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气敏材料及MEMS气敏器件的研究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卢红亮团队首次结合硬模板法、原子层沉积技术和水热工艺,在低功耗MEMS器件上原位合成了单层有序SnO2纳米碗支化ZnO纳米线的多级异质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此作为气体传感器,对浓度低至1 ppm的硫化氢实
复旦大学 2021-01-12
新型电池材料绿色合成与高比能电池应用
高比能电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仅锂电池 2017 年市场规模已超 过 1 亿 kWh,并且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储能市场的迅速发展,电池需 求快速增加,市场规模很快将超过 3000 亿元。 本项目为陈军教授团队十余年的研发成果。 1. 开发了两类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取代型锰系尖晶石正极材 料和掺杂型超高镍含量三元层状材料。相对于 LiCoO2,这两种材料 原料便宜、制备工艺(连续共沉淀与梯度加热)简单,成本优势明显, 并且性能优异,产品晶相纯度高、形貌规整、振实密度大、长周期循 环稳定性好。 2. 针对传统无机电极材料的不足,研发有机电极材料,它们由高 丰度的 C、H、O、N 等元素组成,具有易合成、低成本、绿色环保等 突出优点,并且由于可实现多电子反应,容量大、能量密度高,此外 有机电极材料柔韧性强,在柔性可折叠等新颖结构电池体系中应用前 景巨大。部分有机电极材料在实验室中已实现公斤级制备,并组装 Ah 级 软包全电池,经18所等权威机构检测鉴定,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 通过安全性测试。计划 5 年内完成 1-2 种有机电极材料的中试,并实 现部分电池产品的应用示范。 所需条件支持:希望能获得 60-80 万/年经费与 100-200m2实验室 支持,用于购置大容量控温控压反应釜、连续式沉淀反应釜、箱式气 氛炉、旋转窑炉、电池封装机等设备,进行材料制备的进一步工艺优 化、宏量放大制备以及大容量电池装配试验,推进中试和产业化。 
南开大学 2021-04-13
新型Ag-MAX电接触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研制出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g-MAX电接触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及耐电弧侵蚀性能,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新型Ag-MAX电接触材料开发:制备了高纯Ti3AlC2,Ti3SiC2,Ti2SnC和Ti2AlC等MAX相粉末材料,研制了Ag-MAX电触头复合材料,在400V、100A条件下(GB14048.4-2010)承受6000次电弧侵蚀后,质量损失约为5[[[[[%]]]]](与铜基座一体),样品仍然保持完整性,综合性能与商用Ag-CdO相当、优于Ag-C产品;(2)Ag-MAX电接触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研究了无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Ag-MAX电触头复合材料,利用等通道转角挤压优化制备了Ag-MAX复合材料,通过MAX相表面包覆碳层的工艺调控Ag/MAX界面反应与结合,最终改善了材料致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电弧侵蚀性能,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在承受6000次电弧侵蚀后质量损失小于3[[[[[%]]]]];(3)Ag与MAX相高温润湿性研究:研究了Ag与Ti3AlC2、Ti3SiC2等MAX相块体材料的高温润湿行为,发现二者具有反应/非反应性两种不同润湿性,同时通过导电、导热和耐电弧侵蚀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非反应性润湿体系具有更加优良的耐电弧侵蚀性能,对于Ag-MAX的体系开发与制备技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主要创新点:1、研制了新型无Cd节约贵金属Ag的Ag-MAX电接触材料体系;2、优化制备了具有MAX相组织细化、定向排布特点的Ag-MAX电接触材料;3、研究了Ag与MAX的高温润湿行为,发现非反应性润湿的Ag-MAX体系综合性能更优。应用领域:预期本项目开发制备的Ag-MAX电接触材料,在航天航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智能电器等行业的低压电接触器件(如电路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中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东南大学 2021-04-13
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致力于开发性能优异、绿色、实用的纳米晶发光材料研究。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和自然基金项 目的支持下,研制出一种基于铜铟硫(CuInS2)和铜铟硒(CuInSe2)的新型、 绿色、低毒荧光纳米晶材料,已在白光照明、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相关的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已申请了专利。 本项目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性能优异,波长可在 500-900 nm 之间 调控,荧光量子产率超过 50%,可作为荧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新型生物可吸收性骨填充再生材料
新型的生物可吸收的骨填充再生材料是一类用于骨组织缺失修复的临床医用材料。这种材料填充于骨缺失处,恢复了骨组织的解剖和生理状态,并随着人体生理体液与这些材料的作用,使得这些材料在植入体内后不久的时间内被生物组织降解和吸收,同时产生新的骨组织替代植入体,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骨组织修复。这种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可被生物组织降解,并直接为骨组织的再生提供钙磷来源,从而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新型多种肠溶包衣材料及生物纳米纤维制备
本项目是系列纤维素基医用肠溶包衣材料及其纳米纤维的制造技术。首先以天然棉纤维素为原材料, 通过成熟技术制备pH敏感性智能材料羟烷基烷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HPMCAS/HEMCAS)、羟烷基烷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 HEMCP)、羟烷基烷基纤维素醋酸邻苯二甲酸酯(HPMCAP/HEMCP)、羟烷基烷基纤维素偏苯三甲酸酯(HPMCT/HEMCT)等系列pH值(3.5-6.8)溶液敏感的功能材料,可作为肠溶包衣或特殊环境监测用材料。产品为白色、无臭无味的颗粒;不溶于水、酸性溶液,在pH4.0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传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低、安全性不高、制作成本和能耗较高的缺点,我们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以金属氧化物为代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材料克服了传统材料石墨的上述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研究了三种新的研制方法:一、利用控制氧化的方法可以制得混合价态钼氧化物,充分利用插嵌型二价钼氧化物对转化型三价态钼氧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获得可以循环160次之后,保持900毫安时每克的锂电负极材料。二、利用插嵌机制二氧化钛修饰二氧化锰,形成混合价态锰氧化物微球形貌复合氧化
南京大学 2021-04-14
新型高强复合金属材料用聚脂热熔胶
双金属复合板(带)可在不降低使用效果(装饰性能、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一般要求复合用热熔胶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耐高温、耐酸碱及其它化学试剂腐蚀的能力。聚酯热熔胶对金属及高分子聚合物的粘结效果较好,可通过调整原料中酸和醇的成分与配比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但其是线性饱和聚酯材料,缺少交联中心,软化点低、耐酸碱性能差。 改性聚酯热溶胶其组分包括聚脂热熔胶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其中还添加了增塑剂、热稳定剂及辅助填料。通过氯乙烯醋酸乙烯酯自由基的聚合反应,提高胶黏剂的
河海大学 2021-04-14
新型硬质合金基体材料及可转位刀片
项目简介: 该项目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之“高效可
西华大学 2021-04-14
环氧树脂/石墨烯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导电以及导热性能,在纳米科学和材科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电容器,传感器,柔性薄膜电路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已经吸引全球科学界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技术以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同步还原与修饰GO,制备了多种环氧/石墨烯功能纳米复合材料该石墨烯气凝胶具有低密度,开孔结构,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与成型性等优点。通过真空辅助浸渍成型法,制备了高导电的环氧/三维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当石墨烯含量为体积分数适当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到4×10-2S/m,比纯环氧基体提高了13个数量级。良好导电性能的原因是石墨烯气凝胶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保持了导电网络结构完整性,而且与聚合物基体浸润性良好。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351 3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