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陶智
陶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1963年生,满族,无党派人士。1989年获英国Strathclyde大学机械工程系热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回国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1995年聘为教授,199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航空动力学报》主编以及《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国际英文期刊主编,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等学术组织任理事,国家“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副总设计师,军委科技委航空发动机特定任务专家组副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并于2018年当选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
陶智 2022-01-12
近场声全息技术及其应用
技术途径:利用声学传感器,于紧靠被测声源物体表面的测量面上记录全息数据,然后通过空间声场变换算法,如Helmholtz方程最小二乘法 (HELS),重构三维空间空间声场。该技术主要用于汽车产品及机械产品的声源识别和定位,声场可视化。项目优势:(1)实验设备精度高,配套软件底层算法先进,实验结果准确可信。(2)实验设备体积较小,测试对象要求较低,准备工作较少,试验周期较短。  投资规模及设备需求: 50-100万人民币。项目研究阶段:技术成熟  项目效益分析:为产品降噪作出指导,提高产品质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多排光声成像技术
成果创新点 成果图片: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高速三维容积成像,有重要原始 创新性; 关键技术指标:成像光谱范围 690 – 950 nm,1200 – 2400 nm; 传感器阵元数目 1024; 单波长成像时间分辨率 1 帧每秒;空间分辨率 300 µm; 成像深度至 3-4 cm; 技术成熟度 关键技术研发阶段 市场前景 研发的多排光声断层成像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多排光声成像技术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高速三维容积成像,有重要原始创新性; 关键技术指标:成像光谱范围 690 – 950 nm,1200 –2400 nm; 传感器阵元数目 1024;单波长成像时间分辨率 1 帧每秒;空间分辨率 300 µm;成像深度至 3-4 c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教学扩声麦克风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介绍 AM2300系列阵列麦克风,由远场麦克风阵列组成,有效保证远距离拾音效果。其灵敏度高,拾音方向性强,能减少杂散声波回授产生的自激啸叫问题,也可以减轻处理器对反馈声波处理的难度;主要用于教学扩声场景,用于老师课堂教学内容。 产品特性  • 5-8米远距离拾音;  • 波束形成算法;  • 120度精准拾音;   • 23颗远场麦克风阵列;   • 语音增强;  应用场景 会议室、培训互动、教学课堂等场景使用。   产品参数 输出接口 Phoenix 3p(公) 指向性 定向宽带式 动态范围 95dB 灵敏度 - 10dB 最大功耗 1W 拾音距离 5-8米 频率响应 20-18KHz 信噪比 80dB
深圳市声菲特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光声医学成像诊断设备
本项目聚焦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围绕分子影像成像核心领域,致力于研发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光声医学影像产品,本技术的产业化对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超短脉冲激光照射生物组织产生热弹膨胀,引发宽带超声信号(即光声信号),据此重建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图像。光声成像的独特价值在于能够表现生物组织的化学和功能信息(如血氧代谢信息等),对疾病(如乳房癌等)早期检测和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优势体现在首次提出光谱与声谱融合的光声图像分析方法,首次提出光声图像与超声图像互补信息融合的方法
南京大学 2021-04-14
实景声吊麦智能扩声系统
恩平市雅克音响器材厂 2021-08-23
王学智
遥测专业领域研究
王学智 2021-06-23
王智琳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入职时间:2012-09-13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性别:女 联系方式:wangzhilin1025@163.com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科:地质学
王智琳 2021-12-31
陈智栋
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获日本文部科学技术省奖学金,硕士毕业于日本国立高知大学,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山口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大阪表面处理研究所。2002 年归国,现为常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要从事应用电化学研究,包括储能电极材料、电催化电极材料;电子器件的表面处理;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应用。现任中国电子电镀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表面工程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智栋 2023-02-2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0 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