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厦门莫道早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莫道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致力于国内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化的研究与开发。旗下产品有能够远程控制实验室内各种实验仪器及设备的“Labdawn曙光物联”app,还有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能够自动进行化学反应的装置“分子打印机”以及“流动化学合成仪”。
厦门莫道早科技有限公司 2022-11-01
【中国青年报】中青教育|高博会开幕,百校成果亮相东北振兴展区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5月23日在长春开幕高博会开幕,百校成果亮相东北振兴展区.
中国青年报 2025-05-24
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
该成果针对旱地小麦苗期长势弱,群体不足,亩穗数少的问题,明确了旱地小麦高 产的主攻方向是增加亩穗数,苗期以促为主,促麦苗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形成以 亩穗数为主导、穗粒数与千粒重均衡发展的产量构成。针对旱地麦田追肥难,早期以促 为主的需要,肥料运筹方案突出“早”,所有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为促进旱地小 麦根系下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耕作措施与施肥技术突出“深”,深耕结合肥料 深施(30cm);种植方式突出“平”,不起畦等行(20-22cm)平播。 旱地小麦早、深、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旱地小麦产量低 而不稳的问题,与国内外其他旱地小麦节水高产技术相比,早、深、平高产高效栽培技 术更加系统、全面,集成性强,不仅涵盖播种方式、施肥措施还包括种植方式和与技术 体系相适宜的旱地小麦新品种。通过早施、深施、平播等关键技术,充分挖掘旱地小麦 的增产潜力,多年多点创出旱作小麦600公斤/亩以上高产麦田,个别年份超过700公斤/ 亩,远超国际主要小麦种植国家的产量水平,较国内以往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平 均高150-200kg/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2kg/mm·亩。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旱地小麦早、深、平高产节水栽培技术
2007 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深耕加深耕作层,耕深 以 25-30cm 为宜。肥料运筹要突出早、深的特点,并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氮 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亩施有机肥 3000-5000kg,纯氮 16-18kg,P2O512-15kg, K2O8-10kg,硫酸锌 1kg,硼砂 0.5-1kg。所施肥料结合深耕全做基肥施入土壤。 选用高产优质抗旱小麦品种。平播:不起垄等行距(20-22 厘米)精细播种。培 育壮苗,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适时播种,要求基本苗 12-16 万,冬前总蘖数 70-80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火热报名中!日程安排 | 高校课程思政论坛
高校课程思政论坛日程安排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5
报名中 | 平行论坛“标准引领的‘双一流’建设”
平行论坛“标准引领的‘双一流’建设”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6
全谷物杂粮同煮同熟产业化技术及装备
针对全谷物杂粮糙米、黑米、青稞米、豇豆、绿豆和红小豆等难煮、难吃的问题,采用专利技术及装备对其蒸煮食用品质进行改良,在保持杂粮籽粒天然形态条件下,实现了其与白米一起煮饭的同煮同熟,杂粮不用浸泡、气味芳香,好吃易煮。杂粮的营养健康价值体现在于主食化,其主食化消费痛点就是难煮、难 吃、难贮藏,本项目成功解决了杂粮与白米煮饭难以同煮同熟的行业痛点问题,满足了消费者对杂粮食用方便,好吃易煮的需求,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技术与装备成果已在企业产业化,交钥匙工程。 创新要点 经过六年潜心研发,构建了以全谷物杂粮同煮同熟关键技术为基础、产业化装备为支撑、高食味值中低 GI 全谷物米饭引领的健康主食(米饭)产业体系,实现了全谷物杂粮米饭“比白米饭好吃、像白米样易煮”。核⼼技术被陈福温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定为“国际领先”(农科(中心)评价字[2018]第 95 号),研 究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2019-028-02)。同一套装 备可加工处理多种杂粮,生产自动化、柔性化、环境友好。
江南大学 2021-04-13
报名中 | 平行论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通知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报名中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4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建立及应用(内镜精灵——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然而,项目组多年流行病学研究揭示,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低、漏诊误诊率高,检查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危害患者生命。 基于此,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具体为:1)首创消化内镜全局智能监测与无盲区扫查技术,开辟内镜质控新路径。使胃镜检查盲区率降低45%、肠镜检查合格率提高1.78倍、腺瘤检出率提高1.12倍,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发明“逻辑拟人化”消化道高危病灶动态探查方法,使胃瘤变漏诊率降低78%,推动智能内镜临床应用;3)创建实时监测与智能反馈内镜检查质量方法,使医生胃癌前状态检出率提高1.33倍,肠腺瘤检出率提高0.88倍,显著提高消化内镜检查质量;4)研制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主机,实现实时动态多模态预测,系统延迟小于 48ms,全面满足临床需求。 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排名世界第一,引领研究方向,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2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25篇,SCI论文27篇,影响因子9分及以上21篇,单篇最高45分。制定专家共识及行业指南3项、国家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8项。该项目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4项,成功转化发明专利14项,所孵化产品获国家医疗器械创新审批,获中国、欧盟II类注册认证共7项。在中德500余家三甲及基层医院落地应用,覆盖近2000万人;技术相关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获2021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年欧洲消化疾病周国家学术奖、2020年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奖等。樊代明院士和李兆申院士评价该成果极大推动我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事业的发展。
武汉大学 2022-08-15
报名中 | 平行论坛“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平行论坛“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与创新”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8 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