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柴油机混合率与化学反应率协同控制技术及应用
电机项目针对高效能电机综合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能电机智能化综合设计技术,解决了电机效能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创新和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意大利ZEL等单位得到了全面推广,并且在推动产业进步
天津大学 2021-04-14
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喷印制造技术与装备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和在建产线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核心装备依赖进口,制约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向大尺寸、超高清、柔性化方向发展,其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大面积柔性基板上实现纳米特征-微米结构-米级器件跨尺度高精度制造。光刻/蒸镀技术受限于模板尺寸和平面工艺,传统喷印受制于打印分辨率低(>20μm),均无法满足大尺寸/超高清/柔性化新型显示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制造要求,急需发明新的制造原理、技术与装备。 针对新型显示器件高精高效制造国际难题,本项目原创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新原理,发明了电流体喷印新喷头、新技术和新装备,国际首创多款柔性新型显示器件并占领高端市场。 目前提出的“拉伸式”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新原理,实现<200nm结构的喷印制造,兼具按需点喷、射流直写、雾化制膜等不同喷射模式,突破了传统喷墨打印技术分辨率低、材料适用范围窄、喷射模式单一的问题。 本成果发明了阵列化独立可控电流体喷印系列喷头、高速视觉测量装置等核心装置与智能控制算法,开发了国际首台新型显示电流体喷印装备。部分核心专利作价3000万元实现成果转化,创新技术支持下开发的系列装备在显示龙头企业测试应用,实现了高分辨率OLED/QLED/PeLED(>300PPI)等新型显示器件集成制造。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4-24
工业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低碳处理技术与装备
利用厌氧氨氧化菌一步去除污水中 90%以上的 NH4+-N 和 85%以上的 TN,同时耦合异养脱氮,提高 TN 去除率至 95%以上,实现工业废水自 养异养耦合脱氮,主要特点如下: 1. 总氮去除负荷高,是传统脱氮工艺的 2-5 倍; 2. 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厌氧氨氧化工艺可节省 62.5%的供氧动力消 耗;3. 厌氧氨氧化反应无需有机碳源,耦合系统节省了 90%的有机碳源 消耗; 4. 污泥产量减少 90%,节省了污泥处理处置费用; 5. 不但可以减少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可以消耗 CO2,综合 CO2 减排 90%以上; 由于以上特点,厌氧氨氧化技术能够大幅降低污水处理费用,是国际 上最先进的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属于绿色低碳的处理技术,对于实现 碳达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珞珈一号01星设计与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本技术支撑了我国遥感卫星从地表监测到人类活动监测的跨越,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夜光遥感载荷设计定标处理、星基导航信号增强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研制了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高几何辐射质量的夜光遥感微小卫星。提出了星载耦合杂光规避、联合增益处理等模型方法,构建了夜光遥感器在轨几何辐射定标技术,设计的夜光相机在灵敏度、动态范围、几何辐射质量等方面优于DMSP/OLS、NPP/VIIRS等国际同类传感器。2)首创低轨卫星对GNSS的信号增强。提出了低轨卫星对GNSS进行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光学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防伪标识与加密技术
本成果将全息技术与位置复用、偏振复用、共形超颖表面、非对称传输、结构色、相变材料、轨道角动量调控等超颖表面相关特性相结合,设计出了多种基于光学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防伪标识,为提升光存储技术的存储密度和防伪加密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设计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近年来,超颖表面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其强大的波前调控能力和与生俱来的超薄、紧凑的性质非常适合应用于光学加密、防伪领域。为了推进超颖表面的实用化发展,增加其信息容量,项目组在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领域做出许多努力。将全息技术与位置复用、偏振复用、共形超颖表面、非对称传输、结构色、相变材料、轨道角动量调控等超颖表面相关特性相结合,设计出了多种基于光学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防伪标识,为提升光存储技术的存储密度和防伪加密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设计优势和应用前景。 基于光学超颖表面的多维信息复用防伪标识与加密技术信息容量大,能提供多层次的防伪特征;必须采用电子束刻蚀系统进行加工,设计制造难度高,极难仿制和伪造;面积小,外表精致,不影响产品或证件的外观;具有极高的唯一性,由于全息算法的特性,即使对应的全息再现像完全相同,也可以通过对比SEM图来从根源上避免伪造。该技术代表着未来光学加密、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作为数据存储、模式识别、信息处理和光学加密的平台,有望在增强现实、智能手机等人机交互领域及防伪、信息加密等信息安全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农林废弃物提取植物色素及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设计出以水或水/酒精为绿色提取溶剂,采用合适的提取温度,借助合理的物理强化技术组成提取农林废弃物提取植物色素工艺;利用树脂吸附、柱分离、超滤膜、高效逆流色谱等技术,并优选合适的流动相分离出植物色素中的染色有效组份,利用HPLC-MS、IR、SEM、TEM及NMR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有效组份的主成分及结构特点;根据天然色素组份的结构特征寻求生态应用方法,植物染料应用于天然纤维棉毛丝麻上的绿色染色技术,开发了附合生态要求的天然染料染色的纺织品;以提取过色素的板栗壳残渣为原料,开展
