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浮选尾矿回收磷并生产石膏晶须和氯化镁技术
中试阶段/n本项目解决浮选尾矿污染、回收磷资源并生产石膏晶须和氯化镁技术问题。可以尾矿中98%的磷、利用95%的钙和99%的镁,生产的石膏晶须长径比达到5080,氯化镁达到工业一级品标准,具体技术指标如下:。相关概述:(1)特点:资源回收率高,成本低;(2)适用矿:浮选磷尾矿;(3)废水废气回收利用,无环境污染;(4)能高质利用磷尾矿。。生产条件:陶瓷反应釜;蒸馏釜;结晶釜;回水池。。支持额度:。500。万元。承接单位:。湖北省。项目进展:。本项目解决浮选尾矿污染、回收磷资源并生产石膏晶须和氯化镁技术问题。可以尾矿中98%的磷、利用95%的钙和99%的镁,生产的石膏晶须长径比达到5080,氯化镁达到工业一级品标准,具体技术指标如下:相关概述:(1)特点:资源回收率高,成本低;(2)适用矿:浮选磷尾矿;(3)废水废气回收利用,无环境污染;(4)能高质利用磷尾矿。生产条件:陶瓷反应釜;蒸馏釜;结晶釜;回水池。。项目基本内容:。我国能利用的磷矿资源中,都需要选矿,产生大量的浮选磷尾矿而在成环境污染;本项目利用磷尾矿和副产盐酸和磷酸回收磷酸,生产石膏晶须和氯化镁,所用原料为负成本,回收磷可以直接用于复合肥生产、石膏晶须为高质原料,氯化镁用于高档陶瓷或阻燃剂的原料。能满足环保、节能,效益的要求。因此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生产1吨尾矿成本约600元,产出1200元1200元/吨,效益明显。本项目解决浮选尾矿污染、回收磷资源并生产石膏晶须和氯化镁技术问题。可以尾矿中98%的磷、利用95%的钙和99%的镁,生产的石膏晶须长径比达到5080,氯化镁达到工业一级品标准,具体技术指标如下:相关概述:(1)特点:资源回收率高,成本低;(2)适用矿:浮选磷尾矿;(3)废水废气回收利用,无环境污染;(4)能高质利用磷尾矿。生产条件:陶瓷反应釜;蒸馏釜;结晶釜;回水池。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强制传质金属膜电解法生产硼氢化钠新技术
国际能源署指出:实用的储氢系统必须达到5%(质量分数)及62 kg/m3(体积储氢量)指标。硼氢化钠作为储氢材料,具有氢的储存效率高。硼氢化钠自身储氢质量分数为10.6%,在释放氢气时,NaBH4使水成为氢源,其理论储氢质量分数达21.2%。在实际应用中,以35%的硼氢化钠碱溶液为例,其储氢效率达7.4%,体积储氢量达78 kg/m3,通过改变储存条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系列环保型高效水基稠油垢清洗剂的生产技术
可以量产/n近年来,各种合成油垢清洗剂相继开发应用,但存在着对以油烟为主形成稠油垢的清洗效果不尽人意、配方不够环保或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等缺点。湖北是全国有名的美食荟萃之地,各类地方小吃特色浓郁,本成果基于美食街附近各种道路路面和小吃店墙壁稠油垢高效去除和清洗的迫切需求,针对单独的乳化方式难以打开稠油垢聚合物之间交联氢键的特点,在广泛进行国内外文献调研和大量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设计并开发环保型高效稠油垢清洗剂的新思路:即利用从天然植物原料制备的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和自来水等溶剂的渗透和去污作用软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1-12
医药等生产过程废液中低含量有机溶剂的资源化技术
在医药、食品、纺织、新材料等生产过程,往往采用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正丁醇、异丙醇、氯仿等作为反应和萃取分离的溶剂。在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液中不可避免地有这些有机溶剂的残留,少则千分之几,多则百分之几(有些为混合溶剂)。这些低浓度的有机溶剂若不加以回收直接排入生化池处理,既浪费资源又加重处理成本。 为此,本团队研发了低含量有机溶剂的资源化技术:m-HCAD工艺。其主要思路是将废液中低浓度有机溶剂资源化。
南京大学 2021-04-14
芦笋提取物(速溶芦笋粉)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技术
一、成果简介 以芦笋为原料,研制开发的高品质芦笋速溶粉,保持了芦笋原有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提高了芦笋的利用 率,制定了产品的企业标准。项目优化了浸提条件,提高了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和产品附加值,解决了速溶粉冲 调后静置浑浊的技术难题,改善了感官效果,扩大了食用范围。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合理,工艺过程简便实用,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经检测产品质量符合企业标准,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超高压结合气调包装技术在调理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成果简介 调理食品因具有便利、营养、美味、卫生安全和多元化的特点,将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主要方向。传统中式 菜肴只能在家庭和餐馆才能享用,随意性较大,食用不方便,难以满足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因此中式菜肴和调理食品生产规模化、市场家庭化已成为我国餐饮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与方向。然而由于目前市场上中式菜肴 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和装备一直没有得到突破,配餐只能满足人们便捷吃饱的基本要求,人们对中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废纸制浆清洁生产与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体系
