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平板互动智慧课堂解决方案
广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慧书法互动教室三屏版
名称 参数配置 智能一体机 1.屏幕尺寸:86英寸 LED 液晶A规屏,显示比例16:9,亮度≥350cd/m2,对比度≥5000:1 2.可视角度≥178°。 3.图像物理高清分辨率3840×2160。 4.屏幕显示灰度分辨等级达到128灰阶以上,保证画面显示效果细腻。 组合推拉黑板 1.结构: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两块固定书写板与液晶一体机正面平齐,外层为两块滑动书写板 2.基本尺寸:≥4000mm×1280mm,可根据所配液晶一体机适当调整,确保与液晶一体机的有效配套; 3.书写板面:采用优质烤漆钢板,厚度≥0.3mm。板面为亚光白色、漆膜硬度为6H,粗糙度为Ra1.6-3.2um 4.内芯材料:高强度、吸音、双A瓦楞纸板,采用国际适用工艺,书写无吱咔声,改善书写手感; 书法教学系统服务器 一、书法教学系统专用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10系统(X64) 书法教学仪 1、书法教学仪摄像头具备800万像素。 2、采集帧率最高帧率可达30帧/秒。 3、具备超A2幅面书写展示范围。 4、具备2个补光LED灯,触摸式控制开关,亮度四级可调。 教师中控触摸台屏 1、尺寸:21.5寸十点触控屏 2、与教学触控大屏、电子白板同步 3、分辨率:1920*1080 教师中控条案 一、古典教师桌 1、规格:长*宽*高: 180cm*70cm*80cm; 2、材质:实木材质; 3、中国传统古典书桌设计,环保漆处理 4、全部卯榫结构 学生书法临摹桌椅 含双人书法桌含2个方凳 支持分组教学功能;支持桌面嵌入临摹功能; 1、桌子规格不小于:长*宽*高:1400*600*750MM 2、方凳规格不小于:长*宽*高:490*300*450MM 3、材质:实木材质; 4、传统制作工艺,全部卯榫结构 书法专用互动临摹屏 1、临摹屏上电子字帖清晰度高;成像尺寸不小于:21.5寸屏; 2、分辨率:1920×1080,采用宽视角护眼屏,防水防爆防尘设计; 3、临摹屏可承重60KG以内无裂痕。 4、防水:临摹屏支持防水功能。 5、耐磨:临摹屏整个显示面板全贴合钢化玻璃,可抗击数十万次自然摩擦无划痕。 6、护眼:发光柔和,有效过滤蓝光,保护学生眼睛。 7、支持学生用宣纸、毛笔传统的书写方式进行高清临摹。 书法双屏互动一体机 1、学生双屏互动一体机为一体化设计,无需外接任何辅助主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具备更好的系统兼容性和后期课件扩展。 2、学生双屏互动一体机配置不小于:15.6寸、Intel3、1.99MHZ、内存:4G、硬盘:64G、系统:win10。 3、分辨率:1920×1080,采用宽视角护眼屏,防水防爆防尘设计。 4、支持RJ45接口,100M/1000M自适应。 5、支持USB、VGA、HDMI接口。 6、防水:临摹屏支持防水功能。 7、护眼:发光柔和,有效过滤蓝光,保护学生眼睛。 8、为增加学生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双屏互动临摹台开关均可由教师端控制,支持一键开启和关闭所有学生端,单独开启和关闭其中某个或某组学生端。 学生双屏互动一体机中的学生书写仪: 1、具备200万像素,30fps。 2、分辨率:1920×1080。 3、书写幅面:超A2。 4、可将每个学生书写过程的实时高清视频图像同步到教师端。 5、学生书写仪采用可任意角度折弯定型的软杆设计,有效防止学生无意间碰撞或调整造成的损坏。 书法互动教室授课软件 包含:厚吉书法互动教室授课软件、厚吉书法课件播放系统、厚吉书法互动课堂软件、厚吉书法教学白板互动、厚吉教师示范讲评系统、厚吉硬笔书写评测、厚吉全息书法字库、厚吉全息书法碑帖、厚吉字帖制作系统、厚吉书法课件库与书法云资源 书法互动教室备课软件 1、独立的备课软件内嵌丰富的书法教学资源,可进行软笔书法教学与硬笔楷书教学的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制作的教案、课件通过授课软件能够直接打开使用。 2、可对系统所提供的所有课件进行二次编辑,编辑的课件通过授课软件可直接打开使用。 3、具有碑帖提取、单字提取、笔画提取、双钩提取、单钩提取、笔势提取、笔势分解、笔画分解、笔势图绘制、字集搜索与集字、组字等功能。 4、支持笔画、部首、整字的轮廓化,可以填色、调整图层顺序、缩放、旋转。 5、可将软件内的书法教学资源,包括碑帖、笔画、单字的各种书写及表现形态直接粘贴到PPT 、Word等软件中使用。 学生书法自主学习软件 1、使用桌面屏及传统书写工具进行传统书法摹写练习、临写练习。 2、使用硬笔笔顺评测进行书写练习。 3、使用软件进行点画布局练习、结构布局练习、组字练习。 4、学生端可自主查阅书法碑帖、示范动画、示范视频、书法基础课件、书法知识课件。 5、碑帖赏析资源库具备几千页高清碑帖。 6、使用集字搜索功能辅助书法创作。 7、完成老师下发的作业课件内容并提交。 8、完成创作作品并提交。 互动网络传输控制终端 临摹分配器 毛笔 笔架 实木材质,长度不小于155mm 墨水 砚台 直径不小于100mm,高度不小于20mm; 镇尺 实木、素面,外观尺寸不小于200*40*16mm 熟宣 系统综合网络布线 所有设备的安装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电源布线音频线、电源线、控制开关、漏电开关、排插、接地等所有配套设备,按学校要求进行布线及施工,为了设备的配套兼容性等等。 其它 其它设施施工项目按项目所需配置 以上配置参数简单说明,如需详细书法教室参数报价请来电咨询:18566113058 杨经理 厚吉智慧书法教室官网:http://www.gdhj58.com
广东厚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慧书法互动教室创云版
