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激光加工新技术的研究
1) 管材内表面激光强化处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YAG固体激光器,采用光纤导光,由于金属材料对YAG激光的吸收率约为50~60%,所以泵筒不需要进行黑化处理,可直接进行激光淬火。采用管道机器人作为淬火执行装置,用工控机控制系统的运行,使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而且造价低,使用方便,不受管长的限制。该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自由光学曲面加工技术
团队利用单点超精密五轴金刚石车床(Nanotech 350FG)开展相关研究,解 决了高精度大尺寸光学元件的加工问题,提出了刀具补偿技术、大口径镜片去应 力技术和高精度自由曲面加工技术。基于这三项技术,团队开发的自由曲面反射 镜和鱼眼透镜,已经为深圳与宜兴的光学公司制备短焦投影仪用核心元器件,面 型精度均优于 0.5 微米以下,粗糙度优于 8 纳米。自由曲面反射镜和鱼眼透镜的 配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短焦距和高投射比。团队研发的自由曲面 反射镜,双自由曲面反射镜,窄边平面反射镜及凸面反射镜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XH-630A 卧式加工中心
“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装备,可实现工件一次装夹五面加工。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列有“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课题予以重点支持,其精密主轴结构设计、精密回转工作台结构设计,精密拖动机构设计技术,整机结构优化设计是本课题的关键技术。 “XH-630A卧式加工中心”采用重心驱动技术,X和Y进给设计了双伺服/双丝杠驱动系统,大大提高进给部件的响应速度和精度,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知识服务团队设计、上海第三机床厂制造,被上海市经委列为“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首台业绩突破项目”。 本项目首台样机,参展了第11届上海国际机床展。项目通过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持的专家组验收。一项创新技术“卧式加工中心的静刚度测试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鱼骨泥香肠加工技术
鱼骨是淡水鱼加工中的主要废弃物。本技术利用鱼骨加工成鱼骨泥,采用现代食品技术大幅度增加鱼骨泥在香肠配料中的添加量,制备出高钙、高蛋白的营养、健康的新型鱼骨泥香肠。 创新要点 本技术主要包括鱼骨泥的加工技术和骨泥香肠的制备技术。本产品的骨泥添加量可达到 80%,在保证口感良好的条件下充分提高钙含量。 
江南大学 2021-04-11
MCV-L650加工中心
XK-L650数控铣床是高精度、高刚度、高可靠性的新一代生产型数控机床,由我公司与机床公司合作生产,主机结构合理可靠,制作精良。 能自动进行各种钻、铣、镗、铰、攻丝等工序加工,支持CAD/CAM功能,完成复杂板类、箱体类零件、特别是模具的加工。
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 2021-12-08
MCV380-5加工中心
MCV380-5加工中心是高精度、高刚度、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的新一代生产型数控机床,由我公司与机床公司合作生产,主机结构合理可靠,制作精良。 能自动进行各种钻、铣、镗、铰、攻丝等工序加工,支持CAD/CAM功能,完成复杂板类、箱体类零件、特别是模具的加工。
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 2021-12-08
基于零件批量加工数据分析的加工工艺与流程优化技术
本成果提出了基于零件批量加工数据分析的加工工艺与流程优化,主要包括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基于数据和机理模型相结合的零件加工精度预测、基于机器学习的零件加工工艺优化与决策、基于数据驱动的零件批量加工工艺优化方法验证这四方面。以下是各方面具体对应内容: 1)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方面,搭建了轴类零件全流程加工工况数据实时采集硬件平台,实现对加工力、加工振动、主轴电流等工况数据的实时在线获取。 2)基于数据和机理模型相结合的零件加工精度预测:在航空薄壁件加工精度预测方面,对复杂曲面加工过程混合建模与全流程加工精度预测等理论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建立了零件单工序/多工序加工精度预测混合驱动模型,实现了加工精度的高效高精预测。 3)基于机器学习的零件加工工艺优化与决策:在轴类零件全流程加工工艺优化与决策方面,围绕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遗传算法等理论开展了理论研究工作,结合轴类零件加工过程开展了优化工作;提出了加工参数自适应调控联合决策方法。 4)基于数据驱动的零件批量加工工艺优化方法验证:构建加工数据库1套,包含机床设备、加工刀具、加工参数、检测数据等四种类型数据。开发全流程加工智能推理软件1套(部署于中航发南方公司柔轴车间),实现航轴全流程质量数据感知与工艺优化,其中全流程误差建模与分析模块实现了端到端的零件加工质量智能推理,可以用于工艺设计与现场预先感知,加工过程工艺数据挖掘模块实现基于批量数据的多工序误差流分析,实现后续工序加工误差推理,加工过程工艺优化与智能决策模块实现了零件多工序加工质量数据推理与给定期望指标下的加工参数优化。 图1 本成果对应功能结构示意图 【技术优势】 围绕航空领域制造的加工质量问题,开展基于制造过程数据的工艺全流程智能决策技术与系统的研发,初步实现工艺与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航空薄壁件加工精度预测、轴类零件全流程加工工艺优化与决策、零件全流程加工质量智能推理与优化、智能加工产线智能决策技术应用与推广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规范制定方面,研究了薄壁件加工误差产生的深层机理,构建了批量零件加工过程中误差传递的理论模型,探究了机床、夹具、刀具、加工参数全方位、多层次的因素对于零件加工误差产生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零件加工工艺与流程优化策略,形成制定面向航空发动机大长径比轴类零件的决策规范,规定轴类零件全流程加工过程中机床、刀具、装夹、加工参数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管理系统制定、修改、审批,形成《航空发动机轴类零件加工工艺优化与决策技术规范Q/2B 1586—2022》。 