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燃气天然气的热气机能源岛
关键技术
研究与示范
项目成果/简介: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该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一般均可达到70﹪以上.本文阐述了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热气机的天然气能源岛系统.并指出充分推动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技术的应用,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以及资本有效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新一代超低排放重型商用柴油机
关键技术
开发
本项目属于动力机械及工程科学技术领域。项目提出了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发明了新型空气系统和燃烧新方法,开发了满足不同阶段排放法规的燃烧技术,实现国4到欧6排放升级的衔接;发明了新的催化剂配方、制备方法及实现超低排放的方法和装置;发明了重型柴油机新结构和工艺,实现结构强度提升和轻量化。开发成功多款满足国4、国5和欧6排放重型柴油机,得到产业化推广应用。近三年,应用项目技术的国内客车市场份额达65.5%,实现新增销售额1046826.54万元,新增利润175472.23万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所开发的YC6L-60柴油机是国内唯一应用的自主品牌欧6柴油机,通过了欧盟E-mark认证,项目提升了我国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
天津大学
2021-04-10
非致冷高功率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封装
关键技术
及应用
本项目属光、机、电、材一体化技术领域,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点。半导体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能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激光能、功率转换效率高、便于直接调制、省电等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半导体激光技术已成为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新兴技术并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功率半导体泵浦激光器是半导体激光技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半导体激光器最大的缺点是激光性能受温度影响大,光束的发散角较大。封装成本占半导体激光器组件成本的一半,封装技术不仅直接影响泵浦激光器组件的可靠性,而且直接关系到泵浦激光器芯片的性能能否充分发挥。本项目对非致冷高功率980nm泵浦激光器的封装技术进行了研究,整个封装技术涉及光学、电学、热学、机械等,精度达微米数量级。通过采用激光器芯片的倒装贴片技术,小型化、全金属化无胶封装技术,最终满足了光纤放大器对泵浦激光器小体积、高功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要求。光耦合则采用透镜光纤直接耦合,最大限度地减小耦合系统的元件数和相关损耗,提高了光路可靠性和易操作性。采用双光纤光栅波长锁定技术,提高了非致冷高功率980nm泵浦激光器的边模抑制比和波长稳定性。项目组通过采用这些技术,最终解决了一系列非致冷高功率980nm泵浦激光器封装关键技术。 经国家光学仪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非致冷高功率980nm泵浦激光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 管壳尺寸:12.7(mm)×7.4(mm)×5.2 (mm) 2. 工作温度:0-70℃ 3. 中心波长:980nm 4. 谱 宽:1nm 5. 阈值电流:24mA 6. 输出功率:240mW 7. 功 耗:小于1W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经过近五年的技术研发和不断改进,非致冷高功率980nm泵浦激光器封装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相关产品的批量生产,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填补了我国非致冷高功率半导体泵浦激光器方面的不足,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耦合封装是对精度要求非常高的一系列工艺过程,这注定它很难实现自动化技术。因此,小型化泵浦激光器封装技术的研究成果,特别适合在中国这样人力成本低且技术基础好的环境。通过对小型化980nm泵浦激光器封装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封装技术的源头性创新,有助于向其他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和光电器件的耦合封装拓展。该技术在光电子器件的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将成为形成光电子器件封装技术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上海大学“精海”系列无人艇突破多项
关键技术
开拓创新·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9-15
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与液位控制
关键技术
及其应用
本项目揭示了汽液两相流自升压及液位自调节机理,发明了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及液位控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了安全高效的汽液两相升压加热和液位控制系统,并实现了产业化。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
关键技术
研发与产业化