名称 参数配置 智能一体机 1.屏幕尺寸:86英寸 LED 液晶A规屏,显示比例16:9,亮度≥350cd/m2,对比度≥5000:1 2.可视角度≥178°。 3.图像物理高清分辨率3840×2160。 4.屏幕显示灰度分辨等级达到128灰阶以上,保证画面显示效果细腻。 组合推拉黑板 1.结构: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两块固定书写板与液晶一体机正面平齐,外层为两块滑动书写板 2.基本尺寸:≥4000mm×1280mm,可根据所配液晶一体机适当调整,确保与液晶一体机的有效配套; 3.书写板面:采用优质烤漆钢板,厚度≥0.3mm。板面为亚光白色、漆膜硬度为6H,粗糙度为Ra1.6-3.2um 4.内芯材料:高强度、吸音、双A瓦楞纸板,采用国际适用工艺,书写无吱咔声,改善书写手感; 书法教学系统服务器 一、书法教学系统专用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10系统(X64) 书法教学仪 1、书法教学仪摄像头具备800万像素。 2、采集帧率最高帧率可达30帧/秒。 3、具备超A2幅面书写展示范围。 4、具备2个补光LED灯,触摸式控制开关,亮度四级可调。 教师中控触摸台屏 1、尺寸:21.5寸十点触控屏 2、与教学触控大屏、电子白板同步 3、分辨率:1920*1080 教师中控条案 一、古典教师桌 1、规格:长*宽*高: 180cm*70cm*80cm; 2、材质:实木材质; 3、中国传统古典书桌设计,环保漆处理 4、全部卯榫结构 学生书法临摹桌椅 含双人书法桌含2个方凳 支持分组教学功能;支持桌面嵌入临摹功能; 1、桌子规格不小于:长*宽*高:1400*600*750MM 2、方凳规格不小于:长*宽*高:490*300*450MM 3、材质:实木材质; 4、传统制作工艺,全部卯榫结构 书法专用互动临摹屏 1、互动临摹台是一体化设计,无需外接任何辅助主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具备更好的系统兼容性和后期课件扩展。 2、互动临摹台配置不小于:Intel3、1.99MHZ、内存:4G、硬盘:64G、系统:win10。 3、临摹屏上电子字帖清晰度高;成像尺寸不小于:21.5寸屏; 4、分辨率:1920×1080,采用宽视角护眼屏,防水防爆防尘设计; 5、支持WiFi、支持RJ45接口,100M/1000M自适应。 6、支持USB、VGA、HDMI接口。 7、临摹屏可承重60KG以内无裂痕。 8、防水:临摹屏支持防水功能。 书法互动教室授课软件 包含:厚吉书法互动教室授课软件、厚吉书法课件播放系统、厚吉书法互动课堂软件、厚吉书法教学白板互动、厚吉教师示范讲评系统、厚吉硬笔书写评测、厚吉全息书法字库、厚吉全息书法碑帖、厚吉字帖制作系统、厚吉书法课件库与书法云资源 书法互动教室备课软件 1、独立的备课软件内嵌丰富的书法教学资源,可进行软笔书法教学与硬笔楷书教学的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制作的教案、课件通过授课软件能够直接打开使用。 2、可对系统所提供的所有课件进行二次编辑,编辑的课件通过授课软件可直接打开使用。 3、具有碑帖提取、单字提取、笔画提取、双钩提取、单钩提取、笔势提取、笔势分解、笔画分解、笔势图绘制、字集搜索与集字、组字等功能。 4、支持笔画、部首、整字的轮廓化,可以填色、调整图层顺序、缩放、旋转。 5、可将软件内的书法教学资源,包括碑帖、笔画、单字的各种书写及表现形态直接粘贴到PPT 、Word等软件中使用。 学生书法自主学习软件 1、使用桌面屏及传统书写工具进行传统书法摹写练习、临写练习。 2、使用硬笔笔顺评测进行书写练习。 3、使用软件进行点画布局练习、结构布局练习、组字练习。 4、学生端可自主查阅书法碑帖、示范动画、示范视频、书法基础课件、书法知识课件。 5、碑帖赏析资源库具备几千页高清碑帖。 6、使用集字搜索功能辅助书法创作。 7、完成老师下发的作业课件内容并提交。 8、完成创作作品并提交。 学生互动书法仪 1、具备500万像素。 2、分辨率:2592×1944。 3、书写幅面:A2。 4、具备可开关的LED灯辅助照明。 5、可将每个学生书写过程的实时高清视频图像同步到教师端。 6、学生书写仪采用可任意角度折弯定型的软杆设计,有效防止学生无意间碰撞或调整造成的损坏。 互动网络传输控制终端 毛笔 笔架 实木材质,长度不小于155mm 墨水 砚台 直径不小于100mm,高度不小于20mm; 镇尺 实木、素面,外观尺寸不小于200*40*16mm 熟宣 系统综合网络布线 所有设备的安装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电源布线音频线、电源线、控制开关、漏电开关、排插、接地等所有配套设备,按学校要求进行布线及施工,为了设备的配套兼容性等等。 其它 其它设施施工项目按项目所需配置 以上配置参数简单说明,如需详细书法教室参数报价请来电咨询:18566113058 杨经理 厚吉智慧书法教室官网:http://www.gdhj58.com
广东厚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慧书法双屏临摹教室-书法教室
1.通过“书法教学仪+互动服务器+双屏+临摹书法桌”构建高端书法教室。 2.教师下发数字字帖和资源,学生书写视频采集与回传教师。 3.学生使用传统笔墨纸硯,配合数字字帖进行摹帖和临帖。 4.学生统一学习,读帖赏贴、临摹练习、书法知识学习。 5.侧重学生摹写练习,使用方便,示范效果佳。
广东厚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慧课堂一体机
提供“课前预习与学情分析-课中教学深度互动-课后个性化辅导答疑“全过程智慧教学环境。 轻松满足: ·智慧录播 ·智能交互 ·多端兼容 ·多级架构 应用场景 智慧课堂 提供“课前预习与学情分析-课中教学深度互动-课后个性化辅导答疑“全过程智慧教学环境。 智能录播 打造“融合互动教学、智慧录播、教学研讨为一体”的智慧教学空间,为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优势特点 智慧录播 支持“一键式”智能跟踪拍摄,轻松实现教学场景内的录播、直播、互动等应用 智能交互 打通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流程,支持考勤签到、随堂测试、学情分析等应用 多端兼容 BYOD系统兼容性强,广泛支持各类操作系统和电子终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多级架构 采用“云+校+班“多级架构设计,满足稳定教学、班级管理、数据汇聚的需求
