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低碳高端
智慧
园区云
服务
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互联网+
智慧
物流综合
服务
平台
互联网+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及智能化问题,通过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统一化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高校快递活动的综合管理,集中收发,统一配送,为全校师生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快递服务,打造智能、绿色、环保的校园快递服务平台。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宣城市智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刘杰 注册时间 2021/12/14 注册所在省市 安徽省宣城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341800MA8NHCU416 经营范围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制作;广告发布(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城市配送运输服务(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地址 安徽省宣城市飞彩办事处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工大学子创客空间 获投资情况 暂无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刘杰 管理学院/物流管理 2019/2023 庄鹏程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 2019/2023 刘世龙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19/2023 谢典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19/2023 王子豪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 2020/2024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李春华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副教授/副主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陈球胜 学生工作办公室 副科长/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五、项目简介 互联网+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于2020年8月启动,其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及智能化问题,通过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统一化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高校快递活动的综合管理,集中收发,统一配送,为全校师生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快递服务,打造智能、绿色、环保的校园快递服务平台,彻底解决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项目团队目前已与中通、圆通、韵达、极兔、申通、顺丰、邮政、德邦等快递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收寄件服务及平台模式探索和实践,同时将以此为基础向安徽省内高校及长三角地区高校复制扩张。 依托目前两校网点为实践基地,公司同两校管理学院开展关于未来智慧物流体系、仓储管理、智能物流软硬件研发等课题研究,目前开发的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系统可在现有快递中转、分发速度基础上提升10倍之余;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管理平台可实现对设备的统一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状况以及转化提升闲置设备的利用率;设计研发的模块化“零碳未来小屋”可有效解决快递旺季场地、设备不足等情况,后续部分前沿技术将用于新网点的建设之中。
合肥工业大学
2022-07-27
基于调频广播副载波的
电子
站牌信息
服务
系统
系统覆盖面大,数据率高(17.5kbps)、便于移动,性能可靠,价格低廉。其高速数据传输性能按每秒一刷新考虑,可为45条线路站牌提供数据信息,另外还可为交通诱导等信息服务方面提供方便。 市场应用前景: 基于调频广播副载波的数据传输系统在国内外早已有成功运行的先例,国内也有股票、差分GPS信息、交通诱导方面有很多运用。目前开发的电子站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已被北京公交、长春公交等地看好,相信会在智能交通(ITS)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与国内外技术水平比较: 调频广播副载波数据传输系统属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技术。基于此系统的电子站牌尚属首家。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创基础设施
智慧
服务
系统
—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
长期从事岩体强度理论及地下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地下空间防灾安全和智慧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研究的学者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朱合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构建起数字地下空间的理论体系、工程方法和数据库,初步完成了数字化地下体系建设,构建出“工程数字化”创新技术核心,已经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朱合华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 2021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当选。 误打误撞与数字化结缘 1979年,朱合华进入重庆大学化学矿开采专业学习,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1983年9月成为重大硕士研究生后,他开始深入与计算机应用打交道,师从李通林教授,完成了“围岩不连续面非线性效应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的硕士论文。 1986年9月,朱合华考入同济大学,师从孙钧、杨林德2位恩师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博士,论文题目为《隧道掘进面时空效应研究——边界元法若干理论与工程应用》。 从此,在朱合华的学术世界中,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就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他开辟了数字化的研究方向。 