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灭活新冠病毒真实形貌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该成果于当地时间2020年3月5日发布在生物领域最大的预印本发行服务BioRxiv上。自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成立联合研究团队,启动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以及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及结构解析等系统性研究分析。联合研究团队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生物安全III级实验室条件,在2020年1月27日从1名新冠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病毒株,并迅速完成基因组测序和鉴定,及时向全球流感信息共享平台(GISAID注册编号:EPI_ISL_406594)注册共享信息,把其命名为“BetaCoV/Shenzhen/SZTH-003/2020”的新冠毒株。随后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病毒扩增、纯化及灭活技术,并综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基因组序列与谱系分析多种方案核实和确认灭活的新冠病毒。随后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子显微镜中心专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不仅首次观察到了真实的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形貌,并且捕捉到了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状态。此时病毒正处于识别和附着宿主细胞后,准备与细胞发生融合的时期。经国内外文献检索,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的真实形貌。冷冻电子显微镜避免了常温电子显微镜对生物样品的脱水、染色等破坏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生物样品生理状态下的真实形貌。联合研究团队现正在进一步揭示新冠病毒超微结构、病毒侵染人类宿主细胞的特性、与新冠肺炎临床预后关系。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研究团队正在打造高等级生物安全临床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平台,全力推进新冠病毒以及其他致命性病毒的超微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传染病病原鉴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和潜在的抗体、疫苗和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感染国际诊疗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对孕妇造成的后果尚不确定,至今没有证据表明会对母亲和婴儿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可能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近期寨卡病毒的防治经验也表明,当新的病原体出现时,医疗界应做好最坏的准备。因此,迫切需要对面临SARS-CoV-2感染风险的孕妇提出临床管理规范。来自瑞士、中国、美国和法国的专家联合制定的诊疗规范可协助一线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管理,本规范于2020年3月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传染病学顶尖期刊《柳叶刀·传染病》。            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例如流产,早产,子宫内生长受限和产妇死亡。病毒的垂直传播尚未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发现,但怀疑其中1例是围产期传播。妊娠期间感染SARS-CoV-2的后果尚不确定,到目前为止,尚无证据表明母婴严重结局。然而,应该考虑这种可能性。寨卡病毒的最新经验表明,当出现新病原体时,医疗界应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因此,对有SARSCoV-2风险的孕妇的管理建议迫切需要感染。为此,该兰州大学文章提出了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详细管理方法。      在准则中,我们建议在过去14天内曾在受SARS-CoV-2感染的国家中旅行过或与确诊SARS-CoV-2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的任何孕妇均应接受 SARS-CoV-2核酸扩增试验,即使无症状。实验室确认无症状的SARS-CoV-2感染孕妇应在家中自我监测COVID-19的临床特征至少14天。 由于宫内生长受限的潜在风险,应每两个月用胎儿生长超声检查和多普勒评估对这些患者。患有COVID-19肺炎的孕妇应由三级护理中心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当符合败血症相关的器官衰竭评估标准时,应将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对于已确诊感染的孕妇,分娩时机的选择应根据妊娠周以及母体,胎儿和分娩条件而定。 只要有可能,应主张通过引产进行阴道分娩,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败血性休克,急性器官衰竭或胎儿窘迫应促使紧急剖宫产。应对SARS-CoV-2阳性的母亲的新生儿隔离至少14天,或者直到病毒清除为止,在此期间,不建议直接母乳喂养。这些建议应适应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以及SARS-CoV-2和COVID-19的任何进一步更新。
兰州大学 2021-04-10
发现新的病毒dsRNA识别受体
该研究首次鉴定到定位于线粒体的dsRNA受体ZNFX1,发现其通过与线粒体上的接头分子MAVS相互作用,在病毒感染的早期诱导I型干扰素(type I IFN)等ISGs的产生,从而正调控RIG-I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该研究不仅为抗病毒免疫复杂性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分子靶点。另外,由于ZNFX1属于RNA解旋酶SF1家族的分子,该研究有望开启对SF1家族分子天然免疫功能的全面探索。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对IVT-SAPAS的测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利用siRNA筛选了数十个在病毒感染后发生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发现RNA解旋酶SF1家族成员ZNFX1具有显著抑制RNA病毒复制的功能。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ZNFX1是一个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ISG),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病毒感染后,ZNFX1通过ARM和P-loop结构域结合病毒的dsRNA,并与定于线粒体的接头分子MAVS相互作用,激活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发挥抑制RNA病毒复制的功能。