本项目创新开发了基于微生物过程强化关键技术的造纸和发酵废水厌氧资源化处理工艺、创新开发了基于自由基缓释和催化剂固定化的异相催化氧化技术、创新开发了氨浸渍强化吸附及泡沫活性碳变压吸附沼气净化技术,并创新集成了针对造纸和发酵废水的资源化及超低排放处理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造纸和发酵行业典型废水生物质能回收和超低排放的技术问题。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轻工业科学技术领域的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方向,围绕我国造纸和发酵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例高、处理技术不成熟、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按照资源化利用、超低排放或回用的要求,创新开发了基于微生物过程强化关键技术的造纸和发酵废水厌氧资源化处理工艺、创新开发了基于自由基缓释和催化剂固定化的异相催化氧化技术、创新开发了氨浸渍强化吸附及泡沫活性碳变压吸附沼气净化技术,并创新集成了针对造纸和发酵废水的资源化及超低排放处理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造纸和发酵行业典型废水生物质能回收和超低排放的技术问题。项目技术凭借工艺先进、清洁环保、质优价廉等特点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近30年的垄断。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俄罗斯等200多家大型企业,为造纸和发酵行业的典型废水处理提供先进配套技术及装备。项目系统创新性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项技术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海内外授权技术专利26项,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西大学 2022-08-16
技术需求:中性笔及白板笔油墨生产工艺及配方
中性笔及白板笔油墨生产工艺及配方
山东一枝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9
双氧水生产用氧化铝催化剂回收再生技术
目前双氧水生产主要采用蒽醌法,该方法中,活性氧化铝在稳定工作液组分和吸附过量碱液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随着各种资源类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对双氧水厂作了严格规定:所用活性氧化铝必须回收再生利用。而我国双氧水行业生产用活性氧化铝一直都是一次性使用,基本都不进行再生利用,不但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污染了环境,而且生产成本难以大幅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再生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本项目针对国内活性氧化铝回收再生技术研究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生产厂家的迫切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系统性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回收再生设备的构造思路,在设备的内部构造、工艺控制手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工艺控制条件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回收过程中不产生新污染物,再生回收的综合费用较低。目前已完成工业化试验,装置产能达到400t/a再生氧化铝可以重新投入生产应用。与填埋或焚烧处理方法相比,本项目集环保、节能、资源再生利用于一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1万吨/年四乙酰乙二胺(TAED)生产技术
漂白剂是洗涤剂中一种重要的助剂。与含氯漂白剂相比,含氧漂白剂因其无毒性,无氯味,相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目前,欧洲市场90%以上的洗涤剂中均加有含氧漂白剂,美国市场上这种含氧漂白洗涤剂的销售量,也以20~25%的年增长率在上升。含氧漂白剂中使用最多的是过硼酸钠,约占总数的75%。由于过硼酸钠稳定性高,只有在使用温度超过70℃以上释放初生态氧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漂白效果,而大量合成纤维及毛织物不能适应这种温度。这就需要开发研制出能促使其在低温下发挥漂白效力的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 (TAED) 正是能够适应这种要求的漂白活化剂,它具有优越的低温漂白性能,能促使氧系漂白剂在低温条件下充分发挥增白、增艳、杀毒、消菌的独特功效,与各种酶和其它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相容性,不会影响其它洗涤助剂的功能,并且价格适宜、无毒素能生物降解对环境无任何危害。目前TAED/过硼酸钠系统已成为欧洲标准的漂白活化剂系统,欧洲所使用的漂白洗涤剂中,75~80%采用TAED/过硼酸钠系统。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对四乙酰乙二胺的合成和生产进行了开发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和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路线。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生产路线合理,操作简单,产品纯度及收率高,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一系列优点。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2 83 84
  • ...
  • 879 8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