人为本、生态绿色、开放智慧共享”的校园建设思路,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具有特色”的省内一流现代化校园。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业内认可、省内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是2010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培养环保、节能、低碳及相关专业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学院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桂丹西路98号,占地面积约450亩。学院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入选为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是广东省高校节能示范单位和省环境教育基地,是环保部华南地区环保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以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监测系、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系、机电工程系、环境艺术与服务系、生态环境系、食品工程系等九个教学系。按照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的理念,设置34个专业,建立起从环保源头清洁生产到中间循环经济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专业全覆盖的专业体系,在校学生过万名。学院现有一类品牌专业1个,二类品牌专业2个;设有央财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2个,重点实训基地1个,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实验室1个。 学院着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50多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的近70%,多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学院还聘请了刘文清院士、张远航院士、彭平安院士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70多位行业一线高级工程师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成立了"刘文清院士工作室"、"张远航院士工作室"和"彭平安院士工作室",发挥环境科学研究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使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学院以"厚德、精业、创新、有为"为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环保协同育人中心平台效应,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近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水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到96%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学院实施特色办学,走产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办学水平。目前,学院拥有环境检测、清洁生产技术服务、节能量审计、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营、咨询)、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各类对外服务资质近10项。同时,学院还与佛山、珠海、中山、肇庆、江门等地市环保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地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学院教学科研互融互促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以环保中心工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创新驱动发展,为广东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1 192 193
  • ...
  • 254 2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