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光伏农业系统
光伏农业行业面临光伏发电和植物生长“争光”的矛盾,本项目利用低成本的聚合物多层膜将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要主要光谱成分滤出来,其余大部分太阳光都反射, 这样在投射到农地表面的太阳光就大幅减少,水蒸发也会大幅减少,同时采用现代太阳能聚光光伏技术将 80%以上太 阳光收集起来用于发电,实现“种地”+“发电”两不误。 可提高农户收入,并从源头上帮助实现中国大片干旱缺水农地水蒸发与降水量的平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
东南大学 2021-04-13
新型能谷光子晶体
一种新型能谷光子晶体。利用其内禀的能谷自由度,在不依赖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前提下,实现了能谷附近的能带劈裂,从而提出了类比电子能谷霍尔效应的光学赝自旋-路径关联传输,即光子能谷霍尔效应。通过分析该普通光子晶体内的手征量,实现了赝自旋能流的单向传输。更为有趣的是,文章还在单一体系中,对能谷和拓扑两个自由度进行独立调控,实现了全新的拓扑光子界面态。研究表明,实现有效的拓扑光场调控,将有利于更多基本量子物理问题的实验证实;同时,也为下一代光信息传输和处理,尤其是在光自旋和轨道角动量运用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有益启示。
中山大学 2021-04-13
新型静电飞行器
微型飞行器小体积、轻质量、高机动,能够在狭小空间执行拍照、探测和运输等特种任务,在国民经济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此类飞行器普遍存在飞行时间短的痛点问题,尤其当重量小于10克时,其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是因为目前微型飞行器的发动机驱动部件一般采用传统的电磁电机,而电磁电机在微型化后转速高、发热大,能量转化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降到10%以下。微型电磁电机效率下降后,如果采用供电方便的自然太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受限于太阳能电池的面积,很难满足飞行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北航科研团队从微型发动机的原理方面寻求突破,提出一种新的静电驱动方案,研制出了在微小尺寸下转速低、发热小、效率高的微型静电电机,并首次实现了微型飞行器在纯自然光供能下的起飞和持续飞行,在微型飞行器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飞行器主要由静电发动机和超轻质高压电源组成,具备低功耗(0.568瓦)和高升力(30.7克每瓦)优势,首次实现了微型飞行器在纯自然光供能下的起飞和持续飞行。 静电发动机的核心是静电电机,它是一种依靠静子和转子间的库仑力来产生连续旋转运动的新型微型电机,具备结构简单和无需绕组的优势,其高电压(千伏级)、低电流(微安级)的工作特性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热少且无明显红外特征。相比传统电磁电机,静电电机表现出了颠覆式的效率和功耗特性,在小质量(5克以内)情况下,其能量转化效率可达传统电磁电机的10倍以上,产生相同升力所需功耗仅为电磁电机的1/10以内,因此即便采用小尺寸太阳能电池,也可以为微型飞行器提供飞行所需功率。 电机虽然效率高、功耗低,但仍需要千伏级高压电流来驱动,然而传统高压电源由于体积和重量过大,无法搭载在微型飞行器上。因此团队还针对飞行应用场景,研制了千伏级超轻质高压电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升压电路两部分,其中升压电路可以在1.21克的重量下,将太阳能(或锂电池)输入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4 - 9千伏的高压直流电,相比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的同类技术升压比提高了92%。 在微型静电电机和超轻质高压电源的助力下,本项目研发出的飞行器整机仅有巴掌大小(翼展20厘米),重量比一张A4纸还轻(4.21克),尺寸和重量分别是此前世界最小、最轻太阳能飞行器的1/10和1/600。更进一步,团队还提出一款翼展8毫米,质量9毫克的超微型静电飞行器,飞行功耗不到1毫瓦,展示了静电电机在飞行器进一步微型化中的巨大潜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7-19
新型径向流动反应装置
反应装置是化工厂的核心,而径向反应装置气体流通路径短、压降小、可使用小颗粒催化剂等优于传统固定床反应装置的技术特征,在苯乙烯、催化重整、芳烃异构和歧化等化工装置上被广泛应用,但技术十分复杂。 本项目在对径向反应装置进行长期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后,经过大型冷模试验研究、计算机模拟和工程放大,从理论上、结构上和关键技术上进行了突破,发明了大型化的新型径向流动反应装置。实践证明发明的大型径向流动反应装置运行平稳节能,各项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发明了催化剂自封式结构,在催化床封造成轴向和径向的二维流动,消除滞流区,提高催化剂利用率,简化结构,国内外首次应用于负压脱氢装置; (?)发明了新型离心式Π型径向流动技术,流体由始端控制,催化床层的流场优化,国际上首次应用于催化重整; (?)发明了高均匀度的径向流体均布技术:导流锥设计技术、双流道优化组合技术、催化剂支承结构技术等,从而保证了乙苯脱氢和催化重整的薄催化床层内流体均布; (?)发明了快速喷射流混合器技术,适应超短停留时间,满足苯乙烯反应装置对反应介质高度混合要求; (?)发明了高温再热器技术,反应器体外逆流换热,减少负压空间,解决热膨胀,高温蒸汽入口温度下降,降低高温材料的使用温度、制造难度和设备费用; (?)开发了反应装置的新放大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新型飞轮储能装置
本成果涉及的飞轮储能装置基于永磁偏置磁悬浮轴承与双凸极电机集成化技术,永磁偏置磁悬浮轴承能够实现对转子位移的主动控制,且具有较小的能量损耗,适合应用于转子质量重、转速高的飞轮储能系统中。双凸极永磁电机采用永磁体来提供励磁磁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转矩,且转子结构简单,适合高速运行。鉴于两者都是采用永磁体来提供静态磁场这一共同特点,本项目提出了利用同一永磁体同时为磁悬浮轴承提供偏置磁场,为电机提供励磁磁场的思路。此外,鉴于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能发挥永磁高效与电励磁方便调节磁场的优势,使电机在电动运行情况下保持较高效率的同时,扩大调速范围;发电运行时,又能够实现宽转速范围内的稳压输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系统
