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功能无线语音发射机
产品详细介绍RS-99328型多功能无线语音发射机        用途:适用于各类学校及其它教学机构配套外语和教材的学习。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听学校播放的外语广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水平。        功能与特点:电脑编程,全自动无人值守,按设定的时间定时开关机,并可连续循环放音,机内监听,发射功率可调,通讯半径2-5公里,工作状态夜光显示。在不破坏原设定程序的情况下,任意插话,并配有无线传声等功能。
丹东倍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2021-08-23
源牌无线遥控扩音机组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 采用单一指向性话筒,灵敏度高。 石英振荡线路,频率稳定度高,抗干扰性强。 采用高频VHF系统,180-260MHZ专业频率,具有广泛的选择性。 信号发射幅度可微调。 音量控制采用红外遥控技术,可与发射型录音机(选配)进行音频类(CD等)信号配合使用。 采用IC,消耗电能小,电池使用时间特长。 最新自动压缩电路,音量大,不失真,音质清晰洪亮。 采用SMT技术,品质极佳。 可固定教室使用,并且可联接组成校园广播网使用。
上海茂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利用网关节点缓存优化分布式块存储写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网关节点缓存优化分布式块存储写性能的方法,具体包括:缓存经过网关节点的数据,并采用计数表对各数据块的访问次数进行计数;对于用户请求,若为读请求,则在读请求命中缓存时从缓存读取数据,在读请求未命中缓存时从本地节点或者副本节点读取数据;并将该请求访问过的节点计数加一;若为写请求,则先写网关节点的缓存,然后在该写请求对应的其他副本节点上做日志备份,用于掉电恢复;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还保证了数据的可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提高分布式缓存的命中率并减少固态硬盘磨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分布式缓存的命中率并减少固态硬盘磨 损的方法,结合缓存数据分布特性和固态硬盘特性优化缓存性能并降 低成本。它能根据应用场景分配内存缓存区并将 SSD 划分为连续分布 的与内存缓存区等大的 Cage,内存缓存区缓存新数据,内存缓存区的 数据达到上限时将内存缓存区所有数据写入 Cage,擦除内存缓存区进 行新的数据缓存。替换算法通过分析内存缓存区中的数据的访问频度 分布,设定 Cage 中替换算法参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无线终端设备指纹接入认证技术
物理指纹是通信设备发射信号所携带的设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难以克隆性。基于通信设备内生的“设备指纹”特征,在物理层实现通信系统的接入认证。由于设备指纹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以及稳定性,攻击者很难仿冒出相似的设备指纹特征。该技术可以有效抵御伪造及篡改攻击。基于物理指纹的目标身份识别及接入认证可以解决未来大规模物联网中的设备身份识别及认证问题。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在核心重点网络中实现基于物理层的安全防御加固,有效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安全。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当前主流安全厂家的无线网络接入系统的安全子系统(如WIDS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广泛采用了白名单、黑名单的方法对无线接入设备的链路层以上身份标识(如MAC地址、BSSID、IP地址等)进行认证。然而设备的链路层以上身份标识是易于伪造的,这就使得单一针对身份标识的防护容易失效,安全防护程度不高。因而,保障无线接入安全性一直是个难题。基于物理指纹的设备认证是另一种无线设备认证方法,即在基站侧通过提取无线设备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设备指纹特征来进行设备认证。这种方法无需改造和配置现有的无线终端与基站设备,而是仅需要附加一套无线设备指纹提取设备与无线接入管理设备,就可以达到鉴别伪造的链路层身份标识、并管控非法接入的目的。通过提取无线终端的设备指纹,在局端进行指纹识别与匹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无线电磁波提取其发射设备的射频特征。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每个射频设备的硬件也会有差异,这种射频硬件上的差异被称为“无线设备指纹”。这种硬件上的差异会反映在电磁波信号中,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可以提取出设备的特征。如图所示的为典型的数字无线电发射机结构。数字信号经过数模转化后就会存在着I/Q两路的不平衡。此外,发射端的滤波器的通带内部平坦也会将滤波器独特的频率响应特征寄生在发射信号内。由于发射机RF本振的偏移,其发射的信号进行上变频后将不可避免的产生载波频率的偏差。此外,功放的非线性,天线的耦合差别都会对发射的信号产生独特的影响。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全双工无线激光通信光端机
