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NMT细菌/病毒/组织感染组织能量代谢仪
“NMT界乔布斯”许越先生推荐创新平台 中关村NMT产业联盟推介成员单位创新产品 “生物安全,人人有责” 推出背景: 在国际竞争白热化,战争形态多样化的今天,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2019年10月,生物安全法草案于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各界更加意识到,生物安全对于确保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竞争,归根结底又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NMT联盟的会员单位,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20多年的技术积累,以NMT:非损伤微测技术为底层核心技术,迅速推出了与国家生物安全相关多种检验,监测仪器设备,以及适用于多个学科及领域的研发平台: 《NMT生物安全创新平台》特制系列产品!   应对挑战: 1)组织器官水平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单细胞的生理状态,以及对不同环境的生理反应,与处于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细胞的差异,已逐渐成为研究中的瓶颈。NMT不仅可以检测单细胞,还可以实现对细胞的原位检测,以及对活体组织器官的在体检测,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研究手段的空白。 2)活体研究:可在离体或在体的情况下,对活体组织,开展代谢研究,无需提取、无需染色。   分类及用途: 1)《NMT细菌感染组织能量代谢仪》(型号:NMT-BTM-1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2)《NMT细菌感染组织能量代谢仪》(型号:NMT-BTM-2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NMT细菌感染组织能量代谢仪》(型号:NMT-BTM-100) 应对挑战: 1)组织器官水平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单细胞的生理状态,以及对不同环境的生理反应,与处于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细胞的差异,已逐渐成为研究中的瓶颈。NMT不仅可以检测单细胞,还可以实现对细胞的原位检测,以及对活体组织器官的在体检测,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研究手段的空白。 2)活体研究:可在离体或在体的情况下,对活体组织,开展代谢研究,无需提取、无需染色。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细菌感染组织能量代谢研究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O2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   《NMT细菌感染组织能量代谢仪》(型号:NMT-BTM-200) 应对挑战: 1)组织器官水平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单细胞的生理状态,以及对不同环境的生理反应,与处于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细胞的差异,已逐渐成为研究中的瓶颈。NMT不仅可以检测单细胞,还可以实现对细胞的原位检测,以及对活体组织器官的在体检测,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研究手段的空白。 2)活体研究:可在离体或在体的情况下,对活体组织,开展代谢研究,无需提取、无需染色。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细菌感染组织能量代谢研究和研发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O2 1.4可实时监测和记录检测时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海拔、经纬度 1.5 可拓展检测指标:葡萄糖、NADPH、ATP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以及检测时的环境参数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细菌/病毒/寄生虫NMT快速检测仪
“NMT界乔布斯”许越先生推荐创新平台 中关村NMT产业联盟推介成员单位创新产品 “生物安全,人人有责” 推出背景: 在国际竞争白热化,战争形态多样化的今天,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2019年10月,生物安全法草案于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各界更加意识到,生物安全对于确保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竞争,归根结底又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NMT联盟的会员单位,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20多年的技术积累,以NMT:非损伤微测技术为底层核心技术,迅速推出了与国家生物安全相关多种检验,监测仪器设备,以及适用于多个学科及领域的研发平台: 《NMT生物安全创新平台》特制系列产品!   应对挑战: 1)准确性:采用选择性微传感器技术,检测方法更直接,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准确性高。 2)检测方式多样:目前可以检测到分子水平,例如:氧分子。所以不仅可以在核酸水平,还可以在蛋白水平上,实现对病毒的检测。   分类及用途: 1)《细菌NMT快速检测仪》(型号:NMT-BRD-2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细菌NMT快速检测仪》(型号:NMT-BRD-200) 应对挑战: 1)准确性:采用选择性微传感器技术,检测方法更直接,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准确性高。 2)检测方式多样:目前可以检测到分子水平,例如:氧分子。所以不仅可以在核酸水平,还可以在蛋白水平上,实现对病毒的检测。