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级环流曝气及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 成果简介利用生物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但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缺点:曝气池占地面积很大,曝气后气体排放造成二次污染;曝气过程中活性污泥、空气和污水三相混合不均匀,氧传递速率较慢,氧气利用率不高,使得曝气效率低;剩余污泥排放量大。本研究室基于多年来对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和工程应用的研究,提出了采用多级环流装置作为活性污泥曝气的新方式,并经过 10 多年的基础、应用以及工业化研究,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活性污泥的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多级环流曝气工艺。该工艺可改善氧的传质,增加氧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动力消耗;该工艺还可减少生物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的产量,减轻处理污泥的负担;同时,该工艺的生物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显著减小,可节约投资。该工艺已经完成了 20 吨/天的工业中试,通过了专家鉴定;并在处理印 染污水等方面已经建成了工业应用装置,目前运行良好。 在多级环流曝气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含有中低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水,本研究室又开发了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以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通过在多级环流塔内的悬浮污泥中添加具有特殊孔隙结构和尺度的载体材料,利用氧的传递阻力在载体内部形成厌氧菌生存的环境,构成专性厌氧菌生长区。通过被动扩散和流体的冲刷作用,有机物可以扩散进入载体内部,并被厌氧菌降解,同时载体内部的厌氧降解产物也可进入流化床主体,实现厌氧生物降解和好氧生物降解的耦合。该工艺具有高效的好氧降解过程和厌氧降解过程, 且将厌氧和好像过程结合在一个装置中进行,高度集成化,设备投资小、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该工艺已经在含酚废水、 PTA 废水、炼油废水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艺开发和工业模拟实验,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2 技术指标( 1) 多级环流曝气:溶解氧浓度可达到 6mg/L 以上,较廊道式曝气池,占地面积可减小 80% 以上,处理时间可缩短 50%以上。 ( 2) 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 COD 的容积负荷可达到 7g/L∙d 以上,对 COD 浓度小于2500 mg/L 的含酚废水、 PTA 废水等废水, COD 去除率达到 95%以上。3 应用说明该技术主要针对各类石化、化工及其他含有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小规模现场集成式污水处理(如机场、远郊住宅小区等)以及污水的点源治理。 多级环流曝气应用包括两种方式:① 以环流曝气塔式设备替换现有的曝气池、初沉池;② 在现有的深度在 4m 以上的廊道式曝气池进行改造。多级环流曝气塔为新型塔式曝气处理设备为专利设备,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显著优势。 20 吨/天的工业中试结果(乙烯综合废水, COD 约为 1000 mg/L,)显示,和该厂现有的廊道式曝气池相比,占地面积可减小 80% 以上,处理时间可缩短 50%以上, 出口废水稳 COD 定在 60 mg/L 以内,特别适合于土地资源紧张、处理效率要求高的生产、生活部门。多级环流曝气塔顶部还有集成的泥水分离器,可将出水中的污泥分离,在污泥沉降良好的情况下,可直接排放,不需要初沉和二沉设备,使设备投资、能耗以及占地面积大幅度降低;即使对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也可达到初沉的作用,节省初沉设备和运行费用。 通过对现有的深度在 4m 以上的廊道式曝气池进行改造,也可实现多级环流曝气,方法是在曝气池内改造曝气系统,加装多级导流筒内构件。其改造简单,投资小,但对废水处理的效果有显著的提高。采用多级环流曝气后,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浓度提高 50% (可达到 6 mg/L以上)以上,悬浮污泥浓度提高 30%以上,在达到相同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水力停留时间可减小 50%以上,处理负荷提高 50%以上,特别适合于对现有装置增容的技术改造。由于溶解氧浓度高,剩余污泥的产量也显著降低。 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通过在多级环流曝气塔中添加高孔隙率的聚合物填料,在填料内部形成的缺氧环境,可发生水解-酸化反应,通过水解-酸化将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由装置中主体的悬浮污泥进行好氧代谢,实现了厌氧—好氧生物降解的耦合,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工业模拟装置的研究表明,对 COD 浓度达到 3500mg/L 的含酚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24h 内 COD 可降解至 100 mg/L 以下;对 COD 浓度达到 2500 mg/L 的 PTA 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16 h 内 COD可降解至 100 mg/L 以下;对 COD 达到 2000 mg/L, BOD/COD<0.1 的炼油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24 h 内 COD 可降解至 60 mg/L 以下。上述处理效果,均优于传统的 A/O 或者 A/A/O 续批式联合工艺,占地面积低于这些工艺的 1/8。4 合作方式商谈。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级联型无输入及输出变压器的贯通式同相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级联型无输入及输出变压器的贯通式同相供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相分别级联一个以上单相-单相结构的交直交变换器而后三相并联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组成,级联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三相并联后直接连接牵引接触网,通过多模块级联结构,使单相-单相交直交变换器能够承受较高的电压等级,同时提高了变换器输出的电压等级,因此可取消输入、输出变压器,三相平均分担机车负载所需功率,且能量可双向流动。由于输出电压幅值、相位、频率可控制,因此邻近变电所的接触网可直接相连,形成贯通牵引供电网络。本实用新型提出能够取消牵引变电所的输入、输出变压器,解决了牵引变电所中变压器体积大、质量大、检修麻烦造价高的缺点,有利于提高牵引变电所容量,降低变电所运行成本。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4
ISOH 4-20mA系列4-20mA电流环路两线无源型信号隔离器
ISO 4-20mA/ISOS 4-20mA/ISOH 4-20mA系列4-20mA电流环路两线无源型信号隔离器 无需外接任何元件即可实现4-20mA或0-20mA电流环路信号隔离器,产品有PCB板上安装的IC封装、DIN35标准导轨安装和PIM面板嵌入式安装方式。 DIN导轨式安装方式可实现信号一进一出、二进二出、三进三出等多路隔离传输功能。 PIM 面板嵌入式智能化变送表可实现4-20mA信号隔离显示、报警控制及远距离无失真传输等多种功能。 广泛应用在冶金采矿、石油化工、电力设备、医疗仪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设施及军工科研等领域,用户可根据现场需要选择合适产品。
深圳市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4-07-31
岩层变形光纤传感检测方法
