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工业锅炉
控制系统
改造技术
现有的燃煤工业锅炉控制系统热效率低下,技术指标低劣,系统稳定性、控制精度差;不仅控制效果差强人意,而且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本作品以矿锅炉控制系统为对象,在不改变硬件系统条件下,通过解读和分析现有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评价;从矿业集团锅炉改造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可改进的优化方案,结合现有先进的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给出了优化方案的数学模型,改造后的锅炉系统全面提高了系统总体控制效果,在节煤、节电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措施。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生活污水农业灌溉利用
控制系统
一种生活污水农业灌溉利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池、灌溉管路、输水管、清水池、清水管、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反冲洗管,污水处理池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灌溉管路包括主管及与主管连接的多个分支管;输水管进水端与前述污水处理池连接,出水端与前述主管连接,该输水管自出水到进水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水泵及第二电磁阀;清水管进水端与前述清水池连接,出水端与前述输水管连接并位于第二电磁阀和水泵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生活污水农业综合利用的自动控制和调节,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反冲洗回路的设计人性化地考虑到了常见的过滤器堵塞问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清理。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家用燃气
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燃气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报警装置、灭火装置、时间设置及复位模块、电磁阀以及显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报警装置、所述灭火装置、所述时间设置及复位模块、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模块的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关断,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报警;所述时间设置及复位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电磁阀开启的时间,且当所述电磁阀处于关断状态时,复位所述电磁阀为开启状态;所述显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电机驱动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直流-直流变 换器控制部以及逆变器控制部,逆变器控制部包括顺序相连的速度控 制器、电流控制器以及逆变器 PWM,逆变器控制部还包括开关频率计 算模块,开关频率计算模块计算出开关频率信息传输于逆变器 PWM, 逆变器 PWM 输出 PWM 信号用于控制逆变器,直流-直流变换器部包 括顺序相连的直流电压计算模块及直流电压控制器。按照本发明实现 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低速下开关损耗为传统系统的 1/4,而系统的其 他功率损耗基本维持不变,相加之后,系统总损耗能减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瓦斯移动抽排
系统
的智能
控制系统
本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移动抽排控制系统,以对现行的煤矿井下抽排系统进行优化并实现智能化控制。该系统设计了一特殊装置,即把泵的输出分解为有效流量和无效流量,实现了抽排流量的自由调节,保证了泵启动时和运行过程中出口处的瓦斯浓度为最佳值,并可及时调度瓦斯的排放路径。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5G+
智慧
急救区域
协同
平台
项目成果/简介:5G智慧急救协同平台既可满足市县级地区本地社区120急救、本地二级医院120转运以及外地市120急救转运的急救需求,又具备充分扩展性,下一步面向全省。平台可对接现有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利用5G实现急救车与院内专科中心互联互通,支撑急救现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和专科救治等多方紧密协作,应用模式如下图所示。胸痛中心作为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的核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网络,以此为基础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实现五大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平台的区域急救协作过程,分别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和急救医疗时间轴进行服务监管和持续改进,从患者现场呼救第一时间开始,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监控多部门协作的资源调度和急救转运效率。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开始,通过急诊急救医疗时间轴,监控急诊急救医联体的多学科协作环境下,急危重症医疗业务协同效率和临床服务质量。平台对接各国家专科上报系统,实现质控数据自动上报。平台整体拓扑如下图所示:利用5G技术连结成网,以医院为中心,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创建国内领先的区域急危重症智慧化急救平台,建立涵盖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和医院急诊重症的急救网络。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在同一平台上急救信息共享,开展协同救治、实时质控,提高急救的效率、质量、救治效果。逐步建成本区域智慧急救信息化云平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由我院牵头,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逐步覆盖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提升甘肃省区域各救治医院信息化水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和急救第一现场,改善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合理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规范急救流程;建立实时质控体系,升级改造救护车,实现急救中心、急救车辆、救治医院和救治中心以及卫健委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建设急救电子地图,并利用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远程急救与应急指导,院内外信息的无缝对接;建立音视频会诊系统、移动协同应用,以急病要急、慢病要准为指导思想,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通过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院后随访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实现如下目标:1、区域急救医疗资源统一应用在院内急诊规范化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转运全过程监控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每台急救车、每个网络医院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实时上报机制,形成急诊急救资源动态电子地图,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透明度,实现医疗资源最优配置和患者转运治疗方案最佳选择。