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设备状态检修及风险预警
改变设备定期检修的错位现象(该检修的不检修,不该检修的使劲检修),实时采集现场设备运行数据及工况数据,以AI模型评价设备状态并预警未来风险,实现精准检修,节省成本并提高安全性,保障生产线满足生产机交货需求,减少零部件储备量。
重庆邮电大学 2025-02-2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 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2)特色及先进性 基于三大核心(新型组网架构、高效节能机制、可靠传输保障)机制,设计八项创新技术。提出了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节能机制和能量均衡消耗机制,设计了支持中继转发、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研发了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可靠传输技术,提升了监测预警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除正在受理部分,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3)技术指标 本成果已示范应用于龙门山地震带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根据示范系统运行效果,本成果与灾害监测传统方式技术参数相比,可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 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 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 传感节点能耗10%-50%,监测系统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0-30%; ? 网络故障对监测预警影响极大降低,网络故障带来的数据时延趋向于0。 (4)解决问题与实施效果 当前问题 解决方案与效果 技术状态 监测点部署受限于区域通信条件 中继转发技术: 采用中继转发技术,可在无信号覆盖区域建设监测点,通过中继转发技术将监测数据转移到具备GPRS/3G/卫星信号的位置。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的信息传输存在数据丢失、甚至意外中断的风险 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传输保障技术: (1)研发低开销、高能效自动重传技术,恢复丢失数据,较传统方式的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2)研发视频与图像自适应传输方法,提高视频、图像传输效率与可靠性,在网络信号较差时,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3)设计机会通信技术,传输网络中断处监测节点的数据,在邻近节点可替代传输时,可实现网络中断带来的时延效应趋于0。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持续工作能力受到能量供应的约束 基于监测事件预测和能量均衡消耗的节能机制: (1)研发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休眠机制,降低传感节点能耗10%-50%; (2)研发能量均衡消耗方法,监测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4.3%。 授权专利5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预警系统存在故障或破坏的问题 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 (1)设计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支持系统部分故障时的网络自愈能力,保障监测数据传输不中断; (2)所设计组网架构下的设备可互相自动查询工作状态,设备故障可由其邻居设备主动上报,同时保留的传统设备状态查询方式,提高及时发现失效设备的能力。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沉井下沉预警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行业中沉井基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沉井下沉预警方法和系统,其技术要点是: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周期性采集沉井测点数据得到随着深度的变化沉井姿态数据、土压力数据等的变化,数据处理单元在沉井下沉前每个周期根据测点数据变化经过人工神经网络和方差分析得到基础数据波动,在沉井下沉中数据处理单元每个周期根据测点数据变化经过人工神经网络和方差分析得到即时数据波动,通过即时数据波动对和基础数据波动比值达到实时预警的目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存档以及低级别预警均为无人值守,系统自动完成,大大节约预报预警工作量,高级别预警通过计算机和人工双重判断,有效提高预警准确度。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9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成果简介: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 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2)特色及先进性 基于三大核心(新型组网架构、高效节能机制、可靠传输保障)机制,设计八项创新技术。提出了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节能机制和能量均衡消耗机制,设计了支持中继转发、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研发了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可靠传输技术,提升了监测预警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除正在受理部分,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3)技术指标 本成果已示范应用于龙门山地震带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根据示范系统运行效果,本成果与灾害监测传统方式技术参数相比,可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 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 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 传感节点能耗10%-50%,监测系统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0-30%; ? 网络故障对监测预警影响极大降低,网络故障带来的数据时延趋向于0。 (4)解决问题与实施效果 当前问题 解决方案与效果 技术状态 监测点部署受限于区域通信条件 中继转发技术: 采用中继转发技术,可在无信号覆盖区域建设监测点,通过中继转发技术将监测数据转移到具备GPRS/3G/卫星信号的位置。