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和市电供电混合能源的全直流空调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应多种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无功电压快速协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多种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无功电压快速协调控制方法,本发明在关口无功/ 电压状态满足上级 AVC 系统下发指标的情况下只对连续性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控制,减少了控制对象, 缩短了在线计算时间;在关口无功/电压状态不满足上级 AVC 系统下发指标的情况下,将风电场升压变、 小水电群集中并网变电站无功裕度指标引入优化目标中,使得无功补偿量在枢纽站、小水电站集中并网 变电站和风电场升压变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提出的离散变量归整规则能够有效地
武汉大学 2021-04-14
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郭洪教授团队在金属-空气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此方案可同时实现对催化剂活性位点(Fe-N4)的电荷密度以及Fe离子3d层电子结构的调控,此外FePc&rGO不仅在碱性介质中展示出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ORR性能,由该催化剂组装的锌-空气电池(液态、准固态)也具有令人满意的实际应用潜力,这种活性位点内外部双重优化的策略可为氧电催化剂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云南大学 2022-06-09
基于计算科学和多能优化分析的智慧能源云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围绕未来能源需求特性辨识、场站/设备智能监测、能效优化管理3项核心内容,开展研究并提出以下3个核心创新点,创新点一为基于数据驱动的需求侧用能行为特性辨识及容量价值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需求侧用能行为特性分析难度大、精确度差、有效性低的问题,为能源电力系统容量规划和优化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创新点二为基于数据挖掘计算的多元设备状态监测与需求侧能效优化技术,解决了需求侧用能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能力差、管控水平低的问题,实现提质增效;创新点三为基于数据高效融合计算的场站环境监测及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有效解决了各种环境参数大量冗余导致的监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 平台可应用于包括智能设备制造与销售、能源设备在线监测、能源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能源站点智慧运行维护、用能负荷预测、能质能效分析与应用等。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9-05
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耐盐能源和饲草作物高效种植和综合利用
筛选出了适合中度盐碱地的耐盐能力强的蓖麻品系,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引进了耐盐燕麦草、高粱和珍珠栗新品种,开展了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蓖麻、燕麦草、高粱和珍珠栗的生态高效种植攻关研究。蓖麻单作物种植,平均产量 3200 公斤/公顷;蓖麻和耐盐燕麦草轮作,蓖麻平均产量 3076.8 公斤/公顷,燕麦鲜草平均产量 42000 公斤/公顷以上,蓖麻和耐盐珍珠栗套种,蓖麻平均产量 1845.0 公斤/公顷,珍珠栗鲜草平均产量 58000 公斤/公顷以上,综合经济效益 20000 元/公顷左右。
扬州大学 2021-04-14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测试系统
本系统可用于提高化成厂家在化成、检测和配组等电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本项目研究依托于国家863计划项目“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检测技术及标准研究”,围绕建立安全、可靠、完善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服务体系,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检测技术为研究目标,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科学、有序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 研制了电动汽车车载、非车载充电机等充电设备的测试平台;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运行和使用的技术检测规范;2. 提出了先进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性能的快速测试诊断技术;3. 开发了计算机虚拟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非车载充电机快速充电的可控测试;4. 研究了电动汽车车载和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桩等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检测技术,提高了蓄电池的生产效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检测技术的突破将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产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通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气检测技术及标准,可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制造质量标准,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促进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规范化制造,对于保障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均具有重要意义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磁粉探伤自动检测设备
