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低成本高效率金属制造技术
开发一种基于常规加热方式(非高能束流)的合金及复合材料多相熔体直写成型技术,其核心思想在于将3D打印自由制造的优势与合金熔体的非牛顿流动特性结合起来,通过对其流变行为的控制实现直写成型。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仅采用传统加热方式即可满足成型过程需求,同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品种多,价格低,整体工艺成本相较于激光/电子束3D打印技术显著降低。此外,该方法成型过程凝固收缩量减小,更有利于凝固过程中孔洞、微裂纹等缺陷和残余应力的控制。      目前,针对多相合金体系建立了描述其宏观流变性的表观黏度模型,并首次将剪切时间效应引入模型当中,相关工作发表于Acta Materialia上(Acta Mater., 2017, 124, 410)。针对流体微观流动行为建立了描述其微观流动稳定性的判据,揭示了多相流体内部流动稳定性与其颗粒体积分数及剪切条件的相关性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金属熔滴打印快速制造技术及设备
内容介绍: 金属熔滴打印是微小金属零件快速成型的新技术。打印材料包括铅、 锡、铜、银、铝等常用金属及其合金,通过金属熔滴与金属粉末的联合 喷射沉积,可成形具有特殊性能的微小金属间化合物零构件。该技术具 有装置结构紧凑、熔炼温度高、颗粒均匀度高等优点,该设备可用于高 密度BGA焊点、微小电子线路等微小封装件的快速打印,也可用于微小薄 壁器件、异形承力件等复杂零/构件的快速成型等领域,为微小复杂器件 的快速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特种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制造技术
该复合气瓶是一种新型的以金属材料为内衬特种纤维缠绕的大尺寸高压气瓶。 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基于复合材料所特有的性质,研究缠绕层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在考虑固化度、化学反应热、缠绕压力、固化曲线和粘度等因素前提下,考察缠绕和固化过程中树脂的流动模型;研究缠绕张力对内胆约束塑性变形的影响;考虑材料、工艺和结构的一体化结构分析与优化的设计方法。缠绕成型工艺研究:在结构分析与优化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对于筒身直段与封头端均确定最佳缠绕工艺和型面结构设计型式。在满足强度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32t矿用自卸汽车制造技术
SGA3550 矿用汽车适用于冶金矿山、露天煤矿、水利电力建设工地等场所运输散装物料,属于重型自卸车辆。适合在坚实路面上行使,要求路面承载能力不小于 30t,最小转弯直径不小于 15m,最大坡度不大于 10%。主要技术参数如下:驱动型式                4×2最大装载质量              32000 kg最大超载质量              35000 kg整车整备质量              20000 kg最大总质量              55000 kg外形尺寸(长×宽×高)       7850× 3890× 3570 mm举升后最大高度           7160 mm轴距                    3650 mm前轮距                  3100 mm后轮距                  2554 mm最高车速                51 km/h最大制动距离              11.4 m(Vo=30km/h)适用范围:用于冶金矿山、露天煤矿、水利电力建设工地等场所运送散装物料。经济效益及市场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0t 级矿用汽车倍受用户关注,小吨位自卸车在近几年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需求量要大于重型汽车。 另外, 根据北方 3305E 汽车和北京重型的 BJZ3480矿车的销售情况看,此类车型的市场潜力很大,但国内从事小吨位( 30t 左右)自卸车的企业为数不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支持大数据理解的头戴式无障碍呈现技术装备与云服务平台
一、项目简介 当前虚实融合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关键科学问题:(1)非配合虚实环境的无缝融合与交互自然呈现。(2)云环境下虚实融合环境的语义理解、统一表达与应用软件快速定制。为解决上述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本项目重点研究了自然虚实融合呈现的硬软件技术和装置,构建虚实融合应用流程框架和规范,创新云软件定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应用示范。充分利用移动、穿戴式设备的多传感器优势以及云端结合方式进行三维结构的重建、语义标注、识别理解与信息关联。 二、前期研究基础 目前已发表论文10篇,包括4篇期刊论文等(包括TIP、TMM等权威期刊论文)。申请专利3 项。 三、应用技术成果 1)基于搜索的图像深度估计,相对误差低于传统方法,对训练集的需求小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Make3D数据集的深度估计结果2)基于双模深度玻尔兹曼机(DBM)的三维场景物体检测框架,给出了RGBD训练数据不足的难题,流程如下 3)基于序列约束的哈希算法在不同比特率情况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LabelMe和Tiny100K上使用不同哈希比特率的效果
厦门大学 2021-04-11
先进交通运输装备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中南大学 2021-04-14
风电机组及场站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调压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不断增加,传统发电份额不断被挤占,导致系统惯量下降,热备用容量减小,降低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裕度。已知目前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下,发电机输出功率难以响应电网频率波动,而超速减载控制和变桨距角控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风电机组整体性能和一次调频特性,但存在预留一定备用容量而无法实现最大发电效益。目前储能装置已广泛应用于风电场,但大多为风电场集中式储能方案,其安全可靠性风险往往大于分布式模式,故如何提高单台风电机组的致稳性和抗扰性,使其具备一次调节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图1 实验装置图1 图2 实验装置图2 图3 DFIG的储能配置图 结合上述应用背景,提出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1、结合DFIG直流母线储能装置的优势,从增加控制自由度、平滑源端风功率间歇性波动以及抑制网侧负荷扰动三个维度入手,分别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器控制的DFIG惯量支撑与一次调频控制,基于变功率点跟踪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协调控制的DFIG一次调频策略和考虑源-荷功率随机波动的DFIG一次频率平滑调节方法,上述控制可在增大发电效益的同时提升频率调节效果。 