由于在静息状态下,ZNFX1具有较高本底蛋白表达,提示ZNFX1在RNA病毒感染早期阶段,即可通过诱导IFNs和ISGs表达形成对RLRs信号通路的正反馈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徐安龙教授课题组本年度还通过文昌鱼免疫学研究,发现了另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dsRNA识别受体DDX23。通过回溯到哺乳动物中开展比较免疫学研究,发现DDX2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在病毒感染早期,DDX23可从细胞核转位到细胞质,通过识别病毒来源的dsRNA并激活type I IFN等ISGs的表达,正反馈调节RIG-I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新冠病毒重组疫苗动物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已开展动物实验,该实验室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联合浙江特瑞斯药业、成都国家GLP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国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协同攻关。 该疫苗的研发得到了四川省、教育部与科技部以及成都市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研究团队力争在3-4个月内,通过小鼠、兔与猴等动物实验与一系列的研究,证明该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向国家进一步申报人体临床试验。 新冠病毒重组疫苗动物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 2021-04-11
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
HPV16与人的子宫颈癌及其它多种癌瘤关系密切,HPV16感染在人群中呈明显上升趋势。预防HPV16感染可能预防人子宫颈癌及其它多种肿瘤。但因HPV16不能在体外及动物体内生长,很难得到足够病毒颗粒,因而无法进行疫苗研制。本实验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HPV16 L1基因,并将它重组入杆状病毒载体,使之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目前已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猪圆环病毒2型合成肽疫苗
通过研究PCV2免疫保护抗原和抗原表位,设计并筛选出两个50-5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序列,建立了多肽固相载体合成法和纯化工艺,制定了疫苗制造规程和质量标准,创制成功合成肽疫苗。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国际首创,引领了国际该病疫苗的研发。通过研究PCV2免疫保护抗原和抗原表位,设计并筛选出两个50-5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序列,建立了多肽固相载体合成法和纯化工艺,制定了疫苗制造规程和质量标准,创制成功合成肽疫苗。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病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最重要手段。针对该病毒培养和疫苗抗原制备工艺技术难题,我校姜平教授团队深入研究挖掘该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致病和免疫机制,成功创制成功合成肽疫苗,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疫苗安全有效,免疫保护效力100%,免疫持续期4个月,疫苗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于2021年获得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病毒疫苗快速工艺研发技术平台以及高质蜀病毒疫苗规模化生产装置装备相关技术
本研究团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 201610601410.0;ZL 201610601445.4)的新型固定床生物反应器——Xcell反应器(图1)。Xcell反应器采用新型的“瀑布式”传氧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泡通气,可提供良好的氧传质性能以及混合性能;采用“悬浮接种”技术使得反应器的种子细胞捕获能力良好且细胞在反应器中分布均匀;采用“Push-pause”混合技术,可有效避免固定床模块出现死区,进一步提高液体混合效率,同时对氧传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Xcell反应器为贴壁动物细胞的培养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定床生物反应器与技术。 为了实现基于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过程的高效研发与规模放大,本研究团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号201910893202.6)的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缩小模型——TFB反应器(图2)。基于TFB反应器与Xcell反应建立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scale-down/scale-up平台(图3)以及QbD导向的病毒疫苗过程工程的快速开发策略,实现了细胞培养及病毒扩增工艺从20 mL到0.5 L与2.5 L的规模逐级放大。
江南大学 2021-05-11
新型真空玻璃
该产品由我扬州大学以张瑞宏教授为首的团队经过十年的努力,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已完成了中试。 2005 年最终实现关键工艺上有所突破,特别是侧边封头工艺及一次性封接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可大大简化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根据扬州大学的生产工艺生产的真空平板玻璃可将其成本控制在 100 元/m2 左右。
扬州大学 2021-04-14
新型泵装置
模型泵叶轮直径 300mm, 转速 1450r/min, 流量 260L/s—370L/s, 扬程 2.0m—8.0m, 泵装置效率 71%以上, 汽蚀比转数≥1000。
扬州大学 2021-04-14
新型室内烟花
项目简介: 一.室内烟花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1、 产品依靠自身药剂燃烧时产生的声、光、色、火花和分支火花,形成绚丽多姿的烟花效果及艺术造型,观赏效果极佳。 2、燃放时无烟、无毒、无刺激性气味、无残渣,对人体无害。因此,不污染环境。 3、生产和燃放时不产生爆炸,火花区不会引燃其它可燃物。因此安全性极高。 4、单个产品可根据需要灵活设定燃放时间。 5、生产工艺简单。一般情况下比传统烟花工序减少一半以上。 6、燃放时气氛热烈欢快,效果独特,可控性强。广泛适用于节日庆典、生日等各种聚会,可增加和烘托欢快的气氛。非常适合在家庭、酒吧、卡拉OK厅、舞台等场所燃放。 7、性能价格比高,与国外产品相比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