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2-12-21
智慧教室互动及物联融合系统
一、产品优势 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全覆盖 打造包含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站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互动数据和云班课数据自动留存和统计,能够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不局限于教室,老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和学习。 满足BYOD需求 支持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师生可以自带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设备参与到教学互动,支持Windows、Android、iOS等主流操作系统和微信小程序等。 多屏互动智慧教室 教师和学生均可使用平板与讲台大屏和小组大屏互动,教师可使用平板发起评测,将平板电脑画面同步投屏到大屏,还可将平板上的课件、音视频文件、图片和文档等分享到大屏,高效无线网络传输引擎,全面打通讲台大屏和师生手持设备之间的边界。 纯软件方案 系统采用纯软件方式实现包括投屏在内的所有教学功能,不依赖额外的专有硬件,大大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通用硬件设备价格透明,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整体建设成本。 完整的教学数据采集分析 数据自动留存沉淀,自动生成学情分析报告,方便教学和教务管理。 二、课前功能 课程体系管理 三、课中功能 极低的网络要求 为了数据采集,仅需要讲台大屏电脑能连上互联网即可使用,学生可以使用4G手机移动网络即可。支持微信小程序和app方式进行登录 课中签到 签到可根据GPS定位或无线网络SSID进行校验,学生满足校验条件才能签到,防止学生作弊,教师可对签到结果进行手动修改,支持一键设置签到状态,签到数据自动计入学生个人得分,可设置考勤数据得分权重。 评测(支持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抢答和写作题) 学生可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参与课堂评测,评测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班课平台,生成评测记录供教室和学生回顾课堂内容,评测题型支持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抢答题等多种题型,学生评测情况自动计入学生个人得分,可设置评测得分的权重。 弹幕互动 课堂上,学生可通过弹幕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系统实时显示学生的弹幕信息。 随机选人 系统自动滚动显示所有学生的姓名,系统随机选取一名学生。 对比讲解 教师使用平板电脑拍照或选择2-4张图片,一键投到大屏上,进行对比讲解; 支持发起投票,让学生选择自己支持的图片,增强参与感; 支持板书工具,随时书写和批注,在大屏和平板都可以进行批注和书写。 多屏互动 多人投屏、共同标注、示范 研讨型小组讨论 教师可设置讨论主题,将小组讨论主题显示在小组屏上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模式下,可开启录制功能,录制屏幕画面+摄像头画面,自动保存到课件库中供学生下载学习 课堂板书 教师在大屏授课时,可一键上传板书内容到云班课平台,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云班课APP及小程序查看板书内容,方便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点。 四、课后 评测统计 教师可通过云班课评测记录功能,系统自动统计教师发起题型次数,教师也可通过题型进行选择学生作答的题型,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情统计 系统自动实时生成云班课学情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首页数据总览,资源报告、活动报告及学情分析,从资源学习、课堂活动和数据曲线等多个维度展现学生学习状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率。 五、物联集控系统 物联集控系统概述 通过物联集控系统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大屏、展台、音响等设备)有效的串联起来,进行集中管理。教室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杜绝用电隐患,通过与中科卓软云班课平台对接可实现教师微信扫码联动上下课,同时高度集成的设备带来如下的好处: 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采用嵌入式构架,不受病毒的侵害,实现免维护长期稳定运行; 更高的集成度 集成课堂互动控制、设备管理、电源管理、传感器检测等实用型的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简单易用,扩展灵活 操作简单易用,无需培训,功能扩展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定制。 