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自行车托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托架,包括横梁、立柱和托槽,托槽至少一个,且相互间平行设置,横 梁数目与托槽相等且位于托槽的中部,与托槽垂直连接,每条托槽上各设一个立柱,所述立柱垂直立于横 梁与托槽的连接处上,横梁与托槽的下方还设有至少一个的连接板,托槽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车轮托架,车 轮托架通过伸缩杆与托槽连接。本实用新型轻巧、结构简单、能与汽车连接使用,实现多辆自行车的同时 携带,且安装和卸载方便。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高速公路双向行车卡
本系统首先从破解高速公路二义性、多义性路径识别的难题着手,做到“按实计费、按实收费、按实拆分”,可以真正实现:①高速公路“一卡通”,根据路径科学合理收费。目前是半自动模式,下一步是自动收费模式;②车辆、路网、司机三者信息无线互通,缓和道路堵塞和减少交通事故;③减少收费站的投资和运营费用,杜绝职务犯罪;④提高公路运营效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本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在高速公路统一实行入口发卡、射频卡记录路径、出口缴费、安全预警的联网收费模式,实现收费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兼容,最终达到“人、车、路”三者的信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钢丝上的自行车
560mm×150mm×300mm,钢丝上能停留和行走自行车,重心可调。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新型平蹬式自行车
目概况    现有的普通自行车,皆依靠双脚作圆周运动使之前进的。这类驱动装置,脚蹬沿脚拐回转一周所走过的距离为s=2兀R(R为脚拐半径),而所作的功则为w≈FR(F为沿圆周切线方向的蹬力)。可见,人在驱车过程中,大部分力都没有被利用,而只有少部分力(不足1/4)作有用功。    本新型自行车是提供一种增加有用功、减少无用功,充分利用人体各方面能量,具有低座平蹬式的,实现高效高速的目的。与现有普通自行车相比:速度相同时省力;用力相同时增速。 本项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本新型自行车利用所述低位车座带靠背结构、平蹬式驱动装置制作的自行车,包括左摇杆、车架、右摇杆、脚蹬、右杆链、车座、靠背、右链轮、链条、飞轮、驱动轮、滑轮、外罩。外罩固定在整体车架上,纵剖面内车架由连杆构成L型,上端为摇杆转动转轴中心,摇杆下端装有脚蹬,并固接驱动链条——左杆链与右杆链,且通过滑轮连为一体。左右链轮内分别装有超越离合器,使其只能单向回转。在驱动轮上安装低位车座与靠背,前插下端与车轮相连,上端与车把固接,便于操纵。 技术指标    1、采用低位车座带靠背结构:    现在的自行车座位在脚蹬的上方,驾驶者向下踏动脚蹬时,所施加的力一般不会超过自身的重量,但当骑赛车时,需把腰弯下,用脚向下蹬踏,就能用上更大的力气,根据这一原理,本新型自行车的车座装在与脚蹬基本等高的平面上,让人像半躺着一样接近水平方向去蹬踩脚蹬,同时,背靠弧形靠背,这样在脚蹬上不需多用力,就能把时速提高1倍以上。    2、采用水平蹬踩式驱动装置 现有普通自行车的驱动是人的双脚蹬踩脚蹬作回转运动使车前进的,有用功仅占总功的不足1/4;本新型自行车采用水平蹬踩式驱动装置,其关键技术在子将脚蹬的圆周运动改变为近于水平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的实现是通过链轮、链条间的传动方式实现的。当左脚蹬前移至最前点时,右脚蹬向后运动到最后点,变换脚踩方向,即右脚向前蹬踩,右链轮正转,带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而左链轮离合器与驱动轮分离,左脚蹬相应的向后运动,直到终点,完成一个循环动作。如此反复,则可实现装置的连续向前运动。场前景骑行的舒适性与疲劳性一直是困扰人们骑乘普通自行车的一大难题,本新型自行车是在现有普通自行车基础上,以人机工学与机械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对其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通过设置低位特殊车座及靠背结构,使驾驶者上身自然挺直,双手自然扶把,不但不再前倾且略有后倾,如同驾驶太子摩托一般,全身重心向后下,利用背部力量,协调左右脚在最佳施力角度作向前的平蹬摆动运动,通过链绳传动装置来驱动自行车前进。自行车一一这个人们最熟悉的代步工具、休闲、健身产品,由于本新型自行车的诞生, 让其使用变得更省力、更快捷、更健康、更安全、更美感、更舒适、更高效、更轻松、视野更开阔、坐姿更优美。本新型自行车是国内外自行车业界的最新产品,其特点将很快为人们所了解、所接受、所追捧,进而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一个奉新型车风行之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太阳能电动自行车
