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的流延温等静压复合成型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的流延温等静压复合成型制备方法。1)将钝化剂和溶剂混合起来得到钝化液,将钝化液和磁性金属粉末混合,搅拌,烘干,得到钝化粉;2)将钝化粉和有机溶剂,分散剂,粘结剂,增塑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筛网过滤,除泡,制备得均匀弥散的浆料;3)流延成型;4)素坯温等静压压制。利用流延温等静压复合成型方法制备的金属软磁复合薄膜将固化和等静压工序简化为一道工序,电阻率高,机械强度好,密度和饱和磁通密度有很大提高。结合较成熟的流延工艺和温等静压工艺,使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简单化,成本降低,性能优异,在薄膜电感等电子器件的制备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集控制功能与I/O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控制功能与I/O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控制器,包括主板电路和罩体,所述主板电路包括MCU单元、电源单元、UI单元、UO单元、DI单元、DO单元、通讯单元,所述UI单元包括模数转换单元、开关量输入处理单元、电平量输入处理单元,所述UO单元包括数模转换单元、外接继电器驱动单元,所述通讯单元包括以太网通讯处理单元、485通讯处理单元、无线通讯处理单元,所述UI单元、UO单元、DI单元、DO单元和通讯单元皆与MCU单元相连,所述电源单元对MCU单元、UI单元、UO单元、DI单元、DO单元和通讯单元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具有最精简的计算机控制结构,采用 CPU 主控单元独立完成控制与运算,其结构紧凑,集成度高,产品具有多种通讯方式,可操作性强。
浙江大学 2021-04-13
碳纤维缠绕成型用系列树脂体系(耐高、低温、中常温固化、高强、高韧)
缠绕成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效的纤维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之一,更是实现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它复合材料高可靠性与高性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北京化工大学基于国内最先进的六维缠绕平台,开展了碳纤维(T300、T700、T800、T1000) 及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界面相容的树脂体系及缠绕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开发了耐高温、耐低温、中常温固化、高强高韧的系列环氧树脂体系,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宽工艺窗口、系列化的缠绕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制造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纤维的强度转化,发展了国产碳纤维(T700、T800)复合材料气瓶等系列化制品,并获授权/申请专利20余项。 试用期≥8h,粘度≤600 cps,固化温度≤150℃,拉伸强度≥80 MPa,Tg≥220℃,复合材料NOL环拉伸强度≥2200 MPa,复合材料NOL环层剪强度≥70 MPa,复合材料的高温(160℃)力学强度保留率达70%。 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应用于压力容器、大型贮罐、高压管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国防和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经济效益。以缠绕复合材料气瓶为例,预计国内未来复年需求量在5万只,产值至少约为5亿元/年。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高透明度高粘度低雾度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合成技术
成果描述: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olyvinyl Butyral,简称PVB),是由聚乙烯醇树脂(PVA)在催化剂存在下和正丁醛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功能性树脂。 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分为低粘和高粘两类,低粘度PVB主要用于制备一般的薄膜、粘结剂、涂料、纸张处理、陶瓷等领域;高粘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主要用于汽车、飞机、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潜艇等用安全玻璃的夹层材料,可以在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前提下提高安全玻璃的抗冲击性性能。 本成果在高品质PVB树脂的合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应用新型高效混合剪切反应技术、洗液/滤液循环利用技术、无乳缩醛化反应技术和新型高效强制外循环缩醛化反应器成功地解决了现阶段国内PVB树脂普遍存在的问题,改善了高分子链条微观结构,避免高分子链条间的交联,使缩醛度更高更均匀,由此树脂制得的膜片具有高透光率和低雾度等光学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安全玻璃中间膜的需要。 同时,该技术成果避免了传统工艺上的低温反应,可以使初始反应温度从20℃开始,避免了使用冷冻带来的高能耗。且工艺过程大大提高了丁醛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转化。市场前景分析: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分为低粘和高粘两类,低粘度PVB主要用于制备一般的薄膜、粘结剂、涂料、纸张处理、陶瓷等领域;高粘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主要用于汽车、飞机、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潜艇等用安全玻璃的夹层材料,可以在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前提下提高安全玻璃的抗冲击性性能。 目前,世界上生产高品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经济发达地区, 主要是美国首诺公司( SOLUTION) 、杜邦公司(DUPONT) 、日本积水化学工业公司( SEKESUI) 和德国佳氏福公司( TROSIFOL) 。 