2、院前急救战线前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改变原有的院前转运和院内交接串行的衔接模式,通过院前病情评估分诊和预报、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转运过程中的远程监护和实时音视频远程指导、院内医护端移动协同应用等方式,实现院内专科救治战线向院前前移,最大程度压缩急救时间延迟。3、院内急诊多病区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规范化的预检分诊,实现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有序管理,最大程度减少抢救、留观区患者与家属的无效移动;通过智慧急救平台,实现红黄绿区快速流转和统一管理,支撑以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进行急救的全程跟踪和闭环管理。通过优化收费模式,科学核算服务成本,引导公众合理急救需求。4、实现多学科高效协作与绿色通道,压缩抢救时间根据规范化的急救路径自动采集诊疗过程数据,进行绿色通道医疗行为监控,通过触发关键环节上的预报提醒和会诊通知,将串行步骤并行化,并加强多学科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自动统计绿色通道运营指标,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运行效率,缩短患者救治时间。5、急危重症临床决策支持与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可扩展的、全程覆盖完整危重救治链的质控平台,将多种病种的临床急救指南固化为标准的程序和规则,在对医护人员正常工作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临床质量控制与临床决策支持高度融合,支撑流程的持续改进和急救医学服务的均质化。6、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的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将急诊急救与慢病管理相结合,打通高危人群筛查、健康管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专科救治和院后康复的闭环流程,以胸痛、卒中高危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7、急诊急救远程教育和公众急救知识普及通过移动互联网和远程音视频技术,开展急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技术培训,开展公众急危重症预防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社会化和标准化兼备、全民参与的“大急救”。8、采用微服务架构,适用区域智慧急救模式,践行“时间即生命”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既提供基于PC的WEB应用,又提供移动APP应用,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充分利用云端的优势,随数据量和业务量的增长可横向扩充。B/S架构保证了平台部署快捷方便,低运维成本。平台还利用业务集成网关,便捷、灵活的对接各医疗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周边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既能使平台闭环有效运转,又能让平台顺畅融入整个医院信息化环境,避免信息孤岛与烟囱式应用,充分体现“端”+“云”的应用架构优势。利用平台,可有效缩短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患者的救治时间,体现了“时间即生命”的救治理念。院前由随车医生及远程会诊专家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可能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及家属有一个心理承受过程,在需要行急诊PCI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需时间也相应缩短。将所有可能造成急救时间窗延误的情况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9、患者精准定位,时间自动采集,确保质控时间点真实性项目采用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替代传统手工填写的方式,自动无感地记录五大中心时间管理表所要求的救治环节及时间、时长。监控急救病人的流向、到达/离开关键节点的时间、可视化的全流程时间轴、历史轨迹查询和回放,使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的救治服务。时间节点明细表准确记录采集每一位急诊患者信息、入院方式、到院时间、到达急诊时间、离开急诊时间、到达手术室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等明细内容。并生成时间节点明细表。改变记录不及时、时间不准确、急诊数据信服力不足、浪费人力、不便管理等情况。平台采用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采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该技术具有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截获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技术成熟度:正在研发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兰州大学
2021-04-10
5G+
智慧
急救区域
协同
平台
5G智慧急救协同平台既可满足市县级地区本地社区120急救、本地二级医院120转运以及外地市120急救转运的急救需求,又具备充分扩展性,下一步面向全省。平台可对接现有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利用5G实现急救车与院内专科中心互联互通,支撑急救现场、基层医院、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和专科救治等多方紧密协作,应用模式如下图所示。 胸痛中心作为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的核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网络,以此为基础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实现五大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平台的区域急救协作过程,分别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和急救医疗时间轴进行服务监管和持续改进,从患者现场呼救第一时间开始,通过急救转运时间轴,监控多部门协作的资源调度和急救转运效率。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开始,通过急诊急救医疗时间轴,监控急诊急救医联体的多学科协作环境下,急危重症医疗业务协同效率和临床服务质量。平台对接各国家专科上报系统,实现质控数据自动上报。 平台整体拓扑如下图所示: 利用5G技术连结成网,以医院为中心,实现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创建国内领先的区域急危重症智慧化急救平台,建立涵盖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和医院急诊重症的急救网络。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在同一平台上急救信息共享,开展协同救治、实时质控,提高急救的效率、质量、救治效果。 逐步建成本区域智慧急救信息化云平台、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由我院牵头,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逐步覆盖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提升甘肃省区域各救治医院信息化水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和急救第一现场,改善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合理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规范急救流程;建立实时质控体系,升级改造救护车,实现急救中心、急救车辆、救治医院和救治中心以及卫健委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建设急救电子地图,并利用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远程急救与应急指导,院内外信息的无缝对接;建立音视频会诊系统、移动协同应用,以急病要急、慢病要准为指导思想,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通过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院后随访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实现如下目标: 1、区域急救医疗资源统一应用 在院内急诊规范化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转运全过程监控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每台急救车、每个网络医院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实时上报机制,形成急诊急救资源动态电子地图,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透明度,实现医疗资源最优配置和患者转运治疗方案最佳选择。 