1993年7月,朱合华到日本大阪土质试验所和京都大学从事软土地下工程研究,进一步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软土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动态反演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快速发展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工程数据。 至今,朱合华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工作单位长期聘请的几位工作人员,持续将大阪湾的三维地质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形成了大阪湾的地质、地震数据库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在日本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阪土质试验所所长岩崎先生告诉他:“岩土工程师一定要与地层交朋友!”这个叮嘱也促成他归国后迅即开展土木与信息学科交叉的研究。朱合华在日本期间创建的用于管片衬砌设计分析的梁-接头(缝)不连续模型,后来也被纳入了我国国家标准。 上世纪90年代末,朱合华在同济附近的小书摊上发现了当时的畅销书——《数字化生存》,“数字”二字萦绕在他脑海,后来他又在《文汇报》上读到了与“数字地球”概念有关的文章。当《岩土工程界》期刊向他约稿时,朱合华撰写了《从数字地球到数字地层——岩土工程发展新思维》一文,从此打开地下空间与工程数字化研究的大门。 推动数字化在工程中的应用 1999年,朱合华牵头的“城市三维地层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批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项目验收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成为团队数字化研究工作布局的起点。朱合华团队的工作成为了2004年上海先后启动的29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也是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和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联合资助的三维地质调查项目。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中国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全长8.695千米,跨海部分全长6.05千米,最大深度达到70米,相当于18层楼高。隧道还要在四周一片漆黑无方向的地下施工,所经之地地质状况极其复杂。朱合华团队的介入,使得这一高难度项目成为了我国跨海隧道的一项示范工程。 近年来,朱合华团队的研究领域遍布数字地下空间、数字化工程两大园地,数字地下空间研究成果在上海世博地下空间、常州地下空间、延安新城地下基础设施等得到应用,数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在广州龙头山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淮南望峰岗煤矿、上海长江隧道、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和电力隧道、上海地铁一号线结构维护、上海中心深基坑等项目建设得到应用。 围绕这些工程,团队相继研究开发出“复合纤维和预应力管片结构技术”“盾构地层适应性理论和试验方法”“大断面、高水压、近间距下盾构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方法与技术,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施工安全与控制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主持的项目“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朱合华又针对大规模、集群化的地下空间的建造难题,组织国内相关单位联合攻关。他主持的项目“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数字化地下课题与工程的“比翼双飞”,朱合华团队实现了基础理论和前沿交叉研究的良性循环。他们提出了地下空间工程全寿命数据采集—表达—分析—服务的数字化范式,开辟了数字地下空间工程新方向,攻克了“建造动态精细调控、运维快速精准评价”难题,创建了地下三维动态信息表达与分析的理论方法;攻克了安全建造的动态精细调控技术,突破了高效运维的快速精准评价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长江通道、贵州高速公路网、上海地铁网等重大工程。 2015年,朱合华因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方面的成就获得第44届德国洪堡研究奖,他是中国土木工程界到目前为止的唯一获奖者。 首创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 朱合华团队经过长期思考和一年多的充分讨论,创建了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 (infrastructure Smart Service System, 2013),即基础设施全寿命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分析的一体化智慧决策服务系统。该系统从广义工程应用场景出发,以信息流为主线,采用面向服务的组件式框架和微服务技术架构的系统平台,集先进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是国际上第一个开源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 因为研究成绩突出,朱合华的影响日渐扩大。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韩国等国都留下了他的“中国好声音”;2010年,他在上海创办了信息岩土工程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现已成为国际信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系列会议;2017年值同济110周年校庆之时,成立了中国智慧基础设施联盟暨全球研究中心,已吸引世界170多家单位参与。 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建造的大潮中,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地区修建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朱合华提出开展岩体隧道动态设计的远程诊断分析,即将iS3平台作为数字底座,实现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岩体隧道支护的三维动态设计技术。三维动态设计技术成功应用于四川峨汉大峡谷隧道(最大埋深1940米,世界最深的公路隧道)施工中,仅用10分钟完成了现场三维远程实时动态支护设计,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是隧道动态设计的重大技术突破。 今天, “土木信息工程”已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土木工程学科的分支之一,朱合华盼望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土木信息工程”学科未来继续能茁壮成长。
同济大学
2022-08-12
孙国文:聚焦教育本位,
服务
智慧
校园建设