目前概况    现有的电动车,一般为敞式电动车,无舱体,人露天或篷下驾驶,工作时易受到阳光暴晒或风雨侵扰,工作条件差,危险性高;无太阳能光伏系统,主要依靠220V交流电源向蓄电池充电后行驶;充电时间长,续行里程短。    本太阳能电动车提供一种具有太阳能光伏系统、密闭型舱体外形,采用分层式自动伸缩型太阳电池板、宽位车座带靠背结构的电动车。整车所用材料以高强度轻质铝合金、高比强度轻质工程塑料为主,并采用超薄太阳电池板或薄膜太阳电池、氢镍或铅酸蓄电池,使整车重量轻。 本项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由电动自行车应用现状和发展研究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密闭型舱体外形、分层式自动伸缩型太阳电池板、宽位车座带靠背结构的太阳能电动车创新设计,使电动车能源供给发生根本性改变,实现对太阳能能源的利用;进行太阳光伏系统、大阳能伸缩板系统、舱体一操纵系统及其它装置的设计,开发研制独具特色的太阳能伸缩板电动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电动车对太阳能的利用;与普通电动自行车相比,无频繁充电之烦,无续行里程过短之忧,基本无污染,且造型优美、设计精巧、乘坐舒适、操作方便、马力充足、安全性好,是人们理想、实用的绿色环保型代步工具。 技术指标    本车为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与交流电源充电模式并存,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驱动电动车整车运动;在舱体的顶部和两侧分别安装有太阳电池组件,构成按照系统需求串并联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它与防反充二极管、控制器顺序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开关实现与蓄电池组或电机电连接,它们共同组成太阳能光伏系统。    舱体分为顶、中、下三部分,顶部装有分层式太阳电池板;下部与车架相联;中部各窗以透明PC材料为主,与舱体联接处设为专用橡胶条密封装置;舱体内的控制装置可对分层式太阳电池板进行伸缩控制,当各伸缩层太阳电池板伸出时,太阳电池板受热幅射面积可明显增加;分层式太阳能顶板四角分别装有显示车高的前后夜行灯。 操纵部分由车把、前叉等组成,前叉装置在车架前部,前叉下部装有前轮,舱体固定在车架上,前后轮上分别装有避震装置;整个舱体上裟有前窗、后窗、左右窗、车门及换气扇,便携式蓄电池安装于脚踏下方,车尾后窗下装有可自动伸缩的电源插头。 市场前景    电动自行车是近年来国内较流行的交通工具,以其噪音小、能耗低、污染少、方便快捷博得人们的青睐。我国作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此为国内电动车的研究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太阳能电动车采用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可使电动车的能源供给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和绿色环保,且具有安全、方便、费用低、节约能源、无污染等优点,其技术关键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足够的电能,补充车辆行驶中消耗的能量,延长电动车的续行里程。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椅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自行车后座椅,包括支撑座、前连杆及后连杆,支撑座顶面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滑轨壁,滑轨壁内侧面上开设有两层沿着支撑座宽度方向分布的滑轨,同一滑轨壁上的两个滑轨通过一竖向分布的连通槽相互贯通;两端的滑轨壁之前形成有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设有两层坐垫,两层坐垫包括底坐垫及顶坐垫,底坐垫两端面的后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一滚轮,顶坐垫两端面的前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一滚轮;支撑座底面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调节杆,调节杆上套接有一调节套筒,调节套筒上铰接有一支撑杆,底坐垫底面的前侧、顶坐垫底面的后侧分别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新型平蹬式自行车
