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速铁路钢轨等重大设施及新型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在巡检条件下,实现多物理量融合的钢轨病害动态检测技术。采用复合电磁技术检测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宏观伤损;采用巴克豪森技术测量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材料状态改变、表面早期伤损;应用相控阵超声技术检测钢轨内部缺陷,并实现焊缝的精确定位及智能化全尺寸高效检测。实现覆盖诸如钢轨(含焊缝)等重大设施及新型材料全尺寸、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状态综合检测。 高速铁路损伤检测:实现80-350km/h的高巡检速度下对轨道不同阶段损伤的检测,提高轨道安全性; 智能制造质量检测:实现新型加工、增材制造中加工质量无损检测,提高智能制造的加工水平; 结构智能健康监控:实现钢轨、桥隧、航空航天设施关键部位故障状态监控,提高重大设施寿命。 技术优势 巡检试验转台的速度提升至350km/h,填补了国内350km/h速度等级巡检试验转台的空白。首次在国内研究了350km/h高速及不饱和状态下铁磁性材料动态磁化过程机理。采用电磁、涡流、图像等无损检测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各种材料的伤损缺陷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克服使用环境、高速运动对检测系统的影响,在高速及重载铁路应用条件下,对服役钢轨表面、亚表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裂纹缺陷损伤进行快速巡检,构建高速钢轨裂纹巡检设备,实现对铁路钢轨裂纹缺陷形貌参数等相关数据信息的快速获取、损伤程度判别,并进行故障预警和寿命评估。研究基于复合电磁效应、超声波、激光、图像融合的钢轨巡检及实时分析技术,实现病害特征识别与缺陷重构。通过分析铁磁性材料磁化过程,抑制巡检中检测探头的振动、提离效应、材料属性以及使用环境对钢轨表面检测结果的影响;基于多物理量数据的融合分析,精确识别钢轨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早期伤损等多种病害。通过使用超声技术实现焊缝精确定位及全断面相控阵高效检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用于钢管生产线无损检测过程中的缺陷位置标识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钢管生产线无损检测过程中的缺陷位置标识装置,包括运料轮,运料轮上等距开设有齿槽,涂料瓶通过履带相连后搭放在运料轮齿槽内,驱动机构通过齿槽条连接动挤压块,齿槽条连接棘轮,棘轮与运料轮通过中心轴相接,静挤压块与动挤压块位置相对应,驱动机构通过齿槽条带动动挤压块前移,动挤压块与静挤压块配合挤压涂料瓶,涂料瓶的瓶盖被压出完成缺陷位置标识;驱动机构回位,齿槽条带动棘轮转动,棘轮又带动送料轮转动,涂料瓶从当前所在齿槽移动至下一个齿槽,最靠近动挤压块的涂料瓶落入动、静挤压块之间以备用。本发明以将喷涂料预先分成等量单元为原理基础,每次喷出等量的涂料至缺陷位置,提高了标识精度和生产效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速铁路钢轨等重大设施及新型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在巡检条件下,实现多物理量融合的钢轨病害动态检测技术。采用复合电磁技术检测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宏观伤损;采用巴克豪森技术测量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材料状态改变、表面早期伤损;应用相控阵超声技术检测钢轨内部缺陷,并实现焊缝的精确定位及智能化全尺寸高效检测。实现覆盖诸如钢轨(含焊缝)等重大设施及新型材料全尺寸、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状态综合检测。高速铁路损伤检测:实现80-350km/h的高巡检速度下对轨道不同阶段损伤的检测,提高轨道安全性;智能制造质量检测:实现新型加工、增材制造中加工质量无损检测,提高智能制造的加工水平;结构智能健康监控:实现钢轨、桥隧、航空航天设施关键部位故障状态监控,提高重大设施寿命。技术优势巡检试验转台的速度提升至350km/h,填补了国内350km/h速度等级巡检试验转台的空白。首次在国内研究了350km/h高速及不饱和状态下铁磁性材料动态磁化过程机理。采用电磁、涡流、图像等无损检测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各种材料的伤损缺陷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克服使用环境、高速运动对检测系统的影响,在高速及重载铁路应用条件下,对服役钢轨表面、亚表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裂纹缺陷损伤进行快速巡检,构建高速钢轨裂纹巡检设备,实现对铁路钢轨裂纹缺陷形貌参数等相关数据信息的快速获取、损伤程度判别,并进行故障预警和寿命评估。研究基于复合电磁效应、超声波、激光、图像融合的钢轨巡检及实时分析技术,实现病害特征识别与缺陷重构。通过分析铁磁性材料磁化过程,抑制巡检中检测探头的振动、提离效应、材料属性以及使用环境对钢轨表面检测结果的影响;基于多物理量数据的融合分析,精确识别钢轨缺陷产生前的残余应力、早期伤损等多种病害。通过使用超声技术实现焊缝精确定位及全断面相控阵高效检测。应用范围:(1)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在役钢轨缺陷综合检测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钢轨接触疲劳及裂纹多物理高速巡检监测技术攻关”铁路总公司重大课题“高铁钢轨浅表层缺陷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等项目支持。(2)作为关键核心设备应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新一代国产大型高速钢轨探伤车GTC-80,累计巡检里程已达1万公里以上。发现各类型缺陷,如裂纹,剥离,磨损等400多例,通过了铁路总公司的关键技术鉴定,实现进口重大装备替代。(3)30km/h的双轨电动探伤机器人,集成环境感知、智能巡检、大数据处理与无线传输等功能,实现无人监控下的长距离自主运行,用于城市轨道巡检,已应用于南京地铁、西安地铁等。(4)智能制造质量检测技术应用于宝武集团宝日冷轧钢板厂(世界最大冷轧钢板生产线)钢板加工性能在线自动检测。(5)结构智能健康监控技术应用于京沪高铁CRTS-Ⅱ型轨道板健康监控(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金温高铁沿线光纤监测(全国首例)、贵广客专K75+431双线特大桥沉降监测、芜湖地铁1、2号线安全监控系统;(6)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一届中俄工业创新大赛二等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废弃印刷线路板元器件无损拆解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