2、量化DFIG的一次电压调节能力,制定DFIG的动态无功控制策略,设计DFIG与风场无功补偿装置的综合协调控制方案,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出发,研究自抗扰控制技术等快速提升风电场系统无功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缓解电网电压跌落,提高电网的电压安全稳定性。 3、结合功率密度、可充放电循环寿命以及经济性作为储能介质选择的主要评测指标,确定合适的单一或混合储能介质及变换装置类型,根据频率调节目标计算储能装置的容量,进一步研究混合储能的容量优化方法,设计出一套高充放电效率、低成本的混合储能装置。 4、研究风储联合调频和基于超级电容调频、风机分布式储能和场站集中式储能所组合成的四种储能调频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多复杂工况验证不同技术方案的调频效果,结合储能容量、使用寿命、经济成本和技术性能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5、研究大功率基于单一储能或混合储能控制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样机,完成风电机组参与系统惯量支撑与一次调节方案的验证,对新型一次调频控制技术和一次调压控制方案进行大功率样机的试验验证,完成工程应用的基础准备工作。 创新点 1、针对风电机组一次频率调节,分别提出了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变功率点跟踪和超级电容储能协调控制和考虑源荷功率频率调节等方法,提高一次频率调节能力,并优化了储能装置的容量配置。 2、设计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动态无功协调控制方案,提出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最小限度降低机组出力下可提高无功极限最大值的最优方法。 3、分别就风储联合调频策略和基于超级电容器调频策略、风机分布式储能和场站集中式储能所组合成的四种储能调频方案的优缺点和拓扑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采用风机分布式储能下的风储协调方案更加具有应用优势。 市场前景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形成新能源风机技术在大电网中应用效果验证方面的技术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体现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能源风机储能技术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地区的推广应用,为提升新能源发电高渗透率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促进建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辅助服务机制提供重要依据和借鉴。 应用案例 目前装置依托“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惯量阻尼及一次调节方法的研究”项目,已开发完成380V/10kW实验样机,并预计展开示范应用。 获奖情况 “基于超级电容储能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惯量与一次调频策略”论文获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8-03
超高清智能终端视频处理与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属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技术领域。 超高清显示在电影电视、航空航天、文化传播、科学教育、广告传媒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高清智能终端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组针对超高清智能终端视频处理与交互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应用,解决超高清视频智能转换、超高清视频高效编解码以及智能终端交互控制中的新问题,为超高清智能终端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内容、特点如下: (1)发明了面向超高清视频的智能转换技术:提出通用显著性区域检测模型、基于像素融合的立体图像重定向及超高清视频分辨率转换方法,实现了超高清视频的智能转换,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超高清智能终端。 (2)发明了基于内容特性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提出基于空时域上下文和运动复杂度的码率控制、彩色与深度视频联合编码的比特分配及屏幕内容视频快速编码方法,实现了不同格式码流的集成解码,提高了编解码效率。 (3)发明了基于智能分析的终端交互控制技术:提出联合彩色与深度信息的用户检测、基于内容分析的信息推送及终端界面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了超高清终端的交互控制,提高了交互的智能性。"
天津大学 2021-04-10
智能化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技术
针对特定的故障现象(尤其是随机故障、间歇性故障等),通过综合贝叶斯网络、FMEA、FTA等多种故障分析方法、融合多元故障相关信息(故障现象、故障案例、专家经验、故障模型等),进行系统深入的故障分析、找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利用智能化的方法(如遗传算法、群智能算法等),结合强度和异常等测试理念,自动生成满足多目标(如各种覆盖率、故障现象的匹配度等)的测试用例,借助自主构建的通用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实现故障的快速再现和基于贝叶斯的动态故障定位。 通过智能化的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可以在故障分析、故障再现、故障定位等方面,利用智能化方法进行系统性、启发式的故障诊断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智能故障诊断分析工具包、进而形成嵌入式软件故障诊断分析专家系统,可有效提高故障诊断与定位分析的效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智能空中物流无人机自主导航定位与避障技术
无人机全称“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无人机价值在于形成空中平台,结合其他部件扩展应用,替代人类完成空中作业。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军事用途外,还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森林防火以及影视航拍等民用领域,且其适用领域还在迅速拓展。机载处理器是整个无人机系统的核心,处理各种传感器信息进行定位与识别,是智能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器接收机载处理器发送来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指令,经过控制器转化成四个螺旋桨电机的转速,控制飞机平衡姿态,完成任务,是智能无人机的“小脑”。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