项目概况 现有的普通自行车,皆依靠双脚作圆周运动使之前进的。这类驱动装置,脚蹬沿脚拐回 转一周所走过的距离为 s=2πR(R 为脚拐半径),而所作的功则为 w≈FR(F 为沿圆周切线方 向的蹬力)。可见,人在驱车过程中,大部分力都没有被利用,而只有少部分力(不足 1/4) 作有用功。 本新型自行车是提供一种增加有用功、减少无用功,充分利用人体各方面能量,具有低 座平蹬式的,实现高效高速的目的。与现有普通自行车相比:速度相同时省力;用力相同时12 增速。 本项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本新型自行车利用所述低位车座带靠背结构、平蹬式驱动装置制作的自行车,包括左摇 杆、车架、右摇杆、脚蹬、右杆链、车座、靠背、右链轮、链条、飞轮、驱动轮、滑轮、外 罩。外罩固定在整体车架上,纵剖面内车架由连杆构成 L 型,上端为摇杆转动转轴中心,摇 杆下端装有脚蹬,并固接驱动链条——左杆链与右杆链,且通过滑轮连为一体。左右链轮内 分别装有超越离合器,使其只能单向回转。在驱动轮上安装低位车座与靠背,前插下端与车 轮相连,上端与车把固接,便于操纵。 技术指标 1、采用低位车座带靠背结构: 现在的自行车座位在脚蹬的上方,驾驶者向下踏动脚蹬时,所施加的力一般不会超过自 身的重量,但当骑赛车时,需把腰弯下,用脚向下蹬踏,就能用上更大的力气,根据这一原 理,本新型自行车的车座装在与脚蹬基本等高的平面上,让人像半躺着一样接近水平方向去 蹬踩脚蹬,同时,背靠弧形靠背,这样在脚蹬上不需多用力,就能把时速提高 1 倍以上。 2、采用水平蹬踩式驱动装置 现有普通自行车的驱动是人的双脚蹬踩脚蹬作回转运动使车前进的,有用功仅占总功的 不足 1/4;本新型自行车采用水平蹬踩式驱动装置,其关键技术在于将脚蹬的圆周运动改变 为近于水平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的实现是通过链轮、链条间的传动方式实现的。当左脚 蹬前移至最前点时,右脚蹬向后运动到最后点,变换脚踩方向,即右脚向前蹬踩,右链轮正 转,带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而左链轮离合器与驱动轮分离,左脚蹬相应的向后运动,直到 终点,完成一个循环动作。如此反复,则可实现装置的连续向前运动。 市场前景 骑行的舒适性与疲劳性一直是困扰人们骑乘普通自行车的一大难题,本新型自行车是在 现有普通自行车基础上,以人机工学与机械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对其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 通过设置低位特殊车座及靠背结构,使驾驶者上身自然挺直,双手自然扶把,不但不再前倾 且略有后倾,如同驾驶太子摩托一般,全身重心 向后下,利用背部力量,协调左右脚在最佳施力 角度作向前的平蹬摆式运动,通过链绳传动装置 来驱动自行车前进。 自行车——这个人们最熟悉的代步工具、休 闲、健身产品,由于本新型自行车的诞生,让其 使用变得更省力、更快捷、更健康、更安全、更 美感、更舒适、更高效、更轻松、视野更开阔、 坐姿更优美。本新型自行车是国内外自行车业界 的最新产品,其特点将很快为人们所了解、所接 受、所追捧,进而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一个本新 型车风行之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太阳能电动自行车
项目概况 现有的电动车,一般为敞式电动车,无舱体,人露天或篷下驾驶,工作时易受到阳光暴 晒或风雨侵扰,工作条件差,危险性高;无太阳能光伏系统,主要依靠 220V 交流电源向蓄 电池充电后行驶;充电时间长,续行里程短。 本太阳能电动车提供一种具有太阳能光伏系统、密闭型舱体外形,采用分层式自动伸缩 型太阳电池板、宽位车座带靠背结构的电动车。整车所用材料以高强度轻质铝合金、高比强 度轻质工程塑料为主,并采用超薄太阳电池板或薄膜太阳电池、氢镍或铅酸蓄电池,使整车 重量轻。 本项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由电动自行车应用现状和发展研究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密闭型 舱体外形、分层式自动伸缩型太阳电池板、宽位车座带靠背结构的太阳能电动车创新设计, 使电动车能源供给发生根本性改变,实现对太阳能能源的利用;进行太阳光伏系统、太阳能 伸缩板系统、舱体-操纵系统及其它装置的设计,开发研制独具特色的太阳能伸缩板电动车, 实现真正意义上电动车对太阳能的利用;与普通电动自行车相比,无频繁充电之烦,无续行 里程过短之忧,基本无污染,且造型优美、设计精巧、乘坐舒适、操作方便、马力充足、安 全性好,是人们理想、实用的绿色环保型代步工具。 技术指标 本车为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与交流电源充电模式并存,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驱动 电动车整车运动;在舱体的顶部和两侧分别安装有太阳电池组件,构成按照系统需求串并 联而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它与防反充二极管、控制器顺序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开关实现 与蓄电池组或电机电连接,它们共同组成太阳能光伏系统。 舱体分为顶、中、下三部分,顶部装有分层式太阳电池板;下部与车架相联;中部各窗 以透明 PC 材料为主,与舱体联接处设为专用橡胶条密封装置;舱体内的控制装置可对分层 式太阳电池板进行伸缩控制,当各伸缩层太阳电池板伸出时,太阳电池板受热幅射面积可明 显增加;分层式太阳能顶板四角分别装有显示车高的前后夜行灯。 