三盟科技自创立以来,一直坚守教育行业,致力于研究智慧教育领域应用场景的创新,专业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为AI+大数据技术在校园应用的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率先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深度研发与应用,引导并培育了市场需求,参与了国家智慧校园标准的制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1-10
开封市
政务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系统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依托开封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开封市政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系统”,助力疫情防控。 该系统针对开封市各县区、各社区每日产生海量的文本数据,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让采集的数据能够进行自动比对、分析、研判,生成可视化分析图,及时准确将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以更精准的数据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保障,对开封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河南大学
2021-04-11
智慧
供热
系统
智慧供热系统是以供热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为技术路径,运用物联网、空间定位、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互联网+”技术感知连接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模仿真等技术统筹分析优化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运用模型预测等先进控制技术按需精准调控系统中各层级、各环节对象,从而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优化、自调节、自适应特征,支撑供热系统运行调控过程中人的思考决策,进一步提升系统能效、安全性、清洁性,降低碳排放的新一代供热系统。
浙江大学
2021-04-10
妇产领域的
智慧
3D打印
服务
国内首次提出利用图像重构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结合的构想。依靠自 主研发超声影像图像分割与三维重构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3D打印等技术, 进而丰富医疗服务内容。本项目最突出的特点不仅是一项新技术在市场的尝试, 更是将科技元素包裹在文化艺术当中,让科学体现出亲情的温度,将人文化的情 感关怀融入其中。
重庆大学
2021-04-11
低碳
智慧
供热技术
服务
及平台产品
智慧供热平台产品充分发挥团队供热与计算机交叉融合,基于供热机理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的核心思路,搭建了平台的核心引擎,实现了供热系统动态仿真,多热源优化运行调度,供热系统故障诊断与预警,数据在线核查等,满足需求侧调控的智能调控等技术含量高的功能模块,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具有技术研发深度强,业务涵盖广的特点。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哈工大智慧供热研发团队整合了暖通、计算机、控制等专业的优势科研力量,依托学校在技术储备方面的雄厚基础,将供热理论、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具有鲜明技术特点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以智慧供热平台为核心的成果技术特色与优势包括: (1)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智慧供热整体服务 供热物理系统是智慧供热的基础条件,智慧供热技术挖掘供热系统的最大潜能,实现高效运行。智慧供热解决方案需对供热系统中的不合理设计及瓶颈之处进行改造,并引入先进的设计方案进行升级。必须将供热系统优化设计与智慧供热平台建设并重,方能实现最佳的建设效果。团队结合多年的技术与工程优势,可围绕智慧供热设计,平台建设,后期运维以及员工培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平台产品技术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需与行业专业理论有机结合方能形成深入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克服了单纯依赖人工智能算法难以解决数据样本不足、数据质量差、模型难以迁移、方法缺乏理论支撑等问题。智慧供热平台产品充分发挥团队供热与计算机交叉融合,基于供热机理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的核心思路,搭建了平台的核心引擎,实现了供热系统动态仿真,多热源优化运行调度,供热系统故障诊断与预警,数据在线核查等,满足需求侧调控的智能调控等技术含量高的功能模块,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具有技术研发深度强,业务涵盖广的特点。 (3)建设方案灵活,持续合作性强 由于哈工大智慧供热团队技术研发实力强,且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因此无论是平台还是整体建设方案均可充分结合需求方的实际特点进行定制化研发,部分功能模块与创新设备可以按照联合研发的形式开展。 (4)对智慧供热内涵理解更深、平台更符合供热行业未来发展需求 由于哈工大智慧供热团队核心成员主编了《黑龙江省城镇智慧供热技术规程》DB/T2745-2020,在编团体标准《智慧供热技术规程》和《智能阀门》等多部智慧供热相关标准。团队对智慧供热内涵理解的更深,对标准的解读更全面,开发的智慧供热平台软件及相关产品更具有其实用性、先进性、可拓展性,不但能满足市场当前需求,还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充分发挥哈工大科技研发力量以及现有成熟的智慧供热平台的应用,为热力企业量身提供符合本地特点的智慧供热总体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平台的应用实现供热数字化、智慧化和可视化,能够实时获取掌握详细的供热数据,并对供热系统进行优化和控制。此外,平台系统内置了大数据分析和算法程序,让供热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的特点,保障供热温度,降低热损失和水力不平衡,提升居民热舒适性。并基于当前能源与碳排放相关建设的基础,探讨、研究适合智慧能源、智慧/柔性供热减碳化的技术路线,切实做到供热低碳化,为未来零碳社区的建设奠定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2-08-12
万欣智能数据采集终端/
智慧
电子
门牌
万欣智能数据采集终端/智慧电子门牌通过与系统平台的联动,可实现对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开放中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实现学生预约身份认证、考勤登记、预习提醒及授权开门等功能;并可记录学生的进出记录,自动的提交到管理服务器,生成学生、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原始的统计资料与依据。新一代智慧安全管理终端还具有实验室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及实验室安全信息牌功能。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514
5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