我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及膜片的生产企业大概有十余家,树脂总生产能力达到40000吨/年,膜片总生产能力达到35000吨/年。但其中低粘度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占80%以上,安全玻璃用高粘度产品(包括回收国外废PVB料)不到10%,且品质和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颜色发黄、酸值偏高、缩醛度较低(国内一般70%以下,国外可以达到80%以上),透明度、雾度和柔软性较差等等,每年需要直接从国外进口高粘度高品质的PVB树脂和膜片,以满足国内汽车工业和建筑工业的发展所需。 对于国内需求量来说,现在低端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但中高端产品市场仍供不应求,许多高端产品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目前国内仅汽车工业对安全玻璃用的高粘度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需求在1.5万吨/年,且年增长率大约在15%-20%左右,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以500吨/年的规模计算,该项目的投资额大致在1300万元左右(其中100万元为流动资金)。据可行性分析计算,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直接生产成本为1.43万元/吨,车间成本为2.046万元/吨,工厂成本为2.68万元/吨,销售成本为2.71万元/吨。现目前该产品的市场售价为3.3万元/吨。企业的年纯利润为220.76万元,净投资收益率为16.98%。 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一种有机硅改性剂在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硅改性剂在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中的应用,该有机硅改性剂制备容易,经过该有机硅改性剂改性的酚醛树脂体系均一性好,产品质量稳定。以苯酚,甲醛溶液和该有机硅改性剂为原料,经碱催化缩合可制得一类热固性酚醛树脂,其结构特征在于酚醛树脂分子中化学键合了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段。本发明制备的改性酚醛树脂不易受潮,固化后的材料韧性和耐热性能优异,将其应用于浸渍料制备的材料韧性要优于一般的酚醛树脂制品,亦可作为制备高性能摩擦材料等复合材料的粘合剂,能有效提高粘结处的剪切强度,不易脱胶。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提高环氧树脂的耐高温性能的无机/有机杂化纳米粒子
发明了一种无机/有机杂化纳米粒子, 与有机物和高聚物的相容性好,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或各种涂料中,能够提高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增强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材料的耐冲击性能和阻燃性能。 经济技术指标与应用效果:按 10% 重量比添加该杂化物到环氧树脂中,可提高环氧树脂的玻璃化温度 15o C,提高维卡软化温度 13o C,提高抗冲击强度 3 倍。提高抗氧指数提高 52%。实验室应用效果显著。 创新要点:纳米杂化物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显著。 效益分析:根据投资规模确定。
江南大学 2021-04-13
【教育解决方案】Lux 3Li+打印机搭配耐高温树脂材料应用案例
生产级材料详细信息:索要完整生级级材料资料请访问清锋科技官网下载 3D打印材料-LuxCreo清锋科技 清锋的智能工厂和材料实验室可以与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的验证。   【教育解决方案】Lux 3Li+打印机--耐高温树脂材料应用案例 面向高教、职教的实训项目,基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设备提供、材料提供、软件提供、课程资源提供、师资培训、实训项目以及软硬件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于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验、科研创新和项目开发等应用场景。 清锋光固化教育课程解决方案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可以加速产品开发周期,满足多 材料、复杂形状、任意批量的生产需求,是全球最受关注的高科 技行业之一。拥有3D打印课程、设备的院校、科研机构在创新、 创造方面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LuxCreo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 为科研创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及行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面向院校 提升院校教学硬件水平,有助于培养未来的3D打印人才,生动展示课本、教案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资深3D打印行业专家亲自授课。 面向科研机构 快速将模型、数据形成实物,简化步骤,缩短论证时间,结合最新技术,加速研发新产品,输出有价值易商业化的研发项目,全球顶尖3D打印工作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打印设备 iLux系列桌面机,Lux系列工业机,可作为研发、教学、实验等配套设备,满足不同项目需求。 打印材料 耐高温树脂材料满足消费、手办、模型、工业、汽车、航空航天等学科的教学研发需求 打印软件 LuxFlow模型处理软件,支持数据导入、文件修复、智能2D/3D摆放、生成支撑、切片、路径填充等功能,便于快速进行现场教学演示、培训实操、学术研发。 相关学习支持 清锋科技在光固化3D打印技术、软硬件、材料等方面积累了来自全球各个高校的顶尖人材,可结合院校、机构所需进行相关的培训及讲座,助力教育科研工作更加系统、科学。 打印中心实地考察 清锋科技在北京、宁波及美国硅谷均设有打印中心,可为学生及科研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了解3D打印的场地支持。 核心优势: 互联:可接入LuxCreo的软件生态,实现轻量化设计、高速切片、设备互联、智慧工厂管理。 敏捷:快速自主研发的纳米离型技术LEAP™,速率提升20~100倍以上;成型件力学性能各向同性。 柔性:适用于高精度原型件/测试件和小批量件的快速设计与制造。 