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导热低介电 PFA 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成果涉及一种可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的高导热低介电复合材料。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在常见聚合物基材中添加氮化硼,来制备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热导率高于 2 W/(m·K),其介电常数小于 4。该复合材料可作为热界面材料,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开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植物资源,也是一类添加增塑剂后可热塑成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然而,单独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塑料硬且脆,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后,大豆蛋白质热塑性改善,柔韧性增加,但力学强度较低且对水敏感,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项目以大豆分离蛋白质(SPI)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共混,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来得到廉价、加工性良好且力学及防水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环境友好材料。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1)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酐改性的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其来增强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在不添加任何增容剂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相相容性良好、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探讨填料、基体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2)将碳纳米管进行酸改性后与大豆蛋白质复合,得到分散性良好、增强效果明显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酸改性后纳米管表面极性的变化对其在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基体相容性的影响;(3)在无增塑剂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SPI/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该共混材料在高蛋白质填充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4)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备了SPI/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且产品性能优良;为了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继而在SPI/PVA材料中引入层状硅酸盐蒙脱土(MMT),利用SPI/PVA与MMT三者间强的氢键作用制备剥离型或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提高。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磁-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型、3-1型、2-2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 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合金(Metglas),提出了1-1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
北京大学 2021-02-01
用于票证的激光三代防伪材料和识别仪器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防伪,是企业在目前社会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商品扰乱企业正常经营和损害 企业、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为保护企业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采取 的一种防范性技术措施。 企业在充分利用防伪技术来打击假冒伪劣、整顿和规范市场的同时,更是品 牌企业对外提升企业及其产品形象、展示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必 须手段。 同时,企业应以防伪为契机,将有效的防伪措施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投资, 并有计划地制定并逐步实现防伪工作目标,并将防伪贯穿于产品生产、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将防伪作为企业维权、打假、增效、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将高科技应用于防伪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基于频率转换技术的特 殊光学防伪措施就极具代表性,比如:紫外油墨防伪、激光防伪等。特殊光学防 伪是利用发光器(如:激光器、特定波长光源等)激发涂覆在纸面上的特殊材料, 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再利用接收系统对此光进行接收,从接收信号的有、无或编 码顺序来识别真假。可以看出,特殊光学防伪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元器件,即特定 波长半导体激光光源、窄带光学滤波器、光电探测器和专用处理芯片及配套的机 具结构。在防伪鉴别系统的研制过程中,对这几种器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体 积小、强度高、温度特性好、对特定波长接收敏感、自动漂移补偿等,以保证防 伪机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采用的原理是频率变换光油墨,然后用某个特定波长的激光激发,最后 用 PD 探测,以此组成防伪识别仪器。所谓光学频率转换理论是采用光谱发射器 件以特定的波长激发被测物的表面产生另一个特定波长的光学信号,这个信号经 过光滤波器件、专用光电接收器件后由专用信号处理电路进行识别,并使整个系 统始终处于自动补偿状态。光子混合集成器件就是使新型光谱发射器件、专用光 电接收器件、光滤波器件在一起有效地组合,可采用混合集成或光电集成来制成 这种光子集成芯片调试、封装,再加上专用弱光信号处理及补偿芯片等元件实现 优化组合和匹配,构成微型化系统模块。其原理图如下 频率变换原理:当荧光物质被激光照射时,其电子就会吸收光子被激发而跃 迁至激发态,当他向低能态跃迁时,就产生荧光。 