操纵部分由车把、前叉等组成,前叉装置在车架前部,前叉下部装有前轮,舱体固定在 车架上,前后轮上分别装有避震装置;整个舱体上装有前窗、后窗、左右窗、车门及换气扇, 便携式蓄电池安装于脚踏下方,车尾后窗下装有可自动伸缩的电源插头。 市场前景 电动自行车是近年来国内较流行的交通工具,以其噪音小、能耗低、污染少、方便快捷 博得人们的青睐。我国作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一直位居世界10 第一,此为国内电动车的研究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太阳能电动车采用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可使电动车的能源供给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实现 对太阳能的利用和绿色环保,且具有安全、方便、费用低、节约能源、无污染等优点,其技 术关键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足够的电能,补充车辆行驶中消耗的能量,延长电动车的续行里程。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无人自主飞艇
北京大学工学院研发团队经过努力,在面向区域环境监测和作业的高载荷无人自主飞艇平台的研究基础上,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研制出了无人自主飞艇。该飞艇艇长17+0.2m,艇宽7.5m, 有效载重110kg,为三椭球异形结构,内置附气囊, 尾部为十字动力尾翼,动力系统采用双螺旋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北京大学 2021-02-01
生态无人农场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农业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兰玉彬教授提出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理念,在农圣贾思勰曾任太守的朱台镇(高阳)建设生态无人农场。 生态无人农场是现代农艺和农机装备、绿色植保技术、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S等高技术集成的成果,将依托各种传感器节点和无限工薪网络,通过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监测系统获取农情信息,采用地空一体化智能农业机器人和农业装备等协同作业,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专家在线指导,达到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生态、高效环保的循环无人农场新模式。 创新与特色: 1、生态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 通过开展土壤、水体、大气监测网络及农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禽畜粪便有机化处理与施用技术、绿色生物防控病虫害综合治理、航空植保变量施药、精准灌溉等各种生态技术措施,构建绿色、环保、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 2、农艺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  进一步提升农艺与智能农机的融合水平,创新农作物全程无人华化生产解决方案,探 索物联网技术与农艺、农机的融合方案,逐步实现耕、种、管、收、贮等生产环节作业无人化,促进农艺与智能农机的深度统合。 3、农情与数据信息深度融合 构建特色的农作物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空、天、地一体化全方位信息采集技 术全面获取不同生长阶段数据,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农情分析中的深度应用,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大数据平台,形成便于无人农场实施的生产规划标准。 4、农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针对大田农机装备可靠、高效、精准作业的需求,借助多元异构传感技术、自动驾驶技 术、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农机装备的自适应控制技术、机群调度与协调等关键技术,研制支撑农田作业环节的智能农机装备,构建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的农机装备协同作业管控系统,实现农机装备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山东理工大学 2021-04-22
1 2 3 4 5 6
  • ...
  •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