软件开发方面,将上述理论成果进行高度集成,开发了零件全流程加工智能推理优化软件(MIO软件)。软件集成了四大功能模块,包括加工工艺数据库、全流程误差建模与分析、加工过程工艺数据挖掘、加工工艺优化与智能决策。相关知识与优化规则形成权。全流程加工智能推理优化软件以及知识库软件通过第三方测评,测评机构具备MA与CNAS认证资质,最终形成《零件全流程加工智能推理优化软件第三方测试报告》、《智能加工产线工艺全流程智能决策工艺知识库软件第三方测试报告》。 应用验证方面,结合航空发动机制造具体需求,将相关成果应用到某型号航空发动机轴类零件(动力涡轮传动轴)加工生产中。将零件全流程加工智能推理优化软件部署在航轴加工车间,在验证产品的加工设备上部署了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加工过程数据,集成企业工艺资源数据库和产品数字化检测系统,获取机床、夹具、刀具、产品质量等信息,构建了加工工艺数据库,开展了航轴加工工艺分析、现场加工质量预先感知、加工工艺与流程优化、现场实际加工验证等工作。通过南方公司现场应用验证,零件次品率平均降低54.53%。(2019年至2020年优化前,次品率为8.38%;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优化后,次品率为3.81%)。相关应用验证通过了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的效果认定,并形成用户报告。 【技术指标】 1)采用机理模型/有限元仿真技术获取切削力/热/柔度/加工误差数据集,构建代理模型实现了切削过程的毫秒级预测,切削过程关键物理量的预测时间优于10毫秒。 2)建立了机理模型与小样本工况数据混合驱动的预测模型不确定分析与量化模型,提出了贝叶斯框架下的不确定校准方法,实现了加工误差快速(毫秒级)精准(偏差小于5微米)预测。 3)提出了航轴加工质量状态估计方法,建立了现场多源数据信息串联模型,基于隐马尔科夫的决策模型,实现工序间感知平均误差控制在9.21%内。 4)建立了加工次品率与加工参数约束集间双向映射互通模型,首次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与遗传算法的联合决策方法框架,联合决策优化框架保证次品率降低优于50%。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6-20
乙炔氢氯化制氯乙烯Au基催化剂
"氯乙烯(VCM)主要用于合成聚氯乙烯树脂(PVC)。目前我国氯乙烯生产主要通过乙炔法生产。然而,乙炔法一直采用剧毒的氯化汞催化剂,严重制约着乙炔法的可持续发展。Au催化剂被众多研究者认为是最有可能工业化的非汞催化剂。本研究制备了一种促进型Au基催化剂,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Au活性物种的失活、催化剂载体表面的积碳消除作用有明显的促进效应。稳定性考评结果显示,在工业条件下,氯乙烯选择性为100%,预估寿命超过3000 h。相关研究结果已申请多项中国专利。 项目已完成实验室小试和催化剂组成,载体等参数的优化和催化剂放大制备。拟应用于全国层面的氯碱行业替代剧毒氯化汞催化剂,即煤基乙炔氢氯化合成氯乙烯单体过程中的关键催化剂,在不改变原有乙炔氢氯化工业反应条件前体下仅替换现有氯化汞催化剂即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厦门大学 2021-04-10
MTBE裂解制高纯异丁烯的生产技术
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用于合成甲基丙烯酸、丁基橡胶、聚异丁烯、抗 氧剂、医药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等化工产品时,对其纯度要求相当高,需要大量复杂的分离过 程或酸萃取、吸附分离等得以实现。异丁烯主要来自于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和炼油厂催 化裂化装置的碳四馏分。异丁烯生产工艺主要有硫酸抽提法、分子筛吸附法、异丁烷脱氢法、 叔丁醇脱水法和MTBE裂解法等。MTBE裂解生产异丁烯技术是一种技术先进和经济可行的生 产工艺,具有装置独立性强、生产过程无污染和无腐蚀、操作条件温和、单程转化率高和产品 纯度高等优点。本生产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在裂解过程中不需要添加水蒸汽等惰性物质, 能耗低,设备利用率高等优点,同时还具有高的MTBE转化率、高的异丁烯选择性和甲醇选择 性。该生产技术的反应温度为150~180℃,反应压力为3.5~4atm,重量空速为1.5~2h-1,转化率 ≥97%,异丁烯选择性≥99.5%,甲醇选择性≥98%,催化剂寿命超过8000h。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生产技术
我国目前工业副产氯化氢总量达380万吨/年,随着MDI、TDI、甲烷氯化物等涉氯产品的 大规模扩产和氯碱行业的发展,预计未来5年内副产氯化氢总量将达到500万吨/年,大量副产 氯化氢的循环利用问题已成为制约聚氨酯、氯碱、有机氟行业、农药、医药化工等众多行业发 展的共性难题。以氯化氢为原料生产氯气,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副产氯化氢问 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氯碱行业的优化升级。我们开发了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的铜基催化剂,在单管试验装置上连续稳定运行9600小时的基础上,建成 了国内首套千吨级中试装置,氯化氢的转化率超过80%,为2016年在上海化工区建成10万吨级 生产装置奠定了基础,该项目已被列入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将使我国成为全球 第二个拥有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技术的国家。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81 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