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品种小批量
新型
纳米
材料
成果简介:当代化工、制药等领域正在面临深刻变革,新材料的出现,助推了这一趋势。山东大学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各种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制,获得了多个品类的新型纳米材料。 ① 新型碳纳米材料 以块体富碳材料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利用混酸回流、无溶剂热解等方法,制备了发光纳米碳;以多胺为原料,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和碳纳米颗粒;以有机羧酸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相容性纳米碳。产品可用于发光二极管、荧光油墨、油田、食品等多个领域。 ② 结构精确的胶体银 以硝酸银和巯基烟酸为原料,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原子级精准结构的银簇,主体框架为六个银原子形成的八面体,外围被六个巯基烟酸配体保护起来。该纳米材料可溶于水,形成胶体银,具有抗菌等功效。 ③ 强吸附多孔材料 共价有机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可塑性强等优点。把对二氧化碳具有亲和作用的富氮基功能团引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制备了一系列富氮基共价有机多孔材料,可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该方法可替代传统二氧化碳处理方法,即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法,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④ 纳米纤维素 利用酸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水分散液,品质高,性能稳定。 成果相关图片:
山东大学
2021-05-11
新型
高密度存储
材料
与器件
已有样品/n“新型高密度存储材料与器件”面向大数据时代对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研究相变、阻变、铁电等新型存储材料和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发展用于高密度存储阵列的选通器件及三维集成技术,研制兼具信息存储、逻辑、运算、编解码等多功能的新型原型器件以及柔性阻变存储器原型器件,将为我国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性能存储材料与器件奠定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新型
抗病毒和抗菌新
材料
已有样品/n可特异性吸附细菌、蛋白、病毒的系列仿生材料,这些材料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备成相应的抗病毒或抗菌产品。例如,特异性吸附病毒的仿生材料,可用于制备具有抗病毒性能的敷料等,在临床、军事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前我们已经成功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材料,可选择性抑制靶病毒的感染,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毒性低。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有望向抗病毒药物或抗病毒敷料等抗病毒材料转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柔性PEDOT基
新型
室温热电
材料
该研究在基于以往使用离子液体处理PEDOT:PSS导电聚合物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材料的塞贝克系数以实现更好的热电转换效率。对于PEDOT/IL复合有机热电材料,仅靠离子液体对PEDOT:PSS的有序性优化,复合薄膜的塞贝克系数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功率因子PF提升不明显。为提高复合物薄膜的塞贝克系数,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还原剂对PEDOT:P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
能源
材料
及燃料电池研究
“氢化燃烧合成(HCS)镁基储氢合金”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和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资助,并与美国通用(GM)公司开展国际合作。主要研究HCS和高能球磨(MM)复合制备纳米镁基储氢材料的工艺条件;研究高容量、高活性镁基储氢材料的HCS反应过程和MM复合机理;研究HCS+MM制备镁基储氢材料结构特性,揭示低温高容量高活性储氢机理。纳米镁基储氢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1)储氢量> 5.5 wt.%,(2)吸氢温度< 100℃,五分钟内吸氢达到储氢量90%,(3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
新型
纳米
材料
的检测分析试剂
南京大学开发了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系列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含纳米材料的检测分析试剂,检测的灵敏度,分析准确度等指标大大提高。应用领域包括生物医学检测,环境保护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法医检测等。该系列技术的知识产权涵盖纳米材料的组成,应用方法,规模化生产等各方面。 开发本系列技术的团队领导人阮刚教授(现代工学院)是中组部国家青年千人专家,在美国的科技产业化工作已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冠军,俄亥俄州政府科技创业基金奖励,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Innovation Corps pro
南京大学
2021-04-14
水土复合污染治理
新型
材料