磁粉探伤自动检测设备控制器以PLC为核心,触摸屏为人机操作界面,设计自动检测线,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根据检测功能,具有周、纵向复合磁化、交直流磁化、电流自动跟踪、断电相位控制等功能。检测工件实现自动上料和夹持,探伤速度快,效果好,能适应多种不同规格被探工件的需要。不仅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探伤工艺的规范化和准确化,确保缺陷的检出率。
南昌航空大学 2021-05-04
板材轧制技术与成套设备研制
根据目前钢铁企业产品定制化的开发需要,进行工艺与设备的集成开发,以满足企业的产品开发要求,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全线工艺优化,开发紧凑型、集约化生产线,实现主体设备生产能力与生产节奏协调化、设备配置轻量化、工艺模型多样化,使之适合小批量、多规格、多品种高附加值宽厚板材的柔性化生产;针对高品质宽厚板材的柔性化生产要求,进行设计理论创新,开发大吨位、高刚度、高强度、高可靠性的宽厚板材轧机和精整成套装备与技术。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及设备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合作研制开发的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及设备已经成熟,研制的电磁搅拌制备铝合金半固态坯料连铸设备可以制造直径为50~100mm的铝合金非枝晶半固态连铸棒料,研制的感应加热技术可以将铝合金非枝晶坯料快速加热到固液两相区,半固态坯料温度差可控制在1~2℃之内,研制的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可成形各种铝合金零件毛坯。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 目前制备铝合金半固态连铸坯料的最佳工艺是电磁搅拌方法,该工艺制备的半固态连铸坯料纯净, 不易卷入气体, 控制方便, 产量大。铝合金半固态连铸坯料的最佳重熔加热工艺是电磁感应加热,该工艺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组织均匀,坯料不易变形。非枝晶铝合金在半固态成形中不会喷溅,凝固收缩小,毛坯致密,能够热处理强化;毛坯不存在宏观偏析, 性能更均匀;可以实现近终成形,大为减少机加工量,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减轻了模具的热冲击, 提高了模具的寿命。 目前,铝合金半固态成形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零件和耐压阀体零件毛坯,如汽车制动总泵壳、油道、轮毂等,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要求较高的零件毛坯,如航空、摩托车用铝合金零件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输配电设备多参数智能传感系统
系统非接触式实现变电站及所有设备的异常监测,包括全景视频、温度和局部放电。对GIS、变压器、电抗器、开关、电缆、CT、PT等一次设备各部件温度及各类绝缘缺陷,违规作业、异物入侵等实施直接监测或计算外推,并实时智能预警。系统由多物理量值守机器人、智能云APP和大数据后台组成,值守机器人集成局部放电、红外测温、视频图像及声音诊断等传感器,并具备初步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设备异常诊断能力,后台包括设备管理和大数据评估功能模块,APP接收智能终端和后台信息,主要显示诊断结果、数据内容,并实现人机交互。通信方式有无线、有线两种。 局放传感模块、红外传感模块、视频模块、气体传感模块、声音模块、油色谱等不同功能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增减搭配使用。产品的集成度高,远距离非接触采集信息,高智能、高可靠、低成本。近5年来,使用该技术发现了48起变电站内潜在故障隐患,避免了多起停电事故。 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对应了目前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具有多个电网公司的应用案例,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的成果。 适用范围广  能在高温、低温、高湿等环境条件下可靠运行,防水防尘。 多物理量协同  集成局放、红外、视频、声音等传感器,同时监测变压器、敞开式开关、电抗器等变电站内一次设备的局放信号、红外热像、视频信息,实现多传感器的高效结合及协调诊断。 使用方便  配备智能云APP,实时接收现场值守机器人采集的数据,实现人机交互,能够早期发现缺陷,判断缺陷位置,提高现场人员的工作效率。 智能化程度高  监测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数据同步传输,嵌入人工智能算法,提高了监测数据及时率、准确率及有效性。 安装方便  值守机器人体积小,重量轻,一键式安装。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系统自动切换,内部参数可以通过手机设置。 性价比高  采用低成本、高可靠技术路线,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降低硬件的复杂性。 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PCT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高电压技术、电力设备智能监测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应用在国家电网、中国石化30多个变电站,有三百多套挂网运行。 不同场景的实物及应用照片,或原理图解 图1 长距离多参数智能传感器(视频、红外、局放、声音+人工智能边缘计算) 图2 短距离多参数智能传感器(视频、红外、局放、声音+人工智能边缘计算) 图3 用户报告 图4 变电站安装监测 图5 大数据后台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7 48 49
  • ...
  • 145 1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