教师只需微信扫码即可开始上课,系统自动联动多媒体设备开启,进入上课状态,同时自动关联云班课账号登录,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设备集控管理 通过多媒体设备集中管理,可实现对教室内所有多媒体设备(电脑、大屏、投影、音响等)统一控制,并可实现一键联动控制,例如一键上课,自动开启教室电脑、投影灯,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智能物联管理 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多网合一平台设计,对教室灯光、空调、风扇、电动窗帘等设备进行智能管控。实现智能检测教室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可实现智能联动教室灯、风扇、空调、窗帘等设备的自动开关与调节。打造科学、智能、方便、舒适、节能的教学环境。通过融合的智能物联管理系统可以带来一下好处: 1. 简单易用:支持不同上课场景设置,可轻松实现一键开关机联动物联设备组合使用。 2. 高拓展:兼容第三方厂家设备接入,实现统一控制管理,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学管理高效便捷。 课堂互动系统融合 融合课堂互动系统,可一键切换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互动软件+多媒体+物联设备统一融合控制,例如只需一键开启研讨模式,教学互动软件自动开启小组讨论功能,同时教室内大屏联动全开,并可自定义联动控制空调、窗帘等设备,营造出适合研讨教学的教室整体环境; 视频直播 支持将当前教室画面直播到其他所有教室或指定教室;支持使用手机控制和查看直播。 IP对讲 通过IP对讲功能,教师可一键呼叫运维中心,运维中心管理人员可远程监看教室内情况,与教师对讲,协助教师使用教学设备等。 录播控制 可对录播系统进行统一控制,便于使用。
深圳市中科卓软科技有限公司 2022-09-08
[5月23日·长春]第五届智慧校园新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启动报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宣传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成果,聚焦高等教育领域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转型议题,展示 AI 技术在高校校园场景应用中的创新性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决定举办“第五届智慧校园新技术创新学术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4-30
专家报告荟萃⑤ | 谭建荣院士:新质生产力与智慧城市 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牵引的生产力,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对职业教育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10
5G+智慧急救区域协同平台
项目成果/简介:5G智慧急救协同平台既可满足市县级地区本地社区120急救、本地二级医院120转运以及外地市120急救转运的急救需求,又具备充分扩展性,下一步面向全省。平台可对接现有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利用5G实现急救车与院内专科中心互联互通,支撑急救现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和专科救治等多方紧密协作,应用模式如下图所示。胸痛中心作为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的核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网络,以此为基础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实现五大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平台的区域急救协作过程,分别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和急救医疗时间轴进行服务监管和持续改进,从患者现场呼救第一时间开始,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监控多部门协作的资源调度和急救转运效率。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开始,通过急诊急救医疗时间轴,监控急诊急救医联体的多学科协作环境下,急危重症医疗业务协同效率和临床服务质量。平台对接各国家专科上报系统,实现质控数据自动上报。平台整体拓扑如下图所示:利用5G技术连结成网,以医院为中心,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创建国内领先的区域急危重症智慧化急救平台,建立涵盖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和医院急诊重症的急救网络。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在同一平台上急救信息共享,开展协同救治、实时质控,提高急救的效率、质量、救治效果。