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细菌快速检测方法研发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实时监测和记录检测时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海拔、经纬度 1.4配备新指标拓展功能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生理指标数据,以及检测时的环境参数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关于推荐202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候选项目的通知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及时宣传高等学校重大科技成果,集中展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实力,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为青年学生投身科学研究事业、激发科学家潜质进行启蒙。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11-30
地耳草中具有抗 EB 病毒和抗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作用化 合物及其制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抗 EB 病毒和抗 KSHV 活性的化合物及其来源,以及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具体是从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中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 1-18,其中从湖北省蕲春县大别山地区 10 月份采集的地耳草中分离纯化出化合物 1-10,从江西省庐山市庐山地区 8 月份采集的地耳草中分离纯化出化合物 11-18。通过这 18 个化合物对两种致瘤疱疹病毒进行抗病毒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 1、3、4、7 和 8 对 EB病毒的 DNA 复制有抑制活性;化合物 3、6 和 13-17 对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创新创业教育汇聚中国新动能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积极回应时代呼唤的创新、发展和升华,将直接影响甚至引领未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教育部 2019-10-10
纯有机室温磷光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杨杰博士等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旗下材料旗舰期刊《Matter》在线发表,题为“Förster能量转移:一种开发刺激响应性室温磷光材料的高效途径及其应用”。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2019级博士生王云生,共同作者有吉林大学邹勃教授,共同通讯联系人为杨杰博士、唐本忠院士和李振教授。 刺激响应性有机发光材料因其在信息存储、防伪、光电器件等应用中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目前,大多数刺激响应发光材料都是属于荧光类材料,而磷光类材料较为稀少。相对而言,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兼具刺激响应荧光材料的功能和室温磷光材料的时间分辨特性,是当前有机发光材料领域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迄今为止,刺激响应纯有机RTP材料的报道多是停留在理论验证或探索性实验阶段,究其原因,材料制备的复杂性和内在机制的不明确性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基于此,要突破现有技术实现新的发展,就迫切需要拓展在理论层面的认知边界,获得新的行之有效的材料构筑策略。 研究人员利用主-客体掺杂体系中距离调控的共振能量转移(FRET,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过程,开发了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RTP材料。FRET在不同环境下的广泛适应性和主-客体体系的良好磷光性能共同提高了材料体系的实用性。利用该策略制备的材料不仅与现有印刷技术展现出完美的兼容性,而且FRET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也被成功应用于信息加密。该工作首次揭示了FRET过程在宏观RTP刺激响应材料构筑方面的巨大潜力,提出了一种简单、廉价、有效并极具商业潜力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构造策略。
天津大学 2021-02-01
纯有机室温磷光研究取得新突破
项目成果/简介:近日,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杨杰博士等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旗下材料旗舰期刊《Matter》在线发表,题为“Förster能量转移:一种开发刺激响应性室温磷光材料的高效途径及其应用”。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2019级博士生王云生,共同作者有吉林大学邹勃教授,共同通讯联系人为杨杰博士、唐本忠院士和李振教授。 刺激响应性有机发光材料因其在信息存储、防伪、光电器件等应用中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目前,大多数刺激响应发光材料都是属于荧光类材料,而磷光类材料较为稀少。相对而言,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兼具刺激响应荧光材料的功能和室温磷光材料的时间分辨特性,是当前有机发光材料领域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迄今为止,刺激响应纯有机RTP材料的报道多是停留在理论验证或探索性实验阶段,究其原因,材料制备的复杂性和内在机制的不明确性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基于此,要突破现有技术实现新的发展,就迫切需要拓展在理论层面的认知边界,获得新的行之有效的材料构筑策略。 研究人员利用主-客体掺杂体系中距离调控的共振能量转移(FRET,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过程,开发了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RTP材料。FRET在不同环境下的广泛适应性和主-客体体系的良好磷光性能共同提高了材料体系的实用性。利用该策略制备的材料不仅与现有印刷技术展现出完美的兼容性,而且FRET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也被成功应用于信息加密。该工作首次揭示了FRET过程在宏观RTP刺激响应材料构筑方面的巨大潜力,提出了一种简单、廉价、有效并极具商业潜力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构造策略。