提出了一种高带宽效率、利用脉冲间隔和脉冲间隔的状态联合传递信息脉冲状态间隔调制编码方法。该调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通信系统对大气信道的敏感程度。提出大气信道激光传输特性的熵评价方法与实现途径,同时从波前的空间与时间两个角度获取信道调制信息,为综合评价信道容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4-26
全双工无线激光通信光端机
提出了一种高带宽效率、利用脉冲间隔和脉冲间隔的状态联合传递信息脉冲状态间隔调制编码方法。该调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通信系统对大气信道的敏感程度。提出大气信道激光传输特性的熵评价方法与实现途径,同时从波前的空间与时间两个角度获取信道调制信息,为综合评价信道容量提供了-种有效手段。主要技术指标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4-26
移动互联多房间无线音乐系统
本技术成果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家庭音响系统
中山大学 2021-04-10
高速动车组“车载数据无线传输系统”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动车组是在引进国外4个国家装备的基础上由我国生产制造的,其中车载网络部分国外没有转让技术,这对实现运行中动车组故障状态实时采集与诊断及地面监控带来极大的挑战。      本团队承担了铁道部下达车地通信系统的技术攻关任务,重点解决在不影响原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从动车组车载信息系统自动收集与运行安全、维护和使用寿命有关的故障和状态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传输到地面监控管理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城市灯饰亮化无线智能监控系统
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开发中心和自动化学院是南京工业大学重点科研单位,长期致力于无线遥控遥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专门研发了基于GIS和LAN操作的各种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系统软件,专门研制了适用于各种无线SCADA系统的RTU/PLC远程控制终端单元,广泛应用于城市路灯、污水处理、环境监测、水文监测、人防工程和楼宇工程等领域,在天然气和电力系统领域也有应用。城市灯饰自控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 遥控:可按时间曲线和光照度,由控制中心计算机自动或手动控制城市灯饰的开/关,包括全夜灯、半夜灯和饰灯等亮化灯具。 遥测:自动巡测或手动检测各控制终端线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和开关状态等工作参数。 遥信:能随时获取各控制终端的报警信息和开关状态。 高可靠性:无线遥控和终端自控相结合,时控和光控相结合,确保正确开/关灯。 高经济性:具有单灯和半夜灯控制方式,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高灵活性:站点设置,拖放自如;灯饰开/关时间可任意组态,实现群控、组控、单控和层次管理。 高智能性:终端可自主、独立运行;具有智能中继路由功能,可无限扩展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智能终端结合电力载波技术可实现现场故障诊断。 调度通话:利用一个通信信道,系统实现数局、话音兼容通信功能,对维修车辆和人员进行无线调度;降低成本,提高频率利用率,方便系统的维修、维护。  自动校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对系统准确校时。 动态显示:大屏幕动态显示各控制终端亮化照明工况和参数,操作非常简便。 统计报表:数据存储、统计、分析、查询和报表打印。系统可查询打印各终端控制箱任意时间的定时数据和统计数据。可计算、统计、查询各终端控制箱的亮灯率。 故障报警:能及时发现亮化照明故障并用声光和语音报警,做到快速抢修;自动统计各终端的信号强度,信号若低于设定值可立即报警。• 终端供电停电报警        • 接触器吸合与断路报警• 电压缺相或电流越限报警     • 亮灯率异常报警• 回路熔断器开路         • 有功功率、功率因数异常报警• 回路接触器未释放报警      • 回路白天有电流报警• 各终端通讯异常或信号过弱报警  • 窃电报警• 电缆防盗报警          • 灯杆倾斜报警 电子地图: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可实时显示大楼亮化和路灯照明情况,方便全市灯饰照明设施的管理。 电能远抄:具有电表远传计量和抄录功能。 无限扩容:采用软件设置站号,系统站点和控制终端可无限点扩展,系统扩容方便。 接口扩展:监控终端有功能扩展接口,可实现各控制终端亮化照明的分层控制和分层检测。 人机界面:全中文界面,浏览方便,友好易学,支持单频和多频投影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措施严密,实行操作票管理,所有操作可靠记录。 备用接口:系统留有电视图像远程监视系统接口,必要时,增加电视图像监视和微波传输设备即可实现。 管控一体:将故障巡检、故障处理、维修管理、设备管理、备件管理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城市灯饰管理整体水平,实现管理综合化和科学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43 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