逐步建成本区域智慧急救信息化云平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由我院牵头,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逐步覆盖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提升甘肃省区域各救治医院信息化水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和急救第一现场,改善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合理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规范急救流程;建立实时质控体系,升级改造救护车,实现急救中心、急救车辆、救治医院和救治中心以及卫健委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建设急救电子地图,并利用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远程急救与应急指导,院内外信息的无缝对接;建立音视频会诊系统、移动协同应用,以急病要急、慢病要准为指导思想,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通过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院后随访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实现如下目标:1、区域急救医疗资源统一应用在院内急诊规范化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转运全过程监控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每台急救车、每个网络医院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实时上报机制,形成急诊急救资源动态电子地图,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透明度,实现医疗资源最优配置和患者转运治疗方案最佳选择。2、院前急救战线前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改变原有的院前转运和院内交接串行的衔接模式,通过院前病情评估分诊和预报、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转运过程中的远程监护和实时音视频远程指导、院内医护端移动协同应用等方式,实现院内专科救治战线向院前前移,最大程度压缩急救时间延迟。3、院内急诊多病区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规范化的预检分诊,实现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有序管理,最大程度减少抢救、留观区患者与家属的无效移动;通过智慧急救平台,实现红黄绿区快速流转和统一管理,支撑以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进行急救的全程跟踪和闭环管理。通过优化收费模式,科学核算服务成本,引导公众合理急救需求。4、实现多学科高效协作与绿色通道,压缩抢救时间根据规范化的急救路径自动采集诊疗过程数据,进行绿色通道医疗行为监控,通过触发关键环节上的预报提醒和会诊通知,将串行步骤并行化,并加强多学科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自动统计绿色通道运营指标,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运行效率,缩短患者救治时间。5、急危重症临床决策支持与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可扩展的、全程覆盖完整危重救治链的质控平台,将多种病种的临床急救指南固化为标准的程序和规则,在对医护人员正常工作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临床质量控制与临床决策支持高度融合,支撑流程的持续改进和急救医学服务的均质化。6、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的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将急诊急救与慢病管理相结合,打通高危人群筛查、健康管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专科救治和院后康复的闭环流程,以胸痛、卒中高危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7、急诊急救远程教育和公众急救知识普及通过移动互联网和远程音视频技术,开展急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技术培训,开展公众急危重症预防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社会化和标准化兼备、全民参与的“大急救”。8、采用微服务架构,适用区域智慧急救模式,践行“时间即生命”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既提供基于PC的WEB应用,又提供移动APP应用,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充分利用云端的优势,随数据量和业务量的增长可横向扩充。B/S架构保证了平台部署快捷方便,低运维成本。平台还利用业务集成网关,便捷、灵活的对接各医疗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周边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既能使平台闭环有效运转,又能让平台顺畅融入整个医院信息化环境,避免信息孤岛与烟囱式应用,充分体现“端”+“云”的应用架构优势。利用平台,可有效缩短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患者的救治时间,体现了“时间即生命”的救治理念。院前由随车医生及远程会诊专家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可能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及家属有一个心理承受过程,在需要行急诊PCI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需时间也相应缩短。将所有可能造成急救时间窗延误的情况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9、患者精准定位,时间自动采集,确保质控时间点真实性项目采用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替代传统手工填写的方式,自动无感地记录五大中心时间管理表所要求的救治环节及时间、时长。