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擦剂
产品详细介绍
山西世纪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筒振动磨机
一种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筒振动磨机,属于固体物料的超细粉磨设备。 包括有磨筒(1)、上质体 (2)、下质体(5)、振动电机(3)、主振弹簧(4)、减 振弹簧(6)、底板(7);其中上述磨筒(1)固结于上质体 (2)之上;上述上质 体(2)与下质体(5)之间依靠主振弹簧(4)及上、下质体上的导柱相联接; 上述下质体 (5)通过减振弹簧(6)支承在底板(7)上;上述振动电机倒装在 上质体(2)的托板下。工作时,上、下质体以 不同的振幅和加速度振动,上质体 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大,可提高磨筒内介质对物料的冲击破碎能力;下质体的振幅 和加速度较小,再通过隔振弹簧可大大减小传给基础的动载荷。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八绳六自由度绳驱并联机器人
研发阶段/n该成果一方面可以弥补串联机器人的运动精度低、结构刚度低、承载能力小等缺点,另一方面可用于解决传统的由杆支撑并联机器人所存在的诸多缺陷问题,利用绳索代替刚性杆作为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元件,可以使驱动模块安装在机器人底座上,因而其结构简单,惯性小,质量轻,运动速度快,运动精度高;具有较高的负重比率;平动工作空间较大,可实现变构型且结构易于重新配置;制造维护费用较低。该成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六自由度液压并联转台,其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空间为主体框架空间的45-55%,最大运动速度≥1.5m/s,最大载荷为2kg,平移运动误差≤,角度运动误差≤。该成果可用于空中摄像系统、大型射电望远镜、轮船制造、起重机器人、并联肢体康复机器人、海上精密仪器检测系统等领域。。支持额度:。300。万元。承接单位:。湖北省。项目进展:。该成果一方面可以弥补串联机器人的运动精度低、结构刚度低、承载能力小等缺点,另一方面可用于解决传统的由杆支撑并联机器人所存在的诸多缺陷问题,利用绳索代替刚性杆作为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元件,可以使驱动模块安装在机器人底座上,因而其结构简单,惯性小,质量轻,运动速度快,运动精度高;具有较高的负重比率;平动工作空间较大,可实现变构型且结构易于重新配置;制造维护费用较低。该成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六自由度液压并联转台,其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空间为主体框架空间的45-55%,最大运动速度≥1.5m/s,最大载荷为2kg,平移运动误差≤,角度运动误差≤。该成果可用于空中摄像系统、大型射电望远镜、轮船制造、起重机器人、并联肢体康复机器人、海上精密仪器检测系统等领域。。项目基本内容:。该成果一方面可以弥补串联机器人的运动精度低、结构刚度低、承载能力小等缺点,另一方面可用于解决传统的由杆支撑并联机器人所存在的诸多缺陷问题,利用绳索代替刚性杆作为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元件,可以使驱动模块安装在机器人底座上,因而其结构简单,惯性小,质量轻,运动速度快,运动精度高;具有较高的负重比率;平动工作空间较大,可实现变构型且结构易于重新配置;制造维护费用较低。该成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六自由度液压并联转台,其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空间为主体框架空间的45-55%,最大运动速度≥1.5m/s,最大载荷为2kg,平移运动误差≤,角度运动误差≤。该成果可用于空中摄像系统、大型射电望远镜、轮船制造、起重机器人、并联肢体康复机器人、海上精密仪器检测系统等领域。市场预期:八绳六自由度绳驱并联机器人:销售成本:50万元/台;销售价格:300万元/台;年产值:1500万元;年利润:1250万元。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推介】破解百年难题,浙大团队实现无催化剂聚酯成果突破
开拓创新·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
浙江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9-22
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装备
本项目属于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涉及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化工过程机械和环境保护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我国石油脱硫与后续转化过程中每年消耗碱性原料2万吨以上,产生含硫含碱废液(水)约4500万吨,其组分复杂,涉及面广,有重大生态安全风险。 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含硫含碱废液的清洁防治问题,提出“减量、全回收、无污染”的“过程减排”方法。考虑到非均匀结构、颗粒碰撞和微粒偏析等问题,提出采用流动状态、微尺度介质、机械结构调控旋流场中微粒排列的新理论,建立了非均匀结构的稳定性条件、离心碰撞概率以及微粒偏析的调控方法,初步构建了微界面结构与微粒排列特征相结合的微相旋流捕获(MHC)原理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离子、分子及其聚集体等微量污染物的经济快速捕获利用,将旋流分离精度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成功开发出重力沉降-旋流分离-旋流捕获-聚结-反应再生新工艺,整体技术属国内首创、处于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及其用途