常州大学 2021-04-14
典型特色果蔬贮运及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典型特色果蔬如苹果、桃、樱桃、番茄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深受大众的青睐。但是,上述水果鲜果的生产存在较强的季节性以及水果本身的易腐性,因而水果鲜果的贮运与加工问题日益突出。 本项目系统研究并阐明了热处理、1-MCP(1-甲基环丙烯)、拮抗酵母及结合处理对苹果、桃、樱桃、番茄等采后贮藏品质和病害的影响机理,确定了最佳采后处理方式,开发了新型保鲜剂和纳米包装材料,优化了应用技术体系。明确了植物酚酸类物质对高花色苷含量的浆果果汁色泽稳定的机理,创建了抗氧化冷破碎结合保温液化果蔬新工艺,开发了多种复合果蔬汁新产品。探明了植物酚酸对花色苷具有增色和稳定效应,抗氧化冷破碎结合保温液化果蔬新工艺有效地抑制了原料破碎过程中褐变酶活性,激活了内源降解酶活性,提高了出汁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胡萝卜素、黄酮、花色苷等生理活性物质有效溶出及γ-氨基丁酸富集,提高了香气和热敏性营养素保存率,使果蔬汁在复合过程中其色泽、风味和营养稳定并相容。项目成果获中国食品食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特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果蔬贮运及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对研究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技术分析 梨是我国第三大水果,我国梨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农业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针对我国梨品种结构不合理,晚熟梨占比过大,果实品质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传统杂交育种效率低,培育优异性状聚合的新品种极其困难等突出问题,项目组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重点开展梨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成果。 1、创建梨种质资源库,挖掘优异种质,并作为育种材料。系统收集不同生态型梨属植物1600余份资源;创建分子与表型相结合的梨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开展资源的规模化评价;创建梨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以及包含成熟期、果实品质、抗性等29个重要性状的表型数据库;构建包含180份特异种质的骨干亲本资源库。 2、揭示梨的分子遗传基础,创建梨高效分子辅助选择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应用于育种实践。解决高杂合植物基因组组装的世界性难题,绘制了国际首个梨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图谱;建立世界首个梨基因组数据库,系统挖掘调控梨成熟、色泽、石细胞及抗性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42个;构建最高密度梨遗传连锁图谱,精确定位11个品质性状32个QTL,发明果实色泽等性状的分子鉴定标记13个,并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创建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以花粉“速冻缓融”长期保存、促进杂种萌发成苗为核心的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3、育成了优质早熟、中熟及特色红梨新品种12个,优化了梨品种结构、提早了市场供应期。利用“骨干亲本+种间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育种技术,创制122份优异种质;育成早熟品种‘翠冠’、‘早白蜜’、‘宁早蜜’、‘宁酥蜜’和‘夏清’,提前了鲜果供应期。 4、创新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创建梨“刻槽高接”品种更新技术,发明倒“个”形高光效新树形,解决了品种更新慢、传统树形不合理及果实品质差等问题;发明梨树液体授粉技术,授粉用工量节省90%,实现节本增效;研发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制定了《梨花粉制备与质量要求》、《梨施肥技术规程》等标准10项。 该项目已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育成早熟、中熟及特色红梨新品种12个;制定标准10项;发表论文272篇,其中在Genome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8篇(被SCI论文引用694次);出版《梨学》专著。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西湖大学宋春青团队与申恩志团队研发CRISPR FISHer技术
CRISPR FISHer,即实现了活细胞单拷贝基因成像的标记系统,是基于CRISPR技术而来。它具有追踪任何特定细胞固有或外源DNA序列的潜力,极大地拓宽了活细胞成像的应用范围,为生物学过程研究和生物医学诊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湖大学 2022-10-19
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抗逆高产 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该成果 2016 年度江苏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果集成了机械化条件下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出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抗逆高产技术体系,并在技术地方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7 148 149
  • ...
  • 980 9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