监控急救病人的流向、到达/离开关键节点的时间、可视化的全流程时间轴、历史轨迹查询和回放,使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的救治服务。时间节点明细表准确记录采集每一位急诊患者信息、入院方式、到院时间、到达急诊时间、离开急诊时间、到达手术室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等明细内容。并生成时间节点明细表。改变记录不及时、时间不准确、急诊数据信服力不足、浪费人力、不便管理等情况。平台采用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采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该技术具有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截获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技术成熟度:正在研发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兰州大学 2021-04-10
5G+智慧急救区域协同平台
5G智慧急救协同平台既可满足市县级地区本地社区120急救、本地二级医院120转运以及外地市120急救转运的急救需求,又具备充分扩展性,下一步面向全省。平台可对接现有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利用5G实现急救车与院内专科中心互联互通,支撑急救现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和专科救治等多方紧密协作,应用模式如下图所示。   胸痛中心作为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的核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网络,以此为基础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实现五大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平台的区域急救协作过程,分别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和急救医疗时间轴进行服务监管和持续改进,从患者现场呼救第一时间开始,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监控多部门协作的资源调度和急救转运效率。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开始,通过急诊急救医疗时间轴,监控急诊急救医联体的多学科协作环境下,急危重症医疗业务协同效率和临床服务质量。平台对接各国家专科上报系统,实现质控数据自动上报。 平台整体拓扑如下图所示: 利用5G技术连结成网,以医院为中心,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创建国内领先的区域急危重症智慧化急救平台,建立涵盖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和医院急诊重症的急救网络。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在同一平台上急救信息共享,开展协同救治、实时质控,提高急救的效率、质量、救治效果。 逐步建成本区域智慧急救信息化云平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由我院牵头,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逐步覆盖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提升甘肃省区域各救治医院信息化水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和急救第一现场,改善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合理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规范急救流程;建立实时质控体系,升级改造救护车,实现急救中心、急救车辆、救治医院和救治中心以及卫健委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建设急救电子地图,并利用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远程急救与应急指导,院内外信息的无缝对接;建立音视频会诊系统、移动协同应用,以急病要急、慢病要准为指导思想,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通过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院后随访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实现如下目标: 1、区域急救医疗资源统一应用 在院内急诊规范化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转运全过程监控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每台急救车、每个网络医院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实时上报机制,形成急诊急救资源动态电子地图,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透明度,实现医疗资源最优配置和患者转运治疗方案最佳选择。 