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浓度印染废水及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是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氧化剂和有机物完全溶解在超临界水中并发生均相氧化反应,迅速、彻底地将有机物转化成无害化的CO2、N2、H2O等小分子化合物。与其它传统处理技术相比,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9.9%以上;有机物质量浓度达到2%以上时,系统能够实现自热;反应空间密闭,不带来二次污染;反应时间短,设备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2011年,我国印染废水的年排放量达到19.26亿吨,待处理的印染污染物量巨大,处理量500t/d的SCWO设备将需要100万套,富余热量可用来加热饱和蒸汽,年蒸汽收益可达到720亿元/a;反应后的出水可100%回用,年回用水收益约16亿元/a;节省污泥处置补贴6.9亿元/a。  SCWO处理印染污染物,可在几分钟内达到99.9%以上的去除率,无二次污染,有效地解决印染行业污染物处理难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烧结烟气与焦炉烟气高炉一体化处理技术
钢铁行业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中约有 40%以上的烟(粉)尘,70%以上 SO 2 ,50%以上 NOx,90%的二噁英来自烧结机,焦炉烟气中也含有较高的 NOx 和二噁英,烧结烟气和焦炉烟气的治理是钢铁工业烟气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推进开发烧结烟气和焦炉烟气高效脱硫、脱硝、二噁英协同处理技术对解决钢铁企业所面临严峻的环保问题,提升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具有关键意义。针对烧结烟气和焦炉烟气治理困难、处理成本高、处理后副产品难处理等问题,分别研发了利用高炉处理烧结烟气协同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并回收二氧化碳新方法与高炉处理焦炉烟气协同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并回收二氧化碳新方法,充分利用钢铁企业高炉的高温和强还原能力等优势,还原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解二噁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并回收利用烧结烟气的显热及其中的一氧化碳资源,可发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为我国钢铁企业解决环保难题提供金钥匙。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蚯蚓生物工程床资源化处理农业有机固废技术
该成果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蚯蚓生物工程床的缓冲层、工作层和交互层等构建技术,工作蚓的选育、驯化、接种技术,养殖废弃物的布料、高效处理、预防失水干化技术、蚯蚓同龄饲养技术、高效采收分离等系列技术等。该成果节能减排,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和潜在环境威胁;工艺简单、规模灵活;投资少、效益高;保护耕地,提高地力。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深大泥浆坑原位分步固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大泥浆坑原位分步固化处理方法,先使用浅层固化的方法对上部泥浆层进行固化处理,使其形成坚硬固化层;然后在上部固化层上按设计挖孔,利用高含水率泥浆的良好流动性,使泥浆在固化层的自重压力挤压作用下由形成的孔道溢出于固化层表面,而原先形成的固化层也随之下沉;待溢出泥浆达到一定深度,再对溢出泥浆进行固化、挖孔,使新的固化层下沉并挤压出其下部泥浆,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所有泥浆完成固化处理。 本发明原位处理泥浆,解决了因场地条件限制不能清除外运处理泥浆的难题,同时节省了挖掘、运输和堆放泥浆的费用,避免了在此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只需在表面进行固化处理,施工快捷方便,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低成本的污水强化处理工艺技术
本技术在于采用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方法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特别是采用生化方法难于实现达标的废水的处理。随着工业的发展,含有各种化学成份的工业废水排污量也日益增加,对于处理含有各种不同化学成份且难以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微生物法并不理想,往往还要配以化学氧化、活性碳吸附、化学混凝沉淀、催化氧化等工艺,从而使得处理工艺流程变长,运行费用增加。 本技术旨在采用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强化废水的处理,目的是降低废水处理的一次性投资及废水处理的运行费用。本技术包括:废水的预处理、废水的强化处理、废水的后续处理三部分。废水的预处理是采用格栅或沉淀的方法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及悬浮物进行分离。废水的强化处理是采用动态微电解反应器将废水中的有害成分进行特别处理,以利于后续工艺的处理。 对于强化处理后的废水采用沉淀、过滤或生化等处理工艺过程既可实现达标排放或达到杂排水指标回用。动态微电解反应器是污水强化处理的关键设备。动态微电解反应器是在克服目前已有设备缺点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本装置运行电耗低,约0.2kW/m3h,废水处理时的原料消耗低,低于0.1kg。 应用范围:本工艺技术应用于染料、印染、制药、化工、电镀及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以及城镇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动态微电解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适用水质范围宽,适应温差大、PH范围宽(1~12),可处理电镀废水、石油化工废水、染化废水、印染废水、煤气洗涤水、焦化废水和制药废水等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活性染料废水的物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活性染料废水的处理工艺技术,特别是一种新型活性染料废水的物化处理方法。染料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其中活性染料因其具有色泽艳丽、染色牢固、应用简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活性染料会给水环境带来很严重的色度问题,其浓度在0.005mg/L便会使水体带有颜色,因此,无论是出于环保考虑还是视觉美观要求,都要将活性染料从废水中去除。