新能源高占比发展下传统同步机组与风光新能源机组呈现“此消彼长”趋势,电力平衡面临“保供应、促消纳”的两难局面。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关键技术,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助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该成果实现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应用的信息融合、智能告警、动态监视、海量数据阅读、超实时仿真和高性能计算、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虚拟现实、基于图数据库的人-机交互等功能,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调度员提供了一个准确及时掌握电网实时运行态势的分析决策工具,实现调度员对调度计划方案的智能互动决策以及电网风险的实时可视化预警。 该技术实现了传统电网调度模式向智能性电网调度模式转换,可广泛应用于电网、电力公司调度及区域控制中心等机构,在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和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同时,该系统不但可应用于实时运行管理,而且还可应用在规划、交易、营销等新型电力系统生产管理的不同领域。该成果已在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等30余家单位机构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1 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运行行为识别及可视化显示 图2 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环境监测可视化
四川大学 2025-02-11
环保型饲料原料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油粕、杂粕含有抗营养因子,液态油脂直接添加到饲料中不方便、 易氧化及养殖业对绿色、环保、安全保健剂需求,开展了环保型饲料原料制备技术研究。     1. 以饼粕为原料制备高效活性饲用肽蛋白技术     以豆粕、棉粕、葵花粕等为原料,利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生物发酵,通过温度、湿度、物料配比、发酵时间等优化,形成高效活性饲用肽蛋白制备技术,生产出富含寡肽,易消 化利用肽蛋白,开发出新的蛋白质饲料,并实现了体外预消化的科技创新。采用“气流流化床干 燥或低温负压干燥”技术,在烘干中将主要固态发酵后的物料加入稀释原料,扩大物料表面积比,降低物料粘稠度,保留了产品中有益菌不被过多破坏,增加了产品营养特性。     2. 以液态油脂为原料制备酰羟基化乳化油粉技术     以玉米油、大豆油、棕榈油、磷脂油为原料。①在反应釜内加入磷脂油和 1%~3%乙酸酐,50℃~70℃下搅拌反应 60~90 分钟;②再加入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比例因动物种类不同而 不同)和 1%~2%乙酸酐,70~85℃下搅拌反应 120 分钟;③再加入15%~20%双氧水,70~85℃ 下搅拌反应 90~120 分钟;④最后与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添加比例 1%~3%)进行中和,并在减压条件下脱水,产品即酰羟基化乳化油。酰羟基化乳化油再与膨化玉米粉按比例混合得到酰羟基化乳化油粉。以上工艺优化形成了乳化油粉制备技术,用该技术对油脂进行酰羟基化改性,不仅开发出新的能量饲料,而且在提高油脂抗氧化性、乳化性和水乳液稳定性方面实现突破,有利于动 物吸收与利用。     3. 以畜禽屠宰下脚料为原料制备高氨基酸羽血粉制术     以畜禽屠宰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高温高压水解法,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形成高氨基酸羽血粉 制备技术,制备出新的蛋白质饲料——高氨基酸羽血粉,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科技创新。用 该技术生产的羽血粉既保住了羽毛、血粉等应有氨基酸成分,又破坏了角质蛋白壁,使羽毛蛋白 链的硫键、肽氢键断裂,使可消化氨基酸比率提高实现突破,达到 81%以上,提高了营养价值。     4. 功能性保健剂制备技术 ⑴干酪乳杆菌-菊糖-黄多糖合生元菌液制备技术     研制出干酪乳杆菌-菊糖-黄芪多糖合生元菌液,确定其适宜制备条件:培养基初始 pH 值 6.5~6.6,菊糖-黄芪多糖浓度为 8~10g/L,菊糖和黄芪多糖比例 3:7。37℃培养 24~26h。 ⑶复合酸化剂制备技术 通过复合酸化剂缓释能力、酸结合力、体外抑菌、体外模拟消化及断奶仔猪饲养试验研制出 以磷酸、富马酸、苯甲酸为原料,二氧化硅为载体的 2 个复合酸化剂,酸化剂 1(重量百分比: 磷酸 50%,富马酸 10%,苯甲酸 20%,二氧化硅 20%)和酸化剂 2(磷酸 50%,富马酸 15%, 苯甲酸 15%,二氧化硅 20%)。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一种抗菌防护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
产品服务:一种抗菌防护新材料在面膜、化妆棉、户外运动皮肤抑菌喷雾、内衣免洗喷雾等未来市场的打造。市场概况:美妆和运动领域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是:创意时尚带动科技产品消费。会员制社群直销、搭配主题活动、与时尚产品混搭定期打包销售。
同济大学 2021-04-10
节能环保颗粒氧化铅移动床深度氧化快速冷却
该技术以油代电、在移动床中实现深度氧化和快速冷却,设备密闭,过程连续,是生产颗粒氧化铅的国际首创全新技术。东南大学在实验室研究、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与江苏天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颗粒氧化铅移动床深度氧化煅烧和快速冷却新技术,设计了两套年产各为1500吨的生产装置,经过调试,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经过工业试验和审慎的放大设计,2000年两套年产各为15000吨的放大装置相继投入生产。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05 1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