本技术以人体所需、地壳中丰富的元素组分为原料,采用简便的合成技术制备出新型纳米环境修复材料,可用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微生物等复合污染的水土治理,尤其适用于农田修复。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以人体所需、地壳中丰富的元素组分为原料,采用简便的合成技术制备出新型纳米环境修复材料,可用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微生物等复合污染的水土治理,尤其适用于农田修复。该材料与技术历经十年研发,已具备工业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条件,先后在福建和广东等地完成中试生产和农田治理应用试验。镉污染农田经1次治理后,水稻粒中镉含量降低35%左右,且产量增产达25%以上。 材料在污染治理中具有下列特色和优势: 1、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易制备; 2、环境友好,不含有毒有害的过渡金属组分; 3、可实现有机物、重金属和致病微生物等多元复合污染物同步修复; 4、操作简单,无需外部能量激发和特定设备; 5、还可以兼作作肥料增强土壤肥力,达到农作物的增产之效。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42004
新型
无机非金属
材料
标本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速铁路钢轨等重大设施及
新型
材料
无损检测
技术
在巡检条件下,实现多物理量融合的钢轨病害动态检测技术。采用复合电磁技术检测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宏观伤损;采用巴克豪森技术测量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材料状态改变、表面早期伤损;应用相控阵超声技术检测钢轨内部缺陷,并实现焊缝的精确定位及智能化全尺寸高效检测。实现覆盖诸如钢轨(含焊缝)等重大设施及新型材料全尺寸、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状态综合检测。 高速铁路损伤检测:实现80-350km/h的高巡检速度下对轨道不同阶段损伤的检测,提高轨道安全性; 智能制造质量检测:实现新型加工、增材制造中加工质量无损检测,提高智能制造的加工水平; 结构智能健康监控:实现钢轨、桥隧、航空航天设施关键部位故障状态监控,提高重大设施寿命。 技术优势 巡检试验转台的速度提升至350km/h,填补了国内350km/h速度等级巡检试验转台的空白。首次在国内研究了350km/h高速及不饱和状态下铁磁性材料动态磁化过程机理。采用电磁、涡流、图像等无损检测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各种材料的伤损缺陷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克服使用环境、高速运动对检测系统的影响,在高速及重载铁路应用条件下,对服役钢轨表面、亚表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裂纹缺陷损伤进行快速巡检,构建高速钢轨裂纹巡检设备,实现对铁路钢轨裂纹缺陷形貌参数等相关数据信息的快速获取、损伤程度判别,并进行故障预警和寿命评估。研究基于复合电磁效应、超声波、激光、图像融合的钢轨巡检及实时分析技术,实现病害特征识别与缺陷重构。通过分析铁磁性材料磁化过程,抑制巡检中检测探头的振动、提离效应、材料属性以及使用环境对钢轨表面检测结果的影响;基于多物理量数据的融合分析,精确识别钢轨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早期伤损等多种病害。通过使用超声技术实现焊缝精确定位及全断面相控阵高效检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高速铁路钢轨等重大设施及
新型
材料
无损检测
技术
在巡检条件下,实现多物理量融合的钢轨病害动态检测技术。采用复合电磁技术检测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宏观伤损;采用巴克豪森技术测量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材料状态改变、表面早期伤损;应用相控阵超声技术检测钢轨内部缺陷,并实现焊缝的精确定位及智能化全尺寸高效检测。实现覆盖诸如钢轨(含焊缝)等重大设施及新型材料全尺寸、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状态综合检测。高速铁路损伤检测:实现80-350km/h的高巡检速度下对轨道不同阶段损伤的检测,提高轨道安全性;智能制造质量检测:实现新型加工、增材制造中加工质量无损检测,提高智能制造的加工水平;结构智能健康监控:实现钢轨、桥隧、航空航天设施关键部位故障状态监控,提高重大设施寿命。技术优势巡检试验转台的速度提升至350km/h,填补了国内350km/h速度等级巡检试验转台的空白。首次在国内研究了350km/h高速及不饱和状态下铁磁性材料动态磁化过程机理。采用电磁、涡流、图像等无损检测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各种材料的伤损缺陷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克服使用环境、高速运动对检测系统的影响,在高速及重载铁路应用条件下,对服役钢轨表面、亚表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裂纹缺陷损伤进行快速巡检,构建高速钢轨裂纹巡检设备,实现对铁路钢轨裂纹缺陷形貌参数等相关数据信息的快速获取、损伤程度判别,并进行故障预警和寿命评估。研究基于复合电磁效应、超声波、激光、图像融合的钢轨巡检及实时分析技术,实现病害特征识别与缺陷重构。通过分析铁磁性材料磁化过程,抑制巡检中检测探头的振动、提离效应、材料属性以及使用环境对钢轨表面检测结果的影响;基于多物理量数据的融合分析,精确识别钢轨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早期伤损等多种病害。通过使用超声技术实现焊缝精确定位及全断面相控阵高效检测。应用范围:(1)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在役钢轨缺陷综合检测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钢轨接触疲劳及裂纹多物理高速巡检监测技术攻关”铁路总公司重大课题“高铁钢轨浅表层缺陷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等项目支持。(2)作为关键核心设备应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新一代国产大型高速钢轨探伤车GTC-80,累计巡检里程已达1万公里以上。发现各类型缺陷,如裂纹,剥离,磨损等400多例,通过了铁路总公司的关键技术鉴定,实现进口重大装备替代。(3)30km/h的双轨电动探伤机器人,集成环境感知、智能巡检、大数据处理与无线传输等功能,实现无人监控下的长距离自主运行,用于城市轨道巡检,已应用于南京地铁、西安地铁等。(4)智能制造质量检测技术应用于宝武集团宝日冷轧钢板厂(世界最大冷轧钢板生产线)钢板加工性能在线自动检测。(5)结构智能健康监控技术应用于京沪高铁CRTS-Ⅱ型轨道板健康监控(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金温高铁沿线光纤监测(全国首例)、贵广客专K75+431双线特大桥沉降监测、芜湖地铁1、2号线安全监控系统;(6)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一届中俄工业创新大赛二等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6
7
8
...
889
8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