2、院前急救战线前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 改变原有的院前转运和院内交接串行的衔接模式,通过院前病情评估分诊和预报、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转运过程中的远程监护和实时音视频远程指导、院内医护端移动协同应用等方式,实现院内专科救治战线向院前前移,最大程度压缩急救时间延迟。 3、院内急诊多病区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 通过规范化的预检分诊,实现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有序管理,最大程度减少抢救、留观区患者与家属的无效移动;通过智慧急救平台,实现红黄绿区快速流转和统一管理,支撑以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进行急救的全程跟踪和闭环管理。 通过优化收费模式,科学核算服务成本,引导公众合理急救需求。 4、实现多学科高效协作与绿色通道,压缩抢救时间 根据规范化的急救路径自动采集诊疗过程数据,进行绿色通道医疗行为监控,通过触发关键环节上的预报提醒和会诊通知,将串行步骤并行化,并加强多学科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自动统计绿色通道运营指标,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运行效率,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5、急危重症临床决策支持与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可扩展的、全程覆盖完整危重救治链的质控平台,将多种病种的临床急救指南固化为标准的程序和规则,在对医护人员正常工作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将临床质量控制与临床决策支持高度融合,支撑流程的持续改进和急救医学服务的均质化。 6、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的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 将急诊急救与慢病管理相结合,打通高危人群筛查、健康管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专科救治和院后康复的闭环流程,以胸痛、卒中高危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7、急诊急救远程教育和公众急救知识普及 通过移动互联网和远程音视频技术,开展急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技术培训,开展公众急危重症预防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社会化和标准化兼备、全民参与的“大急救”。 8、采用微服务架构,适用区域智慧急救模式,践行“时间即生命” 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既提供基于PC的WEB应用,又提供移动APP应用,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充分利用云端的优势,随数据量和业务量的增长可横向扩充。B/S架构保证了平台部署快捷方便,低运维成本。平台还利用业务集成网关,便捷、灵活的对接各医疗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周边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既能使平台闭环有效运转,又能让平台顺畅融入整个医院信息化环境,避免信息孤岛与烟囱式应用,充分体现“端”+“云”的应用架构优势。 利用平台,可有效缩短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患者的救治时间,体现了“时间即生命”的救治理念。院前由随车医生及远程会诊专家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及可能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及家属有一个心理承受过程,在需要行急诊PCI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需时间也相应缩短。将所有可能造成急救时间窗延误的情况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9、患者精准定位,时间自动采集,确保质控时间点真实性 项目采用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替代传统手工填写的方式,自动无感地记录五大中心时间管理表所要求的救治环节及时间、时长。监控急救病人的流向、到达/离开关键节点的时间、可视化的全流程时间轴、历史轨迹查询和回放,使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的救治服务。 时间节点明细表准确记录采集每一位急诊患者信息、入院方式、到院时间、到达急诊时间、离开急诊时间、到达手术室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等明细内容。并生成时间节点明细表。改变记录不及时、时间不准确、急诊数据信服力不足、浪费人力、不便管理等情况。 平台采用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采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该技术具有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截获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兰州大学
2021-05-11
矿热炉二次无功补偿
控制系统
及
控制
方法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自 2004 年开始对冶金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和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目前此项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全国开始推广应用。该项目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成果及开发装备在辽宁省本溪县大兴电石厂的 12500kVA 电石炉、湖南长乐铁合金有限公司的 16500kVA 硅锰炉、石家庄三环锰硅科技有限公司的 12500kVA 铬铁炉上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机车库内作业进路智能
控制系统
用于铁路局机务折返段无电气联锁道岔线路的机车库内作业场。系统由传感器、室 外大屏、复示屏组成,由人工扳动道岔,传感器采集信息,传送至室外大屏主控制板和 复示屏控制板经信息处理后,由 LED 室外大屏显示股道号,调度室内的复示屏同时显示 作业场道岔线路示意图,从而有效地调度机车库内作业场的安全生产,使机车安全进出 车库。
同济大学
2021-04-11
火电机组AGC协调优化
控制系统
火电机组普遍存在机组负荷调节能力差、一次调频性能差、汽压和汽温等关键参数波动大等问题。锅炉调节过程的滞后和惯性远大于汽机,造成供需能量的不平衡,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本成果采用预测控制、神经网络及智能前馈等先进技术,提出了先进的火电机组AGC协调优化控制系统。采用该系统后,机组的变负荷速率达2.0%Pe/min以上,负荷调节精度、一次调频性能均满足电网的考核要求;变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的波动在0.5Mpa之内,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波动均在5℃之内。同时采用了滑压及汽机配汽优化技术,在整个变负荷过程中,汽机调门开度始终维持在40%以上,在保证负荷调节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汽机调门的节流损失。 本项成果已用于280多台火电机组的AGC协调优化控制中,江苏已有70%以上的机组采用了此项技术;在国内的火电机组AGC协调优化改造中,此优化控制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5
6
7
...
529
5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