天津大学 2021-04-11
男性生殖检测新指标试剂盒
项目研发背景及意义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近年来已高达12%-15%,患者人数超过5000万。其中,女性因素占比50%,男性因素占比40%,夫妇双方共同原因占比10%。随着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等原因,不孕不育夫妇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现阶段不孕不育检查主要以女性检测为主,男性检测指标只有精液常规等基本指标。但研究表明,在男性不育人群中,仍有15%的患者精液常规检测结果正常。精液常规分析仅能反映48%男性的生育能力,并不能很好地预测精子的受精能力和妊娠结局,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检测指标来正确评估精子功能,更准确得预测精子的受精能力和妊娠结局。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精子受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功能指标能更加全面地反映男性生育力,包括:精子持续运动潜能(线粒体功能)、精子穿过透明带的能力(顶体功能)和受精后胚胎发育潜能(精子DNA碎片): 1.精子线粒体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线粒体功能异常会直接导致精子持续运动能力下降,进而影响精子穿越子宫、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结合; 2.精子顶体协助精子穿过透明带,顶体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精子的授精能力; 3.精子提供了一半的遗传物质(DNA),其完整与否可影响到受精卵原核的形成、受精卵卵裂能力、早期胚胎着床能力、后续胚胎的正常发育潜力及子代的健康。 上述指标异常,临床上可导致不育、反复流产和助孕治疗成功率低等病症。除此之外,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精液质量评价指标,成为关注的热点,包括:精子活性氧水平、精子质膜完整性: 1.精子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对精子核DNA的完整性、精子线粒体功能等均有影响,间接影响着精子细胞的损伤程度、精液质量、受精能力以及男性生育力; 2.精子质膜的完整性可以很好地反映精子的存活率,活精子是完成受精过程的前提。 上述指标异常,是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男性生育力降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精液检测指标的增加有助于临床更全面地评价男性精液质量、预测男性生育力,并提出适合的治疗方案或辅助生殖方案。   项目内容与创新性 在复旦大学云锋基金的支持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旭楠与青岛复诺生物医疗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精子DNA碎片、精子诱发顶体反应、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精子活性氧类物质(包括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精子质膜通透性等一系列用于检测男性生育力评价新指标的体外诊断试剂,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检测方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临床应用所需的稳定性、便捷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项目在整体实施过程中实现了以下创新: ① 计算机学科创新。本项目实现了三指标均能匹配专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经过近千例大样本量的算法设计和AI自我学习校准,实现了一键化结果分析和报告管理。不再依赖传统的肉眼辨别和手动框图计算,减少了人为误差,提升了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本项目软件均已取得软件著作权证书,结果图示展示如下: ② 生物技术学科创新。本项目优化了染料选择和分组设计,其中顶体指标采用独特的双染法设计,规避了过去需要新鲜样本、且样本需要优选的冗杂过程,更符合临床和实验室开展的实际需求。本项目方法的创新使得原本单项目的检测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三项指标联检时间20分钟,其中手工操作仅需5分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一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室因原技术手段耗时长、费人工、操作复杂而难以开展的技术问题,造成临床报告周期长、受检者取报告不便的难题。该项技术创新目前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③ 生物技术学科创新。本项目完全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进行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荧光显微镜法,单样本检测覆盖的细胞数量多(约5000个),降低了系统误差,提高了准确度,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可重复性。   项目进展与取得成效 本项目目前已完成科研转化,取得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获得生产许可,具备临床合规销售的资格。市场推广方面,除选择原有的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作为合作伙伴外,还发起了与精子库的联合研究。现阶段,本项目已取得以下成绩: 1.临床方面:目前,本项目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多家三级及以上医院开展合作。 2.精子库方面:本项目单位已与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建成生殖健康联合实验室,共同申报国家十四五计划生殖健康领域重点项目,拟对精子库精子进行更真实全面的筛选和评估,预计将为精子库精子的受孕成功率提升十个百分点,致力于为适龄不孕不育人群解决生育难题,为可生育人群实现优生优育。
