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冠病毒对肝脏损伤的研究
2月5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裴、樊嘉等人在bioRxiv上发表研究成果未经同行评议论文,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现肝损伤并建议进行专门的肝功能护理。 基于两项独立的单细胞测序数据,研究者在健康人类肝脏和大肠癌患者的肝脏样本中,均发现了ACE2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胆管上皮细胞在肝再生和免疫反应中有关键作用。这意味着2019-nCov可能不会靶向肝细胞,或至少不会通过ACE2靶向肝细胞。因此,其导致的肝损害,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了胆管细胞,而非直接感染肝细胞。研究人员指出,2019-nCov肺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引发,或由肺炎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所致。 
复旦大学 2021-04-10
抗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册
本书结合国家卫健委日前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从个体情绪、群体面对情境出发,在书中提供了实用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帮助您了解疫情背景下个体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传授掌握情绪调节方法。书中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估;疫情暴发时或暴发后的常见心理问题;疫情暴发时或暴发后如何缓解心理问题。希望成为你在防疫攻坚战中的心灵保护伞。本书编委会成员全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专业教师团队。本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此后将通过多个新媒体平台及京东、当当、kindle等多个数字阅读平台上线 电子书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纸质版也正在加紧赶印中,期望能尽快送到湖北疫区,赠阅给需要帮助的人。除电子书和实体书外,编委会成员还在12345市民热线下的12320 健康热线不间断值班,至今已为公众提供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服务70余小时。同时,编委会成员还将在学习强国、爱奇艺、抖音、快手、心理严选等平台推出系列心理自助科普音视频。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现场快速检测试纸
针对体温检测只能检测已有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需要相关配套设备且时间较长的问题,在广西科技厅疫情应急管理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广西八桂学者”陈真诚教授团队放弃寒假,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联合桂林世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月初开始日以继夜地联合攻关。经过多次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实验配方和合理的制备工艺,并于2月12日成功研制出一款专门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试纸,在桂林市疾控中心和南宁第四人民医院等定点医院进行了批量临床样本测试,检测时间仅需10分钟,临床测试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匹配度达到100%,目前科研成果正在重庆大学附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派驻武汉医疗队进行更大范围测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研究
鉴于COVID-19是一种新的传染病,科学家仍然对此知之甚少。目前,COVID-19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迄今为止,尚未完成和报告任何临床干预试验。由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紧急情况,有必要研究和开发有效的COVID-19干预方法以促进疾病控制。自COVID-19爆发以来,中国许多研究人员立即开展了临床研究计划,旨在解决COVID-19的治疗,预防和诊断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系统的报告来分析注册临床试验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因此,该研究对COVID-19的临床试验进行了首次系统评述,以便为控制COVID-19提供证据。  各地区注册临床试验的发起人地址 该研究检索了中国临床注册中心和ClinicalTrials.gov的数据库,收集已注册的COVID-19临床试验。检索起始日期为2020年2月9日。总共获得了75项COVID-19注册的临床试验(63项干预性研究和12项观察性研究)。97.3%的临床试验是由中国组织发起的。只有11个试验开始招募患者,所有注册的临床试验尚未完成。大多数试验是早期的临床探索性试验或处于试验前阶段(只有2项Remdesivir处于Ⅲ期试验),并且招募的样本量很小。主要干预手段包括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受试者主要是非严重的成年患者(≥18岁),主要结果是临床观察和检查。大多数试验的持续时间超过5个月,干预研究的中位数为180 天,观察期的中位数为334 天。总体而言,干预注册试验和观察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很低。总而言之,正在或将在中国进行使用中药和西药进行的COVID-19的无序和深入的临床试验。但是,由于质量差,样本量小且完成时间长,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有关COVID-19治疗的可靠,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在中国进行COVID-19的临床试验时,值得提倡和建议提高研究设计的质量,对有前景的药物进行优先安排以及使用不同的设计和统计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灭活新冠病毒真实形貌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该成果于当地时间2020年3月5日发布在生物领域最大的预印本发行服务BioRxiv上。自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成立联合研究团队,启动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以及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及结构解析等系统性研究分析。联合研究团队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生物安全III级实验室条件,在2020年1月27日从1名新冠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病毒株,并迅速完成基因组测序和鉴定,及时向全球流感信息共享平台(GISAID注册编号:EPI_ISL_406594)注册共享信息,把其命名为“BetaCoV/Shenzhen/SZTH-003/2020”的新冠毒株。