从此发光过程来看,由于发光主要是电子跃迁引起的,并且经研究表明此种 频率变换效应需要有晶体的机制才能发生,所以,简单的改变油墨涂料颜色等不 会对它的频率变换有所影响。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防伪度高,识别性强,具有客观的市场前景。 应用领域: 包装防伪行业 合作方式及条件:根据具体情况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具有梯度负泊松比特性的点阵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负泊松比特性的点阵材料,通过单胞元点阵结构空间延拓布置形成。单胞元是由反弯曲线杆件构成的负泊松比结构,定义直角坐标系,单胞元位于X?Y平面上。通过单胞元结构在X与Y方向上的延拓布置,形成一种具有梯度负泊松比特性的点阵材料。在该延拓布置过程中,组成单胞元的反弯曲线杆件在大小与形状上不断发生变异,使点阵材料具有了梯度功能,本发明的梯度负泊松比特性点阵材料的物性参数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随空间位置呈梯度变化。这种具有梯度负泊松比特性的点阵材料结构自重轻,可设计性强,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如剪切模量高,抗断裂性能强,缓冲效果好,并且结构取材方便,制作方法简易,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湿度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湿度传感器,包括基板、输入微带信号线、输出微带信号线、叉指结构、开路短截线电感、微带线地线、聚酰亚胺层,该湿度传感器是在基板上放置由叉指结构和开路短截线电感构成的超材料结构,当空气中的湿度发生变化时,叉指结构上涂覆的湿度敏感材料聚酰亚胺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分子,其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导致由叉指电容和开路短截线电感构成的超材料结构产生相应的相移输出,通过检测超材料结构的相移,实现湿度的测量,本发明灵敏度高,测量误差小,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统计小、功耗低、工艺兼容等优势。
东南大学 2021-04-11
磁- 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项目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 型、3-1 型、2-2 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 合金 (Metglas),提出了1-1 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 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 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 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 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 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应用范围基于磁电耦合效应,该项研究课题组首次提出了磁电磁通门的结构设计,旨在对微弱直流磁场进行探测。这个磁电磁通门具有梭形结构,对于1nT 的直流磁场输入,磁电磁通门输出信号的相对变化相比现有的结果提高了4-5 倍,为磁异常探测在导航、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创造了可能。项目阶段本课题组同内窥镜团队合作,发展了基于磁电耦合原理的磁电传感器阵列和磁成像系统,研制了国内首台磁电磁成像样机。该样机核心组成部分由56 路磁电传感器、驱动电路、信号采集与处理、磁成像显示等构成。该磁成像系统不仅能够检测磁性金属物的存在,而且还能准确判断其位置、姿态,定位偏差纵向在1.2cm 以内,横向偏差在0.5cm 以内。另外,通过对金属棒扫描和采集信号的微分处理,还可以判断金属棒的长、径比值。该项研究提出的磁成像系统在安检、医学上人体内磁性药囊实时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知识产权已申请相关专利。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首先分别配置溶质为含碳聚合物以及含碳聚合物与过渡金属盐的静电纺丝溶液,经过静电纺丝、碳化处理得到双层的具有柔性的原位掺杂过渡金属的碳纳米纤维基底材料,再通过升华硫/二硫化碳溶液进行液相载硫,得到负载硫的双层碳纳米纤维基底材料,然后构筑中间两层均为原位掺杂过渡金属且均匀负载硫的碳纳米纤维层的四层碳纳米纤维基底材料,然后升至150℃保温15min,随炉降温,即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硫含量为40?60%。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一种铋酸锂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
(专利号:ZL 201510560801.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铋酸锂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属于封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铋酸锂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铋酸锂纳米棒65‑80%、聚丙乙烯10‑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0.05‑0.5%、三羟甲基丙烷5‑10%、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4‑10%。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电子封装材料使用铋酸锂纳米棒作为主要原料,具有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高、耐老化及耐腐蚀性能优良、易加工、绝缘性好等特点,在电子封装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锡酸锶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锡酸锶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属于封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锡酸锶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锡酸锶纳米棒65-80%、聚乙二醇10-15%、乙撑双硬脂酰胺0.05-0.5%、三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5-10%、乳化甲基硅油4-10%,锡酸锶纳米棒的直径为80 nm、长度为1-2 μm。本发明提供的锡酸锶纳米棒复合电子封装材料具有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高、绝缘性好、耐老化及耐腐蚀性能优良、易加工及制备温度低等特点,在电子封装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4 115 116
  • ...
  • 209 2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