但是由于活性染料对于光、热和某些氧化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传统废水处理技术难于将其有效去除。因此发展一套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的活性染料废水处理技术非常必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提供一种新型工艺和原理的活性染料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以印染纺织行业排放的活性染料废水为对象,采用物化新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电催化氧化处理三嗪酮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药工业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催化氧化处理三嗪酮废水的方法。所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嗪酮生产废水中加入复合菌剂,厌氧培养,得到降解后的三嗪酮生产废水;(2)将降解后的三嗪酮生产废水加热,搅拌条件下蒸出馏分,得到蒸馏后的废水;(3)使用紫外光结合电催化将蒸馏后的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得到含特戊酸的废水;(4)在25‑30℃条件下,向含特戊酸的废水加入萃取液,得到萃取液层和水层;(5)水层用液碱调pH至中性,减压蒸馏,得到回收水;将萃取液层减压蒸馏,冷凝回收萃取液,同时得到含特戊酸的釜残剩余。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COD和氨氮的量,同时提高特戊酸回收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服务平台-研究咨询服务
组织院士专家赴各地把脉问诊、座谈调研、对接交流等活动,让专家资源嵌入城市创新发展之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云上高博会 2021-07-22
智慧服务机器人
南京大学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融合AI+5G技术,研发出智慧服务机器人“小融”代替银行大堂经理,实现客户业务办理流程自动化,与中国工商银行合力开展智慧银行建设,在避免人人接触同时实现业务快速办理,提高了服务效率。智慧服务机器人“小艾”代替医院导医人员完成导诊、分诊等工作,有效避免了原有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2020年2月18日,智慧服务机器人“小艾”首先进入南京市鼓楼医院门诊大厅,它不怕病毒,不需穿戴防护服及口罩,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期间鼓楼医院的智慧导医,也是医护人员的最佳助手。在鼓楼医院导医台,患者进入病区时,南大电子机器人首先会通过人脸识别对未佩戴口罩人员进行搜索,并向前温馨提示;通过机器人视觉及语音交互,她还可以对病区内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进行识别梳理,主动向前询问及排查筛选,并引导至发热门诊;在判断患者情况后,机器人可通过脸部大屏推送医院科室导视图,以语音加图片的形式引导患者去相关科室就诊,有效进行分流,减少人流聚集;对于医院概况、在班医生、楼层分布及基础设施等问题查询,机器人也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帮助患者答疑解难,并精准引导推送;除完成导诊、分诊等日常工作外,机器人更可以对当天就诊情况及患者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除智慧导医场景外,在防控期间,机器人还可以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诊断、隔离区查房、远程会诊,更可以陪患者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服务场景及功能可进一步延伸。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已迅速参与到科技抗疫的大军中,除驰援医疗行业外,南大电子智慧服务机器人还在政府单位、银行网点、街道社区等窗口单位上岗服务,用智慧力量共筑AI安全防线;同时,南大电子也将更好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应,用最好的产品及最优的技术支援抗疫,携手各行各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
南京大学 2021-04-10
医疗服务机器人
“这台医疗服务机器人主要用于医院物资的智能配送,承担递送化验单、送药、送餐进隔离区以及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该项目技术总工、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张良培教授介绍,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针对疫情和医院的复杂环境,依靠多传感器融合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实现场景建模与定位;还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前往指定的位置,遇到障碍物时,回结合激光、视觉及声呐等多传感器融合实现动态探测与跟踪,从而自动绕开障碍物。“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进行自主充电。”主要技术负责人罗斌教授介绍,由该团队自主设计的基于WEB的远程部署交互接口可以实现远程快速部署,向机器人下达指令。小珈外形平滑,没有凹槽等容易滋生病毒的设计,外壳材质设计为抗腐蚀的医疗材料,只需用酒精喷洒或消毒巾擦拭即可快速完成消毒。“因为来自珞珈山,所以我们叫它小珈,明天一早小珈就要去危重病房工作了。”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涂卫平介绍,小珈运送物资的过程无需人员操作,不怕病毒、不知疲倦,极大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对医护人员起到良好的隔离保护作用,减轻了前线工作人员的负担。面对疫情,武汉大学张良培、罗斌、杜博,涂卫平、赵青、张晋东等科技工作者从遥感、室内定位、计算机视觉、音视频和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日夜攻关,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地进行调试,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这台机器人的小伙伴后期还将陆续抵达,为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服务。
武汉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47 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