研制开发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环保、高效、可靠的废弃线路板无损拆解技术、粉碎技术、分离技术、再利用技术等相关技术,设计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废弃线路板回收处理及再利用整体工艺及生产线,实现对废弃线路板的无污染回收处理及再利用。该设备是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废弃线路板元器件无损拆解设备,由传动、加热、振动、除烟味等单元构成,该设备主机长为3.5m,宽0.8m,高为1.5m,生产能力为300~700块线路板/小时。在第三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中,“线路板无损拆解设备”获得节能环保专项奖和大赛银奖。拆解效率高,温度可控,节能效果好,元器件无损拆解率高;设备环保;功率小,便于中小规模生产;加工操作简单;故障诊断、自我保护和声光报警功能。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 功率:4KW 2. 拆解率:98%3. 电压:220 4. 烟尘、气味:过滤效率99.9%5. 产量: 100~200 kg/h 6. 主机外形尺寸: 3500×80×1500 7. 整机重量:1.0台/t 废弃线路板基板的主要组成是纤维强化热固性树脂,由于热固性塑料本身的特点,除了焚烧回收热值,还有作为粉末用于涂料、铺路材料等重新利用,这些再生品质量低下、档次不高,而且在经济投资和资源利用方面也是不合理的。本项目根据废弃线路板基板原材料的不同,进行分别粉碎处理,将粉碎后的PCB粉末作为填料或增强体,以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材料作为基体,采用热压成型工艺,最终生产出多种复合材料,根据复合材料的不同性能,可以制成多种产品应用在广泛的领域里,代木、代钢、代塑、代瓷制品,所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该技术解决了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节约了一次资源,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抗弯强度/MPa 冲击强度/ Kg•m-2密度/ g•cm-3使用温度/℃ 成本价格/元/吨 废弃PCB粉体/短切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150 17.92 1.59 50 4000 废弃线路板粉体/环氧树脂/偶联剂134.1 11.67 1.54 139.1 7000 申请专利:1. 吴国清,张宗科. 一种应用于废弃线路板无损拆解的处理设备及方法,专利号:200810224887.7 2. 吴国清,张宗科. 一种线路板夹具体,200810224853.8 3. 吴国清,张宗科,赵玉振. 废弃线路板的回收及再利用方法. 200910091996.0 4. 吴国清,赵玉振. 废弃电子元器件的回收及再利用方法. 200910091995.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一种任意摆放的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
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是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光学三维测量技术,是基于条纹投影的物体三维面形重建技术。它利用物体面形对标准正弦条纹图的相位调制并对图像进行相位解调实现物体三维检测。该系统包括高质量面结构光投影模块、低失真图像采集模块及快速的数据处理算法。该测量系统中,标定准确的相位与空间三维坐标的关系是该三维测量技术至关重要的步骤。由于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具有速度快、非接触、精度高等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最有发展潜力的三维测量技术。 一、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该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结合特定的标定技术,确定各个系统参数,建立相位与空间三维坐标的数学关系,改善系统的精确度及灵和性。该测量系统适用于工业制造、产品检测、模具设计、逆向工程、生物医学、文物保护、机器视觉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特色及先进性 1、系统结构任意摆放 该任意摆放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部件在空间位置相对任意,易于在实地测量中使用。它在几何结构、光路等方面没有严格的平行性、垂直性要求,仅需要图像采集系统的视场被投影系统的视场所覆盖。 2、标定技术经济实惠且使用灵活 系统标定的过程中,仅需一种打印的棋盘格作为标定板,相比于制作困难且成本高昂3D标准件,该技术成本低,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同时,标定板的位置可以随机、任意放于测量视场中的任何一个空间位置,相比于现行的标定技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3、高分辨率 基于任意摆放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避免现行测量方法中因系统设置不准而造成的测量误差;考虑镜头引起的畸变现象,对每个像素点标定,降低畸变对测量结果的不良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多组数据拟合,保证相位与空间三维坐标关系的准确性。 4、测量系统技术指标 物体面形三维测量对测量仪器的分辨率、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且部分算法复杂,所设计的系统采用联机方式。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测量范围:200mm×300mm×200mm,且连续可调;横向分辨率:可达0.06mm(主要受相机分辨率的限制,本系统采用AVT-GT1660C相机);纵向分辨率:可达0.02mm 四、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后可取得的效果 1、基于任意摆放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解决传统系统设置难度大、对测量环境稳定要求高的困难。 2、标定技术可适用于任何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解决了现行标定技术使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3、该测量系统和标定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且经济实用,极大提高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测量精度,拓展了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任意摆放的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