本成果采用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进行岩层变形多点测试,在国内首次将光纤光栅技术应用于岩层应变变形实时监测,填补了国内、外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该领域的空白。以光纤光栅单点和多点传感原理为基础,建立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岩石变形检测理论和方法,通过试件、相似模型实验和现场工程实践,建立光纤光栅传感器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光学—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室内和现场岩层变形检测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适合于埋入岩体内部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结构、测量方法及相应的光纤多介质应变传递理论。 本项目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曾获“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多功能智能传感检测牙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智能传感检测牙刷,包括手柄、电机、旋转轴、连接套、毛刷、噪音传感器、Y型槽、吸气泵,该多功能智能传感检测牙刷,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当毛刷给使用人员的牙齿进行刷洗时,该装置可智能的将清水通过雾化形式喷洒至使用人员的牙齿处,以此让毛刷给使用人员的牙齿进行边刷洗边清洗的状态,有效提高了使用人员牙齿刷洗的清洁度。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光纤激光与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是当前国际上激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是现代光通信的产物,是随着光纤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崛起的一门崭新技术。由于光纤激光器件与传统的固体激光器件相比,具有低阈值、高效率,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好,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容易实现、性能价格比高,易于小型化、易于维护等明显优势,它已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工业加工、军事和国防、激光医疗、光纤传感、微波产生等诸多领域。 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纤入户中有线电视(CATV)网络以
南开大学 2021-04-14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
南开大学在“863”计划项目、市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课题组取得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如成功构建了可编程、微位移光纤光栅写入设备,并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国产化光纤光栅;以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基本元件,利用其波长编码与温敏力敏等优良特性,采用独特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封装,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出多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以及系列器件;研制和开发具有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的全光纤光子传感网络系统;同时,构建多光纤光栅线阵、面阵及体阵等多种拓扑结构,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布设于高层建筑用于对
南开大学 2021-04-14
光电式电流传感装置
光电式电流传感器是以磁光法拉第效应为基础,直接或间接对电流进行测试 的装置。与传统电磁式电流传感器相比,具有绝缘性能好,无漏油爆炸危险,不 会产生磁饱和及铁磁共振,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结构紧凑重量轻,适合继电保 护和谐波检测等优点。但现有的传感装置有很多不足,例如光学元件数量多,导 致系统光路调整复杂,增大了引入误差的几率,且使用石榴石前偏振片增大了整 个器件的体积及成本,不利于系统的高度集成。因此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石榴石 电流传感器装置及制备方法,在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扩大测量范围,解决零 点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碳气凝胶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
碳气凝胶因在同类气凝胶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5~40s/cm),以及高比表面积 而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理想电极材料.目前国外的研究集中在将碳气凝胶应用于超级电 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气体扩散电极,燃料电化学电池的电极、可充电电池电极 等,同济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已开展了近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的目标是用碳气凝胶作电极,试制海水淡化原理型装置,进行各项参数的优化 研究。本材料是典型的环保与能源材料,所以有利于保护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成 果应用于海水淡化、新能源器件等领域。
同济大学 2021-04-11
合成气高选择性制取烯烃
烯烃作为化工领域的核心分子,是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等重要材料的单体,属于一类重要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工业上的烯烃主要来源于石脑油的裂解。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C1化学的迅速发展,开发从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的反应路径来替代传统的石化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合成气转化路径中约50%CO转化成了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副产物,碳原子利用效率低下,严重降低了该路径的能源和经济效益。如何高效降低该过程中CO2和CH4副产物的生成、提高特定燃料产品的选择性在国际能源化工界一直是巨大挑战。 武汉大学定明月教授团队通过将碳化铁纳米晶体包裹在疏水性无定形SiO2壳中,开发出一种具有优异疏水性的核-壳型FeMn@Si催化剂。通过给催化剂包裹一层“疏水铠甲”,从而实现了56%的高CO转化率和13%的低CO2选择性,烯烃收率高达36.6%。核层碳化铁活性相与壳层疏水基团的高效协同,将能拓展出一系列新型的复合催化剂,通过抑制高耗能的水煤气变换反应,大幅度降低合成气转化过程中的CO2排放,显著提高碳原子利用效率,有望实现合成气更高效、更经济制取烯烃、汽油、芳烃、航油等各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同期《Science》期刊发表了亮点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了该工作,认为该工作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合成气在疏水性FeMn@Si催化剂上高效制取C2+烯烃
武汉大学 2021-05-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4 75 76
  • ...
  • 379 3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