可持续发展:技术团队来自清华、哈佛、佐治亚理工、北卡州立、剑桥等;解决方案得到了10万零部件打印的检验。 包括但不限于新产品的功能特点及技术性发布介绍,产品实际使用操作的演示; 清锋应用案例:耐高温树脂 HT 31是一种坚硬、耐热的类PEEK材料,热变形温度HDT为275℃。在超过100℃的温度下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适用于承受高温的原型和最终用途零件以及塑料成型的快速模具。 通过清锋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 1.快速产品研发迭代 2.样品实验数据快速分析 3.一体化模型处理,快速响应快速制造 4.大吞吐量,快速打印 5.通过不同材料的研发,拓展3D打印新应用 现今,3D打印作为一项非常前卫的高新技术,在弹性体研究、航空航天、高精度复杂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清锋的3D打印技术在全球位居领先地位,我们也想借助国内顶尖技术推进行业发展,让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清锋科技(LuxCreo) 清锋科技是一家专注于3D打印设备、软件、材料研发,致力于改变产品开发和生产方式的数字化3D智造商。团队成员汇聚了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大学等学府的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管人才。团队研发出适配于不同行业的高性能材料体系,依托自主研发的Lux系列打印机和配套软件, 为鞋类、齿科、医疗、消费、汽车等行业创新升级提供解决方案,打造兼具定制化和批量化的新型数字化制造模式及生态闭环,让制造更简单!www.LuxCreo.cn 欢迎关注清锋公众号:qingfengshidai了解更多专业信息。 如有合作需求或者感兴趣的产品,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清锋 ↓↓↓ 公司邮箱:business@luxcreo.com 商务销售电话:18614034268 官方网站:www.LuxCreo.cn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金隅智造工场S5幢1017
清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01
新型新冠肺炎快速检测试剂盒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和叶升教授团队瞄准临床实践所需,制定了病毒、抗体快速诊断以及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发方案。团队迅速制备获得新型冠状病毒高纯度蛋白,并与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免疫荧光层析试纸条检测病毒抗原灵敏性、交叉性等实验,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检测试剂盒相比,新型试剂盒最大的优势是“快”,可在15分钟内检测出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该试剂盒具有高灵敏度,病毒蛋白检测达到pg级,为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提供了简便灵敏的手段。实验结果显示,新型试剂盒检测限、灵敏度、线性系数等性能指标均满足对病毒抗原检测的有效性要求。新型试剂盒正在加紧临床验证,在获得相关部门检验审批后有望用于疫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缩短疑似病例的筛查时间,助力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正在加紧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早期感染抗体检测、新型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发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有望近期取得可用性成果。
天津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沈阳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尹秀山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投入科研使用。本次研发为沈阳市科技局会同辽宁省科技厅联合启动的首批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家用试剂盒及配套产品等,用于疑似病例早期初步筛查。
沈阳化工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基数庞大,给临床一线诊疗带来巨大压力,疫情波及地域广泛,基层医院缺乏经验,面临严峻挑战。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临床医学院董家鸿院士领导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功通过应用测试,进入临床试用阶段,有望为上述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董家鸿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该系统包括三大模块,其中影像诊断模块主要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诊病例的珍贵临床资料的大数据分析,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该疾病的CT影像特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的智能识别。临床诊断模块则依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结合影像与流行病学、症状及关键检验数据等临床信息,实现智能诊断。临床分型模块通过智能判读呼吸功能参数,“自适应”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董家鸿谈到,该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疑似病例的胸部CT筛查、依据指南进行临床与影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著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效能,有望大幅降低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工作负荷。
清华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7 98 99
  • ...
  • 291 2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