复旦大学 2021-05-10
一种新的探针制备方法
01. 成果简介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新的原位杂交方法。其通过杂交探针序列及其荧光,能提供标记位点在细胞核内的空间位置信息,与基于染色质构象捕获(Chromatin Conformation Capture,3C)等各种生物技术(如4C,5C,HiC,ChIA-PET等)互补,成为研究染色质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一般以含有目标物种来源的一段完整基因组片段作为模板,通过生物酶的作用进行片段化,之后进行荧光标记做出杂交探针,再固定细胞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对特定的基因组片段进行荧光标记并成像,获得具体的核内空间信息。但是,传统的原位杂交技术受限于模板本身的特性,具有准备时间长、所需模板量大、基因分辨率低、克隆中含有重复片段、需要加入物种特异的Cot-1DNA等缺点。尤其是其分辨率低的特点(分辨率在百kb的数量级),让它在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本项成果提供了一种新的针对目标核酸靶标探针的制备方法(见图1),该方法比传统的FISH技术的分辨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见图2),可应用于传统荧光原位杂交因分辨率不够而不能探测、或者被错误探测的地方。该成果的具体步骤(见图1)包括:(1)获取感兴趣的靶DNA序列;(2)使用转座酶将靶DNA序列进行片段化的同时,在片段化的DNA序列两端加上接头序列;和(3)利用所述接头序列,获取所述片段化的DNA序列,以产生探针。本项成果的技术优势在于:快速高效、模板需求量低、基因组分辨率高、且不需要Cot-1DNA。 图1 探针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 02.应用前景 本项成果是一种快速高效、模板需求量低、基因组分辨率高、且不需要Cot-1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作为现有的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可选替代方案。尤其是该方法的分辨率高,比传统的FISH技术的分辨率高1-2个数量级(见图2),因此可应用于传统荧光原位杂交因分辨率不够而不能探测、或者被错误探测的很多地方。 例如,在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中,TAD(拓扑结构域)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TAD内部和TAD之间的增强子和启动子发生的错误的相互作用,是一些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传统的FISH技术因为分辨率的限制,探测不到这些错误的相互作用。因此本项成果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癌症及一些其它疾病的极早期检测。 图2  相比于传统的BAC FISH(图上方绿条,长度为152kb),仅用1.170 kb(红条)长的TN5探针,就可以得到要标记的基因组位点的图像。 图中细胞核(蓝色)中,红色和绿色的点相互重叠,说明Tn5 FISH可以用传统的BAC FISH进行验证。黄色箭头表示用Tn5 FISH(红色通道,左上角插入图)或BAC- FISH(绿色通道,左下角插入图)进行成像。图中比例尺为5μm。03. 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申请1项国内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04. 团队介绍 本项目团队负责人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千人。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三维结构新方法的开发,利用细胞超分辨率成像、分子成像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基因组三维结构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选。团队负责人曾多次主持或参与美国NIH的R01科研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的科研项目,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05. 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合作开发。06. 联系方式 邮箱:zhangxinrui@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栾合密发表多组学新算法
定量系统生物学是描述生命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体水平上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分子(包括基因、蛋白质、小分子代谢物等),以及分子在生命体的内部之间、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精准的分析测量技术、结合计算生物学来定性、定量构建生命的数字化模型,预测生理状态或者疾病的功能、表型和转化的前沿科学。生命体的运作是在基因调控下,由许许多多的生化反应形成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101 10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