该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结合特定的标定技术,确定各个系统参数,建立相位与空间三维坐标的数学关系,改善系统的精确度及灵和性。该测量系统适用于工业制造、产品检测、模具设计、逆向工程、生物医学、文物保护、机器视觉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于可调桨叶片的激光测量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桨叶片激光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旋转 台、激光位移传感器、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底座,用于支 撑测量装置其它部件;旋转台,安装于底座上,用于放置和旋转待测 可调桨叶片;横向移动机构,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调节激光位移传感器相对可调桨叶片上测点的位置;纵向移动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调 节激光位移传感器相对可调桨叶片上测点的位置;激光位移传感器, 用于采集可调桨叶片上测点与激光位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本发明提 供了一种可调桨叶片激光测量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激光三角测量 原理获取测点的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流化床内气固反应实时工况测量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内气固反应实时工况测量系统,包括:气路单元、流化床反应器单元、炉温控制单元和实时工况测量单元;该气路单元包括气源、流量计、空气预热器;该流化床反应器单元包括流化床和布风板;空气预热器通过气路与流化床底端相连,流量计与气源和空气预热器相连;布风板置于流化床底端,反应气由布风板进入气固反应区;该炉温控制单元包括温度显示控制装置、炉温加热棒;温度显示控制装置利用电子控制装置调整炉温加热棒的电流,从而达到控制高温炉本体炉膛温度的目的;该实时工况测量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气固反应的实时工况数据,与计算机相连进一步可以得到固定样品颗粒实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动力学参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基于遥感卫星成像的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卫星成像的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通过逐步扩大目标区域,并判断扩大目标区域前后的目标红外辐射总能量的变化情况来进行红外辐射能量的提取,并由此计算待测量目标物方的红外辐射亮度,解决了目前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基于遥感卫星成像的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的技术难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及系统
本成果创新性发明了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精度测量技术及系统。 本项目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仪器学科在表面形貌与结构精密测量领域的传统特色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科研基础,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研制专项、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支持下,针对相关制造领域微米尺度、纳米尺度、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精密测量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成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出了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测量原理和方法,共光路融合白光显微干涉与原子力探针传感,突破跨尺度微纳传感瓶颈,解决大动态范围微纳结构测量难题,实现nm-μm-mm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效测量; 2)提出了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测量的可溯源标定和坐标统一方法,突破了白光干涉与原子力探针跨尺度微纳传感的坐标统一瓶颈和漂移难题,实现了微纳表面结构跨尺度测量的可溯源和稳定高精度; 3)提出了白光干涉质量评价模型和三维图像噪声区域辨识与重建方法,及二维扫描工作台平面度误差阿贝补偿与二维运动同步计量方法,解决噪声问题与宏微驱动二维工作台运动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问题,为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高精度测量提供支撑。 图1 微纳结构多模式跨尺度测量仪器实物图 图2 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扫描跨尺度微纳表面结构测量原理示意图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5-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584 5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