随后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病毒扩增、纯化及灭活技术,并综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基因组序列与谱系分析多种方案核实和确认灭活的新冠病毒。随后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子显微镜中心专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不仅首次观察到了真实的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形貌,并且捕捉到了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状态。此时病毒正处于识别和附着宿主细胞后,准备与细胞发生融合的时期。经国内外文献检索,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的真实形貌。冷冻电子显微镜避免了常温电子显微镜对生物样品的脱水、染色等破坏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生物样品生理状态下的真实形貌。联合研究团队现正在进一步揭示新冠病毒超微结构、病毒侵染人类宿主细胞的特性、与新冠肺炎临床预后关系。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研究团队正在打造高等级生物安全临床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平台,全力推进新冠病毒以及其他致命性病毒的超微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传染病病原鉴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和潜在的抗体、疫苗和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感染国际诊疗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对孕妇造成的后果尚不确定,至今没有证据表明会对母亲和婴儿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可能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近期寨卡病毒的防治经验也表明,当新的病原体出现时,医疗界应做好最坏的准备。因此,迫切需要对面临SARS-CoV-2感染风险的孕妇提出临床管理规范。来自瑞士、中国、美国和法国的专家联合制定的诊疗规范可协助一线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管理,本规范于2020年3月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传染病学顶尖期刊《柳叶刀·传染病》。            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例如流产,早产,子宫内生长受限和产妇死亡。病毒的垂直传播尚未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发现,但怀疑其中1例是围产期传播。妊娠期间感染SARS-CoV-2的后果尚不确定,到目前为止,尚无证据表明母婴严重结局。然而,应该考虑这种可能性。寨卡病毒的最新经验表明,当出现新病原体时,医疗界应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因此,对有SARSCoV-2风险的孕妇的管理建议迫切需要感染。为此,该兰州大学文章提出了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详细管理方法。      在准则中,我们建议在过去14天内曾在受SARS-CoV-2感染的国家中旅行过或与确诊SARS-CoV-2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的任何孕妇均应接受 SARS-CoV-2核酸扩增试验,即使无症状。实验室确认无症状的SARS-CoV-2感染孕妇应在家中自我监测COVID-19的临床特征至少14天。 由于宫内生长受限的潜在风险,应每两个月用胎儿生长超声检查和多普勒评估对这些患者。患有COVID-19肺炎的孕妇应由三级护理中心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当符合败血症相关的器官衰竭评估标准时,应将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对于已确诊感染的孕妇,分娩时机的选择应根据妊娠周以及母体,胎儿和分娩条件而定。 只要有可能,应主张通过引产进行阴道分娩,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败血性休克,急性器官衰竭或胎儿窘迫应促使紧急剖宫产。应对SARS-CoV-2阳性的母亲的新生儿隔离至少14天,或者直到病毒清除为止,在此期间,不建议直接母乳喂养。这些建议应适应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以及SARS-CoV-2和COVID-19的任何进一步更新。
兰州大学 2021-04-10
北京新冠肺炎感染情况的研究
2020年2月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光发及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共同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在线发表题为“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volving 13 Patients Outside Wuhan, China”的研究,该研究报告了北京医院收治的13例确诊为2019-nCoV感染的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 在该研究中,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4岁。2019年nCoV流行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5天),有12名患者到了武汉,一名患者与武汉没有任何已知的接触。十二名患者报告住院前发烧(平均1.6天)。症状包括咳嗽(46.3%),上呼吸道充血(61.5%),肌痛(23.1%)和头痛(23.1%)。4名患者进行了胸部X光片检查,而9名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在6例患者中,在右肺或双肺中均观察到毛玻璃样混浊。截至2020年2月4日,所有患者均康复,但仍有12名患者在医院被隔离。 该病例系列提供了有关武汉以外地区疾病流行病学的信息。大多数患者来访或与武汉人密切接触,但有1名患者没有,表明北京可能存在主动病毒传播。为防止病毒大规模传播到中国其他城市,将需要进行严密监视。这些数据有助于了解2019-nCoV的早期临床表现。
首都医科大学 2021-04-11