该专利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 及其抗炎药物的应用,它可作为抗炎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由NO、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的炎症。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3
无焰燃烧冷凝锅炉
无焰燃烧是近二十年国际燃烧领域发展的一种最新的燃烧方式,它的另一个名称叫“温和低氧稀释”(MILD)燃烧。 该燃烧是低氧、低温(900-1200℃)条件下的容积燃烧,具有无焰透亮、热流分布均匀、燃烧噪音小及温度波动小等特点。相比传统的局部高温有焰燃烧,低温燃烧要求小得多的炉膛空间,故平均炉温提高、辐射传热大大增强,热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非常重要的是它的污染物(NOx和CO等)排放几乎为零。
北京大学 2021-02-01
无焰燃烧冷凝锅炉
项目简介无焰燃烧是近二十年国际燃烧领域发展的一种最新的燃烧方式,它的另一个名称叫“温和低氧稀释”(MILD) 燃烧。 该燃烧是低氧、低温(900-1200℃)条件下的容积燃烧,具有无焰透亮、热流分布均匀、燃烧噪音小及温度波动小等特点。相比传统的局部高温有焰燃烧,低温燃烧要求小得多的炉膛空间,故平均炉温提高、辐射传热大大增强,热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非常重要的是它的污染物(NOx和CO等)排放几乎为零。应用范围传统锅炉中,排烟温度一般在160-250℃,使得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水在烟气中处于过热状态的水蒸汽,随烟气从烟囱中流失,炉热效率最高只能达到91%。而无焰燃烧冷凝锅炉把排烟温度降低到60℃左右,充分回收了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汽的凝结潜热,热效率可达106%。同时在能量回收过程中,由于上述无焰燃烧降低了有害气体特别是氮氧化合物(<10 ppm)的排放,缓解了环境污染的问题。项目阶段 无焰燃烧冷凝锅炉采用北京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开发的世界领先的全预混MILD 燃烧技术,使气体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发生前百分之百地充分混合,减少完全燃烧需要的过剩空气,降低了空气的需求量,并提高了排放烟气的露点,使烟气更早进入冷凝阶段。知识产权 已申请相关专利。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
北京大学 2021-04-11
无甲醛生物胶技术
无醛胶主要用于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生产,也可以用于细木工板、实木复合地板、刨花板贴面、LVL、细木工板。由于采用可在再生资源-大豆为原料,无醛胶可以减少我国人造板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在胶合板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无醛胶,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室内甲醛污染问题。采用无醛胶生产的胶合板产品不含甲醛,可以保护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少年儿童和孕妇的身体健康,符合“绿色、环保”的家居潮流。目前胶合板厂使用的脲醛胶均含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损害,无醛胶作为脲醛胶换代产品,今后几年内将逐步取代脲醛胶,具有十分可观的市场潜力,国内的潜在市场规模在30亿元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人造板行业的“核心技术”,无醛胶将会导致整个行业“重新洗牌”,并且带动300亿元以上的产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 技术特点 1.该产品以大豆为原料,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属于“清洁生产技术”; 2.醛释放经国家林业局南京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符合《GB/T9846-2004 胶合板》中“Ⅱ类胶合板”质量要求,甲醛释放量符合日本F☆☆☆☆级标准和美国最新的P2标准(甲醛释放量≤0.05ppm); 3.压强度好,并且不受冬季低温的影响; 4.用前不需要调胶; 5.品可以在20℃常温下密闭储存1年。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LED 无基板封装技术
已有样品/n这项封装技术是利用芯片本身的衬底和封装材料作为封装基板,简化发光二极 管的工艺路径,降低全工艺成本,提供最小的发光二极管封装体积,全角度发光特 性,降低器件封装热阻,实现对发光二极管电学和光学性能更好的控制,并具有简 单、成本低等优点。与传统工艺封装相比成本降低 30%左右,发光效率与传统封装 相当。 随着LED技术的进步,外延与芯片工艺在发光二极管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降 低,而封装步骤由于耗费材料和工艺步骤较多且技术含量较低,其成本难以降低。 作为现有封装结构与晶圆级封装结构的中间阶段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153 1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