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风光互补供电的多用途远程监测装置
成果简介针对远程监测设备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单一、 通用性差的问题, 又考虑到许多需要使用远程监测设备的地方都是远离电网的, 本项目设计了一种应用风光互补供电的多用途远程监测装置。 它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灵活的通用性和完备的自供电功能。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产品已完成试制, 若有资金投入可进行产业化生产。技术指标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高压输电线路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3G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安装于高压输电线路杆塔上的监控基站、多种监测传感器、多路监视摄像机、3G无线通信装置,实时/定时采集导线、地线、杆塔、绝缘子及金具等设备的各种运行状态信息,线路周围的环境微气象信息,以及各种设备和线路通道环境的实时视频信息,利用3G无线通信网络实时向远方地市供电公司/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运行监控中心传送,系统分析软件利用各种理论模型、依据试验结果和规程/标准,实时对现场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给出预警/报警信息。运行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便可得到现场实测数据、预警/报警信息,看到现场实况视频,从而及时掌握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实施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全面监控。   技术特点: 本系统具有高压输电线路远程在线监视、在线监测、在线监防、远程在线指挥四大功能,可大大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数字化运行管理水平,是实现“数字化输电线路” 建设、乃至“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    应用范围: 电力系统、铁路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石油供电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基于Web GIS/3G的设备远程监测系统
一、 项目简介基于Web GIS/3G的设备远程监测系统是一个基于3G无线网络及Google地图的实时监测系统,主要针对那些分布广泛或数据不易采集的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当设备数据异常时,GIS地图迅速定位到异常地并有报警提示声音,同时以短信或电话方式通知设备关联人员前去现场查看确认。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该项目技术成熟,目前已在天津市消防系统试运行。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正在申请软件著作权。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  本项目的研发成功能解决目前各中小企业中设备运行情况难以监测,设备故障维修不及时等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各企业的生产效率。可见本项目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市场空间。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本系统售价5万(包括培训),加上所需服务器、数据库系统软件、数据采集发送器、语音通讯设备、指纹录入设备。总投资预计20万。六、 效益分析本系统主要针对那些现场设备分布广泛或数据不易采集的场合,能够及时地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有效控制,大大设备的工作效率,防止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而导致其他问题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七、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协作开发、提供咨询,具体事宜面议。八、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顾军华,022-60435758,jhgu@hebut.edu.cn九、高清成果图片2-3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交通车辆远程状态监测智能诊断系统
面向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监控需求,提出和设计了测控管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发了一套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可对在线设备记录数据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监测和实时远程无线传输,并基于专家系统对设备记录数据和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故障分析与诊断,此系统非常适用于交通车辆运行的监控等。 创新要点: 1.依托便携式车载数据分析装置、多网融合无线车-地通信系统以及地面智能诊断预警平台,进行交通车辆运行状态和设备记录数据远程采集和无线传输、故障分析诊断,诊断信息和故障解决方法可
河海大学 2021-04-14
BDC-5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
电力系统与牵引变电所运行的电能质量测试不论对电气化铁道设计、工程改造、安全运行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新开通电气化铁道,供用电合同往往明确规定在牵引变电所入口处安装电能质量监测仪,用于电力负荷管理以及负序、的监视。我院在长期从事电气经铁道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现场工程实际需要研制BDC-5型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用于变电站运行的电能质量监测以及负载(如电力机车)特性测试,是电气工程及科研有力的测试工具。 BDC-5型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为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试技术的虚拟仪器,同时也是基于Internet网或局域网(LAN)测试的远程实时在线测试仪器。本系统有便携式和变电站控制屏固定安装两种形式。 1)便携式测试系统 数据采集箱尺寸为450mm×300mm×900mm;计算机为笔记本电脑。 2)屏式测试系统 数据采集箱尺寸为500mm(宽)×160mm(高)×450mm(长); 计算机为研华AWS-825P工作站。 尺寸为482 mm(宽)×360mm(高)×450mm(长)。 该系统便携式监测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一个工程师就可以独立完成携带,接线测试任务。本系统硬件采用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卡以及计算机构成,监测系统软件由示波器、录波器、过程计录仪、波形分析以及过程统计等模块组块,。 本系统中文用户图形界面操作简单美观,虚拟仪器面板能实时显示波形、图表、数据和响应用户请求。使用鼠标即可在主画面上能灵活切换示波、录波,过程记录、波形分析及统计画面,用户只需作少量的选择和点击相应的按钮即可自动完成测试和统计。 本系统适用于电力经纬度、电气化铁道及其他用户变电站的单、三相电力负荷电能质量综合测试。本系统可实时监控各远程测量点的测量情况,实时地获得测量数据,在线状态检测,人机对话,实验记录等;有多种监控方式,工作方便灵活简便。 BDC-5型变电站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基本测量模块: 示波器实时监视单相、三相负荷及牵引变电站主要运行指标: 1)110kv侧和27.5kv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波形、幅值及相位角。 2)电气量矢量关系。 3)电网频率。 4)单相、三相负荷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5)110kv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的不平以及负序电压、负序电流值。 6)110kv侧各相电压及电流的各次分量幅值、相位角。 7)牵引变电所110kv母线电压综合畸变率。 变电站运行过程监测记录 以每天0时至24时作为过程监测周期,进行变电站运行过程监测记录并形成每天运行统计曲线及统计数据。 录波器 变电站16路模拟信号同步录波,每路信号采样频率为128点/周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立井提升承载部件的动态载荷远程实时监测装置
主井提升电机的主轴装置及天轮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其运行状况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和安全,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通过对煤矿立井提升承载部件的动态载荷结构的动态参数进行实时系统地监测,包括对主井提升机电机的主轴装置及天轮的振动监测、主井供电系统的高压开关柜、主接触器以及变压器的触头的温度监测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避免由提升系统的故障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进行的保护措施。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无线电监测运行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 无线电监测网经过历年的持续建设 , 形成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监测网体系。其中
西华大学 2021-04-14
无线电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 目前在无线电监测领域有着许多不同的协议,因此对于无线电监测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处理   而言是存在不便的。协议的制定、推广和实施在实际中
西华大学 2021-04-14
一种远程控制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程控制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无线能量传输硬件系统和用于远程控制 的控制器,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直流电源、逆变桥电路、发射线圈和信 号发生器,所述直流电源通过逆变桥电路将直流电转为交流并通过发射线圈电磁发射;通过控制器控制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信号来改变发射端发射的频率;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和负 载,所述接收线圈通过磁场耦合接收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量,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的交流电通过
武汉大学 2021-04-14
风力发电机叶片远程在线实时智能健康监测系统
本系统能对风力发电场的风机叶片进行分布式远程在线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户外麦克风、信号采集与通信单元、光网络和风场监控中心服务器等。户外麦克风以非接触的方式采集风机叶片运行时产生的声信号,并传送给数据采集与通信单元,由通信单元将采集的信号通过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服务器,服务器包括接收端通信单元、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块、神经网络和用户交互应用软件,由神经网络对风机叶片的健康状态进行判断,对缺陷进行分类,并发出报警。服务器交互应用软件能给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PC机和手机远程登录服务器,实时查看声音监测信息,如时域图、频域图、时频域图等,也可以听取原始声信号,获得授权的工作人员可以对给出的故障信号进行再一次确认,并给出标注,还可以调取其历史记录,帮助用户分析。该系统能够远程实时非接触监测各风机叶片的健康状态并及时反馈给用户,有效解决了检测设备不易安装维护、无法远程在线监测、实时性差等技术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2-11-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