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团队与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团队合作完成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该研究在线发表于《中医杂志》。作为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应急攻关项目,该项研究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 汇总分析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国家《方案》”)及各地区《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证候分型、分期以及方药特点进行梳理,总结规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此次疫情以及快速应对同类疫情。 研究团队对治疗性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家《方案》将新型肺炎按照病程进展,将治疗期分为寒湿郁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肺脾气虚四型。21个涉及治疗的地方《方案》中,对该疾病的分期分型基本遵循了病情由轻到重,邪气由表及里的规律。将新型肺炎分为医学观察期、治疗期的有山西、河北、宁夏、上海、内蒙古;按照病情轻重分型的有浙江、陕西、天津、北京、福建、重庆;21个地区 《方案》分型均涉及了中医证候。  《诊疗方案综合分析》通过梳理分析24个地区《方案》,认为各地中医在新型肺炎的证候分型和传变规律上认识是一致的,均在国家《方案》基础上,结合了本地区气候、人群特点从不同角度完善了证候分型,提出了具体化的防治措施,为我国战胜此次重大疫情给出了科学权威的中医方案。 该项研究还对方药推荐情况进行了梳理:治疗性地方 《方案》中仅列出药物组成,而未列出方剂名称的有26处,观其药物组成,多为数个经方合用加减化裁而成,具有明确名称的中药方剂共40种,中成药32种。按照应用频次排序,中药方剂中麻杏石甘汤频次最高为15次;其次为宣白承气汤和升降散;中成药中,安宫牛黄丸频次最高为15次,其次为血必净注射剂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通过分析,研究团队建议:1.随着病例的增多,应主动开展临床证候学调查,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根据病患临床表现,经过专家认真分析,进一步总结疫情病症特点,证候演变规律,从而完善全国防治 《方案》;2. 希望各地在全国《方案》 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继续调整、优化本地区中医药防治 《方案》;3.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总结治疗经验,观察病情转变规律,总结有效方药,不断完善方案,并将经验转化为临床评价证据;4.此次疾病恢复期,虽然两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符合出院标准,但患者还有乏力、干咳、憋闷等症状,肺部影像仍有散发阴影,此时中医辨证多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可以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法治之;5.建议在 《方案》制定及实践应用中,注重防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 “治未病思想”。在不同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康复,全程发挥中医药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 2021-04-11
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2020年3月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翔、马依彤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等研究人员在《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上发表一篇研究成果,题为“COVID-19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对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与2003年SARS-CoV相比,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尽管COVID-19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一些患者有严重的心血管损害。此外,一些患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新冠病毒感染是由病毒的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引起的,ACE2在心脏和肺中高度表达。伴CVD的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可能与这些患者中ACE2的分泌增加有关。MERS-CoV和SARS-CoV均会引发急性心肌炎和心力衰竭。 此前的一系列研究表明,COVID-19确诊患者中有一部分发生心肌损伤,且一旦发生心肌损伤,大多被送入ICU。经检测,ICU患者心肌损伤的生物标记物水平明显高于非ICU患者。 分析原因,ACE2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在心脏损伤中起作用。其他心肌损伤机制包括1型和2型辅助性T细胞反应不平衡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以及由COVID-19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和低氧血症,导致心肌细胞受损。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具有SARS-CoV感染史的患者脂质代谢失调。但SARS-CoV感染导致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紊乱的机制仍不确定。鉴于新冠病毒与SARS-CoV具有相似的结构,这种新型病毒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害。患有合并症的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的老年人。此外,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则CVD患者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因此,CVD患者占COVID-19死亡的大部分。感染新冠病毒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当ACS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时,更容易发生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这些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甚至死亡。COVID-19治疗期间与药物相关的心脏损害亦值得关注。许多抗病毒药物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总之,新冠病毒被认为可通过ACE2感染宿主细胞,从而导致COVID-19,同时也导致心肌损伤,尽管具体机制尚不确定。CVD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预后不良。因此在治疗COVID-19时应特别注意心血管保护。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潜在易感器官的研究
该研究以基本明确的2019-nCoV冠状病毒经过人ACE2受体侵入细胞这一结论为突破口,除了以肺泡二型(AT2)细胞因ACE2高表达而成为这种冠状病毒侵入的首要靶标外,推测该病毒还可能通过ACE2攻击人体其它器官。因此,研究利用最新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对人体主要生理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相关器官和细胞类型的ACE2表达进行分析,进而构建易受2019-nCoV冠状病毒侵犯的人体器官风险分布图。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53 3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