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的信息传输存在数据丢失、甚至意外中断的风险 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传输保障技术: (1)研发低开销、高能效自动重传技术,恢复丢失数据,较传统方式的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2)研发视频与图像自适应传输方法,提高视频、图像传输效率与可靠性,在网络信号较差时,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3)设计机会通信技术,传输网络中断处监测节点的数据,在邻近节点可替代传输时,可实现网络中断带来的时延效应趋于0。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持续工作能力受到能量供应的约束 基于监测事件预测和能量均衡消耗的节能机制: (1)研发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休眠机制,降低传感节点能耗10%-50%; (2)研发能量均衡消耗方法,监测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4.3%。 授权专利5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预警系统存在故障或破坏的问题 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 (1)设计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支持系统部分故障时的网络自愈能力,保障监测数据传输不中断; (2)所设计组网架构下的设备可互相自动查询工作状态,设备故障可由其邻居设备主动上报,同时保留的传统设备状态查询方式,提高及时发现失效设备的能力。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
通过“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项目的实施,研发出了一套能够对高电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距离实时监测报警的系统。项目成果将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为极大地避免高压现场施工机械(或者施工人员)过度靠近带电导线造成接地事故,而成为高压带电设备下施工的必备安全装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设计制造依据。 该报警系统能够识别高压线这样的小目标,具有识别能力强、采用雷达系统回波检测测距、测距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指标: ? 测距范围:1~10米,精度±1.5%(最大量程); ? 测试目标:高压线,直径30mm; ? 测试方位角:20度; ? 告警:距离达到报警距离(4、6、8米)时,用无线通信方式通知操作室,并以声光方式发出告警信号并同时通知操作员,操作员启动视频监控系统; ? 供电方式:锂电池; ? 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
通过“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项目的实施,研发出了一套能够对高电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距离实时监测报警的系统。项目成果将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为极大地避免高压现场施工机械(或者施工人员)过度靠近带电导线造成接地事故,而成为高压带电设备下施工的必备安全装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设计制造依据。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隧道掘进施工导向系统的电子激光靶
隧道掘进施工导向系统的电子激光靶,属于定位测量装置,可用于矿井、水工隧道、地铁隧道、市政管道、共同沟等领域,本发明在筒状机箱内沿轴向依序装有棱镜、平凸透镜、位置敏感传感器、倾角计和处理电路;位置敏感传感器的光敏面位于平凸透镜的焦平面上·78·且与平凸透镜轴线垂直,该光敏面的中心在轴线上;位置敏感传感器与处理电路电信号连接。本发明将 ELS 与棱镜合二为一极大地减小ELS 的体积,简化操作,直接利用全站仪的红外线,经凸透镜聚焦,打在处于焦平面上的位置敏感传感器上,产生电流,经处理产生信号输出到外部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光纤多元感测与综合预警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该项目针对大型基础设施实时监测与灾害预警的迫切需求,历时10余年科技攻关,突破了多项重要理论与核心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双重约束的光纤光栅非均匀应变传感理论,形成了复合材料光纤内植工艺与光纤金属化封装新工艺,攻克了传感精度低、成活率低与耐久性差三大难题;在国内外首次突破了大型基础设施裂隙水流速监测难题,破解了大型基础设施多场耦合监测技术障碍,发明了系列专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组建了超大容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构建了大型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多元信息一体化综合感知系统;提出了基于离散应变反演递推的形态传感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场信息的灾变判据,解决了大型基础设施灾害综合预警的重大难题。形成了从“传感理论—封装工艺—传感结构—传感器—采集系统—预警方法”成套技术体系。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纳入行业标准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SCI论文52篇,EI论文62篇,产品出口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大型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灾害预警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项目成果主要
山东大学 2021-04-10
云预警平台
一、产品介绍 云之翼云预警平台(yiDirector)是业界首款针对云桌面所研发的主动运维产品,可对桌面云基础架构进行全方位侦测,提供故障预警与分析服务,使用户更全面、及时的了解云桌面、云服务器、网络等资源的健康状态,有效提升桌面云的稳定性。 在没有云桌面预警系统时候,由于云平台具有冗余机制,当其中某一个节点的服务器或网络出现故障时,并不会影响整体使用,而且管理员和使用方不易察觉。这时冗余的网络干道或服务器如果再次出现故障,便会造成系统瘫痪。云桌面预警系统能够在任何节点监控故障问题,并且提前告知管理员,让故障解除在萌芽之中,极大的提升和维护了平台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二、产品优势 数据采集 全方位了解云桌面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并采集记录进行提前预防。 实时监控 根据云桌面,服务器,网络运行状态指标进行全方位监控,快速定位故障。 报警服务 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作出预警反应,保证系统顺畅安全的使用。 售后服务 预警数据接入全国统一预警平台,专业人员提供 7*24 小时远程服务支持。
湖南云之翼软件有限公司 2022-09-0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45 5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