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应用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属于化学催化剂领域。该固体酸催化剂活性组分是硫酸锆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分散性好,具有球形、椭球形或鸭梨形结构,粒子尺寸在30-900nm。本发明所制备出的硫酸锆纳米粒子可直接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游离脂肪酸合成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上述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是:所述游离脂肪酸和低碳醇的摩尔比为1∶40、固体酸催化剂与游离脂肪酸的质量比为0.2、反应温度为95℃。采用本发明催化剂,用于由游离脂肪酸合成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可以使脂肪酸的转化率提高,催化剂与产物易分离;无腐蚀性,对环境无污染;催化效率高,用量少,副产物少等优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生产技术
在工业用水中,由于生产物料和外界成分的进入等因素,一般都含有数量不等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特别是敞开式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有充足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溶解氧、营养物质和水温条件。微生物的滋生会使循环水系统设备壁上产生生物垢,它不仅会使设备的换热效率降低,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还会造成设备的堵塞、腐蚀。杀菌灭藻剂的使用是杀灭或抑制菌藻滋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与节能工程研究中心经过潜心研究,通过复选优化的方法开发出一种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本产品主要特点是含溴高效低毒,衰变速率快,鱼类及小白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LD50 经口)本产品属于低毒级或极低毒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本产品适用温度广(10~70℃),在较高温度下仍能发挥效力;pH 适应范围宽(5.0~10.5),在碱性环境中仍表现出强的杀生活性;稳定性好,能与常用的稳定剂配合使用;水处理费用低;对水中的硫酸还原菌、铁细菌有特效;本产品也有较好的剥离粘泥的效果;由于以固体形式存在,该产品便于运输和保存。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生产技术
在工业用水中,由于生产物料和外界成分的进入等因素,一般都含有数量不等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特别是敞开式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有充足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溶解氧、营养物质和水温条件。微生物的滋生会使循环水系统设备壁上产生生物垢,它不仅会使设备的换热效率降低,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还会造成设备的堵塞、腐蚀。杀菌灭藻剂的使用是杀灭或抑制菌藻滋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与节能工程研究中心经过潜心研究,通过复选优化的方法开发出一种含溴固体杀菌灭藻剂。本产品主要特点是含溴高效低毒,衰变速率快,鱼类及小白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LD50经口)本产品属于低毒级或极低毒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本产品适用温度广(10~70℃),在较高温度下仍能发挥效力;pH适应范围宽(5.0~10.5),在碱性环境中仍表现出强的杀生活性;稳定性好,能与常用的稳定剂配合使用;水处理费用低;对水中的硫酸还原菌、铁细菌有特效;本产品也有较好的剥离粘泥的效果;由于以固体形式存在,该产品便于运输和保存。该产品质量指标:外观有效溴组份%pH溶解度(20℃)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颗粒≥456.0~7.030g/100g水 应用范围:本品适用于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冷却水、冲洗用水和游泳池水的杀菌灭藻处理。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新型肿瘤放疗增效剂
肿瘤乏氧是造成肿瘤干性增强、肿瘤转移和放疗耐受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重大难题,我们希望把握现有的领先国外的技术优势,完成氟碳氧载体的临床前研究。我们通过开发负碳氧载体,制备了新型肿瘤放疗增效剂。
南京大学 2021-04-14
覆铜石墨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石墨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但是,它低的强度及与金属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其与金属成为复合材料时,在金属中的加入量很低,而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严重损坏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目前石墨作为固体润滑剂时,为了保持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入量大都很低。本技术独特之处在于,首先在石墨颗粒表面包覆一层铜膜,使其整体表现为铜的性能,当它与铜形成复合材料时,铜基体形成一个三维连续骨架,石墨处于其中。