本项目提出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解决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分析问题;研发了适合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能够保证抗震性能的竖向连接方式;完成了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板的抗震性能研究。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
关键技术
本项目揭示了采动影响区内顶板岩层裂隙 的动态演化规律和采空区侧“竖向裂隙发育区” 的形成规律;研制了新型充填材料;创新了无 煤柱快速沿空留巷、Y型通风、留巷钻孔抽采 卸压瓦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煤与瓦斯共采的 关键技术难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农药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
关键技术
开发及应用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和环境污染约束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化工行业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特征,作为化工行业重要载体的化学工业园逐渐成为区域层面开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针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研究开发农药化工过程物质减量与循环利用技术以及水资源节约和梯级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提供循环经济新模式。研发成果:1. 以陶瓷膜分离为核心的草甘膦母液资源化技术 针对现有的草甘膦母液膜分离存在的通量小、易衰减以及不能同步资源化等问题,研制了针对该分离体系的膜材料,采用一级超滤膜、二级纳滤膜构建了多级膜分离耦合吸附分离装置 在预处理、分离、浓缩及净化等技术方面获得集成创新 解决了草甘膦母液分离过程中通量低、易衰减等技术难题 实现对草甘膦和盐的同步资源化多极膜分离主要技术指标 草甘膦截留率≥96% 草甘膦母液浓缩倍数≥3 盐纯度达到工业用盐二级标准 实现草甘膦与盐的同步资源化2. PVC母液膜资源化技术 制备了针对PVC母液分离体系的特殊结构的超滤陶瓷膜材料(2~50 nm) 构建了PVC母液超滤膜小试装置 优化了压力、温度、膜通量等操作参数,PVC的单步分离效率达95%3. 新型水处理药剂:高纯度ClO2先进制备技术 攻克了二氧化氯制备技术难题,开发了一种高纯度二氧化氯绿色制备集成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发明了用过氧化氢配以适量氯离子的复合还原催化技术 创造性地采用双釜串联、梯级反应强化技术 发明了具有耦合作用的平衡管和排液管技术 上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提高了二氧化氯的品质与发生器的安全性,拓宽了二氧化氯的应用领域 4. 高纯度ClO2发生装置 高纯度ClO2制备技术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纯度从现有技术的60%~95%提高到99.9% 原料转化率从现有技术的85%~95%提高到99.5% 生产成本低,约为现有亚氯酸钠法的1/3,较同类氯酸钠法下降约10% 三废量少,废液量约为现有技术的1/2~2/3 安全性好,集成应用负压操作、自动连锁控制与报警技术5. 新型水处理药剂:高纯度ClO2工业化应用情况 经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本技术各项技术指标大大优于相关国家标准质量指标 科技成果鉴定表明:本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该技术制备的二氧化氯纯度国际领先 形成四项国家专利(三项授权,一项公开,两项被欧洲专利局收录) 该技术的成套设备成功应用于废水处理、循环水杀菌灭藻、饮用水消毒等领域,设备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含氰废水处理工程 6. 工业冷却水闭路循环与节水减排技术 针对目前工业循环冷却水存在的滋生菌藻、管道腐蚀、换热效率降低、产生浓缩污水以及大量补充新鲜水等缺点,研究开发了冷却水零排放循环新技术 在多级循环冷却水技术、热管技术以及腐蚀与防护等技术方面形成集成创新 研究开发了一级循环系统中工艺设备和工艺条件的优化技术 、小温差高通量热管换热器 、绿色高效缓蚀剂与杀菌剂 实现了一级循环闭路循环、优质水与低质水分级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零排放7. 循环冷却水闭路循环技术主要技术指标 一级循环冷却水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六年以上:碳钢换热器管壁的腐蚀速度<0 .05 mm/a; 铜合金和不锈钢的腐蚀速度<0.0005 mm/a ;工艺冷却面污垢热阻值<1×10-4 m2hc/kcal 小温差高通量热管换热器体积≤Φ2.0m×25m 二级循环系统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超小流量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
关键技术
西安交大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赛尔机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经过近20年连续不断的科研攻关研制成功年产33万吨尿素装置离心二氧化碳压缩机设计制造全套技术(设计工况流量为16700Nm3/h),该压缩机是国内首台同类尿素装置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二氧化碳压缩机成套机组,目前已工业运行3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关键技术
与应用标准研究
该项目依托获批的“国家智慧城市专 项试点” ,按照“1+18+N”(1个省级平 台、18个市级平台、N个高校、医院站级) 的模式,构建全省统一的“公共建筑能耗 监管云平台” ,最终实现我省能源总消耗 下降5%~10%的管控目标。该项目采用 “互联网+能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 了覆盖全省的、可持续运行的“能源管理 云”平台,这一系列创新的模式被称为 “安徽模式” 。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59
60
61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