2、院前急救战线前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 改变原有的院前转运和院内交接串行的衔接模式,通过院前病情评估分诊和预报、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转运过程中的远程监护和实时音视频远程指导、院内医护端移动协同应用等方式,实现院内专科救治战线向院前前移,最大程度压缩急救时间延迟。 3、院内急诊多病区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 通过规范化的预检分诊,实现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有序管理,最大程度减少抢救、留观区患者与家属的无效移动;通过智慧急救平台,实现红黄绿区快速流转和统一管理,支撑以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进行急救的全程跟踪和闭环管理。 通过优化收费模式,科学核算服务成本,引导公众合理急救需求。 4、实现多学科高效协作与绿色通道,压缩抢救时间 根据规范化的急救路径自动采集诊疗过程数据,进行绿色通道医疗行为监控,通过触发关键环节上的预报提醒和会诊通知,将串行步骤并行化,并加强多学科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自动统计绿色通道运营指标,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运行效率,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5、急危重症临床决策支持与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可扩展的、全程覆盖完整危重救治链的质控平台,将多种病种的临床急救指南固化为标准的程序和规则,在对医护人员正常工作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临床质量控制与临床决策支持高度融合,支撑流程的持续改进和急救医学服务的均质化。 6、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的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 将急诊急救与慢病管理相结合,打通高危人群筛查、健康管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专科救治和院后康复的闭环流程,以胸痛、卒中高危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7、急诊急救远程教育和公众急救知识普及 通过移动互联网和远程音视频技术,开展急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技术培训,开展公众急危重症预防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社会化和标准化兼备、全民参与的“大急救”。 8、采用微服务架构,适用区域智慧急救模式,践行“时间即生命” 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既提供基于PC的WEB应用,又提供移动APP应用,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充分利用云端的优势,随数据量和业务量的增长可横向扩充。B/S架构保证了平台部署快捷方便,低运维成本。平台还利用业务集成网关,便捷、灵活的对接各医疗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周边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既能使平台闭环有效运转,又能让平台顺畅融入整个医院信息化环境,避免信息孤岛与烟囱式应用,充分体现“端”+“云”的应用架构优势。 利用平台,可有效缩短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患者的救治时间,体现了“时间即生命”的救治理念。院前由随车医生及远程会诊专家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可能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及家属有一个心理承受过程,在需要行急诊PCI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需时间也相应缩短。将所有可能造成急救时间窗延误的情况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9、患者精准定位,时间自动采集,确保质控时间点真实性 项目采用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替代传统手工填写的方式,自动无感地记录五大中心时间管理表所要求的救治环节及时间、时长。监控急救病人的流向、到达/离开关键节点的时间、可视化的全流程时间轴、历史轨迹查询和回放,使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的救治服务。 时间节点明细表准确记录采集每一位急诊患者信息、入院方式、到院时间、到达急诊时间、离开急诊时间、到达手术室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等明细内容。并生成时间节点明细表。改变记录不及时、时间不准确、急诊数据信服力不足、浪费人力、不便管理等情况。 平台采用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采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该技术具有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截获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兰州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54 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