这一方法使得自润滑复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可已大为增加,同时使复合材料整体表现为金属性能,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力、耐高温性及导电性,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应用前景: 铜石墨复合材料优良的自润滑能力及良好的导电性能,被认为是制造高性能电刷、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小型精密自润滑滑动轴承其它滑动电接触部件的首选材料。 受电弓滑板是电力机车上与供电导线接触的部件,列车运行时,滑板与供电导线处于高速相对滑动之中,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滑板从供电道线上得到所需的电力。受电弓与供电导线之间的滑动摩擦速度等于电力机车的运行速度。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滑板的摩擦及自润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刷是电机中的易损部件,随着电机向大型化、微型化、高转速、高效率发展。要求电刷具有大的集电能力及优良的自润滑能力,以减小电机的尺寸,提高电机效率,使焦耳热引起的升温保持在低水平。机械制造技术向高精度、小型化方向发展,油润滑变得很困难,从而为小型自润滑精密滑动轴承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市场。机车及汽车也对意外情况下缺少润滑油时部件的自润滑能力提出了要求。可见自润滑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纳米金属/陶瓷复合润滑自修复剂制备技术
本技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粉体研究所和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开发出的新型适合于多种金属摩擦副(钢-钢,钢-铜,钢-铝等)的高效纳米润滑自修复剂产品,现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开发了内燃机系列、通用流体机械系列、机械密封系列等产品,在轮船、飞机、工程机械、汽车以及矿山、油田、电厂、化工厂、钢厂、水泥厂等机器设备的抗磨、减摩、原位自修复和节能减排中具有广泛应用,可广泛使用于含机械运转金属摩擦副的减摩、抗磨场合。近几年来,该自修复剂已在各种车辆、船舶、空压机、机床、机械密封件等进行了大量实际设备运行考核。结果表明,该产品以一定添加量定期加入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中,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此外,还针对我国目前每年消耗100亿只轴承的实际问题,研究开发出纳米复合自修复润滑脂产品,以期大幅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延长设备维修时间。中国颗粒学会鉴定结果认为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研制的机械密封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转让给相关企业,并在同行业具有强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特点、指标等) 该自修复剂产品的技术优势在于其设计思想、配方及制备方法具有创新性,采用高产率、高纯净度、粒度分布可控多组元复合金属纳米粉体产业化生产技术与独特的金属复合纳米粉体和天然矿石粉体的分散、表面改性技术,有效实现了油溶性添加剂与纳米颗粒的协同增强。产品按要求添加量加入500SN基础油中可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60%以上,提高极压值1.9倍。以一定添加量定期加入各种车辆用润滑油中,节省燃油5~35%,减轻机械噪音,减少车辆的废气排放30~50%,提高发动机的动力20%左右,延长润滑油换油周期1~3倍。应用于机械密封件中增加原有机械密封件压力上限30%左右,降低原有机械密封件传动所需电耗;延长原有机械密封件使用寿命1倍以上;降低噪音1~5 dB;大大减少设备保养维修费用,并减少因排除故障停机造成的损失。通用流体机械系列用于多种泵及空压机设备后,具有节电5~16%,降低噪音2~6 dB,提高流体输送流量或压力,延长润滑油换油周期1~3倍;提高摩擦副使用寿命1~3倍,延长设备大修时间及使用寿命等功效。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新型铼功能材料应用
建立稀散金属铼功能材料催化氧化烯烃反应体系,实现反应选择性大于 99% ,产率大于 95% ,控制反应连续或循环可逆,并达到该类催化氧化技术的绿色工艺要求。研发了以铼离子液体既为催化剂又为溶剂的新型均相催化体系。实现了以多种铼离子液体为反应媒介,环辛烯、环己烯等烯烃为底物的高效催化烯烃环氧化工艺。将原催化体系转化为均相催化体系,降低反应条件至常温常压下进行,彻底改变了原体系回收率不高,在循环反应中选择性、催化活性变低等缺点。控制反应条件在常压进行,反应温度为 60 ℃ -80 ℃,实现了反应循环 12 次,催化效果无明显降低,并实现了选择性几乎 100% ,无副产,产率约 98% 。
辽宁大学 2021-04-11
新型高效稀土发光材料
成果来源于江苏省科技招标项目,江苏省高技术项目及国家创新计划等项目。项目完成过程中申请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制出的PDP荧光粉在VUV激发下的发光亮度、色坐标、发射波长,以及粉体中心粒径等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日本化成公司PDP荧光粉的实物质量水平,在荧光粉的抗劣化性能及分散性等方面优于日本化成公司PDP荧光粉。该产品在荫罩式全彩色PDP上进行了涂屏试验,涂覆效果良好,涂屏后的整屏亮度与使用国外商用PDP粉的效果相当。
东南大学 2021-04-10
新型环保木塑装饰材料
该产品以聚烯烃、木粉为原料,添加特定的功能性助剂,将热塑性塑料和木材的优点集为一体,可作为室内地板装饰材料,以满足人们对木质产品的需要,同时不破坏人类生态资源,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益。关键技术:木塑材料的技术特点是把两大类差别较大的不同材料相互混合在一起 即将木材、塑料合二为一制成复合材料。
扬州大学 2021-04-14
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359 36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